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镣铐跳舞(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福建莆田二十四中语文组 蔡振洪 你也许在思考,语文复习还有用吗,还有多少作用呢,我要说“只有笑到最后的人,才笑得最美”,抓紧最后几天复习语文仍有必要,仍有作用,仍有效果。高考考查的不仅是考生的知识水平,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如何踢好高考语文复习的“临门一脚”, 正是你最后语文复习的“助推器”,其作用不可小觑。那么,如何在最后有限的时间内,寻找到考前复习的最佳策略,从而在“大决战”中“笑傲江湖”呢?下面,我们将结合2003年的高考试题和2004年的《考试大纲》,分别从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几个方面,谈一谈命题的特点以及下一阶段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 关于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考查,要求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包括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既有标准化的选择题,也有文字表达题。从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来看,主要是1—6题,23—25题,共30分,占全卷的五分之一,比重不小,不可轻视。 (一)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多音字读错、读半边字、声母混淆、声调读错。考查的题型主要有:单考字音、音形结合、音义结合。 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1.多音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2.易读半边而错的字;3.前后鼻音的区分;4.容易混淆的声母、韵母,有两种情况:在某些方言区,有些声母不分,如“n、l”不分;另一种情况是相同的声符构成的形声字,如以“广”为声符的形声字,声母为“g”或“k”,如“犷”和“矿”。(1)语音的考查只要求识记,以经常使用的汉字为考查重点,重在多音多义字,尤其是具有某些特定意义的读音。因方言影响造成误读的常用字、次常用字也是考查的重点,因音同或音近造成语义理解错误的同音字更是关注的重点。 (二)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 首先应弄清楚产生错别字的几种主要情况:(1)因形近而错。如将“病入膏肓”写成“病入膏盲”,将“脍炙人口”写成“脍灸人口”,“不胫而走”写成“不径而走”等。(2)因音同或音近而错。如“一筹莫展”写成“一愁莫展”等。(3)受上一个字或下一个字的影响而错。如将“安排”写成“按排”,“灯泡”写成“灯炮”,“清晰”写成“清淅”。(4)因音近义通而错。如“弱不禁风”写成“弱不经风”,“墨守成规”写成“墨守陈规”。(5)音同音近而错。如“籍贯”写成“藉贯”,“销赃”写成“消赃”等。 字形复习的注意点:(1)从形旁入手。如“弩”和“驽”,“肓”与“盲”。(2)从词义入手。如“迫不及待”中的“及”是“等到”的意思,不是“急迫”的意思。(3)从词语的结构入手。如“文过饰非”,这是一个并列式的词语,“文”和“饰”都为动词,并且可以互训。再如:穷形尽相、和颜悦色等。(4)从成语的出处入手。如:察言观色、墨守成规等。(2)字形的考查,重在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区分。错别字,以别字为主。 (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本考点需要掌握的标点符号有十一种,即句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逗号、冒号。对它们的用法要从理解文意入手来区别。因为标点符号使用的难度与所表达内容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高考对标点符号的测试,一般带有综合性和技巧性。综合性就是多种标点的综合运用,技巧性是指标点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的变通用法。主要依据是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 标点符号的考查在试卷第Ⅰ卷中一般是选择题,但在第Ⅱ卷主观题中还有考查,那就是改错题和判断题。(3)标点符号的考查,可能采用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以1994年全国卷选择题的命题形式出现,放在第Ⅰ卷第6题,重点应注意引号、分号、问号和破折号的应用;另一种是在第五大题的现代文阅读题中,以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方式出现,即在一个段落内部排列语句层次,采用加标点方式,如1993年全国卷第24题。第二种命题方式的可能性最大,可以突出其综合性和技巧性。 标点符号使用的常见误区:(1)非疑问句用问号。(2)倒装句中问号前置。(3)分句之间用顿号。(4)联合词组不同层次之间用顿号。(5)连词前面用顿号。(6)概数用顿号。(7)集合词语用顿号。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指、战员”“司、乘人员”等。(8)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9)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10)冒号后揭示范围不清。(11)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12)“某某说”后标点不明。(13)引语中点号误置。(14)不该用书名号用了书名号。(15)标点与功能相同的文字一起用。 (四)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近义词要从五个方面辨析词义:(1)看词义的轻重。如“轻视”和“蔑视”。(2)看所指范围和适用范围的大小。如“边境”和“边疆”,“关心”和“关怀”。(3)看与其他词语的搭配,如“适合”与“合适”,“适合”可以带宾语,而“合适”不能带宾语。(4)看词语的感情色彩。如“成果”“后果”“结果”。(5)看词义的细微差别。如“赞扬”与“赞叹”,这两个词相差一个语素,这样的近义词可以用“语素分析法”。 近义词复习应注意的几点事项:(1)从不同的语素入手辨析词义的差别。如“截止”“截至”,“化装”“化妆”。(2)从适用对象和范围入手辨析词义的差别。如“启用”和“起用”,适用的对象就不同。(3)从题目的语境入手,选择合适的词语。 虚词的复习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应当在掌握基本运用方法的基础上分类掌握词类混用(连词混用,介词混用, 副词混用,连词、介词混用,连词、副词混用)、 搭配不当、 位置不当等错误用法。 成语具有四个特点:定型性、习用性、历史性和民族性。定型性是指意义和结构是定型的。如:“一丘之貉”,只能“表示一样的坏”,而“异曲同工”表“同样的好”,“唇亡齿寒”不能说成“唇无齿寒”,也不能说成“唇无齿冷”。习用性,是指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普遍使用。历史性,表现为取材上的历史性,如:罄竹难书、为虎作伥;结构上的历史性,如:固若金汤、走马观花、蚕食鲸吞、贻笑大方。民族性,是指成语主要以四音节为主。 成语使用的错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望文生义;(2)褒贬不分;(3)弄错对象;(4)以偏概全;(5)主次颠倒;(6)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成语复习时,应注意成语用错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1)不明词义而用错。(2)不明对象而用错。(3)不明色彩而用错。(4)词语的考查,将在以往命题的基础上加入熟语考查内容。熟语的考查,在2003年全国卷第2题已悄悄露面,必须对其内涵、类别及用法有所了解。谚语指的是多年流传、表达民俗的简练而又形象的语句,包括农谚、气象谚、讽颂谚、规戒谚、风土谚、生活 常识谚等。诸如:众人拾柴火焰高;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急走冰,慢走泥。歇后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由前后两部分构成,有时只说前半句,后半句略去。诸如:大海捞针——无处寻,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惯用语是表达一种习惯含义的固定短语。如:踢皮球、开后门、走过场等。命题的形式将可能延续2003年全国卷第2题的形式放在字形中考查;更大的可能是放在第4题中,结合成语一起考查,语料将选自报刊中的热点报道。这样既可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又可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 (五)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注意联合词组做句子成份,(2)注意介宾短语, (3)注意否定词,(4)遇到长句要当心,(5)对句子中“能不能”“是不是”这样的词语要多加小心,(6)有关联词语的句子要小心,(7)看看有没有歧义,(8)数词要注意。(六)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就是把“语句”扩展成“语段”,并不是扩写成篇;“压缩语段”,就是把“语段”压缩成“语句”,并不是压缩成词语。“扩展语句”题,大致有三种类型:创造发挥型、改造完美型和逻辑推理型。 压缩语段,是将题目给出的语言材料压缩为较短的语言形式。压缩语段是将长文改短的基础,是语文阅读的重要能力。压缩语段的题目,特别体现思维的外化,也就是说,准确理解语段是不可回避、不容忽视的基础。如:将复杂的事情简化叙述(或:归纳成“内容提要”),论点的提炼,语段段意概括,根据新闻的内容改写为一句话新闻……具体来讲,如“1999年全国卷”第26题:“根据信息产业部新闻发布会上所传出信息的要求(包括价格变动状况),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七)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7)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将以语段压缩为重点,特别是新闻标题或要点概括。当然也不排除给定语境的想象扩展。 (8)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仍然以仿用为重点。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是近年来高考中一种常见的考试形式。从实际生活来看,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而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效果又不完全相同,因此注重正确辨析句式,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仍是大家学习的重点。近十年的高考题,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考查,几乎每年都有1题,3分左右。 所谓“句式”,是指主动句与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定句、常式句与变式句、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以及陈述句与反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各种句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与表达效果,掌握其特点和正确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并且它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因此,大家不仅要了解句式,而且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从而达到增强表达效果的目的。 (八)简明 、连贯 、得体(6)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考查,重点会体现在简明与得体上,特别是得体,尤其是应用文中的分辨与修改。 “简明”就是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表达最丰富的信息量,达到最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收到最佳的表达效果。“简”,即简要,是对表达量的要求,就是话语应尽可能少,不重复, 无赘余;“明”,即明白,是对表达效果的要求,就是意思要清晰、明确,不晦涩,无歧义。 “连贯”是从语言的组合衔接上对语言提出的要求,它包括句与句之间的语言衔接(如照应、替代、省略等)和语义衔接(指句与句之间在内容上的逻辑联系)。 “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语境条件的变化会引起语言“得体”的变化。语境可分为“内部语境”与“外部语境”。“内部语境”是指上下文,“外部语境”是指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情景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目的、内容、对象、时间、地点、场合、手段等。 二、关于古代诗歌的鉴赏 3.古诗文阅读突出考查三个方面。 (1)实词的考查突出“常见”。文言实词的考查范围是常见实词,且必须注意“在文中的 含义”这一限制成分,因此必须注意语境意义。对待平时常见,但又不是常用的实词,应引起注意,对待多义的常见实词要能借助语境确定其义项。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是考查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综合的能力。这种归纳概括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或推理,要求考生答出某一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 (3)古诗文的鉴赏,除了选用诗、词、曲外,2004年可能采用对比方式命题,也可能选取篇幅短小的散文作为鉴赏材料。因此必须注意古诗文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同时,也应该适当训练综合在一起的不同角度的鉴赏。 4.现代文阅读重在考查概括,应特别注意信息整合。 (1)科技、社科文阅读应注意选取反映某一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能力的测试是考查的重点,具体应注意重要词语的含义、重要句子的理解,其中重要句子考查的重点一种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一种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从文章中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的信息,必须把注意力放在文章的主要内容上,即要放在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知识、对重要概念和内容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语句上。科学类文章的检测,很可能选择社会科学方面的材料,如有关环境保护、遨游太空的边缘性材料。 (2)文学作品的鉴赏仍以散文作为材料的可能性最大,但也不可忽视小小说。复习时应重点关注人文、哲理、亲情、友情、自然类散文,训练归纳、整合能力,注意主旨提炼,体会文中的修辞作用,思考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鉴赏题的重点是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种考查过去采用客观性命题,即选择题的方法,从前年起采用了主观性命题,即简答题的方法。命题形式变化的原因,据高考语文试题命题者说,是“考虑到鉴赏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对同一首作品,由于阅历不同、感受能力差异等因素,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完全一致的理解”,让考生简答,可以写出各自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虽然命题者这样说,但我要告诉考生的是,这种题目仍是有所谓“参考答案”,即“标准答案”的,答案是并不允许“丰富多彩”的。 实事求是地说,所谓“主观性命题”往往体现了“客观性命题”的精神,其答案归 根到底决定于对诗词文句的公认的理解。在今后的一个月里,考生可在下面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是反复吟读诗篇,切实把握诗句中每一个词语或诗篇中每一个意象的意思,就诗解诗,而不是依靠时代背景或诗人生平来解诗,更不是依靠别人的解析文章来解诗。 二是要懂得古代诗歌的一些基本表现手法,如赋、比、兴,借景抒情,对比烘托,象征寄托等。 三是要重温过去所学古代诗歌,了解诗歌中的一些典故、佳话、用语、风尚,记住其中的某些意象,深思其中的情理,以提高解读领悟其他诗篇的能力。 三、关于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题选用浅易文言文,分别考查考生在掌握实词词义、虚词用法(包括代词称代作用)等方面的水平与能力,同时又注意考查考生在信息的筛选与提取以及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分析的能力。前些年一直用四选一的客观题来考查的文句理解,2002年改为要求考生动手直接翻译的方式。 在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诸多方面中,最重要的是掌握一定数量的实词词义。掌握实词,是阅读理解文言文的基础,关系到许多题目的解答。从学生的实际看来,许多人实词的积累相当贫乏,这与平时不重视课本文言文的学习有关。在今后的一个多月中,我非常希望学生把过去所学课本中的文言文再拿出来看看。可能有人认为,这话太迂腐,现在语文考试考课本的能有多少!其实,高考语文试卷上所直接考的文言实词以及其他试题涉及到的实词,从未在课本中出现的极少极少。 下一阶段,也要突出翻译训练,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考查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从标准化题型改为让考生自己动手翻译,更避免了侥幸答对的可能性。文言文翻译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不能对关键词语正确把握,就很难译出全句。同时,翻译也要求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并用现代汉语的句式把原句表现出来,实质上也考查了文言句式的问题。从近两年的考题来看,被选译的句子并不很长,但考查点(评分点)十分明确,译文一定要有正确的体现,否则就不得分。 阅读文言文,不能满足于读懂词句,还要注重提高筛选信息,提取信息,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这也应该是下一阶段复习中应有意识注意的问题。考查筛选信息、提取信息能力的试题,往往从文中选出6个句子,分别编成四组,要求考生选择全都表现人物某一特点的一组。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应当是,将6个句子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判断选择。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能力的试题,往往从文中选取四个方面的内容,设计四项对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作为错误的一项,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分析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识别。试题中的四项是按照有关内容在文中的先后顺序排列的,答题时必须按照选项的排列,依次将选项与文言文的文句加以对照,将不符合文句内容的一项选出 来。 复习文言文,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把正确读懂文句放在首位,在此前提下把握和领悟考查什么、命题特点和答题思路,必将收到良好效果。 四、关于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包括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的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考查以标准化题型出现于第Ⅰ卷,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考查则以文字表述题的形式出现于第Ⅱ卷。各种现代文的阅读考查,虽然文章体裁不同,命题形 式有异,但考查的能力点基本相同(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仅限于对文学作品而言),答题的基本要求也大体一致。 前一阶段的复习中,可能每个学生都做了不少各地所编的现代文阅读练习。与其他各种练习相比,现代文阅读练习的科学性往往得不到保证,有的甚至荒谬绝伦。今后,建议大家认真研究几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上的现代文阅读题,明确选文和命题的特点,总结答题的基本经验。如果大家真能悟出一点什么,那就会真正有所收获。 不论解答什么文体的现代文阅读题,都要求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虽然有些问题是就部分句段,甚至一个词发问的,但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总是与整体联系着,确认某一语言单位所负载的信息,正确地理解它们,离不开对整体的把握。不少试题,往往明确要求“联系全文看”加以回答。 为了答好现代文阅读题,要着力通过训练提高几种能力,如归纳能力、整合能力、抽取要点能力等。这几种能力往往是相互渗透,也相互依靠的。归纳应该在抽取要点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可以视为围绕某一个中心的大范围的归纳,抽取要点本身也离不开归纳。无论是归纳、整合、抽取要点,内容都应实在而简洁,利用文章中的实实在在的词汇,组织成的句子简洁而明确,通顺而流畅,这才是好的答案。 五、关于作文 5.作文考查重在思辨,看图作文可能亮相。 作文的考查重在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写作内容将以人为本,突出人文性,形式在变,话题为主。对命题式、材料式、话题式都应熟练掌握,特别应注意看图作文训练,在写作过程中应体现自己的思辨能力。作文内容要注意“表现自己”、“极限”、“人与自然”三个内容,哲学原理的运用应注意“尊重客观规律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一分 为二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观点。 在达到基础等级的同时,注意发展等级的训练,做到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特别是创新,应从四个方面下功夫,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一、把平时的写作素材本拿出来看一看。正面的、反面的事例,古代的、现代的事例,中国的、外国的人物,选择有个性的、有影响的,强化记忆。这样记的多了,见识广了,视野开阔了,考试时,写作的思路自然就容易打开了。 二、把平时的练笔作文拿出来看一看。自己写的文章,印象深刻,看看有哪些成功之处,会出现哪些不足,会踏入哪些误区,想想应如何避免。考场作文时间短,聪明的学生会恰当地利用平时作文,进行巧妙的嫁接,写出高分作文来。 我想,我真的应该明白了。 但愿明天是新的一天! 或许你会说,作文的规矩也太多了,不错,话题作文依然是“带着镣铐跳舞”——既要符合应试作文的要求、规矩,又要跳出激情,舞出精彩。这其中的奥妙,就看你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了——适应者生存,创新者取胜! 作者邮箱: yidie112@yahoo.com.cn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