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教学简案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21-09-24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概括作用 3、认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的反人道本质,接受情感教育 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认识作品的写作背景,初步了解报告文学的写作常识。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察文章主题与夏衍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报告文学文学性和新闻性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包身工在旧社会处在社会最底层,受尽剥削、压榨,丧失了自由,丧失做人的尊严。夏衍曾冒着危险深入她们工厂,在她们上下班时观察了两个多月,才较全面地了解了她们的情况。时隔70年,我们仍能感受到深深的震撼,这是为什么? 二、关于《包身工》 《包身工》是夏衍的重要作品之一,1936年6 发表。全文记叙了二三十年代几个纺织女工的艰难生活,反映了国民党统治之下人民经受的苦难,揭露了帝国主义的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压榨中国人民的罪行。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一篇报告文学作品。 三、作者介绍 夏衍,原名沈端先(1900——1995),优秀剧作家,戏剧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主要进行话剧和电影创作,长期而多方面从事创作实践。著名的电影剧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并改编鲁迅《祝福》、茅盾的《林家铺子》为电影剧本。 四、题目解说 包身工是旧社会一种变相贩卖“奴隶”的形式。被卖的基本都是青少年,由包工头骗到工厂、矿山做工。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11 )写包身工起床的情景,兼议包身工制度的产生。 第二部分:(12-22)描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介绍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第三部分:(23-47)介绍包身工劳动的情景,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 第四部分:(48-50)总结全文。 六、全文分析 1、第2段中写男子穿着“拷绸衫裤”的目的是什么? 讲究的穿着,暗示了男子的身份和地位,与衣衫褴褛的包身工形成鲜明对比。 2、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包身工的含义是什么? 包身工是指二三十年代(时间),在上海东洋纱厂里(地点),为外国人工作的女工(工作性质)。因为这些女工在进厂时已经签订了卖身契,失去了人身的自由权,所以被称为"包身工"(读出语言信息,进行整体归纳)。 3、从课文中,我们看到包身工的遭遇有哪些?社会背景,工作情况,等等。 社会背景恶劣:家庭生活困难,被迫卖身给带工老板,带到上海的日本纱厂工作。"一二八"战争以后,日本在中国的纱厂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工,于是"大量用这种没有结合力的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劳动者"。 工作性质恶劣: 纱厂工人的三大威协就是音响,尘埃和湿气。没有人关心他们的劳动条件,这大概是自然现象吧,人在这三种威协下面工作,更加容易疲劳。" 4.东洋婆对小福子的惩罚为什么说是文明的惩罚? 明确: 作者运用的是反语。文中小福子虽然没有遭受毒打,看起来好像很好,但头上顶着皮带盘心子,靠墙站着本身就是一种严厉的惩罚。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对包身工的打骂,东洋婆早已用腻了,对小福子的这种惩罚只不过是她用的另一种惩罚的办法,绝不是她心中存有文明的想法。 七、板书结构: 生活困难 包 工作时间长 纺 背 被迫卖身 身 工作环境差 日本纱厂托着中国冤魂 纱 日本纱厂 工 劳动强度大 一点温情已经不存在 女 需要劳工 的 劳动报酬低 黎明的到来不可抗拒 工 景 中外势力 遭 人身缺自由 相互勾结 遇 其他 侯晓旭 |
闁告帗绻€缁旀挳宕ュ鍛憥閻犱焦褰冮悥锟� 闁告帗绻€缁ㄢ晠宕ュ鍛憥閻犱焦褰冮悥锟� 闁告帗绻€缁椾線宕楅妸褜娼犲璺虹С缁★拷 濡ゅ倹眉缁旀挳宕ュ鍛憥閻犱焦褰冮悥锟� 濡ゅ倹眉缁ㄢ晠宕ュ鍛憥閻犱焦褰冮悥锟� 濡ゅ倹枪閳ь剙鍟崣蹇曠矓閹存繂绻侀柛鏍垫嫹
·语文课件下载
| |||
![]() (可直接打印) | ||||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