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吗?(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长庆银川高级中学 于成义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文道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标志。因而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是语文学科“特有的”目标)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语文学科与它科“相共”有的目标—朱自清语)一句话,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确认语文的人文性,就意味着学习语文,不仅要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还应广泛吸收人类的文化。如果说工具性告诉我们“是什么”,那么人文性则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前者是逻辑判断,后者是价值判断。两者经过矛盾运动,达到和谐统一,积淀在人的意识里,才可能造就“立体”的人,高素质的人,这是语文教育在公民养成教育中的科学意义。因为语文的交际功能,决定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具,在交际实践中,必然有人的主体介入,有运用中的互动性,因而它是带有强烈主体色彩的、灵动的、有悟性特征的媒介,所以阅读《红楼梦》,每个人眼中的林妹妹是不同的,这在语文学习中是可以的。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传承文化的工具。同时,它本身也是一种历史深厚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讲语文的工具性是着眼于它的形式,讲语文的人文性则侧重于它的内容,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不可分割的。 语文学科性质决定了这门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于是便有人撰文大声疾呼:中国的语文教育误尽苍生!声音确实振聋发聩,催人深思,尤其让我们这些多年从事语文教育的语文教师汗颜。但静下心来仔细一想,这种忽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无限夸大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将“国民教育”的重任压在语文一科教学上的推论科学吗?“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吗? 现代著名文学家和语文教育家朱自清先生1925年在《国文科特有的教学目的》一文中,认为“将‘人的教育’的全副重担子都放在国文教师的两肩上,似乎要以国文一科的教育代负全部教育的责任了,这是太过了!”无独有偶,叶圣陶也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一文中说:“国文教学,选材能够不忽略教育意义,也就足够了,把精神训练的一切责任都担在自己肩膀上,实在是不必的。”两位大师多年前就能够洞悉先机,洞若观火,确实有先见之明。现在有人对语文教学的弊端大加针砭,列举大量例证可谓痛快淋漓,但未能区分语文学科教育和评价方面的弊病与全社会对人的评价方面的局限,以偏概全,将“语文教育”和“人的教育”混为一谈,大大伤害了语文工作者的感情。 现有的语文教科书,是以文选方式呈现、按文体系列编排的,选文从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方式反映人类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其教育功能具有多元性。学语文,远远不只是学工具。一篇篇文道统一的文章,确实是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杰作,就像一张纸有正反面一样,谁也不能将二者分割开来,在进行字词教学、语段练习的时候,必须体现文以载道、赋以生机的要求,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尤其要突出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两方面的兼顾才是语文教学目标的全部。但语文教育的确姓语”,要突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重视语言运用与实践的训练,不能上成思想政治课,不能取代公民课,不能改变语文学科的性质。 语文学科确实具有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功能。试想,一个人的语言积淀深厚了,语言素养提高了,语言实践丰富了,语言交际广泛文明了,他的人文素质能不高吗?历史上,有不少语文水平很高但品质低下的人。据称当年的秦桧就能写一笔好字,可他没有因书法优异而是以残害忠良、卖国求荣而臭名昭著;希特勒绝对是一流的演说家,可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头号罪魁祸首。因而语文水平与人文素质之间不能划等号。 “误尽苍生”说夸大其辞,将语文教学的弊端故意夸大,将语文学科的功能无限延伸,以为语文学科是“救世主”学科,可以以一当十,改变现有的教育现状,这也是大大矫枉过正了。 如果说“误尽苍生”说可以成立,我说这是一个悖论:因为还有几个“苍生”未“误尽”,他们凭借语文教师教出来的能力,站在时空的高度,对语文教学评头论足,尤其是大撰其文,有理有据地抨击现行语文教学,且不论这些大作是不是他们抨击的语文教师教出来的能力所为?如果不是,还可以说说,如果是,那他们用自身的事实便证明他们的推论不能成立,何谈让人信服呢! 语文教学确实需要改革,而改革的核心是必须转变对语文学科目标的定位:是培养语言文字专家还是培养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人?唯有如此,才可彻底摆脱繁琐分析支解文本的陈旧教法,整体感知,重点突破,注重感悟和独特体验,在准确、简明、得体的语言交际中,学会使用语言。如果觉得语文和生活贴近,谁都可以说三道四,尤其是说几句偏激的标新立异之语,以发泄自己的某种情绪,那不仅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不道德的,更是人文素质不高的见证。 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语文教育不能忽视人的教育,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但语文教育不是人的教育的全部,而是其一部分,这一点,有必要提醒人们注意。如果说多年前朱老先生、叶老先生都认识到了这一点,那后世小子乱发议论,到是有点无知了。 故此,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但人的教育不是语文教育。 作者邮箱: YCCZ_YCY6212@YAHOO.COM.CN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