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新高考语文学科专题复习:文言文(二)记、序、论类文章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2022-04-16 手机版


 一、虚词选择

【情况概述】1、一般为1小题,共1分 重点考察虚词的运用和理解。 

【知识概说】方法:联系上下文、语文知识、作者情感态度语气。

【基本用法】

也   判断、陈述、肯定、感叹、祈使、句中表停顿

乎   疑问,反问,感叹

耳   限制、肯定

哉   疑问、感叹、反问

夫   句末感叹,句首议论

其   祈使、揣测、反问

耶   疑问、反问、推测

矣   陈述、感叹、祈使

【高考真题】(2021上海春)

①吾同姓自昭居何山,近市如陋巷,家惟芷一术,五十年根浮瓮,香出屋,客至意销。有羡焉欲得之者,其家尊曰:“吾父所植也"。问自昭,曰:“吾祖所植也。”无不恻然已,惘然去。比年马之过市也如织,高垣重闭,丹青草木无得保所素玩,矧是美植。__睨者不至,至者不取,亦若有守之者。问何道,自昭曰:“吾惟托之无可奈何,而亦无与竞也。”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苟                B.然             C.且          D.故

参考答案:21.B

【练习题目】

元丰之乙丑,余官于咸平,治其所居之西,即其旧而完之。既洁   新矣,于是取《诗》、《书》、古史陈于其中,暑则启扉,寒则塞向,朝夕处乎其中。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之曰“进学”,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 

划线处应填的虚词是(   )  A.  之  B. 其  C. 则  D. 以

参考答案:D

(2022崇明一模)

①曹氏,云间,故家也。上世多文物、慕古人诗酒游览之事,故其所居,皆有园池花木之胜,至今子孙,虽时殊事异,□以此相尚。岁时,率亲友相与娱乐,追思兰亭竹林之清,东山习池之放,以自异于流俗者,习以为常也。

20.填入材料一第①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乃     B.犹      C.且      D.然

参考答案:20.评分说明:选B,给2分;选D,给1分。

二、理解文章语句

【情况概说】1-2小题  2-4分 选择或简答

【方法】题型一类似于翻译题,只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即可。

题型二需要理解语句传达的意思、情感、态度、看法。

【高考真题】(2020上海春)

①某闻君子之于世,无意于合也。有意于合者,折旋委曲,惟合□求。然未得其所无,先丧其所有。古之君子所以合者,惟无意于合也。无意于合人者,有守于己者也。有守于己者,是惟无合于人,合则胶固而不可解者。

22.第①段“然未得其所无而先丧其所有”中的“所无”“所有”具体指什么?(2分)

参考答案:22.“所无”是他人的喜爱、赏识,自己愿望的实现;“所有”指自己固有的品行和擅长的东西。

【练习题目】

潭州东池戴氏堂记  柳宗元

①弘农公刺潭三年,因东泉为池,环之九里。其岸之突而出者,水萦之若玦焉。池之胜于是为最。公曰:“是非离世乐道者不宜有此。”卒授宾客之选者谯国戴氏曰简,为堂而居之。堂成而胜益奇,望之若连舻縻舰,与波上下。就之颠倒万物,辽廓眇忽。树之松柏杉槠,被之菱芡芙蕖,郁然而阴,粲然而荣。凡观望浮游之美,专于戴氏矣。

②戴氏尝以文行见荐,而志不愿仕。与人交,取其退让,受诸侯之宠,不以自大,其离世欤?好孔氏书,旁及《庄》、《文》,以至虚为极,得受益之道,其乐道欤?贤者之举也必以类。当弘农公之选,而专兹地之胜,岂易而得哉!地虽胜,得人焉而居之,则山若增而高,水若辟而广,堂不待饰而已奂矣。戴氏以泉池为宅居,以云物为朋徒,抒幽发粹,日与之娱,则行宜益高,文宜益峻,道宜益茂,交相赞者也。既硕其内,又扬于时,吾惧其离世之志不果矣。

③君子谓弘农公刺潭得其政,为东池得其胜,授之得其人,岂非动而时中者欤!于戴氏堂也,见公之德,不可以不记。

下列不符合文意的是(  )

A. 戴氏是弘农公宾客中的一位佼佼者

B. 戴氏堂由弘农公建造送给戴氏居住

C. 戴氏推崇孔子思想,也能够博采其他人的学说

D. 戴氏非常喜欢自然风物,经常陶醉其中

参考答案:B

三、句段材料方法在文中之作用

【情况概述】一般为1小题3-4分

【知识概说】句子作用:揭示文章要点、大意、主旨;对中心句或主旨起证明、解释、扩充、强化效果,或者用什么手法,起到什么效果;结构上的作用。段落作用可以参考句子作用。

【高考真题】(2020上海春)

见苏仁仲提举书

杨万里

①某闻君子之于世,无意于合也。有意于合者,折旋委曲,惟合□求。然未得其所无,先丧其所有。古之君子所以合者,惟无意于合也。无意于合人者,有守于己者也。有守于己者,是惟无合于人,合则胶固而不可解者。

②昔齐人鼔瑟以干齐王,而有骂之者,曰“王好竽而子鼔瑟,瑟虽工,如王之不好何?”说者往往笑齐人之工于瑟而不工于求齐,以为不求合者之戒。嗟夫!是知齐人之拙于合而不合,未知唐人之巧于合而不合。韦苏州之诗,天下之所同美也,客有效韦公之体以见公者,而公不悦。既而以己平生之诗见公,而公悦之。当其效人之诗体以求合于人,自以为巧矣,而其巧适所以为拙,则夫舍己以徇于人,与夫信己以俟于人,其巧拙未易以相过也。彼齐人者,患瑟之不工而已矣。瑟果工矣,天下必有好瑟者矣,无遇于此,安知不有遇于彼哉?且吾之所能者瑟也,所不能者竽也,今舍瑟而学竽,竽未能而瑟先忘矣。吾且不吾信,安能使王之吾信乎?与其学竽而未必能也,孰若工瑟以有待也?世之君子不惩于唐人之巧而惩于齐人之拙,则亦误矣。

③阁下乘使者车,方春而行部,其风采之所动,声光之所临,士之挟寸长、负片善者,孰不翘首企足,愿忠而望赐也哉!甲则曰:“苏公之所好者何道?”乙则曰:“苏公之所恶者何事?”趋其所好而避其所恶,惟恐后也。噫!是知所以求合之合,而未知不求合之合也。阁下以元祐名相之子孙,而退然若一介之寒士。文学行艺加人数等,而欿然如有所不及。其未用也,初不愠于退;用之而未尽也,亦不怿于进。小人之所异而忌焉,君子之所同而怙焉。公之于人,盖未始有意于求合者。公则不欲求合于人,而顾欲人之求合于己耶?

④某生晚而学无朋,地寒而时无遭,将欲挈不肖之身以自进于门下。既无可喜之状以取悦,又无求合之言以取售,而独持此书以见焉,不知者又以为拙也。夫以巧而求合于人者,某实耻之,不惟某耻之,阁下实耻之也。

24.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24.想象了士子们争相迎合的情形,提出批评,承接上文“不求合而合”的观点,切入求进正题,引出下文自己与众不同的求进方式。

【练习题目】

(21春)

芷堂记

①吾同姓自昭居何山,近市如陋巷,家惟芷一术,五十年根浮瓮,香出屋,客至意销。有羡焉欲得之者,其家尊曰:“吾父所植也"。问自昭,曰:“吾祖所植也。”无不恻然已,惘然去。比年马之过市也如织,高垣重闭,丹青草木无得保所素玩,矧是美植。__睨者不至,至者不取,亦若有守之者。问何道,自昭曰:“吾惟托之无可奈何,而亦无与竞也。”

②其所以培壅而寿,自昭曰:“自吾见吾父未尝溉,溉亦无所受,根而已。片蓬蔽日,雪霜亦于是,其得于天者狭。今其叶可二尺,而花之层出者拔其萃以长,比他植最早, 又后衰。吾与之生长,更世大变,以及乎此,愿有以记之也。”

③盖自何山百里求予记于荒林之下。噫!吾城居人也,往年辟一室号“问不知”,有方外道人养盆芷廿年,舁以好我,岁再花而予迁,迁而避于方山之下。它日过吾居,未焚,有马于庭方龁是根以饱,予闵然三叹,赋之去。彼其芳也与予同,又养于方外不为浅,然一入吾室,曾不能芘其足。今君之穷也三世而芳如昨,虽睠焉爱之,而不溉不修,自然而已,不迁不吝,亦自然而已,此其有数存乎?意者亦君之祖徳有以阴种之也。昔之知数者于一花、一叶、一饮食 而占其盛衰,况大寒大暑,大兵大乱,三世五十年之久,无所蔽赖,无敢爱,无敢害。王之槐,魏之紫,方、陈之荔,或更代易姓,为人所感叹,而君之芷亦异于是。诗书容膝,子孙绕前,花时对客,墙沽老瓦,近而抚之目睫。旧庐旧邑,不见乔木,此何生在上而芬犹未沫,兢兢焉不出户庭,若得于夭者,侥幸至足,此其足恃以久也,而岂独此芷之为验哉!予于是愧君矣。

④虽然,有患是花也,五十年岁于市如隐,今君之号芷堂也始著,则后之求君者必于芷,求芷者必于君,君得无累是芷乎?夫予之芷已若芷矣,又为君记之,虽君不累,得无予累之乎?君曰:“吾惟惧兹芳之易朽,以及此也。"则为约曰:吾为君记耳,藏于君,藏于君子孙,君之芷五十年矣,又五十年乃出之。

注:本文作于南宋灭亡之后。作者刘辰翁经历宋末兵荒马乱,入元不仕,隐居以终。

24.第③段写了作者自家的芷,请分析这一内容在文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24.(4分)作者家的芷在方外养了二十年安然无恙,抬到自己家不久即被毁。作者以自家芷的遭遇表现了战乱之中人们流离失所、朝不保夕的境况,抒发自己身处乱世的无奈与感慨;此外, 与刘自昭家幸存下来的那株芷形成对照,更突出了乱世中人们生存的艰难。

得分点:手法1分,对比/对照;内容、情思3分。

四、推测写作意图

【方法】1. 全面把握文段  2. 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3. 关注标题与注释 

4. 理解文本   5.理清关系    6.情感变化

【模板】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

(21春)

芷堂记

①吾同姓自昭居何山,近市如陋巷,家惟芷一术,五十年根浮瓮,香出屋,客至意销。有羡焉欲得之者,其家尊曰:“吾父所植也"。问自昭,曰:“吾祖所植也。”无不恻然已,惘然去。比年马之过市也如织,高垣重闭,丹青草木无得保所素玩,矧是美植。__睨者不至,至者不取,亦若有守之者。问何道,自昭曰:“吾惟托之无可奈何,而亦无与竞也。”

②其所以培壅而寿,自昭曰:“自吾见吾父未尝溉,溉亦无所受,根而已。片蓬蔽日,雪霜亦于是,其得于天者狭。今其叶可二尺,而花之层出者拔其萃以长,比他植最早, 又后衰。吾与之生长,更世大变,以及乎此,愿有以记之也。”

③盖自何山百里求予记于荒林之下。噫!吾城居人也,往年辟一室号“问不知”,有方外道人养盆芷廿年,舁以好我,岁再花而予迁,迁而避于方山之下。它日过吾居,未焚,有马于庭方龁是根以饱,予闵然三叹,赋之去。彼其芳也与予同,又养于方外不为浅,然一入吾室,曾不能芘其足。今君之穷也三世而芳如昨,虽睠焉爱之,而不溉不修,自然而已,不迁不吝,亦自然而已,此其有数存乎?意者亦君之祖徳有以阴种之也。昔之知数者于一花、一叶、一饮食 而占其盛衰,况大寒大暑,大兵大乱,三世五十年之久,无所蔽赖,无敢爱,无敢害。王之槐,魏之紫,方、陈之荔,或更代易姓,为人所感叹,而君之芷亦异于是。诗书容膝,子孙绕前,花时对客,墙沽老瓦,近而抚之目睫。旧庐旧邑,不见乔木,此何生在上而芬犹未沫,兢兢焉不出户庭,若得于夭者,侥幸至足,此其足恃以久也,而岂独此芷之为验哉!予于是愧君矣。

④虽然,有患是花也,五十年岁于市如隐,今君之号芷堂也始著,则后之求君者必于芷,求芷者必于君,君得无累是芷乎?夫予之芷已若芷矣,又为君记之,虽君不累,得无予累之乎?君曰:“吾惟惧兹芳之易朽,以及此也。"则为约曰:吾为君记耳,藏于君,藏于君子孙,君之芷五十年矣,又五十年乃出之。

注:本文作于南宋灭亡之后。作者刘辰翁经历宋末兵荒马乱,入元不仕,隐居以终。

23.分析刘自昭请作者为芷作记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3分)得分点:

(1)刘自昭家的芷经三代主人护守,茂盛强壮,刘自昭以芷为荣:

(2)芷与刘自昭共同经历社会动荡变迁,得以幸存,似得到祖德庇佑,尤其值得珍惜:

(3)刘自昭希望芷芳不歇,传于后世,所以请刘辰翁作记。(抄原文最多1分)

(2022奉贤)

听雨堂记

(宋)刘克庄

①天下之至音非静者不能闻也,至乐非定者不能知也。风之翏然也,水之淙然也,啸之然也,入于耳同也。然南郭子綦以为天籁,元结以为全声,阮籍以为鼓吹,为凤音,得于心异也。何也?噪之不如静也,动之不如定也。

②雨之为声至矣,而闻者鲜焉。兄弟群居之乐至矣,而知者鲜。昔之人有以丝竹陶写为乐者,有以朋友切偲为乐者。丝竹托于物之声也,人也;雨自然之声也,天也;朋友取诸人之乐也,外也;兄弟修于家之乐也,内也。今夫大衾长枕,短檠细字,漏断人寂,埙唱箎和。当此之时,溜于檐,滴于阶者,如奏箫韶,如鼓云和。静者闻,躁者不闻也。定者知,动者不知也。此吾友野翁名堂之意。

③夫近世言友爱者,推苏氏,其听雨之约,千载而下闻之者,犹凄然也。抑苏氏能为此言也?非能践此言也。余尝次其出处而有感□。方老泉无恙,二字虞侍,家庭讲贯,自为师友。窃意其平生听雨,莫乐于斯时也。既中制举,各仕四方,忧患龃龉,契阔离合,于是闻雨声而感慨矣。中年宦达,宴寐早朝,长乐之钟,禁门之钥,方属于耳,而雨声不暇听矣。岁晚流落,白首北归,一返阳羡,一居颖滨。听雨之约,众生不复谐矣。故曰“非能践此言也。”今野翁兄弟,俱以才业光显于时,虽为是堂,余恐其骑马听鸡之时多,对床闻雨之时少,愿刻鄙语于堂上,暇则览焉。盖惟静可以闻此声,惟定可以知此乐,惟早退可以践此言也。

24.文末所写“早退”之志与陶渊明的“归去”之意是否相同?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5分) 

参考答案:24.同:都体现了作者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对人生的思考。

异:陶渊明的“归去”是在对官场生活极端失望之后,选择彻底远离官场,回归自然。本文则以“雨声”为引,告诫友人如要守住内心的“静”与“定”,不被官场生活所累。(5分)

(如果答相同,写出二者都表达出离开官场之意,体现了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得3分)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