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指导:议论性散文的写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中考复习指导 2021-10-19 手机版


 【学习目标】

1.了解并识记议论性散文的定义与特点

2.懂得并运用高分作文的结构写作。

3.学会议论性散文开头结尾的写作方式。

【重难点】

懂得并运用高分作文的常式写法写作。

【课中】

1. 品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节选,回答问题。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自惭形秽。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哪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空间的概念。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

人们常常说,安居才能乐业。如今的城里人一见面,就问,你是住两居室还是三居室啊?……喔,两居室窄巴点,三居室虽说也不富余,也算小康了。

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

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

问题:你知道上面的文字属于什么体裁吗?这类体裁属于什么文体?

2.阅读下面例文,体会、分析并讨论议论性散文的内涵与特点。

青春如诗,歌与桃花(写作话题“阅读与个性”)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简单的字句中,我看到了青春的耀眼夺目。观其行,听其声,嗅其味。如果青春需要探索。那么就一定需要用不同的角度,体会多样的感悟。

最初对于青春的阅读。一定是在那阳光斜射的书桌前,微微发黄的书本上。

如果把唐诗宋词比作一位才华横溢的才子。那么,《诗经》就是它最为灿烂肆意的青春。它如同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鲜活于心。这其中的一些诗句。仿佛蕴藏着魔力,一眼望去便被吸引。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阳春三四月满山遍野的,是灼灼的桃花,而在这里,桃花不过是青春的背景。主角是那对青年男女,是人们对于青春、爱情的定义。

偶尔读书读的累了,也会趁着大人还没回家,偷偷地打开电视机,调小音量去追追当时喜欢的电影,电视剧。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电视机里那玩世不恭的声音刚一传出,我们便已猜出这位风流才子的名字——唐伯虎。也许真的是对他太好奇,才会翻看很多的历史文献,然后就真的梦到了他。

嗯。下过雨的小巷,还在滴水的屋檐。迂迂回的石板路,两三行人。我一路慢行,来到了他的竹篱茅舍的旧宅。此时桃花未开之上,点点嫩绿柔红,装扮着这座清简雅居。(语言生动形象)

和影视作品不同。真实的唐寅并没有那么光鲜的结局。但青年时的他的确潇洒飘逸,才华横溢。这就是影像带给我们的另一种乐趣,它将文字魔术般地转变为现实。这位风流才子桃花仙,被演绎得生动有趣,熠熠生辉。他以花为友,笔下的女子,如一束桃花,千姿百态,仿佛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他的才情被人看中爱惜,大加赞赏……

他爱桃花,自号桃花庵主,他懂桃花,写下了许多关于桃花的诗。桃花在他的手中描摹。仙气自来。不再是流落凡尘的艳丽俗物。也许我们都希望他在历史中的不完美,可以在影视中得到改变。

许多人赞美桃源,寻找桃源,却不知桃源。桃花轻灵、哀婉、凄美而贞烈。时而娇艳,如待嫁少女,时而隐忍如落寞才子。桃花在诗词中一直繁花开谢、绵延不绝,如今,它在以一种更新鲜的方式加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盛开在我们的身边。(抒情)

更新与守旧本是同根同源。时代变了,也将我们汲取知识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立意深,有哲理美)

阅读、悦心,不管是带着墨香的书,还是可看可听的影视剧。只要渴望新知,初心不变,那么你的桃花源便一直在。

议论性散文的内涵:

议论性散文的特点:

3.说一说上面的议论性散文《青春如诗,歌与桃花》有什么结构特点?

4. 分析下面材料,说一说偏“议论”的议论性散文往往采用怎样的结构?

(主题:赞扬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提倡抛弃世俗。)桀骜不驯的李白把人生看作是一场漂泊,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自己设置的轨道上,不为周遭的一切所牵绊,包括富贵功名——尽管他也曾十分向往功名利禄;而淡泊名利的诗人陶渊明则毅然拒绝了朝廷上的钩心斗角,远离喧嚣,归隐田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生活;还有范仲淹选择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辛弃疾选择了时刻准备着为国捐躯,上阵杀敌的人生道路——虽然直到双鬓斑白他仍壮志难酬。无论这些伟人的选择是否高尚,无论最终他们是否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只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选择,就应该义无返顾地走下去。

5.分析讨论例文是怎样“串珠”的?

例文:      细花闹雨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读这句诗,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的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

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道的情感。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

纳兰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无疑,他是相国公子,御前侍卫,人人歆羡。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埋着深深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翘,却“何恨不能言”,只能叹一声“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他向往平淡与朴实,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任是将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无声而已矣。纳兰的寂寞是一个人的悲伤。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纸醉金迷,终日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尤是南唐灭亡之后,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头。他的寂寞也是无声的,但却不是无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一江春水”,化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寂寞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悲伤,但却开启了词的新时代。

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縢酒……”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之中。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阳刚之手书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道出了那红墙深院里,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诗人手中那根红线,另一端系着笔。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

其实,还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于文学上的作用。林则徐被贬伊犁,他的寂寞岂是常人能及,但他却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造福了一方百姓。韩愈被发配潮州,爱女死于途中。他的寂寞悲叹却化为了治国的动力,他在那个边远小城兴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拥戴,那潮州的山水竟尽姓了韩。

他们的细雨不止于沾湿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滋润了一方水土;他们的闲花也不止于铺满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的红线那端,是苍生百姓!他们将寂寞化为动力,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但没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恒过山水,韩愈的故事告诉我们,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献,我们应该恭敬地去仰望。

典型事例串珠: 

6.小练习:请以“诚信”为话题运用前面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开头、结尾。

【课尾】

7.请总结文章所学内容。

【课后】

8.作业: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性散文。

材料: 沙滩上撒满了闪亮的贝壳,像是掉了一地的繁星。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孩捡起了一个贝壳。随手就把它丢弃。她已经寻了一个下午。始终没有找到她心目中她最美,最稀罕的贝壳。篮子里空空的。

答案示例:

1.议论性散文;是介于散文和议论文之间的文体。

2. 议论性散文的内涵: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 “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议论性散文的特点: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化色彩。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议论性散文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个特写镜头,一个个意象,作者的观点、理念就渗透在这些镜头、意象之中,读者要通过这些镜头、意象去感悟作者的观点、理念。整个语段,虽然不乏内在的逻辑,但人物的形象性更为突出,情感也更加强烈。

3. 前面作者就是精心选材,精心构思了一条由淡而浓的线索,使文章感情丰富,血肉丰满。使读者不知不觉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偏“散文”结构上它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严格,它往往以内心感受为线索,感情可以由淡而浓,也可以欲扬先抑,等等。由若干片段描写衔接而成,要求做到规整严正、简洁清晰。

4.议论性散文是“议论”,所以有议论的层次。可以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手法起势,进而明确提出符合题意的观点和看法;接着“面例式”(泛例)归纳分论点一,“点例式”(单例)归纳分论点二,“引用式”归纳分论点三;最后以华丽的语言收束全文,并给人以启迪。

5.(示例)这篇文章以比喻开篇引入“寂寞”的话题;接着比喻过渡“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道的情感。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从三角度引纳兰、李煜、陆游三人的经历展开叙述;第三,面例法延伸;第四,升华拓展到一类人寂寞,主旨收尾。

6.略

7. 议论性散文

结构:情感递进、并列观点、一线串珠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引题、现象品评

结尾:修辞点明主旨、直接点题深化式

8.思路点拨:“篮子空”是结果,“捡”是一个实践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每个人的人生观审美观至关重要,人的生活不能没有目标。但不能将目标定得过高而不着边际,理想要切合实际。我们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但是不断捡、比才能鉴别优劣,任何最优美的东西都是比较而言的。生活在幻想中是很累的。人生的过程只有一心一意,定位才准确,才能有所收获。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