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北京卷语文作文题(大作文二)点评与分析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2022-06-27 手机版


 (一)真题鲜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2)网络时代、疫情期间,很多活动转向“线上”,你一定有不少关于“在线”的经历、见闻和感受。请以“在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二)命题解读

北京大作文之二是一篇命题作文,文体要求是记叙文。命制形式体现了平稳的特点,而命题内容相当接地气,由于网络覆盖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2020年以来的新冠病毒的肆虐,我们全国范围好些地区都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类“线上”教学活动。北京地区的考生也不例外,为此命题人要求考生写自己关于“在线”的某些经历、见闻和感受,是真正能让考生有话可说的好题。考生对“在线”无论是发自肺腑的感激、感动,还是淋漓尽致地“吐槽”,都可以真正做到畅所欲言,言之有物,物我一统。

“线上”相关试题资源集锦

1. (2021北京市期末考试)根据要求作文。

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2020年我们的学习形式出现了线上教学模式;生活工作中,很多会议讲座都由线下改为了线上形式;智能手机的普及,线上购物的次数更加频繁。……线上生活越来越丰富。

请以“我的线上的生活”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800字。

该题的解析思路及范文:

【思路】本题考查写作文的能力。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不仅给定了题目--我的线上的生活,还定了文体记叙文。所给材料是作文的提示: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2020年我们的学习形式出现了线上教学模式;生活工作中,很多会议讲座都由线下改为了线上形式;智能手机的普及,线上购物的次数更加频繁。……线上生活越来越丰富,可见本次作文可以围绕疫情写作,具体到居家的日子。所谓的“线上”指的是与网络互联网有关,可以联想到网上学习(云课堂)、游戏、看电视、网上购物等与手机、电脑等有关的生活。写一篇记叙文,应该有人物、背景、事件等很具体的内容,要求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与想象,意即给人真实感,又不拘泥于现实生活,作文也算作艺术的话,可以超越高于生活,但也不必被这两句话束缚,这个要求有或无不影响本次记叙文的写作。

参考立意:

(1)我是线上好帮手,网络教学中帮助老师解决疑难问题。

(2)线上生活让我学会了自觉、自制、自律。

(3)难忘线上生活,云中课堂自得其乐。

(4)线上生活阖家欢乐。

【范文】

我的线上的生活

没有想到,一场新冠疫情,让我不得不宅在家里,无法回到美丽校园,无法看到慈爱的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我的生活和学习一下子被推到了云端——云课堂、云班会、云考试接踵而来,这就是我每天的线上的生活。

“云”是什么呢?是天空中软绵绵,轻飘飘的姿态万千云朵吗?不是。是西游记里,孙悟空上天入地时召唤的筋斗云吗?也不是。它就是与我们每天生活息息相关的互联网。网上生活便是疫情下我的线上的生活:游戏、看电视、读书、学习

互联网在计算机专家眼中,是将各个小的计算机网络在一定规则下互联。在我眼中:看,老爸一早起来就拿起手机浏览新闻;瞧,老妈又坐在沙发上刷朋友圈,淘宝,唯品会上各种买买买;我也时常百度一下不懂的问题或与远在千里外的姥姥隔着屏幕聊聊天,

在这个特殊的学期,让我足足在线上“云里"呆了差不多5个月。居家上网课,使我不得不每天都要与网络接触,自然也就会遇到各种网络问题,掉线,卡顿,无信...处理这些问题让我对互联网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我的爸爸妈妈都是老师,他们要给学生上网课,据我观察,爸爸用的是qq直播,妈妈用腾讯课堂,

我要在武汉教育云--空中课堂中上网课。我们家里有一台没有摄像头,没有网卡的台式电脑;一台几

年前买的旧笔记本;一部充电器都找不到三星平板。你可以想象到,我们家三个人,要同时用网,

用设备,并且又不能互相干扰,如果不提前协调好,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学计算机出身的妈

妈,很快从网上购买一个像是优盘一样大小的无线网卡接收器,当把它插到台式电脑上的USB接口

时,它会闪烁红的光,电脑屏幕右下角会显示识别新设备,随后会自动跳出可以连接无线信号,简

单输入密码,就可以上网了。这太神奇了!我通过看产品说明说了解到:在这个接收器中安装了一

种内置无线WIFI芯片,通过天线接收无线信号,通过USB接口传输网络信号,相当于一个外置的网络

适配器。但有的时候,一关门,网会出现掉线或是卡顿的现象。

我想我的同学们也会遇到这样麻烦,其实,原理很简单。无线信号就是一种看不见的电磁波,它能像魔法师一样可以穿墙而过,但法力会被减弱,信号会被削弱,就会出现卡顿现象。有时聪明的它会选择绕道走,当它碰到障碍物之后,就会找各种犄角旮旯溜过去,相比穿墙,消耗小,但有的时候绕来绕去,它就会迷路,找不到接收器,就会出现掉线的情况。

居家日子里是那么的无聊与无奈,但云端学习线上生活时而也会给我带来一丝丝的安慰与惊喜!在云端的体验,在线上的日子启发了我探索网络技术的兴趣,算是我在这个特殊学期里最意外的收获!

2.(2020黑龙江省期末考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停课不停学”要坚持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维护广大师生健康安全,坚决防止疫情向校园蔓延。要坚持省级统一部署与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实施相结合,为支持帮助学生学习,教育部整合国家、有关省市和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在延期开学期间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电视空中课堂,免费提供有关学习资源,供各地自主选择使用,各地要结合本地学习资源,统筹安排,针对不同情况,实事求是,避免“一刀切”。要坚持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锻炼身体、开展课外阅读。要坚持学校教师线上指导帮助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相结合,学校教师要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资源,限时限量合理安排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个人实际学习经历,从自身角度阐述你对线上教学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作文;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讲述了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学生们不得不借助网络,进行线上学习。材料第一句,阐述“停课不停学”的目的是为了防疫的需要;第二句强调“线上教学”要省级统一部署与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实施相结合;第三句要求“线上教学”要坚持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第四句要求“线上教学”要坚持学校教师线上指导帮助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相结合,合理安排学习。针对线上教学,提出了诸多的具体要求。本次作文任务很鲜明,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个人实际学习经历,从自身角度阐述你对线上教学的看法。

参考立意:

1.在线教育的全面发展,使人们可以直接在家里进行学习,降低了空间上的成本;

2.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是互补关系,两者并不会谁取代谁;

3.线下教育无可替代,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互动,同学之间的交往,小伙伴们一定是要面对面互相玩耍,一起成长,才能够把人格情绪、各种社会品德培养出来;

4.线上教育能忽略品德教育。

【范文】

线下教育永远基石,线上教育是辅助

提升线上教育是未来的一种趋势,但是它并不能够取代线下教育。线上教育一定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本身的优势在于对时间地点环境的限制比较小,而且节约了时间成本。但是也有它本身的局限,因为教育在很多时候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和知识的学习。在线下,人与人之间通过当面的沟通进行授业解惑,其实也非常重要。这是线上教育很难达到的。

线下课,老师通过学生的课程表现,尤其是肢体语言和微表情,是可以大致判断自己讲得如何,学生学习和掌握情况怎么样。如果学生都聚精会神,认真思考,那这节课上得不错,学生也学得不错。反之,就可能需要弥补和加强了。但是,网络课程目前达不到这个效果。虽然技术也在改进,老师也能看到学生的面部表情,但是,毕竞隔着网络,没有那种现场感,老师的讲授和学生反馈之间,缺乏肢体语言和微表情直接互动,因此,网课效果依然很难比得上线下教育。

线上教育相对于线下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约束力不强,只能靠自觉。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网课的,网课基本上只适合那些学习能力强,自我要求高的学生。通过网课能够省下线下的交通时间,而且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与老师进行互动。对于学习能力自主性比较弱的同学,就成为一个逃避课堂和课程压力的很好途径。我们说学习最主要的是要动脑筋过脑子,这一点是很多同学做不到的。所以我的观点就是网课基本上只适合那些学习动力很足的学生,对自我要求很高的学生。

现在的线上教育只是学习的一个补充而已,作为一个工具,它没有能力取代线下教学。在线下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够根据同学的表情,以及情绪的变化,来及时调整上课内容。通过提问,对答,现场做题等形式来考察学生的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个在线上教学过程中,质量会大打折扣。

随着这个时代的发展,将来会有更多的教育形式可以提供给家长学生或者其他学习对象去选择,这实际上是一件好事情。但是无论怎么样,我们都强调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能够去主动适应不同的教育形式。

【点评】文章开篇亮出观点,线下课不可取代,然后分析了线上教育的种种缺点,最后照应开头,文章思路清晰,层次鲜明,阐述的观点比较深刻,语言朴实严谨,注重说理,以理服人。

3.(2021湖北省期末考试)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性说法。“云生活”是一种互联网虚拟社会应用模式。抗击疫情行动中,“云生活”一下子成为新趋势。博物馆“云展览”、教学“云课堂”、毕业“云答辩”、居家“云办公”、求职“云招聘”、武大“云赏樱”、环保“云植树”、清明“云祭祀”……工作、生活和娱乐纷纷转向互联网“云端”,一切好像都如从前一样丰富多彩,但一切又都切实地发生着变化。有人说,“云”是更美好的生活,也有人说,“云”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线上线下的界限变得模糊,让我们的灵魂没有依托;有人说“云”是生活的短暂过渡;也有人说“云”是生活的最终归处;还有人说……

对于“云生活”,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要脱离材料范围和含意。

【思路】本文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关注国计民生,也越来越坚持应用导向,是近年来高考试题呈现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作为2020年上半年的重大社会性事件,与新冠肺炎事件相关的热词,也是高考作文备战中的重中之重。疫情期间,原本似乎离生活还有一段距离的“云”技术,在为疫情防控提供助力的同时,也在不断推动社会的运转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且,作为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的亲历者,每一个学生都真切地经历和感受过“云”生活,因此,这道题目的情境创设,既结合了社会热点,又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得学生有话可说,也更便于学生形成有个性特色或有思想深度的观点,使得他们的表达“言之有物”。

写作的基本出发点是材料的要求是结合材料谈对“云”生活的思考和感悟。通过分析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材料中对“云”生活相关现象和讨论的展示主要涉及两大主题,这两大主题就是我们审题立意的两大角度:

1.“云”生活的内涵或云生活给我们带来的积极改变。材料中前半部分展示了工作、教育、娱乐中的种种“云”生活,说明其普遍性,而后半部分则是对“云”生活进行理性剖析。“一切好像都如从前一样丰富多彩,但一切又都切实地发生着变化”“‘云’是更美好的生活”两处,前者谈“云”生活的好处——帮助人们在紧急时期进行正常生活,推动社会发生改变;后者中的“美好”一词,则是对“云”生活内涵的概述,“美好”一词意蕴丰富,结合之前各行业的“云现象”,我们可以概括出“便捷”“创新”“和谐”“文明”“自救”“沟通”“双赢”“科技”等具体内涵,而材料中“云”现象列举的省略和最后一句“还有人说……”,则提示我们,在这些已经提及的具体现象和内涵之外,还可以根据自身体验和实际,有更多元的思考和发散,只要能够言之成理即可。写作时,既可扣住某一个角度谈自己的思考,也可以从多个角度谈“云”生活的内涵。

参考立意:

(1)美丽生活,“云”上绽放;(2)“云”生活中的共赢智慧;(3)创新,让我们乐在“云端”;(4)腾“云”而上,便捷生活;(5)携手聚力,共建和谐“云”;(6)科技之光,照亮“云”上;(7)“云”生活——更舒心的生活;(8)“云”中有爱,“云”上有光。

2.对“云”生活的负面效应的剖析,以及对“云”生活的辩证思考。

材料后半部分有可以直接帮助立意的观点型分析,其中一个观点说“‘云’让我们的灵魂没有依托”,这句话与后面的“有人说‘云’是生活的短暂过渡”彼此呼应,表现的是对“云”生活的弊端的思考——对一部分人来说,缺乏现实的接触与交流,缺少打动人心的真实互动,所以同样难以收获基于现实而产生的归属感。

而对于“云”生活正面和负面效应的观点列举,也让我们能够从辩证分析的角度立意,既承认“云”带来的种种便利,也正视“云”本身具有的一些不足,对某些行业和我们的生活而言,“云”技术既是一种冲击与危机,也是一种机遇和挑战;在“云”与现实的互联、互通、互动中,走向更美好的人生,建设更美好的社会。

参考立意:

(1)让灵魂从“云”中落地;(2)走下“云端”,才有更真实的生活;(3)“云”上聚,新机遇(4)“云端”“地上”,都是美丽生活;(5)生活在“云”上,更在脚下;(6)“云”中有危更有机;(7)“云间”“地上”,互通共进;(8)正视“云上”挑战,创造更美生活。

【范文】

生活在“云端”,更应生活在脚下

一场不期而至的疫情,让线上的“云"生活成为新的生活趋势,“云种树“云展览“云旅行....让许多人沉醉“云"间,乐此不疲。不过,“云端"再美,也要记得时常看看脚下,在亲历与实感中寻找生活的真谛。

毋庸置疑,在“足不出门户、行不逾小区“的疫情防控大背景下,纷繁多样的云,让我们几近停摆的生活重新充实多彩。在“云"上,我们同看展览,在穿越历史的文物图像里,侧耳聆听文化久远的回响;我们共赏樱花,在如云似霞的胜景中,用心感受春天温暖的气息;我们一起学习,在强大技术的支持下,身临其境地沐浴知识的阳光..疫情让我们在现实中拉开了距离,但科技让我们在线上相聚,在非常时刻,一个个现实中停摆的阵地转移到"云"上,在汇成一片自救自强的便捷晴空。

但欢喜之余,我们也要看到云生活的种种不便之处。“云课堂"上远低于真实课堂的学习效率和远高于平时的近视风险;“云办公"时被延长的办公时间和棘手的部门管理;“云植树"“怎样落实和管理,“云旅游“如何带来收益,“云数据“怎样保证安全...倘若不能够正视云上生活产生的问题,不能够真正解决各种问题,只看到云上的热闹蓬勃便一拥而上,那最后一定只能坠下云端,落得一地鸡毛。

更何况,在可以解决的技术和策略问题之外,“云"生活最大的弊端还在于与真实的隔绝。诚然,我们可以在云上学习、办公、娱乐、交流,但所有的数据都缺乏真实的触感。“云赏花“缺了花朵的娇柔与芬芳,“云植树“少了劳动的体验和流汗的喜悦,“云交流“更是没有牵手的热度和拥抱的温暖,而生活,本应该是充满真实体验的温热和鲜活。

生活是什么?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柔感受,是“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的新鲜滋味,是回家后,一双能握住的真实的手,是拥抱时,一颗在跳动的真实的心,是荷塘边的行走,是月下的苦吟,是舌尖的甜,也是眼泪的咸..而我们每一个人,就在充满着酸甜苦辣的真实碰撞与经历中,感受成长的滋味,明白生活的真谛一是的,生活不是在线,而是在场。

沧海虽广,也要在大地上奔流,云朵自高,也跑不出天空的怀抱,“云“是一种生活,但生活远比云上宽广。只有扎根于脚下真实的生活,我们才能登临“云端”,收获人生的充实与丰盈。

真题深度解析

2022年北京卷的大作文二——“在线”,高度契合了专家命题组“守正创新”“稳中有变”的命题原则。其旨在引领考生关注时代、融入生活,有自己的独特认知和个性体验。当今已经形成广泛共识的是教育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等等。生活是始终是我们写作的源泉,而且是唯一源泉,我们必须要密切关注生活,体验生活,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的心声和感悟。

“在线”,可以说直接平时的很多考练题“撞车”,让很多考生欢呼雀跃、欣喜若狂。这一点充分说明,中学教师或相应的市地教研员对高考的命题动向,对时代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把握得非常精准。再仔细品味题目内容——网络时代、疫情期间,很多活动转向“线上”,你一定有不少关于“在线”的经历、见闻和感受。请以“在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题目从网络的时代发展说开去,因特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正是因为有了网络,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娱乐方式、消费方式、教学方式……没有网络这个技术基础,就没有我们网络线上教学这个师生互动的可能。线上教学,曾经一度是热门词语,而老师也玩起“直播秀”,或用QQ或用钉钉……,老师变身直播秀的播主,既新奇又是无奈之举,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疫情形式使然。学生由传统的教室集中教学转移到自己家里面学习,既轻松惬意,但对自己的约束力,父母的监控管理方方面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疫情是促使网络线上教学的第二个契机,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包括教学的模式,考试的形式,包括时间的延后推迟,不独是高考,包括公务员考试等等,学校的教研活动、市地州的教研活动也受阻与新冠疫情,因此“线上”是时代、是形势所逼迫。

从命题的开放性和限制性来看:有关“线上”的经历、见闻、感受,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数十万考生,就会有数十万种对线上的不同经历,有数十万种感受,有数十万个见闻,作文层现的将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畅所欲言,开怀言说的积极昂扬状态,这就达到了高考语文的语言运用于生活情景的目的,同时他们不同的思想,个性化的感受,彰显的是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地域,不同眼界和视野的独特见解,很好地诠释了“这一个”的内涵。而这篇文章的限制性在于,必须是记叙文,文体特征非常明确,就要有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等。同时,记叙文这个文体在叙述的情节的曲折性、生动性方面是非常讲究的,要得到高分就必须要关注情节的设计,体现出一波三折的故事架构能力。与此同时,也要注意记叙文中人物细节的刻画,不仅仅是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重要的是要把人物放在“在线”这个情景之下,用工笔刻画其言行动作等等,也就是要有画面感。        

审题及参考立意

命题作文审题难度不大,针对命题作文题,我们还要注意几个基本点:

1.要善于咬文嚼字推敲词义,仔细分析题目本身的含义,不仅要了解题目的本义、字面义,还要进一步理解某些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特指义等。

2.命题作文对现实的针对性较强,因此,我们审题立意要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生活(包括社会热点等)。

3.命题作文一般各种文体(除诗歌外)都可写,但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文体。

今年的北京高考作文(二)“在线”这个题目,就两个字,但我们要仔细咂摸和品味。“在线”与否,也就是通俗说的在没有在上网,我们了解到的网络在线教学的情形是:多数人非常认真及时地听取老师的在线教学,但是有部分人,先是来打卡,打卡完毕之后,就让网络挂起,表面上自己是在线的,但实际上躲在家里其他地方或游戏或做其他,家长由于种种原因又不能及时和很好地、有效地管理,这样的“在线”教学,形同虚设,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另外,我们都知道“在线”有一个时尚的意义是:行的,优秀的,厉害的意思。比如我们经常说某某的颜值在线,某某的情商在线,某某的智商在线,因此这个“在线”,表面指的是利用网络进行课堂教学,其实也指向我们学生在网络在线教学时听取的状态,即表现的优劣与否。

其次,这是一篇记叙文,也就是记人写事的文章,以人物和事件为中心来展现考生对“在线”的理解和思考等等。我们最直接的东西就是必须要有记叙文的六要素的体现,时间、地点、人物,时间的来龙去脉等等。注意情节和细节的把握。

参考立意:

1.我的在线课堂教学见闻。

2.“在线”与“不在线”就在一念之间。

3.真正的“在线”,不只是打打卡,而是真正地融入到学习的情景中来,真正实现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4.真正的“在线”是高度的自律,严苛的要求自己做到极致。

范文示例:

在线

“开会了,开会了!”领导略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突然响起,打破了手机的沉默。

比原定时间晚3分钟,但还有两位同事没进会议室。领导忙在群里“”两人。很快,一位悄无声息地加入了会议,却没有一句抱歉;另一位依然没有声响,会议室陷入片刻的尴尬。

“不等他了,我们现在开会。”领导主动终结了尴尬:“我们今天的第一项议程是总结上星期工作进度,谁先发言?发言的同事最好开一下摄像头。”

又是一阵短暂沉默,随后,项目部的小李率先打开麦克风:“能听见吗?”

却没有人告诉她能不能听见,小李重复了三五次,领导有点不耐烦地打断她:“小李,你直接说,我们都能听见。”

小李显然有备而来,她一五一十介绍了自己的工作内容,条分缕析,面面俱到。尽管终究没有露脸,却不难猜测小李手头准备了书面发言稿,念稿子的感觉有点明显,语气又是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像是大会发言而不是日常工作例会,以至于让人有些昏昏欲睡。

“新人总有这种毛病,爱表现而不知收敛。”胖哥私下给我发来信息,我不置可否地回复了一个微笑的表情。谁都有当新人的时候,没必要在这件事上太计较,职场的分寸本就不好把握。

小李的冗长发言终于结束,领导也松了口气:“下一个,谁来发言?”

可能是慑于小李的充分准备,居然没人搭话。领导径直安排胖哥发言,“哎,你说几句吧!”

胖哥猝不及防,大概是没想到小透明的自己还有被领导如此看重的一天。今天他根本没有准备说什么,也不知怎么说,只是自顾自找同事“开小会”,说些家长里短的八卦。既然领导点卯,他不得不应付:“这个……那个……”

说了几句,胖哥就有点言不达意,终于词穷,无话可说的他使出杀手锏:“喂,能听见吗?喂……我这边信号不太好,要不就这样?”胖哥耍机灵的痕迹有点明显,但领导并不在意,“好吧,下一个是谁?”

去年入职的女神陆茜主动发言,她长得又美又飒,工作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不到半年时间就赢得了所有人的欣赏。她的发言也是如此,没有长篇大论,却说清楚了要点,居然让人觉得意犹未尽。

几个部门的代表轮流发完言,进入今天会议的“重头戏”——领导总结。领导喜欢哲学,又是文学专业出身,所以总在逻辑缜密与天马行空之间摇摆。今天在线会议,毫不妨碍他的发挥。拉拉杂杂一大堆,不知不觉大半个小时过去,已经接近饭点,到了大家秀厨艺的时候。

对了,领导也是今天唯一一位打开摄像头,“露出真身”的人。

“真是没完没了!”这是运维部的张伟,去年考评排在倒数第二,年终奖也打了折扣,平日里牢骚自然不少。但是,谁也没觉得张伟能把逆反发到公司大群里。

过了一分钟,这句“没完没了”被张伟撤回,这让等着看好戏的我们略感失望。

“不好意思,家里孩子瞎玩手机。”这句解释比不解释还刺眼,本来我们还半信半疑,现在真让人怀疑张伟是故意的。他弥补错误的时机恰到好处,刚好让人看到又足以撤回。

当然,领导是看不到这些的,纵使看见大概也视若无睹吧。他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说了十分钟,最后不忘打鸡血:“这段时间大家都很努力,希望未来再接再厉,再创丰收!现在散会!”

瞬间,网络会议室的头像四散而去,只剩下对桌老王那张古怪装酷的剪影,等了好一会儿,他依然“在线”。

我知道,他从一开始就开了静音。

备考点睛

写作从信息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属于情感、文字、心灵的输出。好的输出,斩获高分的输出需要的是我们对输入的多寡和高下。那就是积累、阅读、思考(体悟)等“厚积”的过程。

1. 注重积累,勤于做好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个出类拔萃的写作高手,一定是一个习惯做笔记,爱好做笔记,擅长做笔记的人。笔记积累的内容,可以小到一个词语,哪怕是电视中的一个广告词都可以为我所用,至于经典课文、名著中的优美片段更应该悉心去吸收。我们应该像唐代诗人李贺一样,处处积累、适时积累。对于积累到的东西,不时地翻翻,多消化和巩固,这样持之以恒,就会让自己的语言跃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2. 多读多写多练,好作文是多读,多写,百炼方能成钢,千锤百炼方能写出上乘的作品来。“读书切诫在慌张,涵泳工夫兴味长”。那些早读的时间不去咀嚼古诗词或优美散文杂记妙处的人,怎么可能作到锦心绣口,妙笔生花呢?我们应该像蚕虫吃桑叶一样,吃更多的桑叶,才能吐出韧性好、绵长晶莹的丝来。

3.强化思维训练,提升思维品质的高阶段位,是让作文由量变到质变的根本捷径。阅读、积累、写作是一个流程,有机的,良性的提升过程,但是仅仅是大量的积累,而缺乏思考、思辨,缺乏思维品质的提升,我们只会沦为文抄公,只会成为“码字工”。好的作文,一定是作品;作文就是做人。七八百字的文章彰显的其实更多的是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我们对世界的人和事的感知、感悟。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是读死书、死读书,而是要用思维去审慎地思考、明辨是非,分清美丑和善良忠奸,不断树立自己较高的审美趣味和崇高的道德观。生而为人,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一定有自己独特的见地,这就是我们的思考。否则,再绮丽的文字都是风花雪月,都是无病呻吟的顾影自怜、自说自话。

4.既要培养思维创新能力,更要夯实“生活就是大语文”的生活观念。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成功的作文教学,彰显了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现行高考制度下,我们要让学生的作文真正上一个台阶,最重要的是对语文的性质的界定和语文学科素养的深刻领悟。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核心。识文断字是语文的工具性的表现,但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毁誉忠奸,这笔下有我们人的良知和品性,它是人文的。因此,我们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在生活中学语文、关注语文。今后的教育教学的核心应该是“语文就是生活”,生活里无处不在的语文的运用……

未来可期:高考作文前瞻

我们是时代青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站在时代和民族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高考命题的走势。研究高考,研究语文的高考方向,研究高考语文作文版块的发展趋势,成为万千老师和学生永远探索不尽的话题。“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要始终认识到高考的选拔标准:高考是为国家选拔合适的、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人才,为此平时的就要贯穿立德树人,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能力。语文,语文,以语开启人,以文化人,这是高考命题更不变的。变与不变是相对的,是发展的,是动态的,我们要把握其中稳中有变的命题规律,作文也毫不例外。未来作文的命题趋势:

(一)更加注重语文的生活观、生态观,更加着力于在特定的情景下考核学生的作文认知。

随便翻开历年高考作文真题,我们看到的是作文的生活态。作文不是山中怪兽,不是天外飞仙,而是处处时时事事与生活紧密相关。君不见2015 年高考全国Ⅰ卷“小陈举报违纪父亲”,2020 年全国Ⅱ卷“新冠肺炎疫情”,再回过头来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全国乙卷——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再看,全国新高考二卷: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二)深挖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的核心素养是指导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运用水平的根本,为此,我们必须深度吃透语文的学科素养,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熏陶学生的人文情怀。具体而言

1.提升思维的广度、深度、严密性,培养创造性、发散性思维

思维着的精神是人类最美的花朵,我们的学生要立足于世界,立足于未来,就应该不断地提升思维品质。而作文课堂是最能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阵地,为此要多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对待一个生活现象要有广大、深度也要严谨审慎。比如今年的北京高考作文题二“在线”不仅是网络在线,学生要善于联系、联想,这主要是指自己的状态是否“在线”,更要用自己的笔写很多人“在线”的积极有为的表现等等,而不只是网络连接的状态等等。

2.与时俱进,关心生活,关注时代,与国家民族的未来休戚与共。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时代青年要写好作文,写好党和国家交给的作文答卷,就应该时刻保持着对社会的热点问题的关注,比如冬季奥运会,谷爱凌、苏翊鸣;关注疫情的防控,什么红码、黄码、绿码等等……做生活的有心人,做生活的主人。

3.强化基本功,是提升作文的密码。基本功包括字词句篇的相关知识和积累习惯,包括作文审题立意、构架的基本步骤和策略,唯有如此,考试作答才不会感觉技术稀松平常,才会写作时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没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基本功,没有很好地字词句篇的大量积累,没有相应的语修逻文等必备的语文素养,作文要得高分就是痴人说梦,譬如幻想修建空中楼阁一般。作文是语文素养的集中表现,那么,必须夯实基础,稳扎稳打,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比如,书写的训练就是作文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字有光环效应,一手漂亮的字,才会让人感觉赏心悦目,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潜在的语文素养本身。

知名媒体及名家谈2022年北京高考作文:

1.“《人民日报》押中八道高考题”——北京卷任选话题2:谈“在线”

破题思路:这也是非常紧扣热点的一个话题,尤其考虑到北京地区5月的疫情,考生应该有很多话可说,人民日报在5月底也恰好刊登了这样一篇完美扣题的评论文章。《人民日报》标题:线上教学质量需多方共同守护(5月27日文)核心段落:比如针对教师对学生的管控力变弱的情况,如何确保学生出勤率,维护好课堂纪律成为新的挑战;针对屏幕教学可能导致视觉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如何让教学内容更有趣是提升授课到达率的关键;针对线上教学难以现场反馈互动的特点,如何及时捕捉到学生知识薄弱点、知识掌握情况,还需老师更多从作业考试中认真研究。

2. (某媒体报道)上午11点半,记者从四中、十五中、十八中等多个考点的考生处了解到,语文考试总体难度在预料范围内,二选一的大作文中,大多数考生选择了更容易上手的议论文。 记者在北京市第十八中学考点门口随机采访了十余位考生,八成选择了议论文“学习今说”。“我们最熟悉的事情就是学习,最有的说了。”一位考生表示。另有两位考生则不约而同将谷爱凌写进了自己的作文里。十八中语文特级教师李锦超表示,今年的作文题目体现了对新课标和课本的关注。比另一题目“在线”则很好地呼应了学生最近真实的生活情境。“网络时代、疫情期间,学生们都有自己的经历和见闻。”

  精华教育考试研究院语文教研员王丹宁对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进行了分析。她表示,今年北京高考大作文总体变化不大,一个议论文、一个记叙文,出题形式不同于全国其他地区,保持北京自己的独特性。记叙文“在线”同样强调时代特征,紧扣网络时代、疫情期间等背景热点,紧贴考生生活,引导学生有话说、有事写。“在线”二字,微言大义,既符合考生真实学习生活状态,又暗指抗疫时期广大国民及各个岗位上人员尽职尽责、时刻备战、坚守责任的积极态度。适合选择散文类记叙文,体现考生真实经历或结合见闻,以小说类记叙文应对。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