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衍变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记事符

  使用一些线条组成不同形状的符号,作为某种标志或表示一定的含义,通常刻画在石壁、石块和陶壁上,最初出现的符号可能是个别人根据自己的意图刻画出来的,线条较简单,随意性也大。这种表示文字的方法不但简单,而且因为线条横竖的交叉,圈点各异,疏密繁简不一,组合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不断出现新的符号。

  几何型刻画符号

  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期偏晚出现了最早的刻画符号,晚期的刻符是用直线、横线和交叉线条组成的几何形状,日前发现的都刻在陶器上,根据资料,中华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内,几乎都发现了这种几何型刻画符号,这足以说明某些符号在不同的地点都已具有同样的记事功能,而同时为人们接受和使用。

  图象型刻画符号(时间:原始社会时期)

  黄河下游山东省营县大汶口文化遗址中,1960年曾采集到三件陶器大口尊,尊口沿下刻线划着显然与几何符号不同的图象符号,非常的奇特,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些图象分布很广。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刻画图象,线条工整,墓葬中,大口尊都放在墓主的脚下部,与死者骨架成一条直线,尊上的图象符号应同这种葬俗有密切联系。

  原始文字(时间:新石器时代晚期)

  现在人们公认,各民族的文字是从图画发展过来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几何符号和大汶口时期的图象符号,在文字发展中起了过度作用。这其中大汶口陶器的刻画符号有两点值得注意,它与文字的起源密切相关;一是这些图象符号同后世的甲骨文、金文的形状接近,一看就和文字很接近;二是这些图象符号象形而又有相当程度的抽象化,不是简单的描绘。

  甲骨文(时间:夏商时期)

  甲骨文,是迄今所见的相当成熟的最早的汉字,我国汉字,从不成熟到成熟,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表明,甲骨文的确是由刻画符号演变而来。有些实例,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甲骨文中的“目”字与斐李岗文化期间龟甲上的刻符非常相近,大周口文化时期陶器上所刻符号也与甲骨文的“山”字、“火”字写法一样,从文字形象表意的角度来看,应该肯定说明了刻画符号发展成文字的事实。

  汉字字体的演变(时间:西周、战国时期)

  字体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书写材料的制约的,在甲骨文刻画很难,主要以直线、横线和斜线来组织文字,可是,写在织帛和织牍上的字就不一样了,例如,隶书是从篆书发展过来的,形体中出现了撇、捺、点、挑的笔画;正是使用了毛笔,又在易走笔的书写材料上,才出现这种变化,这种改进,是人们在刻划和书写的过程中,出现的伟大创造和发明。

  总之,汉字字体的演变,是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中,最受注目的文化现象之一,演变的字体,前后衔接,内容丰富,特别是发展成独特的书法艺术,更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