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点拨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蔡澄清

“语文点拨教学实验研究”作为安徽省“九五”重点教育科研课题,从1996年秋开始,以芜湖市为基地进行教学实验与研究,到现在已经完成第一阶段的三年实验。最近,安徽省教科所和芜湖市教委与全国中语会点拨教学研究中心联合举行了“语文点拨教学实验研究课题评审推广暨学术报告会”,对课题实验进行了总结、评审、验收。三年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突出的成绩,受到了以全国中语会领导为首的专家组的称赞与肯定,给课题组以极大鼓舞。

语文点拨教学1982年正式提出后,从个体实验,到合作研究,到集体实验,经历了十多年不断发展与壮大的过程。这三年的实验研究是一次有计划、有领导的规模较大的教学改革实验,得到了省市教委领导和各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三年实验,工作扎实,进展顺利,锻炼和培养了教师队伍,推动了教改,提高了教学质量,探索到了一些实施点拨教学的经验与规律。

三年实验所取得的点拨教学实验经验与理论探讨成果是多方面的。课题组成员和我本人曾写过一些文章分别在一些语文教学刊物上发表。本文着重就语文点拨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谈点心得体会。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培养和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五育并举,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又尊重个性,发展特长;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教学要坚持启发式,对学生的成长全程负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样的素质教育,必须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什么样的教法最适合于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最有效的方法呢?我不敢说语文点拨教学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方法,但我认为:点拨教学极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语文素质。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

语文点拨教学法是根据中国汉语文的特点,针对中学生学习母语的实际,为落实启发式教学原则而采取的一种教法。所谓“点拨”,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与心理障碍,运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与练习,以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目的。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这种“点拨”,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及其活动规律,适应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实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因势利导,启发思维,排除障碍,教给方法,发展能力。根据这个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实施点拨教学要针对学生的三种障碍(知识障碍、思维障碍、心理障碍),抓住教材的三项内容(重点、难点、疑点),从三个方面(知识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实际),通过三条途径(通过画龙点睛以掌握知识要领;通过举一反三以实现能力迁移;通过启发讨论以求得教学相长),达到三个目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习惯),从而归结到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至于实施点拨教学的过程,我在《简论语文点拨教学法的要义与操作》一文(见《课程·教材·教法》1997年12期)中也作过阐释。我按照教学活动中的认识运动的发展进程将它概括为:1.吃透两头,摸清障碍;2.认清方向,选准突破口;3.相机诱导,适时点拨;4.讨论交流,理解消化;5.双向反馈,总结提高;6.迁移训练,举一反三。这是实施点拨教学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包括准备阶段(第1、2步)、实施阶段(第3、4、5步)、发展阶段(第6步)共三个阶段。就课堂阅读教学的点拨实施过程来看,又大体上有如下的环节和步骤:1.导入性点拨;2.研究性点拨;3.鉴赏性点拨;4.反馈性点拨;5.迁移性点拨等。关于实施点拨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我则认为可以百花齐放,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教师完全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要是能发挥点拨功能的方法与技巧,皆能为我所用,不必定于一尊。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这是从总体上来概说语文点拨教学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下边我再进一步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来具体地分析探索一下语文点拨教学和学生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看看语文点拨教学是如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语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的。我想着重阐明以下几点:

一、语文点拨教学是建立在语文工具论的基础之上的。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历来争论较多,从50年代的“文道之争”,一直到90年代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辩论,至今仍末彻底解决问题。但我认为,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是它的工具性。我不赞成“批判”工具说,我认为这会给语文教学造成思想混乱,带来灾难性后果。我坚持语文课的工具性特点。正因为语文是工具,我主张语文教学宜用点拨法。语文课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教会学生正确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它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字词句篇和语修逻文等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应用能力,而且后者更重要。因此,我多次说过,语文课要注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从掌握知识来说,中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已经学过多年的语文,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基础知识,学习中学语文课文,并不需要从每一个字词句教起,而只是存在部分障碍和困难,教师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越过这些障碍,解决这些疑难,因此,完全无需逐字逐句地进行串讲,只要重点进行点拨,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从能力培养来讲,学生要通过语文学习,掌握运用字词句篇和语修逻文这些知识的本领,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也不是光靠教师讲就能做到的,而主要是靠学生自己经过自学自练,在运用语文工具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来完成。作为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工具,教师是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的,而必须学生亲自操作,实践练习,否则是无法掌握这个工具,也运用不好的。正是从工具这个特点出发,我觉得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是针对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去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练习,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正确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一般来说,学生的能力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练出来的。学生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素质也就提高了,因为语文素质的核心就是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我认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需要点拨,也只能进行点拨,而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

二、语文点拨教学是建立在实践观和训练论的基础之上的。因为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教学生学语文就是要让他们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要坚持引导学生实践,强化训练。没有实践,不进行训练,就无法培养能力。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运动的发展过程,既具有一般认识过程的普遍性,即人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又有它的特殊性,即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点拨和训练,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学生学习语文,必须遵循两个规律:一是语文自身的规津,二是学习语文的规律。由于语文是工具,工具只有在操作训练和实践中才能掌握和运用;学习语文主要是学习运用语文工具进行听说读写,发展能力,而这种能力又必须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经过训练发展而后形成。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牢固树立实践的观点,强化训练的观念。点拨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认I练他们操作运用语文的过程。学生总是在听和读中不断吸收、积累,在说和写中又不断模仿、运用,几经反复,由模仿到创造,就逐渐掌握了语文这个工具,而且学会了在学习和生活中加以运用。这是一个认识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实践发展过程。学生不读书,就能提高阅读能力吗?学生不作文,就能提高写作能力吗?显然不行,这是一个起码的常识。当然,学生的实践不是盲目的实践,它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需要进行训练。何谓训练?我在《语文素质是知识、能力和习惯的综合体》(见《中学语文》杂志1998年5期)一文中作过一个解释说:“所谓训练,就是既训且练。训,就是点拨、引导;练,就是练习。实践。训,起指导作用;练,是实际操作。二者相辅相成,但练是主体。听、说、读、写、思,离开训练都是不行的。因此,培养语文素质要坚待实践第一,认;练为主。”这段话,就是我的观点和主张,也是点拨教学法的认识论基础和它的实践特点。正因为点拨教学突出了实践和训练的特点,因而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也极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三、点拨教学是建立在主体观的教学论基础之上的,它积极主张充分发挥教学双主体的作用。关于双主体说,人们曾有争论,目前认识也不统一。有的人只承认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则是次要的。我认为:由于教师是教学目标的设计者,在备课、新知识的导入,以及在启发生疑、引导解疑和答疑,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上,都居支配地位,因而教师是主要方面,居主体地位,起主导作用;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并非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它们也可以互相转化,而且随着矛盾双方主次地位的变化,事物的性质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当教师把新的语文知识结构和学习任务提供给学生,要求他们主动钻研,练习操作和掌握运用时,学生的认识主体地位就随之突现出来了。随着教与学的矛盾的运动和发展,随着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就从矛盾的次要方面转化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居支配地位,起决定性作用。我觉得对主体的认识,我们要从事物发展运动的过程中来看,不要用静止的观点和形而上学的机械论来作绝对化的结论,只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这对教学是不利的。历史上有一些教育学家主张以教师为中心,也有另一些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似乎都不恰当。作为教学活动是认识活动,而认识活动的主体是“人”,教师主“教”,学生主“学”,两个积极性都必须发挥,这是必然的,如果只强调一个,就不合适。我认为强调双主体比只强调一个主体更科学,更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两个积极性,更有利于教和学双边活动的展开,从而也更有利于搞好教学,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教师的“教’来说,重在“点拨”,点拨就需教师这个主体充分发挥作用,不点拨,学生学习中的障碍就难以排除,就学不好;就学生的“学”来说,它需要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主动学习,自己操练实践,而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否则也学不好。因此,我认为教师只需要点拨,用点拨来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绝不能由教师全盘灌输,否则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难以体现。只有把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二者都在发挥作用,这样,才能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配合得好,从而同时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与效果。

四、点拨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民主教学。它实行教学信息的立体交流,提倡师生平等,教学相长,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促进创造型人才的成长。传统的讲读法,主要是先生讲,学生听,是一种单向交流,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完全处于被动听讲状态,根本谈不上能力的训练和发展;导读法前进了一大步,它主要是先生导,学生学,这是一种双向交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点拨法则不限于先生导,学生学,还可以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启发和交流,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敞开思想,民主讨论,大家在一起相互点拨,共同切磋,这就构成了一种立体交叉、相互辐射式的信息交流,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解放思想,进行创造性思维,这就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点拨教学法强调“当点则点,当拨则拨”,就是要求用点拨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训练中更好更快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成为新时代的创造型人才。这显然是最好的素质教育。我曾经说过,实施点拨教学,可以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三种延展:一是教学思想与学习思想的延展,二是教法与学法的延展,三是知识与能力的延展。因此,点拨法较之其他的教学法,更有利于解放思想,开拓思维的空间,扩大教与学的活动领域,开启学生的智慧之窗,促进学生主动进取,点燃创造之火,激发创新之情,锤炼思想,锻炼能力,完善人格,顺利成长,成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五、点拨教学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强调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利于启发和引导他们自觉求知,锻炼能力,提高素质。我在前面说过,点拨法是贯彻和落实启发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针对注入式和满堂灌提出来的。它主张“当点则点,当拨则拨”,教师要“相机诱导,适时点拨”,不能独霸课堂,一讲到底;也不能搞僵化程式,搞教学八股,而要因材施教,灵活点拨,这才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科学措施。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八股式的填鸭式的教法感到厌倦,尽管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始终提不起精神。这种情况不改变,学生是学不好语文的,更难以提高语文素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这是由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注意状态等等。都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紧紧联系在一起。运用点拨法,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从上述各方面去拨动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和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和集中他们的注意,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积极地自觉学习,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与效果。学生这种学习的内驱力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以高昂的热情,顽强的斗志,主动去探求知识的奥秘,克服困难,奋勇攀登发展能力的阶梯。这样,他们的语文素质和综合素质当然能迅速提高。因此,进行点拨教学极有利于我们实施素质教育。

六、点拨教学非常直视在“呐化”上下功夫,引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实施素质教育,打好素质基础,必须重视良好素质的内化,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品德、智力、才干、体力等内在质地,要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使自己学得的东西不但巩固下来,而且经过内化,变成能力,并且能够加以运用,相伴终生。这就是说,教师点拨,不仅是要学生“学会”,而且经过点拨,还要他学会学习。这种从“学会”到“会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在点拨中受到启示,不断转化的内化过程,它把本来是外在的东西变成了本身内在的东西,把知识转化成了能力,把暂时的技能变成了永久的能力,所以强调点拨,就是为了引导学生不但学会了,而且从学会中还受到启发,学到本领,进而自己也会学习。这种从“学会”到“会学”的内化,本身就体现了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这种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当然离不开学生这个主体的活动而存在,实际上也就是在主体活动中形成的。因此,点拨教学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形成内驱力,由此促成良好素质的内化,促进人的素质的不断提升。我曾经说过,教师的根本任务在于教会学生自己去吸取和运用知识的本领,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疑难,掌握自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而不是把书上的全部内容一字不漏地灌给学生,让他死记硬背,不加思考地全盘接收。在现代信息社会,传统的全盘授予的教学方法既无法提高教学效率,又束缚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它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需要,是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因而需要代之以点拨学生自学的方法。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点拨法就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人发现真理”。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也说:“一个无论怎样竭力坚持也不过分的,就是在教育中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推论,绘他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这里所讲的“引导”“发现”,我认为就是进行点拨,通过点拨,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会学”就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很好的素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点拨教学法是一种最适合于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以上是我在长期的点拨教学实验研究中所获得的认识。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实施点拨教学正是为了改变“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强调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因而非常适合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