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浙江省编初中语文教材掘墓(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浙江省磐安县盘山中学 卢红星

省编初中语文教材从试点使用到全省推广,至今将近10年了。根据国内外教材使用的寿命来看,一般都在10年左右。也就是说,这套教材该静悄悄地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不是说这套教材命在垂危,而是说她已完成了历史使命。大家都知道,任何事物,出现的机会多了,就要露出破绽;用久了,就要不合事宜。教材也不例外。

一、典范性问题

教材选文理应很严,其中典范性可以说是语文教材的生命。什么的文章才算具有典范性呢?用叶老的话讲,就是“文质兼美,堪称楷模”。一般来讲教材选文在大是大非面前是不会出差错的,但是由于我们这套教材在编写时求异性太强,导致一些文章选取丧失了典范性。如部编教材有丁玲的《果树园》(《选自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而我们的教材编写人员编写时为了避免雷同,故舍此而立《曼哈顿街头夜景》。《曼哈顿街头夜景》的主题根据教参所云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社会是穷人的地狱、大亨的天堂。笔者以为用这种戴帽子的做法来看待资本主义社会是很肤浅的,从某种角度上讲犯了以偏盖全的逻辑错误。如果一个社会在繁华的街头因有一个穷人出现就认定这个社会贫富悬殊,那么就无法解释我们这个社会的乞丐在街头受冻挨饿的现象。我们不能因一个穷人的存在就否定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根据丁文“曼哈顿是大亨们的天下,他们操纵着世界股票的升降,有些人可以容华富贵更多的人逃不脱穷愁的命运。是幸福或是眼泪,都系在这交易所里的电子数字的显示牌上。”笔者以为丁文是想通过对街头老人的描写来反映证券市场的罪恶的,让国人引以为戒。因为当时正是新中国证券市场的萌芽时期。现在中国的证券市场虽然也风云变幻莫测,但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我们的政府还是扶持的。从这个角度讲,丁文反映的主题与时代不合拍,因此没有必要将此文选进课文。当然作为作家忧国忧民这一点应当肯定。已经好几年没读《果树园》了,现在想想此文反映的阶级在没落时期的种种言行,还是比较现实的,有一定的共性,可谓超越时空而存在。

像《曼哈顿街头夜景》这样不具典范性的文章还很多,如第二册《看戏》就缺少中国的个性,第三册《我的读书时期》作为传记远不如作为回忆性的记叙文好,第五册《草莽英雄》反映的是瑶山人民改革开放初的生活,可如今,他们依然贫困,等等。总之,此套教材在典范发性方面是个致命的弱点。此乃第一掀泥土也。

二、序列性问题

语文训练思路清晰,可以提高师生实现训练目标的自觉性,有助于训练质量的提高,作为语文学科性质的任务而言,教学的重点不仅仅在于知识,还在于能力。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有序列训练。也就是说,学生明白了“这是什么”还不够,必须能运用“这”去解决其他问题,即举一反三。

从编辑人员的用意上看,似乎尽力了。现行教材第一册为总,第二、三、四为分,第五第六册又来一个大综合。总分总结构看上去很美;再从每个单元上看,听说读写应有尽有,仿佛完整无缺。但正是这样,使得知识点的落实,蜻蜒点水,不见功力,缺少“举一反三”的“三”。举个例子,第五册语文第二单元为说明文常见的几种样式。学生刚学了平实性事理说明文《统筹方法》,没来得及训练消化巩固,下一课就出现文艺性事物说明文《晋祠》了。这种编排,纯粹是把学生当容器,让学生在接受某种知识而已。依笔者之见,《统筹方法》之后,要现安排一篇平实性事理说明文,以便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课文。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并且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新华书店有一套现行教材的课外读本,此套读物的出现,正弥补了教材的不足,可谓亡羊补牢,但这毕竟是配套教材,属于庶传,而非嫡传,在一般学校没有地位。此乃第二掀泥土也。 

三、科学性问题

教科书要讲究科学性,如果没有科学性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我们评价一套书的科学性如何,首先要看教学要求是否中肯正确。教学大纲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浙江省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教学目标中明文指出“在的小学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扩大识字量(常用字达到3000个以上),分解到初中三年的目标分别是第学年300个左右,第二学年200个左右,第三学年200个左右。对于常用字概念我们姑且理解为常用字与次常用字的总和。否则,教学大纲规定的3000个常用字就有错误,因为常用字只有2500个,次常有字1000个。

本人花了近二个月的时间对中小学语文生字作了统计,小学段共有生字2785个,初中段共有生字1172个。初中段第一学年483个,第二学年360个,第三学年329个。初中段有3个虚词:其、于、也;选读课文109个,重复计算109个(包括多音字);而初中出现的非常用字就有356个。由此可知,初中三年共有常用字815个,这些常用生字中,小学五年级出现的就有77个,如果再减去小学1~8册同到的生字,那么我认为初中阶段要完成700字以上的生字识字量,就是句空话。可见教科书的编写是盲目的不科学的。此乃第三掀泥土也。

四、不是问题的问题

凡事不可过三,因为有了前三项,这个算惯性力。举例如下:

1、注解错误 第五册《好兵不一定当元帅》注解作者蒋元明为四川重庆人,重庆乃直辖市,这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四川、重庆是并列概念,而非包含概念。如果仿照第六册高尔基注解,那么蒋元明的注解,应是四川时代人,不知是对还是错?

2、注解混乱 《晏子使楚两则》排在《岳阳楼记》之前,两文均出现“然则”一词,且用法相同,但前文无注解,后文有注解。这种错误还出现在文言文“说”字的注解上。

3、标点错误  《晏子使楚两则》中有一句话:“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笔者以为,“齐无人耶”后不应跟问号,而应跟逗号,“使子为使”后句号改为问号。这与“怎么啦,你?”一样。还有第六册《陋室铭》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句话,文中引用孔子的话,没有用引号,这不符合标点符号的用法。

以上三点,乃第四掀泥土也。

  四掀泥土均是个人行为,如果能促进教材的新陈代谢,便是我最大的快慰,也是学生的幸运了。写到这里,记起一位作家的话:每个人都应是一朵花,该开时就尽心竭力地开,该落时就坦坦荡荡地落,无论是花挂枝头,还是俯身泥土,都为新的生命而孕育,这样,我们的民族就会永葆青春,欣欣向荣。

 

作者邮箱: luasan123@163.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