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作文押题: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2025-03-09 手机版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意思是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诚意正心”同样出自《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思是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思想端正。 在现代社会,“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人认为,格物致知是追求真理的基础,只有通过对事物的深入探究,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诚意正心则是做人的根本,只有保持真诚的意念和端正的思想,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品质的人。但也有人认为,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过于注重功利和实用,忽略了对事物本质的探究和自身品德的修养。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作文材料分析 1. 关键词句分析 “格物致知”:强调通过对事物的观察、研究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和真理。这一概念体现了一种积极探索、实事求是的精神。例如,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自然规律,这就是一种格物致知的表现。在教材中,我们可以联系到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实验探究,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科学结论,这正是格物致知的实践。 “诚意正心”:意味着要使自己的内心真诚,思想端正。这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在语文教材中,许多文学作品都体现了这一价值观。比如《论语》中强调的“吾日三省吾身”,就是一种诚意正心的自我反思和修养。通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思想,保持真诚和正直,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追求真理”:格物致知的目的是追求真理,只有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究,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获得真正的知识。在历史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科学家、思想家为了追求真理,不惜付出艰辛的努力。如哥白尼为了坚持日心说,面对教会的压力,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这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正是格物致知的精神体现。 “做人根本”:诚意正心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只有具备真诚的意念和端正的思想,才能在社会中立足,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强调了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等价值观,这些都是诚意正心的具体表现。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能够积极地影响他人,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关系分析 相辅相成关系:“格物致知”和“诚意正心”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格物致知是诚意正心的基础,只有通过对事物的深入探究,获得了真正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使自己的意念更加真诚,思想更加端正。而诚意正心则是格物致知的保障,只有保持真诚的意念和端正的思想,才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探究事物,避免受到功利和偏见的影响,从而获得更加客观、准确的知识。例如,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真诚的态度,认真探究实验现象,就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同时,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学生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的渺小和自然的伟大,从而培养出敬畏自然、尊重科学的态度,进一步端正自己的思想。 递进关系: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来看,首先需要通过格物致知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然后通过诚意正心来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这是一个从外在的知识学习到内在的品德塑造的过程,体现了一种递进的关系。例如,一个人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这是格物致知的阶段。当他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且能够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人,以端正的思想对待工作,这就是诚意正心的表现。通过这样的递进过程,一个人能够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任务驱动分析 内容任务:“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考生围绕“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以及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对其的忽视这一现象展开思考。考生可以从教育、科技、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入手,探讨格物致知和诚意正心的重要性,分析人们忽视它们的原因和后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例如,在教育领域,考生可以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格物致知精神和诚意正心的品德;在科技领域,考生可以探讨科学家如何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保持诚意正心;在文化领域,考生可以分析传统文化中格物致知和诚意正心的内涵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在社会领域,考生可以思考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人们格物致知和诚意正心的社会环境。 文体任务:“明确文体”,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优势选择议论文、记叙文或散文等文体。如果选择议论文,考生可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果选择记叙文,考生可以通过讲述自己或他人的故事,来体现格物致知和诚意正心的重要性;如果选择散文,考生可以用优美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来表达自己对格物致知和诚意正心的理解和感悟。 二、立意指导 1. 弘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追求真理与品德修养:强调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传统价值观,既要努力追求真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又要注重自身品德修养,保持真诚的意念和端正的思想。例如,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以严谨的态度探究事物的本质,追求真理;同时,要以善良、诚实、正直的品质对待他人,做到诚意正心。 2. 格物致知为基,诚意正心为本:阐述格物致知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而诚意正心是做人的根本。只有在格物致知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诚意正心;只有以诚意正心为指导,才能使格物致知的成果得到正确的应用。比如,科学家通过格物致知探索自然奥秘,同时要以诚意正心的态度对待科学研究,避免科学技术被滥用。 3. 在快节奏生活中坚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探讨在现代社会快节奏、功利化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坚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价值观。我们应该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被功利和实用主义所左右,同时要时刻反思自己的内心,保持真诚和正直。例如,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压力时,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以格物致知的精神追求事业的成功,以诚意正心的品德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三、标题范例参考 1. 《格物致知,探寻真理之光》 2. 《诚意正心,涵养品德之基》 3.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成就美好人生》 4. 《在格物中致知,在诚意中正心》 5. 《以格物致知之精神,行诚意正心之道路》 6. 《格物致知,开启智慧之门;诚意正心,塑造高尚之魂》 7. 《坚守格物致知,践行诚意正心》 8. 《格物致知求真理,诚意正心修品德》 9. 《让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同行》 四、名言名句 1.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这句话强调了知与行的相互关系,与格物致知的实践精神相契合,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知识的深化又能促进实践的深入。 2.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朱熹。表达了学习的关键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而读书是探究原理的重要途径,体现了格物致知的思想。 3.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守仁。强调了培养品德要从内心修养开始,与诚意正心的内涵相符,只有内心真诚、思想端正,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品德。 4.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说明学习和修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积累,才能达到格物致知和诚意正心的境界。 5.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表达了在追求真理和修养品德的过程中,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不受外界干扰和影响,保持诚意正心。 6.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强调了实践对于获取知识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体现了格物致知的实践精神。 7.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这句话体现了诚意正心的自我反思和修养,通过每天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8.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阐明了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 五、经典事例 1.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不辞辛劳,深入山林,实地考察各种草药。他亲自品尝草药,辨别其药性和功效,纠正了许多前人的错误认识。他的格物致知精神,使他对草药有了深入的了解,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怀着拯救苍生的诚意正心,致力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传播给更多的人,体现了高尚的医德和人文关怀。 2. 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徐霞客一生游历名山大川,通过实地考察,详细记录了各地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他的探索精神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格物致知的追求。他不为功名利禄,只为追求真理和对自然的热爱,这种诚意正心的品质,使他的游记成为中国地理学名著,为后人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3. 屠呦呦与青蒿素:屠呦呦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翻阅大量古代医学典籍,通过实验不断探索青蒿素的提取方法。她的格物致知精神,使她最终成功发现了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她怀着为人类健康事业奉献的诚意正心,克服了种种困难,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展现了科学家的高尚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4.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袁隆平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进行试验和研究。他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不断探索杂交水稻的培育方法。他的格物致知精神,使他成功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解决了全球数以亿计人口的温饱问题。他的诚意正心,体现在他对农业事业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上,他的努力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5. 颜回的品德修养: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生活简朴,却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热爱和对道德的追求。他能够做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体现了他的诚意正心。他通过不断地自我反思和学习,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6. 商鞅变法:商鞅为了使秦国强大,推行了一系列变法措施。他深入研究秦国的国情和社会问题,提出了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等改革方案。他的格物致知精神,使他的变法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同时,他怀着使秦国富强的诚意正心,坚决推行变法,不畏权贵,最终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7. 乔布斯与苹果公司:乔布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精神,他不断探索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他的格物致知精神,使他能够把握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带领苹果公司成为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同时,他对产品品质的追求和对用户体验的关注,体现了他的诚意正心,使苹果产品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用户的喜爱。 8. 雷锋的精神:雷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他的诚意正心,体现在他的一言一行中,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范文一: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成就人生华章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一古老的智慧箴言,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与功利氛围中,它依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指引着我们追求真理、修养品德,成就美好人生。 格物致知,是追求真理的基石。它要求我们以严谨的态度和不懈的努力,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正如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日夜钻研,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和观察,揭示自然的奥秘;又如学者们在书斋中潜心研读,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探寻历史的真相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只有通过格物致知,我们才能打破表象的迷惑,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智慧。 然而,格物致知并非仅仅是对知识的追求,更是一种实践精神的体现。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应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来检验和深化我们的认识。例如,我们在学习物理知识时,不仅要理解书本上的公式和定理,更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它们的正确性,从而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能力和素养。 诚意正心,则是做人的根本。它要求我们保持真诚的意念和端正的思想,以善良、正直、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和社会。在这个充满诱惑和挑战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迷失自己的方向,忘记自己的初心。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醒,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思想,以确保自己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诚意正心,也是一种道德修养的体现。一个具有诚意正心的人,能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做到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他们不会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不择手段,不会为了一时的享乐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相反,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以乐观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在现代社会中,格物致知和诚意正心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格物致知,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掌握知识和技能,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通过诚意正心,我们才能保持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一些人过于注重功利和实用,忽视了对事物本质的探究和自身品德的修养。他们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不惜违背道德和良心,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序良俗,最终也会给自己带来恶果。 因此,我们应该弘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传统价值观,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我们要教育年轻人,培养他们的格物致知精神和诚意正心的品德,让他们成为有知识、有道德、有责任感的社会栋梁。同时,我们也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社会氛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追求真理和品德修养的道路上,我们或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始终保持着格物致知的精神和诚意正心的品德,我们就一定能够成就人生的华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 (可直接打印) | ||||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