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训练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初三提高班专题训练

一、读懂文意、题意

(一)选好角度,理解句意

阅读文章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这些句子的表层意思往往不难不解,但它所包含的深层意思,也就是语句所表达的真正意思往往不容易把握。要想弄清这样的问题,最关键的就是选择好理解句意的角度。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1.从句子结构切入:对于句子较长的单句或复句,应从结构入手去分析,去分析单句的句子成分或复句的句间关系,使其语意明确。对于长单句,通过先抓主干,掌握中心意思,再去分析修饰限制等次要成分,最后再勾连起来,把握全句要表达的意思。

2.从关键词语切入:理解重点语句,必须透过语句字面意思,看到句子表达的本意和主旨,从而理解它的实质。而有些关键词语,要么不能理解其意而影响理解句意,要么误解其意而导致曲解句意。因此要善于抓关键词语去分析句意。

3.从修辞特点切入:弄清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根据这种修辞方法的特征、功能,结合具体语境去琢磨分析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理解修辞句子的含义的常用方法。

4.从标点符号切入:标点符号不仅能表示句子的语气、音节的停顿、读音的轻重等,还直接表示语意或具有附加意效果,从标点切入,也能较好地分析句意。

5.从句子的表达效果切入:不同的句式虽然表达意思相同或相近,但其表达效果不同。阅读时,注意体会作者选用句式的表达效果。如主动句与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疑问句与祈使句、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等,各有其不同的表达效果,可以抓住作者为什么选用这种句式而不选用其他的句式去深入思考,就可以理解一些句子的含义。

6.从文段内容切入:“句不离篇”是人们理解句子意思的原则,也是准确理解句意的切入点。结合内容理解句子,需要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紧扣中心分析。

(二)归纳文旨,综合分析

文旨即文章的内容要点或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指文章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以及通过这个主要内容而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感情及文章的意义。有些文章的中心意思可用该文的中心句来概括,对于无中心句的文段,可采用以下方法:①看标题:有些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起到提示或揭示文章中心意思的作用。②看首尾:文章常常在开头部分点明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中心,分析开头部分的语句,往往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而文末往往又是作者总收全文,卒章显志,深化中心之处。③看结构:有些文章的中心意思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这样就需要先概括每段意思,再进行归纳,或者先分析人物在每个特定环境下的性格再由局部到整体概述。④看背景:了解背景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的意图,有助于准确地归纳中心意思。

(一)一瓶蓝墨水,静静地置放在我桌子的一角,像生前一样,它永远是那种形状,那般姿态。对于一个稍微有点美感的空间,它的存在仿佛显得有点多余。对它的结局,我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它活在幽蓝的气氛里,活在朦朦胧胧的气氛中。

但一瓶蓝墨水,并不寂寞,在它不事声张的内部,有一肚子的话要表白,有一肚子的魔幻要施展,有一肚子的工作要展开。当我旋开它的盖子,我知道,我的行为并不能代替它,但我需要它,它也等待我,等待与需要是双向的意愿。我与它所有的话,世上最多最多的话,一千零一夜的话,都在纸上说。

一滴水会彻底消失,在干枯中消失,蓝墨水不怕干枯,它的意义在于干枯,在干枯中表达,在干枯中永存,蓝墨水走的不是一滴水的路线,蓝墨水跋涉的是奇妙的旅程,它是东、西、南、北,它是金、木、水、火,或者说:“万物都留下它的踪迹。”在一滴水留下遗憾的地方,一滴蓝墨水却留下永远,尽管那只是相对的永远。

在一首诗感动的地方,谁能发现一滴蓝墨水的心跳;在一出情感缠绵的地方,谁能感觉一滴蓝墨水的泪湿;在一出故事终结的地方,谁能知晓一滴蓝墨水的归宿。蓝墨水,我熟悉而陌生的蓝墨水;熟悉的是,你那副幽蓝的神秘面孔;陌生的是,在你出发之前,你仍然深不可测,你仍然是个未知数。

一滴蓝墨水的疑惑,正是我的疑惑,也是我自身的未知。我的蓝墨水,用幽蓝的阴影寻找我,用冷峻的面孔照应我。我的想法,我的灵感,我的焦虚的中心,缠结在你密密麻麻的世界里难以逃逸。你不加掩饰地袒露我,纵容地应对我,记载我。我在你的视线里,你在我的意念中。只要我的理智仍然清醒,你上下左右,纵情挥洒的空间,终将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

蓝墨水,亲爱的蓝墨水,让我再辛苦你一趟,再一次使用你,淘尽你,耗费你幽蓝幽蓝的心血,写下一句发自我心底的声音:“谢谢您。”

1、作者开头写一瓶蓝墨水“永远是那种形状,那般姿态”,意在表明什么?

答:

2、作者说:“蓝墨水,我熟悉而陌生的蓝墨水;熟悉的是,你那副幽蓝幽蓝的神秘面孔;陌生的是,在你出发之前,你仍然深不可测,你仍然是个未知数”说它“熟悉”又是因为什么,说它“陌生”又是因为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答:

3、这篇文章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4、“在一滴水留下遗憾的地方,一滴蓝墨水却留下永远”,作者把一滴水和蓝墨水放在一起写,这里运用了 手法。

5、文中写出蓝墨水的主要作用是 ,主要品质是 。

(二)回雁峰,南岳七十二峰之首,北雁南飞,到此为止,故而得名。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中有:“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归。”柳宗元过衡山时也写下“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至于王勃的“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流传就更广了。为什么衡阳以南雁声甚少?这里是有科学道理的。

竺可桢先生在他的《物候学》中说,冬初日照缩短,气温降至10℃以下,可激发北雁南飞。若日照增长,气温稳定在3℃以上,可适于雁的居留。湖南地处亚热带,有趣的是正好处于我国冬季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以南,8℃等温线以北,一月份平均气温4—6℃,冬季日平均气温0℃的天数10天左右,雪日5—10天,日照又比北方长。回雁峰以北处于冬季10℃等温线以北,宜于大雁留居。洞庭渔米乡物产丰富,衡阳以北地势低平,不仅有广阔的洞庭湖面,且沼泽港汊纵横,水库、池塘、水田密布,像明镜, , 。还有它们又极少封冻。雁是水上游禽,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中,白天在水中有鱼虾可觅,田中有遗谷可寻,夜有湖洲芦苇可栖,或饮或啄,或嬉或栖,实在相宜。况且几经长途跋涉,体力大耗,再渡南岭,山峦起伏,水面极少,食宿之地难寻,要远翔南海之滨,体力难持。于是大雁不再南飞,便选择洞庭湖畔安营扎寨,乐度严冬,所以衡阳以南雁声甚少。

但雁也并非绝对不越南岭,少数雁群体力较好,有时也直飞南海之滨,也有的先在洞庭湖畔休整,补充营养,待体力恢复后再南飞。如有大量雁群超过南岭,则可能是当年冬季洞庭湖畔气候异常,河湖封冻,气温太低,食宿之处难寻。为了求得生存,只得继续南飞,寻找适宜越冬场所。史料中记载我国南海之滨,也有大雁的足迹,它们应是雁群中的佼佼者了。

1.仿照文中画直线句子的修辞方法,再写出两个比喻,填在文中空白处。

2.作为一篇阐明事理的说明文,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答:

3.选文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答:

4.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答:

5.选文第一段引用古诗文的作用是什么?

答:

6.选文第二段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衡阳以南雁声甚少的?请分别概括出来。

答:

7.选文引用了古诗文中对“衡阳雁”描写的句子。在我们学过的古代诗词中,也有类似的句子,想一想,写在下面。

答:

二、抓准答题角度(分析句子要点)

阅读文章时,会遇到一些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又往往在文中起重要作用。这可以用以下步骤进行理解:①分清含蓄句子的类别,是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还是言此实彼语简意丰;是寄深于浅还是托物寓情。依照类别展开联想。②要仔细分析句子构成句子含蓄的原因,是语言的凝炼还是象征、对比、比喻、双关等写作手法的应用,根据所掌握的各种修辞手法及语言表达形式的常见功能、特征,去探求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③要抓住句子关键的词语(如强有力的动词,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以及一些特殊的虚词副词)理解整句含义。④要结合作品的具体语言环境来理解,力求准确全面,避免片面孤立。如分析文章的背景、体裁、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的生活经历,分析该句与上下句的联系以及作品的写作时间、事件发生的地点等,只有全方位地联系思考,才能准确地揭示含蓄意义。

(三)人都有长处和短处,长与短共存,构成了人的本身。在用人问题上,用其所“长”,就会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避免造成人才的浪费。其实,这跟木匠选择木材一样,取其所长,避其所短。

任人惟“长”的道理古今皆知。汉高祖刘邦可谓在用人所“长”上是个典范。张良通晓战略,足智多谋,善于运筹帷幄,但缺少带兵打仗的实践,被刘邦用作“智囊”;萧何善于镇守后方,安抚百姓,刘邦让其任相兼“后勤部长”;韩信善于统帅大军冲锋陷阵,攻必克,战必胜,刘邦封其为大将。从刘邦用人,成就帝业的史实中,我们可以看出,举大事者必以人才为本,治国治军之道务在举贤任能。

古语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挂在我们的面前。在当前改革开放、人才辈出的时代,作为领导者,要善于知人、用人。不仅要用有能力、有建树、群众推崇的人,还要善于使用有些过失但有一定特长的人,善于把他们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使之各安其位,各守其职,各尽其才。(用人就像一面旗帜,用人不当不仅影响着群体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且还必然影响到事业的发展。)领导干部用人之要诀,不仅在于如何使用人才,更在于如何注意保护人才;不仅在于如何克服他的短处,更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长处。用人问题实质上是领导干部意志和水平的延伸,其作用是随着能力的提高和职权范围的扩大而成正比上升。

1、如果给本文加一个标题,下面几个,哪一个最能体现论述中心( )

A 善用人才 B 举贤任能 C 任人惟长 D 发挥人才长处

2、下面哪一句是本文的论点( )

A 在用人问题上,用其所“长”,就会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B 治国治军之道务在举贤任能 C 作为领导者,要善于知人、用人

3、用横线标出描写张良、萧何、韩信三个人物之“长”的语句。用曲线标出体现刘邦惟长而“用”的语句。

4、怎样理解画横线一句的含义。

答:

5、括号中的内容是正面还是反面论述观点的?这样论述的作用是什么?

答:

6、对本文最后一句话怎样理解?

【其他阅读方法】

1、结合语境,推断词义

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去推敲解决:①字形法:即从字形上推断出其本义或与什么事物有关,再与上下文联系去定其含义;②分解法:即分解词的语素,解释语素的意思,然后合并为词义,进而把握词义中的基本点,再与上下文联系,确定其含义;③联想法:即用联想的方法,由此及彼。以前在某个短语或句子中见到过这个词,或这个词中的语素在某处应讲解的意思不清楚,那么可以借助你以前所知道的来推测此词在此语言环境中的含义;④推断法:即把词语放在句子中,根据整个句子的意思来推断。有时还要看邻近的句意,甚至前后段意来帮助确定语言环境,找出上下文中与确定词义有关的线索,如与词语有相同、相反、例解等关系的关键词或句子,利用这些线索,结合其他方法,从而推断该词的含义。

2.解题关键

阅读中解题关键是筛选并准确提取文本信息,通常指以下几个方面:①捕捉“修饰语”,理解和品味语言。理解一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辨析词语的意义。②捕捉“议论段”,深入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和特殊作用。对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的理解,首先应该联系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意图,特别是文中议论性的句段来思考;其次,不能局限于语句本身,要善于上迁下连,从周围的语言环境中找答案;第三,还应对语句所涉及的时代、背景和相关情形有所了解,这样才利于准确判断。对重点语句的特殊作用的把握往往是从文章结构入手,这些语句或开篇总起,紧扣题目;或巧妙过渡,承上启下;或前呼应,铺垫照应;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③捕捉“重点句”,把握文章主旨。分析文章主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题目;中心句;主要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④捕捉“文本性”,把握各种文体的基本常识。即注意分析记叙文中的要素、记叙顺序、行文思路和表现手法等;说明文的说明对象、顺序、方法、语言等;议论文的要素、论证方法、结构层次及语言等。

3.概括方法

在进行段意概括时要能寻找出段落的明显信息;一般思考角度为:①注意开头总起句,它有总摄全段、概括全段的作用;②注意结尾总结句,它通常具备了总结全段、点明本段中心的作用;③注意过渡句,它既是对上段的概括,又是对下文的提示;④段落的议论、抒情句往往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整段大意。

4.掌握一些常见题的解题技巧:

A、问指示代词所指内容的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B、问语句、语段的作用时要从两方面考虑:一从结构上,常起过渡、总领或总结作用;二从内容上,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画龙点眼、点明主旨等作用。

C、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时注意总分式,并列式。

D、问文章线索时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E、问文段大意的注意看准段首句、段尾句。

F、问语句含义的要从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G、问文章写作特色的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

H、问阅读后的体会、见解的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