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分论点设置方法指导(下)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2021-11-30 手机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

请以“放下”或“不放下”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分析】

如果写“放下”的,设置分论点是:①放下是一种智慧②放下是一种境界。

写“不放下”的,设置分论点是:①不放下是一种坚守;②不放下是一种精神。 

看似从不同角度展开,观点明确,但这只是机械地从题目中的几句话中切割几个分论点,然后填充材料凑成几段。

没有深入思考的痕迹,没有体现出思想的深刻性,缺乏深度。当别人都从“是什么”层面写时,你要写到“为什么”,别人都写到“为什么”时,你要写到“怎么办”,总比别人多走一步。

所以我们可以再深入思考,把分论点写得切入口更小些,如:

(1)①放下既得的成功,是一种勇气。

②放下曾经的梦想,是一种超越。

③放下他人的攻击,是一种胸怀。

(2)①放下对生老病死的恐惧,拥有平静坦然的心境。

②放下对恩怨情仇的纠结,拥抱积极乐观的态度。

③放下对功名利禄的追捧,享受皈依本心的人生。

(3)①放下对名利的热衷,不放下对事业的追求。

②放下对权力的迷恋,不放下对正义的执著。

③放下对金钱的贪婪,不放下对尊严的坚守。(诚信、良知)

分论点的切入口小了以后,后面选择的论据会更有针对性,避免了泛泛而谈。

再如下面是以《以匠心求极致》为题的作文改前与改后的分论点:

改前:

①以匠心求极致,是对事业的热爱。

②以匠心求极致,是对时代的引领。

③以匠心求极致,是对生命意义的最高致敬。

改后:

①以匠心求极致,源于对事业的热爱。          

②以匠心求极致,成于对时代的引领。          

③以匠心求极致,止于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求。   

后面的分论点虽然改变不大,但“源于”“成于”“止于”的表述使三个分论点密切联系在一起,比单纯用“是”的判断句式明显多了思考的痕迹,更有深度。当然,这并不是说判断句式不好,而是在这个作文里,单纯用判断句式的力量较弱。

下面我们从思维和句式的角度尝试对分论点设置进行学习。

———————————————————————————————————————— 

一、从思维的角度设置让分论点设置有深度

综观历年高考作文,绝大多数考生会选择写议论文,但大都只停留在观点和论据的简单议论层面,论证中思维缺乏张力,没有深入思考,不会设置分论点和安排分论点,没有明确的事理逻辑,导致结构零散,得分不高。鉴于此,我们在作文中就可使用独特的方法设置分论点,特别是递进式的分论点,使论证的层次向纵深展开,每层的意思环环相扣,前后粘连,顺序不可以互换。使用这种方法,有利于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彰显思维的严密。

技法1 有逻辑地挖掘本质

由浅入深是指论证的层次向纵深展开,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断递进,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层到深层,渐次深入,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如论证“如何提高语文素养”,可以先论述“平时要多阅读多积累”,但这显然是不够的,所以还要“学会表达,勤动笔墨”,除了这些纸上功夫,提高语文素养还需“回归生活,学以致用”。考生分层论述时,要注意把握各个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可不分深浅、随意颠倒,且为保证各个层次之间衔接自然,要学会巧妙运用过渡性词语、段落,使上下文顺畅连贯,浑然一体。

[实战演练]

“这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有人说,诗意地生活是蜕去浮躁庸俗之壳,潜入名利所不及的僻静处,最终携真义浮出水面。你认为呢?请据此作文。

[写作指津]

应作文材料要求,我们可以有逻辑地挖掘本质,由此去设置分论点。阐明何为“诗意地生活”,对“诗意地生活”的内涵展开具体化的论证,可先由浅层次的内涵入手,然后语句的含义逐层加深,思维的深度步步推进,从而揭示深层次的内涵。

[高分范本]

中心论点:有人说:“这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我说只要足够用心,诗意生活就在近旁,在脚下,在心里。

第一层:诗意地生活,是擦亮你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点滴美好。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第二层:诗意地生活,是敞开你的心扉,泰然面对生活的雨雪阴晴。人生如朝露,行乐当及时。只要心间有诗意,何处不是天堂呢?

第三层:诗意地生活,是伸出你的巧手,绘制心中的理想。如陶渊明般,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晨兴理荒秽”理出了缕缕诗情,“带月荷锄归”带回了浓浓诗意。

技法2 涟漪化设置论点

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是指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层论述时打开思路,使论题范围逐步扩大或缩小,或由万象到规律,或由一般到个别,通过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归纳演绎,使分论点构成递进关系。中心论点就如同石子落入水面激起涟漪的中心。如论证中心论点“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可以从“做一个对家庭有责任心的人”“做一个对集体有责任心的人”“做一个对国家有责任心的人”三方面加以论证说理,“家庭”“集体”“国家”论述范围由小到大,层层深入。又如论述“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可以从“首先需要国家部门的支持和重视”“其次需要各级学校的配合和引导”“还需要个人的坚持和决心”三方面由大到小地展开。这种论证方法可使思路开阔,便于操作,也符合一般到个别的认知规律。

[实战演练]

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老师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对此,你产生了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以此为话题作文。

[写作指津]

作文材料中平常简短的话语包含着老师对学生的不舍之情,也引发我们对于好老师的思考和联想,所以考生可以将话题确定为好老师的意义和影响。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我们也可以按照个人、他人、国家的思路,由小到大地阐述。

[高分范本]

中心论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肩负“师范”使命,做新时代奠基者。

分论点1:做新时代奠基者,自我完善,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身教方能赢得尊师,为人师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素养。

分论点2:做新时代奠基者,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

分论点3:做新时代奠基者,功在当今,利在千秋!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师应当牢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

技法3 剥笋类总结论点

由表及里是指通过全面深入的分析,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一步步推进论证深度,并在所拟的分论点中体现出来。犹如剥笋,层层深入,最后挖掘出本质和灵魂。需注意的是每一层都应在前一层的基础上进行,前后顺序不能改动,否则会影响说理逻辑。根据不同的论述中心,分层可有所侧重,不必平均用力。中心句如果是肯定判断句,大都从意义方面去说理,如果是否定判断句,则可以从摆现象、析原因、论危害、挖根源的角度去分析。如论述观点“唯有头脑清醒,明辨是非,才能不让一叶障明眸”,可先分析被眼睛欺骗的后果,接着阐明被假象欺骗的原因和危害,最后提出做法“我们不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更要善于总结历史教训,避免被相同的‘叶子’遮挡眼睛”。

[实战演练]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但我们身边还有不尊重劳动的现象。有人认为,如今科技发达,劳动可以交给人工智能。也有人认为,劳动辛苦,可以花点钱让别人去做。请给本校的同学写一篇倡议书,倡议大家“热爱劳动,尊重劳动”。

[写作指津]

写作此题,我们需先辨明题中提到的劳动是什么,再阐述我们为什么要参加劳动,劳动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最后结合写作对象谈我们该如何参加劳动,顺理成章地过渡到倡议大家“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这一主题。写作中据此思路设置分论点展开论证。

[高分范本]

是什么:因为劳动,中华儿女创造出了千年华夏文明;也是因为劳动,中国才从曾经的一穷二白变为如今的繁荣昌盛。不可否认,劳动乃欣荣之源,固国之本。

为什么:有了高科技并不意味着不劳动,劳动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或缺的。试看无数革命先烈、英雄伟人,无一不是靠劳动获得美名的。……劳动有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怎么做:我们尊重劳动,并不是说我们要“弃笔从锄”,而是站在我们青年的角度,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为社会、国家发展尽绵薄之力。

——————————————————————————————————————

二、从句式的角度让分论点设置有深度

下面我们从句式角度探讨如何让分论点具有思考的深度。

(一)判断句式

如写“三牛精神”的作文,可以从判断句式的角度这样考虑:

孺子牛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

拓荒牛精神,是一种开拓豪情;

老黄牛精神,是一种勤劳品质。

如果仅仅如此,分论点过于简单,是大部分同学都能思考到的,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深入思考一步?如以下补充:

孺子牛精神,是一种“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少”的奉献精神;

拓荒牛精神,是一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开拓豪情;

老黄牛精神,是一种“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勤劳品质。

当然“三牛精神”话题的写作,还可以从判断句式换种说法,用动宾句式:

孺子牛精神,贵在“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奉献品格;

拓荒牛精神,贵在“自主创新,不断发展”的开拓豪情;

老黄牛精神,贵在“前仆后继,滴水穿石”的历史担当。

还可以这样设置:

发扬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以奋斗之我,绘就最美春光;

发扬创新发展的拓荒牛精神,以勇敢之我,开辟最美空间;

发扬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以担当之我,建设最美中国。

判断句式是基础,还可以有多重变化,如:

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话题的作文,题目是《所爱纵隔山海,同根亦紧相连》,分论点设置如下:

① 那看似变远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防疫的关键之举,更是责任与爱的最好诠释。

② 那紧密千家万户的联系,是抗疫的温情时刻,更是同心并蒂、共克时艰的华夏之魂。

③但诚如先秦古哲老子的“对立统一观”,疫情下的距离与联系又何尝不是看似矛盾对立,实则

根脉相连?

分论点用“是……更是……”的句式,不仅使观点突出,更使分论点内容丰富。

——————————————————————————————————————————

当我们的作文题目或者所给材料有一定的寓言性、隐喻性的时候,尤其需要运用判断句式设置分论点,如下面的例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

【分析】

这个作文材料,如果不去定义“地下的泉水”这个概念,论点就无法组织,论证更是没有办法开始。而“地下的泉水”又是一种隐喻性的说法——此中的关键在于“地下”,即“泉水”具有“不为人知”、“默默无闻”的特点;此外,材料中的关联词“只有……才……”向我们暗示,“不为人知”的地下泉水实际上象征着一种前提和基础。如此一来,成功前的努力、失败和挣扎,展示前的准备和打磨,成长中的积累和沉淀……都可以被称作“地下的泉水”了。

【参考作文】

我之为我,有路可循

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地下源头活水的默默蓄积,换来喷泉溪流的汩汩涌动。正如生命中,那些读过的书、经过的事、爱过的人,融入精神生命,成就今日的“我”一般。

② 读过的书即为地下的泉水,随之涌动的是生命的体验。【分论点1】

③“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圣人尚古,所崇尚的,不过是前贤留给我们的生命智慧。一书一世界,一页一乾坤。用心读过的书就是我们用性灵丈量过、对话过的世界。读了《月亮与六便士》,便知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种,便不会被物欲的横流所裹挟,踉踉跄跄、亦步亦趋地追随,堕入深渊。读了《包法利夫人》,便悟艺术与生活有界限。守住这界限既是对生活的理解,也是对艺术的尊重。读了《荷塘月色》,深知荷塘之所以美丽,皆因此时的作者远离了儒家的伦理之囿,皆因道家的自我占据了朱自清的精神高地——儒道合一的精神品格贯穿中国士子的思想生活。读书过程沉默甚至艰苦,但发现的快乐美妙并且动人——我们收获的,是一个全新的自己,一个精神世界更丰富的自我。“腹有诗书”是读书之泉在地下默默涌动,“气自华”是向地上的光辉一跃。

④ 经过的事即为地下的泉水,随之涌动的是生命的智慧。【分论点2】

⑤“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好一个“共适”!“人生如逆旅”——“享有”生命,而非“占有”光阴,如果没有那黄州一贬、生死之劫,哪有这世事洞明的通透,句句清心的旷达?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如果没有课上同胞那麻木眼神的一击,哪有鲁迅先生的文学之路?哪有后来你我从孔乙己、从祥林嫂、从华老栓的眼中看到的以前从未见过的麻木的自己?——就像罗曼罗兰所说:“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从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和检查自己。”经历的事是地下涌动的泉水,经过淬炼的作者,是耀眼的、改变世界的“天上虹”。

⑥爱过的人即为地下的泉水,随之涌动的是爱的能力。【分论点3】

⑦亲友师长,大凡人有值得一爱之处,皆因其参与了你我的成长。在《野猪大改造》的最后,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说:“从前我不知道怎么才算喜欢一个人,是你教会了我,今后无论我在哪里,喜欢上了谁,我都会想起你的吧。”参与成长的人之所以不会被替代,唯因今天的“我”中含有昨日的“你”。母亲的叮咛,严师的训斥,良友的交心,都是我之为我的来路。爱过的人如泉水流深,将今日之“我”托举而起,许我灵动,许我飞腾。

⑧那读过的书、经过的事、爱过的人,那永恒的精神之泉,丰富我、升华我、成全我——让我之为“我”,有路可循。

【点评】

《我之为我,有路可循》这篇文章中,把“地下的泉水”定义成“精神生命的源头”,从论点的提炼上来说,运用了判断句式法,将隐喻性的“地下泉水”具体化,从“读过的书、经过的事、爱过的人”等三个层面作了具体阐述。

(二)否肯句式

否肯句式就是分论点中,包含否定与肯定两种句式。在判断的表达中,否定判断和肯定判断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基本的两种判断方式。单一的否定判断或单一的肯定判断,也能表达深刻的思想,但如果将否定与肯定并置在一起,则既有破除常态常规的认识,又有建立新见新知的观点,这样就能使语句在对比的基础上形成某种判断张力,从而有利于形成深刻的表达效果。

宋代文学家苏洵的名篇《六国论》的开头是这样的:“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个开篇之句,正是一个否肯句式。这个判断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是“非兵不利,战不善”,这是否定的;第二层是“弊在赂秦”这是肯定的。苏洵否定的是大众的普遍的常规看法,肯定的是自己独特的新颖认识,后者的肯定判断以前者的否定判断为基础,这就使得语句在短暂的表述空间内,又破又立,形成比照,从而给人以一种深刻之感。

再如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定义“青春”的名言: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这个否肯句式,在否定判断的基础上确立对“青春”的肯定判断,“青春”的含义更丰富,作者的观点更突出。

掌握否肯句式的标志词:

“不是……而是……、不该……该、不可以……可以、不在于……在于、并非……而是”等。

如作文《携青春之笔,谱热血之歌》的三个分论点:

青春不可浑浑噩噩,也不可信马由缰,唯有立凌云之志,才能为青春正名。……。  

青春不能复制粘贴,也不能麻木不仁,唯有做时代先锋,才能让青春发光。……。

青春不是挥霍的资本,也不是放纵的理由,唯有矢志奋斗,才能无愧青春。……。

在分论点的拟定上,用否定句与肯定句相结合的形式,句式整齐,对比鲜明,语意丰富有文采。

再如:

没有落日般的瑰丽,没有流云般的飘逸,但可以有水晶般的清纯与透明。

没有大山般的巍峨,没有湖水般的轻柔,但可以有岩石般的坚毅与稳重。

没有大海般的浩瀚,没有瀑布般的飞泻,但可以有泥土般的朴素与随和。

再如:

你无法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示笑容。你无法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无法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无法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再如:

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也许你无法拥有浩瀚的大海,但是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也许你无法拥有辽阔的草原,但是你可以做执着的绿洲。只要你满怀信心,你就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

(三)比喻句式

比如疫情期间,有人谈对“灾难”的认识,可以这样看待灾难:

灾难,会映照出人性的光辉一面,也会映出人性灰暗的一面。

灾难,洗去平凡的生活给每个人蒙上的铅华,将英雄凸显,让义士生辉。

如果稍加变化,可以这样去写:

灾难是人性的照妖镜,会映照出人性的光辉一面,也会映出人性灰暗的一面。

灾难是最好的洗涤剂,洗去平凡的生活给每个人蒙上的铅华,将英雄凸显,让义士生辉。

加一个比喻的小句子,是不是不仅生动形象,增加了文采,而且内容更丰富?

再如写“自信自强”的话题作文,可以运用条件句式设置分论点:

唯有自信自强,才能扬起生活的风帆。

如果稍加变化,可以这样去写:

自卑像根受潮的火柴,难以将希望之火点燃;自负像个可怕的陷阱,一旦身陷其中即难以自拔;唯有自信自强,才能扬起生活的风帆。……。

加了“自卑”“自负”两个比喻小句子,不仅丰富了分论点,而且在对比中形成了张力。

再如:

母爱是人生的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

友谊是人生的一首歌:真诚是词,信赖是曲,理解,尊重是友谊的主旋律。

青春是人生的一首歌:成功是词,拼搏是曲,永不懈怠是青春的主旋律。

再如: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色的基调。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吟唱,少一些哀婉的咏叹。

人生如一局棋,应该多一些主动的出击,少一些消极的龟缩。

再如:

童年是旭日,老年是夕阳,岁月充满变幻的风云,理想则是人生永远的北斗。

出生是天明,死亡是天黑,旅程布满难辨的岔道,智慧则是生命永恒的雷达。

再如:

平凡是荒原,孕育着崛起,只要你肯开拓;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深邃,只要你肯积累。

再如: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

——————————————————————————————————————————————

(四)类比句式

如:

一粒种子,可以无声无息地在泥土里腐烂掉,也可以长成参天的大树;一个人,可以碌碌无为地在世上厮混日子,也可以让生命发出耀眼的光芒。

再如:

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从……的人生中,我们读出了……

再如:

每一棵绿树上,都有森林的苍翠;每一滴露珠上,都有太阳的光辉;每一片嫩叶上,都有春天的芬芳;每一个人身上,都应该有民族的精神,国家的力量。

再如: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人如果害怕失败,那他永远不能实现理想。

(五)假设句式

如:

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假若生命是一棵大树,我愿为夏日撒下一片阴凉;假如生命是一朵鲜花,我愿意为世界奉上一缕馨香;假如生命是一枚果实,我愿为人间留下一丝甘甜。

再如:

如果说生命是一张白纸,那么时间则是一把颜料,描绘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本书,那么时间则是一支笔,书写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幅画,那么时间则是调色盘,渲染着人生。

再如:

如果说生命是一扇门,那么时间则是一把钥匙,开启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棵树,那么时间则是一片片绿叶,充实着人生。

再如: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一片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漂浮的淡淡的云。

再如: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一方面懂得了应该如何让分论点设置更有深度,那就是要在表达形式上下功夫;另外,也应该从中知道,在平时的阅读中,养成积累的习惯,才可能在未知的作文话题中游刃有余地写出精彩或深刻的论点。

比如,这样的分论点我们也应该借鉴:

《叔牙之风,山高水长》

①不以贫贱易相知,赤子之心待友朋。鲍叔牙这份待人以诚的澄澈,让我心仪。

②唯才是举无偏私,慧眼仁心伯乐情。鲍叔牙这份知人善荐的睿智,令我钦佩。

③爱国忠君存大义,甘居其下大格局。鲍叔牙这份家国情怀的赤诚,令我震撼。

《笑对落差,走出风华》

①“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面对人生落差,刘禹锡笑对秋之肃杀,走出人生风华。

②“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面对理想错位,鲁迅适时调整,脊梁精神滋养华夏。

③年少未敢忘忧国,丹心一片唤春色。年轻的我们应协调好个人与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范文参考】

东方古国韵,魅力传四方

对于外国朋友来说,中国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不仅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更有鲜明而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国民性格。其实,想要解读中华文化,不妨先从“中华美食”“京剧”“一带一路”开始。

中华美食展示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在有些民族眼中,吃饭就是为了果腹。然而,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美食是对抗平庸生活的武器。几乎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种美食为其代言。也许你们熟悉春节的饺子、正月十五的元宵、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却不一定知道中华美食还有着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饮食不仅与生活连接,更蕴含着治国理念。中国人在饮食中展现着率真的性情、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生命的体察。李白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张志和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陆游有“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袁枚有《随园食单》,梁实秋有《雅舍谈吃》,汪曾祺有《端午的鸭蛋》……读了这些诗文你就会明白,中国人何以将“吃货”作为对人的褒奖了。

华美京剧演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京剧诞生于清代,它与你们熟悉的歌剧有许多相似之处。它服饰华美,以唱为主,兼有念白和动作。从京剧演绎的故事中,你们可以看到我们的民族性格。《长坂坡》中有赵子龙单骑救主的英勇,《武家坡》中有王宝钏拒绝权贵的坚贞,《沙家浜》里有阿庆嫂智斗敌人的智慧,《红灯记》中李铁梅送密码上柏山的胆略……看几场京剧,你就会明白,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从何而来。

“一带一路”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这个词语在两年前诞生,或许让你陌生。但你一定听说过它的前身“丝绸之路”。它是中国古代连接中西方的纽带,两千年来,一直促进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中国的丝绸、瓷器和礼乐文明走向世界,世界各国的农副产品、香料、珠宝、乐器等也随之来到中国。经济文化的交融为当时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繁荣。而今,我们的“习大大”的“一带一路”必将促进新一轮的交流与融合。中国必将为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中国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游客。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的中国人欢迎来自四海的宾朋。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等你亲自来发现她更多的美好。

【点评】

这是一篇个性鲜明的满分作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观点明确,主题集中。考生以“东方古国韵,魅力传四方”为核心,聚集“中华美食”“京剧”“一带一路”三个关键词,不是简单地对其进行解说,而是着力发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以文化韵味凝聚材料,收到形散神聚之效。

2、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作者在表达观点的同时,时刻注重与读者的交流。照顾到读者的年龄、身份甚至心理。将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对友人的亲切之情融合在一起。语言表达得体,展现了民族自豪感,却没有炫耀的意味,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3、结构清晰,底蕴深厚。文章围绕“东方古国韵,魅力传四方”设计三个分论点,众星拱月,层次清晰。行文过程中,引入大量诗文名句、浓缩京剧艺术思想精华,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影响外国青年。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