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归去来兮辞》参赛教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22-02-23 手机版 | ||||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楚辞的文体形式,序的内容及作用,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 ②掌握“胡 、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弄懂并积累“来、谏、樽、觞、审、容膝、策、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积累下面的词语和名句--口腹自役、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③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④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多媒体展示,深入了解陶渊明其人。 ②通过分析、讲解及问答的形式及时,准确地掌握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陶渊明回归田园任菊香沾满青衫的乐趣。 难点 了解楚辞的文体形式,序的内容及作用,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含义. 教学过程 【导语】 悠悠古今,有谁能挣脱名缰利锁的羁绊?滚滚红尘,又有谁能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有官不做,乐居田园,用自己的心灵书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绝唱,他就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提到陶渊明,我们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个“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的生活图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陶渊明的理想田园,一起去聆听那份坚守理想的宣言——《归去来兮辞》以及这篇辞的序言。 【知识链接】 1. 题解 归去:回去;来:语气助词;归去来:回去吧;兮:助词,无实意;辞:文体。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富于抒情和浪漫气息,很象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也称楚辞。它有如下的体裁特点: 1 、两句一组,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 2 、六字句为主,多用语气词“兮”,都按三拍读。例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到了西汉,在辞的影响下又产生了赋这种新文体。汉人将辞和赋统 称为辞赋,但二者仍有显著的区别。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常用关联词语,长短句明显增多,内容则以咏物说理为主,写法上讲究铺排,即所谓“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主”,这就表明赋已是有韵的散文了;而辞仍然是诗,重在抒情,形式上尽管后来也有若干变化,但四句一节、每句三拍的格局还是保持了下来。 2. 作者 陶潜(365-427)名潜,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浔阳(现江西省九江市)人,我国晋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 他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托他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诗歌《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等。 3. 创作背景 见“小序”。 【小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释义】 耕植:动词作名词,耕田收获的粮食,种桑养蚕做成的衣物。 以:以,用来。足够用来。 幼稚:古今异义,古:年龄较小的孩子;今:不成熟的做法,往往指思想。形容词作名词。 盈:充满,形容词作动词。 瓶:古今异义,古:米缸;今:盛水等液体的器皿。生生:前一个“生”为动词,维持;后一个“生”为名词,生活,生计。所资:资,财物,钱财。“所”字结构,即“所+动词”,相当于一个名词短语,译为“所需要的东西”。“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劝学》。术:方法,办法。 亲故:形容词作名词,亲戚朋友。长吏:(1)称地位较高的县级官吏(2) 称地位较高的官员《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脱然:不经意的样子。然:词尾,译为“…的样子”。靡途:靡,无;途,道路,方法。即没有方法。 会:时间副词,恰逢,刚巧碰上。四方之事: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以…为”:把…作为;认为。“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以余贫苦:以,连词,表原因。 注意前后句主语的变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介词,因为。“见…于”表被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于时:在那时,“于”作介词。 风波:古今异义,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役:动词,做差使。去:距离。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鸿门宴》。公田之利:“利”作名词,收获的东西。足以为酒:足以,足够用来。为:酿造。 思考1:陶渊明做官的原因? 家贫;心惮远役;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眷然:眷,思念;然,词尾。归欤:归,回家,归乡;欤,文言助词,表示疑问、感叹、反诘等语气。归欤之情:思乡之情,归家的想法。 何则:为什么呢。多用于自问自答。何:疑问代词“什么”;“则”句末疑问语气词,同“者”。质性:资质,本性。 矫厉:也作“矫励”。勉强克制自己的情感欲望。“矫”纠正,把弯曲的弄直:矫正。 切:紧急、急切。交病:交:一齐,同时;病:困乏。 交病:双重的痛苦。尝从人事:尝:曾经,过去。 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人事:古今异义,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口腹:饮食。口腹自役:饮食自理,不靠他人。意思为: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温饱饮食役使自己。 怅然慷慨:惆怅的样子;感慨:古今异义,古义:感叹。今义:指大方的行为。怅然之情,无比伤感,官场上的恶斗,勾心斗角,使人们的心灵深受岁月的蹂躏。这是对以前在官场茫然不知方向的生活的感叹。更是对未来田园生活的向往。 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还要留任一年,以获得微薄的工资,以养家糊口。敛裳宵逝:宵,名词作状语,在晚上或连夜。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思考2:辞官的根本原因? 质性自然;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 寻:时间副词,不久。古今异义,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情在骏奔:一心急着去奔丧。 因事顺心:辞官这事,对于陶渊明来说并不顺心。根据“并序”所述,当初他出去做官实际是出于无奈——“幼稚盈室,瓶无储粟”,他要养家糊口;后来他的辞官也是出于无奈——他“质性自然”,做官与他的本性相冲突,于是“两害相权取其轻”,“饥冻”与“违己”,他选择了“饥冻”,最后抓了一个机会“自免去职”。陶渊明的整个做官、辞官的过程都是不顺心的。 “因事顺心”中的“因事”和“顺心”是一个并列结构,“因事”就是“就着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而不瞎编)”,“顺心”就是“顺从自己归园田居的内心(而不相违)”。(这里的“顺心”与现在一般所谓“顺心”不同。)“因事顺心”:一,交代了作者写作《归去来兮》的背景,他是顺着自己做官、旋即辞官这件事才写下此文,而不是没事找事、无病呻吟;二,表白了作者是顺从自己的内心、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才写下此文,而没有丝毫违背的地方。 一句话,本文不是陶渊明“因辞官而顺遂心愿”之后的产物,本文所写的就是陶渊明辞官这件事及心情。 思考3: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的主体是有韵的“辞”。主体之前有个“序”,说明写这篇文章的原由,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加透彻地了解文章的用意以及作者的思想和情操,为正文做铺垫。 【译文】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关使,蒙江洲刺史对我的厚爱,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想着赶快去奔丧,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就着这件事陈述自己的心意,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课堂训练】 1. 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生生所资(生产生活) 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 D.非矫厉所得(勉强去做) 【答案】C 【解析】不久 2. 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候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答案】B【解析】①用来 ②把 ③因 ④用来 3.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 质性自然 ,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答案】D 【解析】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4.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答案】A 【解析】“单纯”错误。“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错误。 【正文】 第一段: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yáng),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注解: 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来,助词,无义。兮,语气词。 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胡,同“何”,疑问副词。 以心为形役:以,介词,让。让心神为形体所役使。形容人的思想不自由,做一些违心的事。本文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但为了免于饥寒,违背本意做了官。心,意愿。形,形体,指身体。役,奴役。 奚惆怅而独悲:奚,疑问副词,“为什么”。为什么失意伤感独自愁悲?惆怅,失意的样子。“而”连词,表并列。 悟已往之不谏:觉悟到过去做错了的事(指出仕)已经不能改正。谏,谏止,劝止,挽回。之:主谓之间,取独。 知来者之可追: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可以挽救。追,挽救,补救。之:主谓之间,取独。 实迷途其未远:实:确实。迷途:做官。其:大概,语气副词。 觉今是而昨非:是:正确。非:错误。昨日之“非”,今天之“是”,陶渊明算是彻悟,一了百了。故一个“觉”字,真有一种迷途知返的味道。陶渊明率性而行,鄙弃官场,向往田园,做了千古的榜样,可千百年来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呢?“而”连词,表并列。 舟遥遥以轻飏(yáng):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前进。遥遥,摇摆不定的样子。“以”同“而”,做连词,表修饰关系。飏,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的样子。 风飘飘而吹衣:“而”,做连词,表修饰关系。 问征夫以前路:征夫:行人而非征兵之人。以:把(以前路问征夫)后文中:“农人告余以春及”也是这样的。介宾短语后置。前:前面的。 恨晨光之熹微: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恨:遗憾,古今异义,今:怨恨。熹微,微明,天未大亮。之:主谓之间,取独。 小结:这一段写了弃官归田的原因和弃官回家路途中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因误入官场而自责、因能及时醒悟而自慰以及归途中无比欢快的心情。 译文:回去吧!田园都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被躯壳所役使,那为什么悲愁失意?我明悟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发生的事尚可补救。我确实入了迷途,但不算太远,已觉悟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曾经的行为才是迷途。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轻快前行,风轻飘飞舞,吹起了衣袂翩翩。我向行人询问前面的路,遗憾天亮的太慢。 第二段: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qì),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xiù),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yì)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注释: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看见自己家的房子,心中欣喜,奔跑过去。瞻,远望。衡宇:“衡”通“横”,门上横木和房檐,代指房屋简陋的房子,指贫贱者所居住之所。载:文言助词,一边。欣:喜悦,高兴;奔:快走。一边心里高兴,一边加快脚步。 例如,载笑载言,源于《诗经 氓》(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稚子:幼儿。 候门:候(于)门,省略句。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三径,院中小路。汉朝蒋诩(xǔ)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于少数友人来往。后人以“三径”代指隐士所居。就,近于,接近。 携幼: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 盈樽:满杯。 引壶觞以自酌:引,拿来。 觞(shāng)酒杯。以:目的连词,来。 眄(miǎn)庭柯以怡颜: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眄,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看”的意思。柯,树枝。以:目的连词,来,为了。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神色,“怡”形容词使动,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以:目的连词,来。 审容膝之易安: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审,觉察。容膝,动作名,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即言其狭小。有淡泊明志之意。之:主谓之间,取独。例:审(仔细)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聊斋志异促织》) 园日涉以成趣:天天到园里行走,自成一种乐趣。日,名词作状语。涉,涉足,走到。“以”连词,表示承接。 门虽设而常关:“而”,连词,表转折。 策扶老以流憩(qì):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策,名词作动词,拄着。扶老,手杖,古今异义。憩,休息。流憩,游息,就是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以”连词,表示承接或修饰。例:振长策(鞭子)而御宇内。《过秦论》 时矫首而遐观:时时抬起头向远处望望。时:名词作状语。矫,举。遐,远。“而”连词,表示修饰。 云无心以出岫(xiù):云气自然而然地从山里冒出。无心,无意地。岫,有洞穴的山,这里泛指山峰。“以”连词,表示修饰,译为“地”。 鸟倦飞而知还:而,连词,表承接。 景翳(yì)翳以将入: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景,日光。翳翳,阴暗的样子。“以”连词,表示修饰,译为“地”。 扶孤松而盘桓:手扶孤松徘徊。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而”连词,表示修饰,译为“着”。 ——“孤松” 示孤高坚贞之志,托物言志。 小结:这一段描写初进家门时的情景和归家后的生活情趣 (抵家、室内、园中、室外)。 译文: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家,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家僮欢快地迎接我,幼儿们守候在门庭等待。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我带着幼儿们进入屋室,早有清酿溢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倚着南窗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天天到院子里走走,自成一种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时时抬头望着远方。云气自然而然的从山里冒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手抚孤松徘徊。 第三段: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注解: 请息交以绝游:息交,停止与人交往断绝交游。意思是不再同官场有任何瓜葛。“以”连词,表目的。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驾,驾车,这里指驾车出游去追求想要的东西。言,助词。而、兮,助词,无实意。焉:疑问代词,什么。“焉求”句,宾语前置。 悦亲戚之情话:悦,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愉悦。情话:知心话。 乐琴书以消忧:乐,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快乐。琴书:名词动用,弹琴、读书。“以”连词,表目的。 农人告余以春及:春及:春天到了。以,介词,把。该句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将有事于西畴: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事,指耕种之事。事,这里指农事。一词多义。如: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用兵,动武。译为:季氏将对颛臾用兵。畴,田地。于西畴:介宾短语后置句。 或命巾车: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巾车,有车帷的小车。或,时间副词,有时。 或棹(zhào)孤舟:有时划一艘小船。棹,本义船桨。这里名词做动词,意为划桨。 既窈窕以寻壑: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古今异义,今:女子文静而美好。壑,山沟。“以”连词,同“而”表修饰。 亦崎岖而经丘: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而”连词,表修饰。 ——正常的句式应为: 既寻窈窕之壑,亦经崎岖之丘。 ——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倒装句式,起强调作用,对前面的定语作强调。 木欣欣以向荣:草木茂盛。欣欣,向荣,都是草木滋长茂盛的意思。“以”连词,同“而”表修饰。 泉涓涓而始流:涓涓:水流细微的样子。“而”连词,表修饰。始:起点,引申为“源头”。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羡慕自然界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善,形容词作动词,欢喜,羡慕。行休,行将结束。两个“之”均是主谓之间,取独。 小结:写定居后农村生活的乐趣。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 出游的方式。 游中所见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人生短暂的感叹。 译文:回来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以亲人间的知心话为愉悦,以弹琴读书为乐来消除忧愁。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时叫上一辆有布蓬的小车,有时划过一艘小船。有时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有时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草木茂盛,水流细微。羡慕自然界的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将要结束。 第四段: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注解: 已矣乎:算了吧!助词“矣”与“乎”连用,加强感叹语气。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hé)不委心任去留:活在世上能有多久,何不顺从自己的心愿,管它什么生与死呢?寓形,寄生。宇内,天地之间。“(于)宇内”,其前省略介词“于”。曷,何。委心,随从(顺从)心所欲。去留,指生死。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胡为:宾语前置。乎:句中语气词,表停顿。遑遑,不安的样子。何: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之:往。何之:宾语前置,到哪里去呢? 帝乡不可期:仙境到不了。帝乡,仙乡,神仙居住的地方。期,希望,企及。 怀良辰以孤往: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怀,留恋、爱惜。良辰,指上文所说万物得时的春天。孤独,独自外出。“以”连词,同“而”表原因。 或植杖而耘耔: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植,立,扶着。耘,除草。耘,除草。耔,培苗。“而”连词,表修饰。 登东皋(gāo)以舒啸:登上东面的高地放声长啸,皋,高地。啸,撮口发出的长而清越的一种声音。舒,放。“以”连词,表目的。 聊乘化以归尽: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聊:姑且。乘化,随顺大自然的运转变化。归尽:到死。尽,指死亡。“以”连词,表顺承。 乐夫天命复奚疑: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乐:意动用法,以…为乐。夫:指示代词:那。 复:还。奚:疑问代词,什么。疑:疑虑。“奚疑”句为宾语前置。 小结:抒发诗人对人生宇宙的感想及“乐天安命”的情怀。 译文:算了吧!活在世上还能有多久,为什么不放下心来任其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想要到哪里去?富贵不是我所求,修成神仙是没有希望的。趁着春天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有时放下手杖,拿起农具除草培土;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呼啸,傍着清清的溪流吟诵诗篇。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抱定乐安天命的主意,还有什么可犹疑的呢! 【叙事线索】 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室外生活—涉园—出游—纵情山水--度过余生 陶渊明: 一种人生态度的代言人;一个人生境界的象征;他让我们在纷纭杂乱的社会人生中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 【全文主旨】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家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文章特点】 1. 语言清新流畅,骈散相间,音节和谐。 2. 感情真挚,文气平和,诗意浓郁。 3. 运用了散韵递代的形式,虚实并举的写法。 【巩固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轻飏(yáng) 怡颜(yí) 翳翳(yì) 眄(miǎn) B.熹微(xī) 流憩(qì) 西畴(chóu) 惆怅(chànɡ) C.容膝(qī) 出岫(yòu) 耘耔(zǐ) 棹(zhào) D.遐观(xiá) 壶觞(shānɡ) 窈窕(tiǎo) 东皋(ɡāo) 【答案】 C(膝xī,岫xiù。) 2.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心惮(dān) 惆怅(chóu) 壶觞(shānɡ) B.眷然(juàn) 怡颜(yí) 载欣载奔(zǎi) C.自酌(zhuó) 矫首(jiǎo) 盘桓(huán) D.窈窕(yǎo) 遑遑(huānɡ) 东皋(ɡāo) 【答案】 C(A.惮:dàn;B.载:zài;D.遑:huánɡ)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惆怅 乃赡衡宇 来者可追 风飘飘而吹衣 B.僮仆 载欣载奔 崎岖经丘 登东皋以抒啸 C.耘籽 迷途未远 稚子候门 泉涓涓而始流 D.窈窕 三径就荒 或棹孤舟 临清流而赋诗 【答案】 D(A.赡—瞻;B.抒—舒;C.籽—耔。) 4.对下列短语中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园将芜(荒芜) 乃瞻衡宇(世界) 三径就荒(近于) 有酒盈樽(满) B.引壶觞(拿来) 审容膝(仔细看) 策扶老(拄着) 矫首遐观(举,抬起) C.息交绝游(断绝) 出岫(山穴,小峰) 田畴(田地) 巾车(车帷) D.寻壑(山沟) 耘耔(除草) 东皋(高敞地) 聊乘化(姑且) 【答案】 C(A.宇:屋檐;B.审:觉察;D.耔:培苗) 5.下列对“以”的用法和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舟遥遥以轻飏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 ④家叔以余贫苦 A.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 【答案】 D(①介词,让;②连词,而;③介词,把;④连词,因,因为。)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悟已往之不谏 ②悦亲戚之情话 ③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④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答案】 D(这四个“之”的意义和用法各不相同,①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助词,的。③动词,去,到。④代词,指做官。) 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舟遥遥以轻飏(遥远的样子) B.景翳翳以将入(阴暗的样子) C.泉涓涓而始流(细水慢流的样子) 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心神不定的样子) 【答案】 A(遥遥:漂摇放流的样子。) 8.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B.①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C.①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②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D.①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②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答案】 D(连词,表修饰。A项①其:大概,语气副词。②语气词,表选择疑问。B项①连词,相当于“而”,表顺承;②“把”,介词。C项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助词,“的”。) 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园日涉以成趣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策扶老以流憩 策之不以其道 C.景翳翳以将入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D.曷不委心任去留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答案】 C(A①乐趣,②趋向,取向;B①拄着,②鞭打;C都当“日光”讲;D①随从,顺从,②托付,交给。) 10.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②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③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④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⑤抚孤松而盘桓 ⑥悦亲戚之情话 ⑦既窈窕以寻壑 ⑧善万物之得时 A.①②③ B.④⑥⑧ C.②⑤⑧ D.⑤⑥⑦ 【答案】 C(①幼稚:古,小孩儿;今,形容经验不足或头脑简单。③自然:古,坦率不做作;今,自然界,天然的:④顺心:古,顺遂了心愿;今,称心如意,符合心意。⑥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⑦窈窕:古,指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1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遂见用于小邑 A.相见常日稀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风吹草低见牛羊 D.孟子见梁惠王 【答案】 B(例句和B都当“被”讲。A.见面,C.同“现”,显露,D.拜见。 1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A.园日涉以成趣 B.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C.乐琴书以消忧 D.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答案】 B(名词动用。A.名词作状语;C.形容词的意动;D.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3.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农人告余以春及 D.乐夫天命复奚疑 【答案】 A(A是被动句,其余是倒装句。) 14.“归去来兮”一语全文两现,对其用意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首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 ,让人感觉他此志已定,此意已决。 B.第三段首句进一步宣言,我不仅要弃官归隐,而且还要和当道者断绝交流。 C.第一句“归去来兮”引出从“归”至家的情景的描写,第二句“归去来兮”引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 D.两句“归去来兮”以抒情句式既表达出对短暂的“适俗”经历的反省和“迷途知返”的决心,也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答案】 D(最后一句“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不对。) 15.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②故便求之 B.①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②遂见用于小邑 C.①悟已往之不谏 ②怀良辰以孤往 D.①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②既窈窕以寻壑 【答案】 D(A.①朋友,②所以;B.①发现、找到,②表被动,被;C.①过去,②前往;D.寻找。)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诸侯以惠爱为德 ②登东皋以舒啸 B.①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②善万物之得时 C.①因事顺心 ②于今无会因 D.①于时风波未静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 【答案】 D(A.①把……作为,②来;B.①代词,②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①趁着,就着,②机会;D.介词,在。) 17.以下六句话分为四组,能够反映陶渊明对官场厌恶、鄙弃态度的一项是( ) ①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②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③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④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⑤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⑥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答案】C (①求仕; ⑤求仕; ⑥求仕) 18.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有人干脆称“辞”是一种抒情赋。 B.“归去来兮”中的“来”“兮”都是语气助词,强调了作者摆脱仕途羁绊的决绝态度和向往田园安适生活之情。 C.本文是陶渊明41岁辞去彭泽令归田之初所作。 D.本文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后世的影响是很积极的。 【答案】 D(宣传了乐天安命的思想,有消极影响。) 19.对作者的高尚情操的表现,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表现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憎恶。意思是说,为了谋求衣食去做官,而做官却要违背自己意志,不能正道直行。 B.“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既表现出作者傲视官场,清高自守的情操,又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高尚情趣。 C.“富贵非 吾愿”,明确表示了作者安贫乐道,不为追求富贵而出卖灵魂的高尚情操。 D.“乐夫天命复奚疑”,一句提到“天命”,表示作者有宿命论的思想。 【答案】 D(“作者有宿命论思想”不对,宿命,指人们认为人一生的贫富、寿数等受到既定的祸福吉凶的限制。)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生活在封建时代,其作品中表现出的那种怀念过去,满足现状,乐天知命的思想,给后世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B.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他被看做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 C.陶渊明辞官的主要原因是“眷然有归欤之情”,再加上“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D.“田园将芜,胡不归”是用了《诗经式微》中,“式微,式微,胡不归”成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用了《论语 微子》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典故。 【答案】 C(辞官原因主要是厌恶官场) 【陶渊明之典】 1.五柳先生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同辈,同一类的人物)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节选 译文: 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弄不清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五柳”作为他的别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不好言谈,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但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琐细解释;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生性嗜好喝酒,但因为家贫就不能经常得到。亲朋好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备酒招待他。他前去饮酒时总是开怀畅饮,直到大醉方休;醉后就向主人告辞,从不以去留为意。他的住室四壁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和太阳都无法遮挡,穿的粗布短衣打满了补钉,饮食简陋而且经常短缺,而他却能安然自得。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抒发自己的志趣。他能够忘掉世俗的得失,只愿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这样述说自己的丈夫:“不因为处境贫困而终日忧心忡忡,不为了追求富贵而到处奔走钻营。”推究她所说的话,五柳先生不就是黔娄那样的人物吗?饮酒赋诗,满足于自己的志趣,这不是成了生活在无怀氏、葛天氏时代里的人了吗?(无怀氏之民:「甘其食,乐其俗,老死不相往来。」葛天氏之治:「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不说话而使人自然信服,不教化而政令自然实行) 2.不为五斗米折腰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诚恳、深切的样子)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晋书陶潜传》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到任八十一天时,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3.陶渊明与菊 陶渊明是最喜欢菊的诗人。他归隐后,家里“秋菊盈园”(《九日闲居》),常对菊而坐,采菊东篱。诗人在《和郭主簿二首》之二道出了爱菊的原因:“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菊花开于树林中光彩耀眼,青松立在山岩上挺拔伟岸。松菊有这样坚贞秀美的风姿,卓然挺立的形象,真可称得上凌霜的豪杰)诗人笔下的菊像松一样傲霜而立,又像春花一样美丽多姿,在严霜的打击下,菊开得既芳香又有光彩。正是菊独特的“贞秀”品质令诗人赞赏不已。菊是诗人的自喻,菊象征着诗人孤高傲世、超尘绝俗的个性品格。 陶渊明爱菊还有另一个可提及的原因,即与菊的药用价值有关。诗人说:“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服菊可以延年益寿,食菊、饮菊花酒,当是文人的雅事。 陶渊明与菊已合二为一,一提起菊就想起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常被人采用的两个典故。由于这两个典故与归田隐居有关,“菊”就与孤高傲世的隐士结缘了。后人用这两典,有的表现隐者的孤高个性和自得的生活,如唐温庭筠赠给郑处士的诗句“醉收陶令菊,贫卖邵平瓜”; (邵平, 秦故东陵侯,秦亡后,为布衣,种瓜长安城东青门外,瓜味甜美,时人谓之“东陵瓜”。后世因以“邵平瓜”美称退官之人的瓜田)有的表现对仕途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如宋赵必的《宴清都》:“有秫(shú高粱)田二顷,菊松三径,不如归去!” 【名家话陶潜】 李白: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杜甫:焉得思如陶谢手(高手,含倾慕意)。 白居易: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陆游: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 苏轼: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qú清瘦)而实腴。 朱熹: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 欧阳修: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