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距离”写作指导(附作文点评)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2022-12-23 手机版 | ||||
【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大千世界,万物之间,皆有距离。“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近在咫尺,远在天涯”,都在传达着距离的美丽和忧伤。世间万物,因为有了距离才更耐人寻味。 【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抽象话题类的材料作文题,其核心词是“距离”。 材料的第一句话,是在提醒我们取材和立论的话题方向的广泛性:可以写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可以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感情上的亲疏关系、认知上的水平差距;可以写文化和文化之间的距离等。 材料的第二句话,提醒我们“距离”可以理解为物理上的、空间上的具体的“距离”和心灵上的、情感上的抽象的“距离”——“距离有两种,且两者往往存在辩证关系:空间上距离很远,但心理上的距离反而很近;也可以是空间上的距离很近,但心理上的距离却很远。” 材料的第二句后半句和第三句话,提醒我们可以写“距离产生美”,也可以写“距离未必产生美”。 综合材料给的提示,我们可以从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生态学等多角度立意,如远离自然,还原生态;应该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要和世俗生活拉开距离等。 【病文展示】 美自远方来 《树上的男爵》中的主人公柯希莫爬上树梢的那一瞬,他体味到了一份在地面上永远无法触及的美。也就是在那个瞬间,他决定一生不沾地面地诗意棲居。 人情美自远方来。把握住人际交往中的分寸感便能捕捉到一份情意和美。人心隔着一片距离,而相处的过程则是将这份距离缩减。缩减意味着心的靠近,这无疑是关系亲近的一种表现。然而,缩减至无,却会给双方带来情感的隐痛。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背后就隐藏着这样一份痛——严丝合缝的朋友关系一旦出现裂缝,便会扩大至破裂。“水至清则无鱼”,这恰如心的极致靠近,一旦有了一丝浊气,便是无法忍受的决绝。嵇康这般呆绝之人又有多少呢?处于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因人际圈的禁锢,只有隐瞒、抑制,于是造成了“近在咫尺,远在天涯”的横堑。失去了距离,人情便会不堪一击。 审美诉求往往隔云端而来,具有时空的距离感。在现代人心中,古代无疑是美的、空灵的、神秘的。云林洗桐、屈原餐花、米芾嫁女,背后都是诗意与性灵的世界。我们将之与老子口中“熙熙而来攘攘而去”的贪婪之人作比,与庄子口中“啧啧于腐鼠滋味”的势利小人作比,与屈原厌恶的“竞进贪婪”的群小作比,隔着时空,我们看见了他们的灵魂之美与香气。然而,若无时空的距离,将之放于现代社会之中,我们却无法理解甚至难以容忍他们这种酷似洁癖的行为。阮籍青白眼隔着时空是狂放不羁,放于现实则会被视为怪癖恶行,相信没有一个现代人会与之倾心相交。可悲的同时,我们只能隔云端望之慕之。 境界美自远方来。柯希莫于树上诗意地栖居是为了赏那地面上无法看见的风景吗?显然不是。他追求的是于树上行走的自由境界。境界美的体会必然伴随着孤独,而与孤独相伴的便是距离。恰如古之隐者,骨子里的忠君报国思想无时不在召唤着他,但心灵的出世却更胜于忠君报国。因此,他们制造了距离,避免了心灵与世俗的纠缠。 张潮在《幽梦影》中提出三种境界:牖中窥月,庭中望月、台上玩月。人生境界越高,离月之距离便越近。可能禅者已达到最高境界以至无须纠缠于距离,但我们平凡人,唯有隔云端望美了。 【点评】 标题简洁明了地亮出观点。“远方”扣住材料中的核心话题“距离”,“美”则统领文章所有的论述。 第段用《树上的男爵》主人公柯希莫的行为,形象地表明中心观点。作为引入论述的素材,选用得巧妙、恰当。 第段从人情美的角度阐释“美从远方来”这一观点。但是,“距离的缩短带来人情的隐痛”这当中的道理(原因)未分析透彻,只是用嵇康和山涛的例子加以印证。 第段从审美的角度谈“距离”的必要性。但是,所引用的老子、庄子、屈原的理论,实为阐释人生境界,偏离了该段的话题角度。 第段从人生境界的角度对中心观点加以论述。但又未阐明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而是在“孤独”“入世”的概念上东拉西扯。 第至段,三个话题方向彼此独立,缺少关联。 结尾引用张潮的“读书三境”对全文进行总结升华,牵强不当。 【得分】48分 【优点分析】 本文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素材丰富,话题广泛,内容深刻,特别是能将材料提供的抽象概念“距离”放在三个具体的话题中思考论述,使得文章避免了空泛说理,做到了“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言之有物。 【病因分析】 1.对观点的论述不充分,未能进行追根溯源式的分析挖掘。 2.素材见素养。让人眼前一亮的素材使得自己立刻与平庸者拉开了距离,但一些素材游离于该段落的观点之外。 3.主体三段彼此独立,未建立起富有逻辑性的衔接、递进,文章缺乏整体感。 【升格技巧】 1.列出现象和结果后,应多作根源挖掘、危害讨论,能具体、充分、深入地展开论述; 2. 每个段落的论证方向要明确,与该段观点不符的引用、阐述,与其他段落重叠的论述,都应果断舍掉,坚决删去。 3. 摆脱“平行分论点”这一文章整体建构的思维惰性,能在理论上建立层递性的结构最好,或给文章安排一个具体的“文脉”。 【升格作文】 美自远方来 《树上的男爵》中的主人公柯希莫爬上圣栎树梢的那一瞬,他体味到了一份在地面上永远无法触及的美。也就是在那个瞬间,他决定一生不沾地面地美好栖居。 12岁小男孩的这场无意中的美的追求,始于对“家庭”这一人情单位的叛逃。 唯有把握住人际交往中的距离感,才能捕捉到一份融洽的情意。如同父母对小柯希莫的责骂和训斥,在生活实际相处的过程中,人们总试图缩减人与人之间距离:恋人间的如胶似漆,朋友间的如影随形,甚至对陌生人也不时投注窥探的视线,自以为这是关系亲近的一种表现。(由《树上的男爵》中的一个情节,列举人际关系中人们各种试图缩短距离的例子。)然而,这种试图将距离缩减至无的举动,并未带来心意的靠近,反而给双方带来了情感的隐痛:隐私大曝天下,独立空间被挤占,个人意愿被罔顾,人与人之间只剩摩擦四起、矛盾升级的滚滚硝烟。(深入而详细地分析试图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所带来的危害。)想那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绝情的文字背后该隐藏着多少被拉近的人情利刃所伤的伤恸啊!失去了距离,人情不堪一击,更何谈美? 这位昔日的贵族少爺,此后便在树木之间穿行,在最高的树杈上眺望,在蓊郁的树叶后打盹,生活惬意而美好。 如此看来,审美诉求应与实际人生拉开距离,隔云端而来,方能获得满足。北方人初看西湖,平原人初看峨眉山,都市人初看田野,不自觉地就会惊叹它们的奇景;铜鼎釜甑不过是过去的日常用具,隔了成百上千的时间距离,却成了现代收藏家可供玩味的古董;倪瓒洗桐、屈原餐花、米芾嫁女,放在现在的人际交往中,只会成为无法理解甚至难以容忍的奇行怪癖,但推远一点,怪诞背后全成了诗意与高妙。(原文中老子、庄子、屈原的三句引用,都是在阐明人生态度,与本段话题、理论不符,故删去;增加移用了朱光潜《谈美》第二章“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的一些论述。)当然,这“距离”还得“适当”二字。“美人隔云端”,距离太远,使人无法欣赏;“美人在怀”,距离太近,又让人升起亵玩之心,回到实用的世界。(补充两句更严密、更辩证的理论。) 柯希莫于树上栖居仅仅是为了赏那地面上无法看见的风景吗?显然不是。那么,他为什么给自己定下一个永不下地的约定呢? 于他而言,地面是父亲追求对自己所拥有和未拥有的领地的种种特权,心中唯想家族对爵位的继承;地面是母亲将女将军的称号作为自己一生的寄托。尽管自然风光的享受和自由生活的体验,已经是他活在树上的战利品了,但柯希莫穷其一生醉心树上,更多是想拉开自我和混沌社会的距离,避免心灵与世俗的纠缠,想要获得一种和父母的一生遥遥相隔的人生境界啊。 当地面上的人们被世俗生活的兴起覆灭颠倒折磨时,唯有柯希莫始终在高高的圣栎树上,没有动摇。“我”对伏尔泰说:“谁想看清尘世,就应当和它保持必要的距离。”(用《树上的男爵》作结,和开头形成呼应,文章完整。) 【得分】56分 【点评】 修改前的文章已是观点明确、结构清晰的了,但耐不住细读,仍存在段落内部论述不充分,段落和段落之间层次不严密等问题。修改后的文章做出了一些改进: 其一,针对每一个分论点(话题方向),有的放矢,充分论述,所用方法是多进行追根溯源的原因挖掘,多进行揭示本质的辩证分析; 其二,引用是为了准确说理,而非炫耀,并且,有引用则应有分析; 其三,有意识地对《树上的男爵》的内容进行解说,并串连成段落,而且结尾做到了首尾呼应,使得文章的整体感加强。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