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分格法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李弗不

现代中学生写不好作文,除了他们的阅读量有限、理解能力有限、观察事物时只看不思考或思考肤浅外,还与他们的想象能力欠佳有直接的关系。虽然说现在的中学生天真、烂漫,善于幻想,有时能天马行空,有时会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地散想,可这并不是真正的我们所言的具有思辩色彩的想象能力。

黑格尔说:“想象力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科学家、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无不认为想象力重要而可贵。因为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古代所说的“神童”、“鬼才”、“才子”,今天所谓的“天才”、“通才”、“人才”,无不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要练就惊人的笔力,要创造出人物、格调新异的作品,要写出传世之作,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想象力。这也是我们中学生写好作文的最基本的能力。

自古以来,谈想象重要的书很多很多,谈想象可贵的文章亦不计其数。但怎样提高想象力,规律是什么?途径在哪里?这些实际的问题则要我们大力实践,认真在实际教学中去探索。

提高想象力之所以困难,在于它:(一)无教材,(二)无计划,(三)无系统。为什么三者皆无呢?一方面我们对想象力的分类、关联、特点,以及想象力本身发展的规律,在认识上还较模糊。另一方面,是因为想象力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它飘忽不定、变化万千、难以捕捉。针对以上两点,我自己读了些书后苦苦地思索、总结,行摸出用分格法训练想象力的方法,效果较好。把分格法再根据想象思维的特点进行分类,按不同类型的不同思维轨迹找到它的素、量、序,再举例文予以强化,从易到难,按格加以系统编排,进行训练。

有了格,每种想象力,就以其独有的格素、格量与格序,清晰地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这就使学生便于理解、记忆、掌握、运用,迅速而有效地提高同学们真正的具有思辩色彩的想象能力。

一、相似联想格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但在形、声、色、味、情、数、意的某一点上,常存在着惊人的相似。譬如:

“露似珍珠,月似弓”(形似)

“榴花红似火” (色似)

“二月春风似剪刀” (意似)

由甲的某一点,想到与其相似的乙的某一点,这种由此及彼,寻找相似点的联想,属于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即依据主体的某一特点,联想到喻体的某一相似点。特点,是联想的起点。相似点,是联想的终点。从特点到找到相似点的过程,正是相似联想的过程。

比喻,是相似联想中的常用式和最简式。

(一)基本格—— 一次比喻格

1、格例:

我的心猛然地跳动了一下,像点燃的烟火一样,从心灵的深处喷出感激的漫天的火花。 (冰心《樱花赞》)

2、格素:

事物(我的心),特点(跳动了一下),比喻物(像点燃烟花),相似点(火花)。

3、格量:

事物1,特点1,比喻物1,相似点1。

4、格序:

事物+特点+比喻物+相似点。

5、格文:

梅雨潭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菏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朱自清《绿》)

(二)一物多喻格

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特点,常常连用两个以上的比喻,这种一物多喻的形式,也可称做“博喻格”。

1、格例:

水,汹涌奔泻而来!如箭离弦,如马脱疆,如猛虎下山,如江水出峡。(徐迟《三峡记》)

2、格素:

事物(水),特点(汹涌),比喻物(箭、马、虎、江……),相似点(奔腾)。

3、格量:

事物1,特点1,比喻物N ,相似点1。

4、格序:

事物+特点+比喻物+相似点。

5、格文:

雨……一下就是两三天。……看,像牛毛,像花针,像雨丝,密密的斜织着……

(朱自清《春》)

(三)同物分项设喻格:

根据同一事物,或同类事物的各个侧面分项设喻。这样能更形象、更鲜明、更细密地想象到事物的几个方面。

1、格例:

天上的云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 (《看云识天气》)

2、格素:

事物(云),分项特点(轻、软、奇形怪状),分项比喻物(羽毛、鱼鳞、棉被……),分项相似点(轻、整齐、多而流动……)。

3、格量:

事物1,分项特点N ,分项比喻物N ,分项相似点N 。

4、格序:

事物+分项特点+分项比喻物+分项相似点。

5、格文: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群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渣,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请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朱自清《绿》)

(四)数物并喻格

几个事物,并列出现,又并列设喻,互相映衬。促使联想力向宽处、广处伸展。

1、格例:

下雨,下雪,火车照常行驶。这时最能感到坐火车的幸福。看急雨打窗,长长的水溜像横挂的株帘。听雪霰轻拂, 的声音像窃窃私语:“旅客们,平安前进吧。”(吴伯箫《火车 前进》)

2、格素:

事物(雨、雪),特点(水溜、 声),比喻物(株帘、私语),相似点(丝条状、细柔声)。

3、格量:

事物2 ,特点2 ,比喻物2 ,相似点2 。

4、格序:

事物N+特点N+比喻物N+相似点N。

5、格文:

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垅垅金黄的珍珠;炸蕾吐絮的棉花,像一厢厢雪白的珍珠;婆娑起舞的莲蓬,却又像一盘盘碧绿的珍珠。(谢璞《珍珠赋》)

二、相关联想格

依据人或事物彼此间的相互关联,进行由此及比彼的联想,叫相关联想。

事物之间的关联,千丝万缕,或由人想到事,或由事想到人,或由物想到物,或由人想到人。人、事、物,就像织不布机上的经纬,春天的雨丝,冬天的雪线,相互交织着。相关联想,正是要通过相互关联进行想象。

1、格例:

拿起茶叶筒,使人想起南方那诱人的茶山。(袁鹰《井岗翠竹》)

2、格素:

某物(茶叶筒),特点(茶香),相关物(茶山),相关点(诱人)。

3、格量:

事物1,特点1,比喻物1,相关点1 。

4、格序:

事物+特点+相关物+相关点。

5、格文:

听见歌声,仿佛同时看见队伍,看见了队伍两旁拥挤着欢迎队伍的人群。(吴伯箫《歌声》)

三、相反联想格

在人、事、物之间,向相反的方面联想,叫相反联想。这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

世界上的事物,充满了矛盾,东与西,南与北,上与下,成与败,好与坏,喜与悲,衰与荣,在联想中,向相反方向联想,正反对比,不但在表达上能造成鲜明的艺术效果,还能有效地把思路变得灵活。

1、格例: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一打油诗)

2、格素:

甲事物(陶尽门前土),特点(屋上无片瓦),相反事物(十指不沾泥),相关点(鳞鳞居大厦)。

3、格量:

甲事物1,特点1,相反事物1,相反点1 。

4、格序:

甲事物+特点+相反事物+相反点。

5、格文:

刀光剑影的三十年过去了,就在毛泽东同志住过的地方,就在你们当年流过血汗的地方,你们的下一代,正在实现着你们当年的理想。就在当年只能点一根灯芯的地方,如今亮起了千盏万盏电灯。(李银桥《回忆毛泽东》文字)

四、类比联想格

类比联想的基础,是两个事物之间的类同点。有类同才能类比,无类同就不能类比。从表及里,从内容到形式,从精神到行为,事物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类同点,因而也就有了广阔的类比联想的天地。

1、格例:

不是有位老红军战士在天安门前,想起遵义会议的红楼吗?他联想的真好。1976年10月,就像1935年1月,又像1949年10月,又一次次翻开历史的新页。(《文汇报》1989年2月4日三版)

2、格素:

甲事物(1976年10月),特点(天安门),类比事物(1935年1月、1949年10月),类比点(红楼)。

3、格量:

甲事物1,特点1,类比事物2,类比点1 。

4、格序:

甲事物+特点+类比事物+类比点。

5、格文:

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扬,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迭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能比拟得出呢? (朱自清《绿》

作者邮箱: heeyoo8877@yahoo.com.cn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