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不能承受之轻(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吴长青 《扬子晚报》一篇关于今年南京高考成绩落后于兄弟城市的头版头条报道(2004年7月8日A1),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我惊骇媒体目光的犀利,更为今后的教育发展方向捏把汗。暂且不谈媒体在这件事中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就算考出这样的结果,其实本身并没有什么疑议,这就好比同样一份高考试卷,北京的录取分数要低于江苏近百分一个道理。这种现实持续了几十年,这几年有人提出了质疑。现在进步了,今年已有六省(市)单独命题了。但这并不能说明面对同一份试卷北京考生和江苏考生没有差距了。可以肯定地说,只要考试的游戏规则存在一天,这样的事实仍然客观存在着。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看待考试制度,尽量缩小地区之间在试卷“学理学分”上的不公平,甚至能看到一定时期的考试制度的不合理,以及今后如何完善。 我首先承认南京的一批学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真正转型过程中的试验品,当然他们也是先驱者,相对一定历史时期这种现实甚至有些无可奈何。问题是让省城学生承担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人们对省城教育质量的怀疑,连媒体都情不自禁地发问, “为什么教育资源既好又多的南京,今年考分却又一次落到了兄弟城市之后——”我认为这是一种带有普遍性误识,教育资源既好又多就一定能在考试游戏中取胜吗?教育质量═考试高分吗?这在逻辑上根本不成立。 据我所知,南京市几所省属四星级重点高中,每年承担着多项国家重点教育课题的实施与研究,包括素质教育的研究。必须承认现行的考试制度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包括试卷本身未必科学。这也使得考试结果的公平性难以得到保证的一个具体理由。考试制度还包括录取方式,如果录取方式不改革,像南京今年考生遇到的这种状况就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观。甚至在全国的重点城市都难以绝迹。 我担心,大众普遍存在的误识,客观存在的低分,媒体的推波助澜,使得用血的代价换来的素质教育成果在一片怀疑声中流产。为新一轮应试教育的大比拼提供了各种条件。 用考分来评判南京教育显然是不科学的,但是很公平,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同一份试卷。然而,这种公平未必就是真正推动教育前进的动力。尽管让南京考生和家庭为素质教育暂时的悲欢埋单有些委屈,甚至不公,但我们从心里感激他们。也希望社会能够尊重他们,给他们以公正的对待。也许,这不是一时的效应。 与之相应的另一种现象我们不能不正视,一些历年在高考中考分比较理想的学校趁势宣传自己,甚至把学校办到了省城,也有一些在校外办起了高考复读班。大家都把赌注押在高考这块宝上,这与繁荣民办教育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通联:江苏省盐城市第四中学 (224006) 作者邮箱: changqing45@163.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