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优质课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1-09-27 手机版


▲导入新课:◎展示曹操的京剧脸谱。请看曹操在京剧中的脸谱, 大家知道“白脸”代表哪种性格吗? 曹操被称为“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那到底曹操是个怎样的人呢? 今天, 我们来学习曹操的《短歌行》。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吟咏《短歌行》的片段。在吴宇森导演的影片《赤壁》中,曹操亲率百万大军,与孙刘联军对峙赤壁。一天晚上,他兴致勃发,对着勇将雄兵,朗诵了这首《短歌行》。这样的片段确实增强了曹操的英雄气概,然而《赤壁》将曹操南下动机归为美人小乔,《短歌行》的内容就显得不那么贴切了。

▲◎《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掌握体裁【《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 属《相和歌·平调曲》。曹操的《短歌行》一共有两首, 我们今天学的是其中一首。】

沈德潜说过,曹操诗有吞吐宇宙之象。(《古诗源》)恰巧《短歌行》最后一句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吐露出作者自己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以下我们就借用“吞吐”二字来赏析此诗的美。

史载曹操为人通脱。所谓通脱,就是无所拘泥,个性和感情能真率地表现出来。他的文学创作最能鲜明地反映他的这种个性。诗歌创作也不例外。但《短歌行》却并没有像他的其它诗那样直抒胸臆,而是极尽吞吐之妙。

章法有点特别, 大抵以八句为一个层次, 层层深人, 在矛盾纠葛的感情激荡中展示主题

诗歌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字是哪一个?【诗中出现得最多的一个字是“忧”字。“忧思难看来, 曹操确实很“ 忧”, 这是一条情感主线。那么他为什么“ 忧”? 他“ 忧” 的又是什么呢?】

▲“对酒…杜康”:感慨人生苦短, 忧思难忘, 并且有一点及时行乐的意思。这是建安时代士大夫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思想情绪。汉末的一系列军事政治变动, 导致天下大乱, 死丧多门, 民生凋敝, 人口锐减, 知识分子普遍感到没有出路。生命意识在严重的生存状态面前显得格外强烈, 曹操的诗就从这里开始, 很得人心。诗人借酒浇愁, 心思浩茫地发出深沉的感叹。从下文的发展来看, 这里是以微吟低唱发其端, 为后来慷慨激昂的政治抒情作出铺垫。

通过酒写愁。酒这种东西,最能够调动和排遣人的情绪,西晋时有个名士,叫刘伶,以好酒出名。这个人一天到晚醉醺醺的,走到哪里,喝到哪里,身旁一个人拿着锄头跟着,因为刘伶对他说:“我要是醉死了,你当场就把我埋了。”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这种近乎行为艺术的乖张行为,未尝不是一种标榜:酒能让人逃避,也让人沉迷。一如李白所言,举杯消愁愁更愁。这种愁绪,通过酒精的作用,既是逃避,也是一种沉湎,有享受的效果。那么,这是怎样的一种愁呢?曹操打了个比方,“就像早上的露珠一样,过去的日子太多了”。一个人悲叹人生太短,肯定说明这个人热爱生命,因为热爱,才觉得短。所以说曹操的愁,是一种非常正面的情绪,尽管表现得消极低沉,却是热情和真挚的生命体验。人生苦短,怎么办?建功立业啊。如何才能建立功勋呢?人才是最重要的。

开头两节劈头就吐露出胸中人生几何的苦和忧,并连用两个忧字。此为一吐。为什么苦,忧什么?没点明。可谓吐中有吞。

▲“青青…吹笙”多半引用《诗经》中现成的诗句, 其中“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 两句出于《郑风· 子矜》, “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两句是曹操自己写的, 以下四句完全照抄《小雅· 鹿鸣》。这种写诗的方法是有点特别的, 但是如果考虑到先秦“ 断章取义” 赋诗言志的传统, 那么也并不难理解。赋诗却往往断章取义, 随心所欲, 即景生情, 没有定准8943; 8943;断章取义只是借用诗句咋自己的话。所取的只是句子的文意, 就是字面的意思而不管全诗用意, 就是上下文的意思8943; 8943;这一传统后来渐渐中衰, 但知识分子仍然习惯于借用现成的人们熟悉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意思曹操这里的高明之处在于借用本来不相干的两段《诗经》, 以表达自己求才不得时之思贤若渴和求得贤才后的热烈欢迎, 为了充分表达自己的“ 志” , 中间又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思补了两句, 从而形成了意思相对完整的句群。这个极富创意的办法是前无古人的。

通过引用《诗经》的句子,描绘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慕,想象得到贤才后和谐共事的气氛。曹操的表达既让人熟悉,也非常形象。“你那穿着青色衣领的学子啊,长久地牵动我的心。只因为心里思慕你啊,我至今还小声地念叨。”这语气、态度,多么的诚挚啊。在野外,鹿儿呦呦地叫着,一边悠然地吃着艾蒿。而我呢,有嘉宾满座,歌舞弹唱,好不畅快。这两幕情景,让人感受到“我”与贤才的融洽。贤才们乐得其所,乐为所用。

以下两节反复用“青青子矜、君、嘉宾”等历史意象来暗示自己所忧的内容。此为一吞。

▲“明月…旧恩”最为曲折有致,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有的版本作“辍”。这句的理解可以不同。可以是“就像皎洁的倾泻而下的月光,什么时候可以收拾起来呢?”或者“就像这中天的明月,何时才能停止运行呢?”或许宴会上的作者抬头望见了明月(在古代,人类照明的手段有限,在晚上,月亮的存在不可回避),此时心中的忧愁又来了。这两句既是比也是兴,总之,又回写忧愁。“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忧愁仿佛是有形质的东西,如棉如丝。古人喜欢这么比喻。如“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此恨绵绵无绝期”。“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阡陌,田间的小路,越,就是度,这里反复强调,表达对对方的敬意。阔别后的宴饮谈心,让相互间的情谊更为亲密。这八句话主要讲了两个意思, 曹操既为求贤而愁, 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 不会停止; 同样, 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这是曹操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招揽人才, 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 人满为患”呢? 所以他进一步表示, 他的求贤之心就像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 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 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

曹操在这里改用先前流离失意者的吻来仁言, 写他们先前壮志难酬, 忧心忡忡, 以及应主人之邀来到许昌以后“ 契阔谈宴” 如鱼得水的欢乐之情、〕诗的抒情角度有所变化, 使作品更加富有立体感

第五节触景生情,借明月起兴,再次吐露心中之忧,此谓二吐,先吞后吐。

▲“月明…归心” “月明星稀”四句讲人才思用。如前面分析的,作者将需要表达的理念,寄诸意象。月光下,无枝可依的乌鹊鲜明,凄清,寂然,让人印象深刻。用生动的艺术形象‘ 喻客子无所依托”。汉末大乱时许多士人到南方的荆、扬二州去避难正是“ 乌鹊南飞” 的本事, 他们在那里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归宿。“ 山不厌高” 四句写自己大海般的胸襟和思贤若渴的情怀, 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表明自己广纳贤才的心愿和决心。这四句非常直接,笔力千钧,有一种大气度。由于前面的反复吟咏,委婉曲折,这里的直接表达似乎是水到渠成。值得一提的是,周公吐哺的典故,曹操还亲力亲为了一回。在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中,曹操粮草将尽,一筹莫展,恰好袁绍的谋士许攸来降,曹操高兴得不得了,连鞋都来不及穿,赤着脚就迎了出来。许攸看他确实求贤若渴,就归顺了他,并献计烧袁绍的粮草库。曹操最终赢了袁绍,奠定了在北方的基业。

以下两节又承三四节内容,并再次用乌鹊意象暗示自己所忧内容,含蓄地点出自己为何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此为二吞。最后一节用山、海、周公作比,最终吐露出自己“天下归心”的远大理想,此为三吐。

到此时,我们才豁然开朗:原来作者所忧心如焚的,是贤才不来辅佐,统一大业不能实现,而人生易老,岁月磋砣;作者所吐出的是自己的真心,是自己求贤若渴的迫切愿望,是希望天下英雄辅助从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可以看出,此诗所谓“吐”即是直抒胸臆,所谓“吞”即是秉承诗经以来的比兴手法,含蓄地暗示自己的所忧内容。所谓“吐”又并非一吐就尽,而是经过两次吞声,即两次曲折、两次顿挫、两次蓄势,才三吐而尽。如江河入海,虽经两次蓄势,终于一泻而尽。给人回肠荡气之感。

就抒情原则而言,在西方,这是古典主义创作原则:即用理智来节制情感。抒情并非宣泄,更不像弗洛伊德所说的那样是本能、欲望的满足。诗人对酒当歌,如果酒醉后凭本能一泄心中欲望,与村夫何异?最多是个草莽英雄。此诗的“吞”恰恰就是一种“冷处理、冷加工”。

此诗可以说是一篇用诗写的求贤令。同样是求贤,作者前后曾下过三次求贤令。文也好,诗也好,我们都能强烈感受到作者那求贤若渴的迫切愿望。但此诗恰恰因为情感表现的吞吐之美而更加感人。除了诗与文的区别外,反复品味此诗,总能隐隐感受到作者心中似乎有一种难以一吐为快的难言之隐。作者这样披肝沥胆,贤士们为何还“绕树三匝”?

首先,这是一种心理原因、一种文化背景:作者是宦官后代,养父是宦官。从孔子以来,文士贤才就不愿与宦官打交道。贤才讲气节,不愿与宦官为伍,那么看不起宦官的后代也是很自然的事。贤才与宦官的关系可以说是水火不容。曹操应当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后来陶谦杀害曹操养父,曹操为什么表现得那么不共戴天,那么恶毒地报仇,除了常说的父母之仇不共戴天之外,笔者以为其中应当还含有一种发泄在里面:发泄对贤士们的一种积怨、一种羞愤。

其次,贤士不来辅佐曹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曹操用人虽说是唯才是举,可不顾德行,此正如王安石所说:“夫鸡鸣狗盗之徒见用,此士所以不至也。”真正的士是不愿与鸡鸣狗盗之徒为伍的。

最后,很多人看出曹操有野心,“名为汉相,其实汉贼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想颠覆汉家天下。即使是曹操第一等谋士荀彧在曹操称王时也是明显反对的。他们来辅佐曹操,本意是要振兴汉家天下的。所以“乌鹊南飞”也就是这个原因,贤士们宁愿辅佐孙权刘备,任凭曹操怎么表白,贤士们也不相信。这也就是终曹操一生始终不敢称帝的原因。一部《三国演义》崇刘反曹,可以说就是代表了贤士们的一种倾向。

终曹操一生,笔者以为他始终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痛苦之中。“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其实他是个英雄。“退”于心何甘?但“进”想救民于水火却又艰难,贤士们始终不信。正统价值观还在,贤士们决定的忧伤在这首《短歌行》中可谓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啊!而这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背景也就是此诗表达上的吞吐之美的本质原因。

这首诗歌一气读下来,能感觉到一种雄浑而富有变化的情绪。细加分析,会觉得词句的意思并不是那么连贯,人生苦短、渴慕贤才、才难为用等等情绪夹杂其间。但是诗句的语气却是畅通的,因为前面所说的夹杂,反倒生出一种反复沉吟,委婉曲折的艺术效果,避免了单调直白。

朱丹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