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江苏省铜山县职业教育中心 苗建华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可见,在读书学习中敢于质疑至关重要,学习如果不质疑,就像没有水和氧的生命一样 ,不可能有勃勃生机, 而且迟早会枯竭死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一 疑是深思熟的结果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没有深入地思考,潜心的研究,是很难发现问题的。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对那些学习不能发现疑问,提出疑问的人感到无可奈何,他强调为学要能“多闻阙疑”,“多见阙殆”,也就是说要有存疑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常常是“无疑可问”,这与他们不深入思考是紧密相关的。因为疑问的产生是和深思熟 相联系的,能思则能疑,思得越深,提出的问题就会越尖锐,相反,不思则无所谓疑。善不善于发现疑也能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认真思考和善不善于思考。 二 疑是追求新知的起点 有了疑问,并不说明思维已达到终点,相反,他意味着思维获得新的起点。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疑问以后还要进一步思考,要主动释疑,只有如此,学生才能获得新知。而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常常是“疑而不问”。有的是怕批评,有的是怕嘲笑,不敢问,有的是不积极,不重视,不屑问。韩愈在《师说》〉一文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矣,终不解矣。”有疑而不问,思维的链条就会断裂,获得新知的途径也会被切断。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释疑,解惑。因为释疑解惑的办法离不开思,离不开问,离不开学。疑而促进问,问而获得知。由此可见,疑是获得新知的开端,“进道之萌芽”。 三 疑是振奋创新的动力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质疑,能使人们摆脱书本的束缚,发现前人认识上的不足,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尤其是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人才尤其重要。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是永远无法超越前人的,不敢质疑,不善质疑是难以深造自得,独树一帜的。 疑是学习的钥匙,读书的起点,也是增长智慧的阶梯。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呢? 一 发扬课堂民主,还学生思考的权力,创设和睦 活泼 能思的氛围。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而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的呼吸。”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就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 平等 自由 和谐 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不要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一些条条框框里,要给学生充分的民主和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在课堂上自觉质疑的热情 就越高,创造性思维就会越活跃。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上课时总爱把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与学生共同商量。它的这种教风,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师生真正处于平等的地位,从而把教师的意愿化为学生的意愿 ,给课堂带来了活力和生机。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以主人和高度责任感自觉学习探索,思维就会异常活跃,就容易发现问题,也会积极的去解决问题。爱因斯坦也说过:“学校凭借恐吓和权威来管理学生是一件最坏的事,他破坏了学生深挚的感情,真诚和自信,他养成学生驯服的性格。”要让学生敢于质疑,就必须改变教师管得过多 过死的局面,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要变严厉批评为积极的鼓励,还要善于运用表扬的武器,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感想 敢说 敢做。教师应从教育的主宰者,操纵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启发者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思维的能动性,建立“乐学”课堂结构。 人的思维能动性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都应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尽可能使学生感兴趣,以便使他们的大脑皮素层形成两个占优势的兴奋中心,从而使学生思维的触角伸向教材的重点和知识的深处,使课堂教学在学生兴趣盎然 积极思维的状态中进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实践证明,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自觉的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的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拨动学生求知的兴奋点,让学生在“乐学”中大胆质疑。 三 改变教学方法,突出思路教学,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代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没有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余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独立性,必须坚决摒弃,取而代之的应是师生共同研讨型的课,互助合作型的课。突出教学思路,,打破思维定势,改变教学过程程式化的模式,给学生一个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宽松时空, 作者邮箱: mjh730830@163.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