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种树郭橐驼传》精品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2-02-23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作品写作背景。

2.积累“优、业、蕃、舒、顾”等文言实词的含义。

3.归纳“虽、因、且、焉”等虚词的义项。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故”等实词,归纳“虽”、“因”、“且”、“焉”等几个文言重点虚词的用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自读自译课文,提高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应其天性,让其自由发展,少加人为干扰。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烦令造成扰民的社会弊端。

难点:

运用比较方法进行说理。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二、写作背景

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三、作者介绍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南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曾贬为永州司马,后任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并称“韩柳”,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宋代的“三苏”、欧、王、曾都以写散文著称,并称“唐宋八大家”。有《柳河东集》 。

四、题目解说

“种树”,指种树的人。“郭橐驼”,指本文的主人公。橐驼,即骆驼。“郭橐驼”因驼背而得名。“传”本来指传记,但实际上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交代人物及人物得名的缘由。

第二部分:写郭橐驼种树的技艺和方法。

第三部分:把种树之理移向政务。

六、全文分析

1、第二段作者从哪两个方面点出橐驼技艺的高超?最后一句有何作用?

明确:

一是他种的树或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二是他种的树枝繁叶茂,早熟多果。最后一句从侧面指出别人无法仿效他,增强了玄妙色彩。

2、请说说四个“欲”字有何作用。

明确:

四个“欲”字,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又揭示了种树的要领。郭橐驼正是顺应了树木的天性栽种,保护了它的生机,才收到“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

3、郭橐驼是从哪些方面论述何谓“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

明确:

①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平,要用旧土,捣土要结实。

②栽好后就不动不虑,离开后也不再去看它们。

③栽种时要像对待孩子那样小心,种完后就像丢弃了一样不再管它,使它们保全天性,顺性生长。

4、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完树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

明确:

方法:“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态度:“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评价:“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5、郭橐驼是怎样评述官吏烦令扰民的?

明确:

先概括“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再铺陈,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把官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6、文章是怎样运用类比手法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

(1)作者整体上从两个方面运用了类比:

①种树与治民相类比,种树道理与为官治理百姓的道理相类比。

郭橐驼提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和“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类比。种树“其莳也若子”类比对百姓要关怀爱护种树“其置也若弃”类比不要打扰百姓,让百姓休养生息。

②“他植者”对树“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类比“长人者好烦其令”。

表面上是说种树的道理,实际上每一个种树的道理都类比着一个治国养民的道理。

(2)作用:作者通过如此层层类比,环环相应,说透了种树的原理,也就把治民的道理讲清楚了。

7、本文虽重在说理,但郭橐驼的形象依然栩栩如生,请说说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并简析其性格特征。

明确:

本文重点虽不在刻画郭橐驼其人,但他的形象仍然栩栩如生,这与作者在行文中高超的艺术处理是分不开的。比如作者在介绍郭橐驼这个名字的由来时,便颇有匠心地选择了能说明其外形特征的语言:“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这既说明了郭橐驼名字的由来,又勾勒出了他的外形。又如郭橐驼在对话时的用语“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非有能硕茂之也”“非有能早而蕃之也”等,他虽身怀种树绝技,但在讲述种树经验时毫无骄矜之气,他谦逊的语气,也烘托出他的精神面貌。再如第4段中的“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数句,语气符合他的身份,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安分守己的老实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种树人。正因为这样,所以他谈种树之道,句句恰到好处,这就增加了这个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以及他言谈的可信性。作者是怀着歌颂劳动人民聪慧才能的感情来刻画郭橐驼这一人物形象的。

七、中心思想

本文是一篇寓言式的传记。作者借郭橐驼之口,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方法,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给百姓带来的灾祸,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八、写作特点

1、简洁而生动。

这篇寓言式的人物传记,写得既简洁又生动。简洁体现了史传的特点,生动则蕴含了文学的情趣。如第1段介绍人物,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一个栩栩如生的驼者形象便跃然纸上了。这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

2、对比与映衬。

文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总结和对“他植者”种树方法的批评。从内容而言,本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运用了映衬的写法。这样写,把树和人的话题合二为一,互相补充使文章说理更加透彻。

3、婉约而多讽。

这篇人物传记是通过寓言故事进行劝诫的,这决定了它婉约而多讽”的风格。这种风格基本上是通过所传人物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如第4段,一个“知种树而已”的驼者欲止又言。作者在朴实简单的类比中,揭示了吏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

九、补充资料

古代传记

传记是指真实而全面地记载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在我国古代,它是随着纪传体史书的创立而诞生的。从传记与史书的关系看,我国古代的传记主要有史传和史外传两类。

史传是正史所载的人物传记。尽管先秦史籍如《左传》中已出现了一些性格化的人物形象,但是他们都不是作为独立完整的人物来写的,还算不上是人物传记。史传的诞生应以司马迁《史记》的撰写为标志。《史记》除“表”和“书”外,都是以人物为中心来编排史料的。

史外传是不附于史书,以单篇流传的传记,又称杂体传。它写的多是当代人物,对传主往往不作全面的介绍,而是就其突出的方面作简要记载,精巧灵活,文学色彩浓,是传记文学中较轻便的一种形式。它包括“自传”“别传”“外传”“补传”“行状”“事略”“墓志”等不同的小类。它的产生稍后于史传。唐代以后,随着史学的逐渐独立和古文运动的兴起,史外传的写作才活跃起来。明清史外传的写作仍然不衰,与之前略有不同的是,这个时期的作者更注意为下层人物立传,更注重情节和效果,颇有小说的意味。

古代传记有三大特点:(1)事迹务求真实,表达可带主观色彩;(2)强调写出传主的性格特征;(3)具有一定的格局。

十、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寓言式传记,以种树之道喻治民之理。作者借写郭橐驼种树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顺应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因而使树木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警诫官吏为政应顺应百姓的生活需要,符合他们的劳作规律,让百姓休养生息,揭露了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阐发了作者“养民”治国的进步思想。

布置作业

人们对文章由“养树”到“养人”表述的目的历来众说纷纭,你的看法昵?

课后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

B.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C.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D.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

2.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舍其名,(郭橐驼)亦自谓“橐驼”云

B.(人)皆争迎取养(郭橐驼)

C.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郭橐驼)也

D.有问之,(人)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3.下面对课文中有关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橐驼,不知始何名”,可见主人公是个身份普通,地位低下的小人物。

B.“甚善。名我固当”“乡人号之‘驼’”,本是开玩笑,甚至有嘲讽意味,而郭橐驼却欣然接受,表现了其善良、豁达的性格特点。

C.人们“争迎取养”说明郭橐驼种树技能非凡;“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目的是说明“他植者”的效法仅得皮毛,不得要领。

D.郭橐驼介绍自己种树的经验,“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四个“欲”字,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种树的要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种树移栽易活的特点揭示了一个极其简单而实际却很难做到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种树的四点秘诀时说到,除了要让树根得到充分舒展以外,还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树郭橐驼传》中,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然导致“___________”的恶果。

(4)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5)《种树郭橐驼传》中,一般种树的人不是撒手不管就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

(6)《种树郭橐驼传》中,对“养人”之不善,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加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相呼应。

(7)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的种树经验时谦虚地说,自己的树之所以种得好,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种树郭橐驼传》最后一句“________________”直接点出柳宗元写这篇文章的真正意图。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项,本性/性质、方法。B项,生长/统治、治理。C项,代词,它的/表推测语气的副词,大概。D项,均为“相似”的意思。

2.答案:D

解析:“对曰”的主语应是郭橐驼。

3.答案:C

解析:此句重点不在“他植者”身上,而是以此衬托郭橐驼种树本领的高超。

4.答案:(1)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2)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3)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4)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5)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6)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7)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8)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课程名称:高中议论文写作序列化教程(尹氏八段论)
课程形式:35个word文档打包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

本站手机版网址:http://wap.yinruiwen.net  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可立即获赠十个资源下载点数,点此了解详情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