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文学短评》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22-09-03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短评的定义及基本特征;掌握写作文学短评的基本技法。 2、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能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和进行有创意地表达。 3、引导学生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体会作品艺术之美,提高文学艺术鉴赏的水平与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文学短评写作的基本要求;赏析实例,掌握写好文学评论应对策略。 教学难点 区分“评论”和“读后感”的界限;把握“叙”与“议”的尺度与比重。 教学过程 一、明特征 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分支。“短”是指它篇幅短小, “评”是指在文体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是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文学评论。 文学短评主要是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评价而篇幅相对短小的一类文章。 二、学方法 (一)写作角度与内容: 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2.分析作品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 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4)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5)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白描工笔等; (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7)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 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4.作品的构思技巧。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 (2)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 (3)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 (4)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 (5)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 (6)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 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5、鉴赏作品的语言。 一是要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等; 二是要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等; 三是要分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 (二)写作方法与过程 1.读懂作品。 写作之前,要仔细阅读全文,找出作品中画龙点睛的句子,认真揣摩、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明确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力争有较深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阅读作品时可回忆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知识,以助探知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目的,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 阅读作品一般采取“①总体②部分③总体”的步骤。 ①“总体”,就是从头至尾通读作品,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 ②“部分”,就是对重要部分仔细地阅读,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通过分析研究,加深印象,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主要的特色,初步形成观点。 ③“总体”,就是再次浏览全文,获得对作品完整的认识,最后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出自己准确的判断。 2、选准角度。 阅读了作品,把握了作品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作品的主要特色之后,要选择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所心得的、把握得最准确的、能够评好的角度来写。尤其是初学文学短评写作的同学,一定要扬长避短,要把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 3、安排好结构。 文学短评虽然篇幅短小,但它也是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因此,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文学短评结构的完整。 通常情况下,一般采用“①总②分③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模式。 ①“总”,就是开头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这篇文学短评总的内容概述出来。 ②“分”,就是对照作品作深入的分析思考,有的放矢地列出鉴赏评析的要点;然后采用叙评结合、评析结合的手法,对原作品作深入的、有条理的分析。 ③“总”,就是结尾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三)写文学短评要注意: 1.要注意评论的科学性。 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 2.要注意见解的独创性。 要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 3、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 要精心选取某一个点,进行深入的挖掘。所谓短评,就是对文中的某个人物、某个情节、某段描写的评价。一篇短评的字数以100—600字为最理想,不要超过800字。 4、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 在文学短评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短评的中心论点。 5、注意评论和赏析,评论和读后感的区别。 评论是对这部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他的优点,指出他的不足,然后进行具体的解说。赏析是解说文学作品;读后感是读完作品,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收获。读后感可以联系自身,联系社会现实,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评论是客观分析,不必带太多个人主观情绪。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三、析实例 (一) 原题呈现 根据下面要求,完成文学短评。 鉴赏诗词可以从意象设计、意境氛围、艺术手法、主题情感、语言品味、名句评析,结构布局等方面入手。请你选择其中 1-2 个角度,写一篇 400 字左右的文学短评,评赏白居易《琵琶行》。 1、写作误区 (1)文体错误。 有些同学写成诗歌赏析,原文大量摘抄和翻译,缺少评价的词句;有个别人写成琵琶女和诗人的故事。 (2)结构安排不合理。 有人是没能抓住一个角度入手,想面面俱到。比如好多同学想写琵琶女弹奏技艺之高,想写琵琶女身世之悲,想写诗人与琵琶女共鸣,思考很多,但是没想好切入点,结果字数限制,文章头重脚轻,草草收尾。显得废话多,重点没凸显。 还有人分析时,按诗歌行文顺序一路翻译下来,没有注意分点分析,没有层次性,所有想解说的语句揉成一团,按原作品行文顺序分析下来就是了。 更有甚者,只想分析原文特色,忘记了我为什么要分析,忘记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标题和中心论点来分点具体解说。 (3)人云亦云,观点平庸。 没有自己独到的发现,能抓住重点赏析,比如写音乐的魅力,但不能写出新意。当然,对考场作文来说,这要求有些高。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从选取精巧的角度。 (4)语言啰嗦,没有文采。 2、应对策略 (1)聚焦一个角度,写出新意,写出深度。 先审好题。题目已经明确讲只能选取1-2个角度。最好只选取一个自己熟悉或者特别有心得的角度,这样评论不会泛泛而谈,空洞松散。 (2)用好标题,突出文章重点。 用主标题写出中心观点,副标题写出评论角度,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让结构精巧,条理清晰 借用总分总结构,明晰的分段展示层次和条理。 A、总说 先总括作品或作者特点,引入短评; 再用简短精炼的语句,提出短评的中心观点。 B、分说 从不同角度,分别对照作品,举例解说上文的中心观点。注意解说时,指出评论的要点,也就是分论点要明晰,层次要分明。 C、总结 对上文归纳总结,回扣第一段和标题。 (4)语言精炼 400字的小短评,语言一定要精炼,也就是准确而简练。可以引用原句,可尽量用对仗的句子,平时可以整理一些文学评论的常用语。 (二)学生佳作欣赏 (一)曲无声,心有声 ——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 《琵琶行》是白居易在遇到与自己有相似境遇的琵琶女后,有感而发。为其而赋的词作。其中对琵琶演奏的描写中,“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句意蕴丰富,有画龙点睛之妙,实乃描写的精华,多读之下,令人回味无穷。 曲调无声,在于弦止。前文琵琶曲调已越来越低沉,声音也越来越迟缓,给人以压抑,沉闷之感,在此处,琵琶女停止拨弦,反而使先前的情感,升华了一个层次——“别有忧愁暗恨生”,这无疑体现了其技法的高超。操弦生情自如,使一段唯美凄惨的乐音跃然纸上。 胜过有声,在于共情。音乐是心灵的镜子,琵琶女先前经历起起落落,一生的经历都浓缩进了音乐中,联系她对自己身世的哭号,更富有感染力。而好巧不巧,作为听众的白居易也有这样大起大落的经历。于是音乐就在二者的心中起了共鸣。白居易不仅听出了音乐中的哀伤,更藉由这份音乐勾住了内心的遗恨,从而“别有忧愁暗恨生”,两个相似的灵魂,在月下、声中、船上,共通了感情。 曲无声,心有声,此句既体现了技之精、乐之凄,更突出了情之深、愁之切,反复推敲,尤值玩味。 (二)纤手已止弦,留白仍慨叹 白居易的《琵琶行》为诗人被贬谪后之作,为其听琵琶女弹琴所写。其中我最欣赏的便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句。 胜有声,胜之于留白。曾“曲罢曾教善才服”的琵琶女为诗人弹奏一曲,自可将诗人心中的愁思引发出来。在情感推向高潮之时,琵琶声却暂歇。这一留白犹如喝茶一般,细品,再短暂停留,让人回味无穷。这一留白,给足了听众品味愁绪的空间,让人沉醉其间。 胜有声,胜之于共鸣。诗人听闻了这一曲,心中的愁绪本就勾动了起来,又因这片刻的停留而将情感推向了高潮。他想起了自己仕途上的艰难和人生道路上的感慨,不禁慨叹,泪落涕下,打湿清衫,写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句。也正是这段留白带来愁情的共鸣,带来听众的情感,写出了曲子的真意。把琵琶女的弹奏写成了千古绝唱。 品茶之停顿,在于引发品者之回味;歌曲之停顿,在于引发听众之慨叹。人生亦是如此,在快节奏的生活之后,不妨停顿一下,休息一下,感受世间的美好。正因如此,我最喜欢“无声胜有声”这句,诗人这一句,词虽未写愁,却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共鸣,也赞美了琵琶女技艺高超,颇有马遇伯乐之感。 (三)琵琶三弹音难绝,知音相遇意难歇 叹琵琶女身世多难,感琵琶音妙语绝伦。 琵琶一语引人闻。诗人第一次细绘琵琶声,运用侧面描写“主人忘归客不发”,体现在偏僻之地,忽逢“仙乐”的惊喜与震撼,为后文琵琶女展现高超琴艺埋下伏笔。 琵琶二语情谊深。后续,琵琶女在催促与犹豫下出面正式演奏,从“转轴拨弦”开始,引诗人细致入微的刻画琵琶声情意连绵。由起初的轻快明朗,逐渐欢快急促,运用生动的比喻,将谐音喻为大小珠子落玉盘之声。不仅体现琵琶女手指娴熟有力,更令人联想到情景的华美与精致,为后文联想到京城生活呼应。又运用大量通感,将乐声婉转悠扬,生动刻画。联合听觉、视觉等多层次的体验,结合鸟鸣、银瓶、铁骑,仿佛在那一刻,你我都身处极奢的京城,领略着盛唐的恢弘,而这一切遐想皆源自那一人一琴。 琵琶三语感伤怀。诗人感时伤世,不禁推己及人,在这偏僻光景下与琵琶女相见恨晚。知音难觅,落寞伴生,琵琶女亦心生悲凉,便再次拨弦,述起心中愁曲,也令诗人“青衫尽湿”。 诗人在篇中三写琵琶音,层层递进。不仅表达对琵琶女超高超技艺的深赞,更是对其弦音中梦回京都的感慨,回忆往昔不再的悲哀,也将琵琶女联想到自身飘零。全诗仙乐衬哀情,令人为之叹惋不已。 简评:初次写文学短评,能如此语言精致,结构精巧,角度新颖,思考深入,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四、课后练习: 请从本单元作品中任选一篇,写一则鉴赏短文,500字即可。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