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复习:标点符号专题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2021-06-17 手机版


 标点符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

一、问号

1.选择问句,问号用在句末,中间用逗号。

如:你是参加电子计算机培训班呢,还是美容美发培训班呢?

2.倒装问句,问号用在句末。

如:你知道她来干什么吗,老王?

3.有疑问词,但非疑问句,表陈述语气,句中用逗号,句末用句号。

如:鲁迅先生为什么写《自嘲》这首诗,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4.反问句感情强烈,句末改用叹号。

如:这样的人都不法办,难道还有天理吗!

5.选择问句为了表示强调,具有相对独立性,每项后面可用问号。

如:是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

6.连续问句,各句前后语意连贯,各句后用问号。

如:市长每天都去掏烟囱?他不处理日常政务?市里难道没有比掏烟囱更重要的事?我心里纳闷。

7.肯定和否定连用的正反问句式如不表示疑问语气时,句末不用问号,而用逗号或句号。

如: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

8.表疑问的独词句后用问号。

如:“啊!地狱?”我很吃惊,只是支吾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

二、顿号、逗号

1.不是并列关系的词语,中间不应用顿号。

如:我校地址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碱泉街。(“新疆”和“乌鲁木齐”“碱泉街”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领属关系。)

2.相邻数字连用,如果表示确数,中间要用顿号。如果表示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

如:①那时候,他们还都只是一些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概数)

②日本有的大学二、三年级都开有语法课,但每学年只有25学时。(确数)

3.数字之间如果省略词语,就要用顿号。

如:我们第一、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贴紧教材讲授与复习。

4.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5.并列的各项比较简单,应用顿号隔开,如果并列的各项都带有语气词“啊”“呀”“啦”等,停顿比较大,就用逗号。

如:①这里的山、水、树、草,都是我从小非常熟悉的。②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

6.较长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应该用逗号。

如:政治的黑暗,阶级的矛盾,人民的疾苦,在他的作品里都充分反映出来。

7.反复的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如:水,水,我要喝水。

8.并列成分作谓语,作补语,尽管这些并列短语比较短,其中间也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如:①一群人在唱歌,跳舞。②这篇文章写得生动,感人。

三、分号

1.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末尾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如:龙王也赞赏鲁班的好手艺,答应把龙宫借给他三天;但,限期到得归还,一个时辰也不得拖延。

3.并列分句之间如果没有逗号,则可以不用分号;若有逗号,则用分号。

如: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四、冒号

1.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如下、例如”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2.总括性话语前的停顿,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如: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3.如果只管下面便用冒号,只管上面便用句号,既管上又管下,一般用逗号。

如:①岳军小声解释说:“见识见识嘛,不会起化学反应的。”(只管下)

②“见识见识嘛,”岳军小声解释说,“不会起化学反应的。”(既管上又管下)

③“见识见识嘛,不会起化学反应的。”岳军小声解释说。(只管上)

4.非提示性话语后边不能用冒号。

如:省教育厅在给孙家村的纪念碑上刻着:“办学伟绩永垂青史”八个大字。(该句“刻着”没有提示性作用,后面的冒号要删掉。)

5.间接引用的“说”后面不用冒号。

如:今天早上刚一碰面,她就高兴地对我们说,她的病好了,可以参加今天晚上的演出了,希望我们都能早点到场。

6.句子中分说部分去掉后,其内容与形式仍然是完整的,不能用冒号,只能用破折号。

如: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和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7.冒号一管到底,同一句中不能有两个冒号。

如: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省里表扬,二是……(“大家”后应用逗号)

五、引号

引号与点号连用时,点号是放在引号内,还是放在引号外,这要看引文是完整地照录别人的话,还是作为引用者文句的一部分而定。有以下四种情况:

1.引文本身是照录别人的话,引来后仍作独立的句子使用,引文末尾仍用原文的点号,放在引号内。

如: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2.引文不完整或把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外。

如: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3.引用的话末尾的标点是问号或叹号,则应保留。

如:他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两句反复吟诵了好几遍。

4.以地名来命名的路、站、工程等均不能使用引号。

如: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站”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句中的“秦山第二核电站”所用引号要去掉。)

六、括号

1.句内括号和点号连用。

括号里的话是注释句子里的词语或分句的,句内括号应处在句子里的词语或分句后。如果被注释的分句后边有点号,应放在括号后面。句内括号里的语句可以使用各种标点,但句末不能使用标点(问号、叹号除外)。

2.句外括号和点号连用。

括号里的话是注释整个句子(一个或几个)的,句外括号要放在全句句末标点之后,括号里边的语句末尾可以使用各种标点。

七、破折号

1.破折号在句中可以表示解释说明,表示话题转换,意思的递进,说话的断断续续,声音的延长,分项列举,插说和夹注等。

如:“嘟——”火车进了站。(延长)

2.破折号前面的词句原来有点号,用了破折号后,一般不必再保留那个标点。

如: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小屋。

3.如果破折号前后表示跳跃或转折,破折号前的点号不一定省去。

如“好香的干菜,一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嫂的对面说。

4.两个破折号连用,前一个表示插入,后一个表示承接,两个破折号相当于一个括号。

如:“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

5.破折号和括号都表示注释,不同之处是:破折号注释的文字在阅读时应该读出,括号内的注释文字不能朗读出来。

八、省略号

1.省略号常见的用法有两种:一种是引文省略,一种是列举省略。

如: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省略号所表示的不必尽举的同类事物的省略,一般要在列出三项以后再用。

3.省略号前如果有逗号、顿号,可以不用,只要不妨碍语意的表达。

4.省略号相当于“等”“等等”,所以用了省略号,就不必再用“等”“等等”。

5.省略号和破折号都可以表示语言的中断,不同之处是: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如:他颤动着嘴唇低低地说:“你……怎么……又来了?”破折号表示戛然而止。

九、书名号

1.书名号的几种特殊用法:近两年高考中频频出现对书名号的考查,要格外重视书名号的用法辨析。书名号主要用于表示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但还有几种特殊用法要引起注意,同时还要注意几种容易误用的情况。

(1)书名、篇名一起出现。

如果篇名从属于书,书名在前,篇名在后。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如果篇名里还有书名,就要使用两个书名号,外为双书名号,内为单书名号。

如:李教授撰写的《谈曹植的〈白马篇〉的爱国情结》一文获得了好评。

(2)电影、歌曲、舞蹈、小品、相声等文化产品的名称可用书名号。

如:片尾曲《我心永恒》是《泰坦尼克号》影片的经典绝唱。

(3)电视台、电台的节目可用书名号。

如:16岁的女学生在《中华诗词大会》节目中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

(4)法律、条例的名称也用书名号。

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的原则,

(5)教科书名称用书名号,而课程名不用书名号。

如:这学期开设微积分课,需要一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微积分》。

(6)丛书名与部分书名的使用。

如果丛书名和部分书名一起出现,就存在包含和被包含关系,丛书名不用书名号,部分书用书名号。

如:我托他买“青年自学丛书”《环境保护》和《人体卫生》,他一口答应了。

如果只出现丛书名,那丛书名就要用书名号。

如: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青年自学丛书》深受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

2.书名号的几种误用情况:

(1)商品名不能用书名号。

如:《海尔牌》空调已经远销海外。(书名号应去掉)

(2)身份证不用书名号。

如:《海尔牌》空调已经远销海外。(书名号应去掉)

(2)身份证不用书名号。

如:公安机关负责向公民颁发《身份证》。(书名号应去掉)

(3)主题、会议、标语等都不用书名号,可用引号。

如: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书名号改为引号)

(4)考试、比赛等活动不用书名号。

如: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经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一-《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句中两个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练习划重点★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事实上,中国大多数管理者都是半路出家,“摸着石头过河”“吃一堑长一智”的成长过程耗费了很多管理者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

B.萧伯纳曾经被一个记者问到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是他很有钱?是他很努力地工作?还是他很有天分?萧伯纳的回答是:你能告诉我,你要想让一个车子往前走,它的哪一个轮子最重要吗?

C.梧州历史文化主题陈列由“苍梧之野”、“岭南首府”、“百年商埠”、“军事要塞”、“名人辈出”、“珍藏文物”、“李济深捐献文物”7个部分组成。

D.暑假伊始,北京市鲁迅中学的学生就来到中国航空博物馆,开展《成功者夏令营》活动。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选择问中,句末加问号,中间用逗号。所以第一、二个问号应改成逗号。C.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顿号;D.《成功者夏令营》是活动名称,其书名号应改为双引号。故选A。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希恩斯缓缓点头:“我是这样想的,”他抬头看看众人,目光中充满着无助和迷茫,“我想,我是这样想的。”

B.古典小说继承了这一传统,刻画人物要求尽量全面,要“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史通》中的观点)

C.多年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种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D.《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观众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括号中的内容是注明引文出处的,要紧贴引文,将句号移至括号后面。故选B。

3.下列分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热烈粗犷”和“表扬鼓励”是并列短语,“更加坚强”和“完全相信”是偏正短语,“老师讲课”和“大家唱歌”是主谓短语。

B.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该句句子主干是:战斗执行命令)

C.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如何正确洗手?如何在聚餐时正确使用公筷……(句中“?”应改为“,”)

D.这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第三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该句主干是:这是卫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B.主干应为“人民解放军执行命令”。“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作“执行”的状语。故选B。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时间翻入新篇,你怎可还辗转留在昨日?过去,不论得失,已成为往事的注脚。

B.挑担的绳索不能过长,过长则容易触底,很麻烦;也不能过短,过短则沉,更费力。

C.人民军队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阴谋。

D.宋代的《全芳备祖》记载菊花“苗可以菜,花可以药,酿可以饮,”有多种功效,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可供观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D.“苗可以菜,花可以药,酿可以饮,”错,本处属于句内部分引用,引文不独立,句末的逗号应在引号的外面。故选D。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说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共产党人读书作文,更要把目光投向干事创业、治国理政的大境界。

B.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问过翠翠年纪,又问有没有了人家。

C.“讲到我姐姐和我骑自行车,这可不干别人的事。”科瓦连科涨红了脸说,“谁要来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滚!”

D.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D.“三、二里”中顿号使用错误,应去掉中间的顿号,因为表约数不用顿号。故选D。

6.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

B.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令人深思。

C.想到藤野先生,鲁迅就感觉增加了勇气,继续写为“正人君子”之流深恶痛绝的文字。

D.有几个“慈样”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引号表示引用。B.引号表示反语,讽刺;C.引号表示反语,讽刺;D.引号表示反语,讽刺。故选A。

7.下面是一则校园新闻初稿的主要内容,在词语和标点符号的使用上有五处不恰当,请找出并修改。

“雅言诵经典,传承中华魂”国学经典朗诵大赛于4月19日至20日在传媒学院开赛。经过苦心孤诣的准备,我校国学社吟诵的“蜀道难”大获好评,忝居首席,特向参赛选手和指导老师表示祝贺!本节目获得省电视台编导垂爱,将在新年晚会上粉墨登场。

①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②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③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④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⑤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1)“苦心孤诣”    “精心”,    (2)“居首席”    “名列第一”。    (3)“蜀道难”,    书名号,《蜀道难》,    (4)“垂爱”,    “青睐”,    (5)“粉墨登场”,    “闪亮登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以及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苦心孤诣”指的是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此处不当,可以改为“精心、周全”等词语。“忝居首席”中,“忝”是自谦的说法,表示愧于进行某事“居”解释为“占、处于”,“首席”是最尊贵的席位,整个词义就是很愧于占据了领导者或者第一名的位置,自认为能力并不够,用来表示自谦,文段是要祝贺“我校国学社”取得的优异成绩,用表示自谦的词语不当,可改为“名列第一”。“蜀道难”的引号使用错误,文学作品的名称应该使用书名号,所以要改为:《蜀道难》。“垂爱”意思是关怀,俯爱,一般指上级对下级赏识爱护,也用做敬辞,指别人对自己赏识爱护。“省电视台编导”与“我校国学社”之间不存在这种关系,此词使用不当,可以改为“青睐”。“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现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文段说的是“本节目”将要“粉墨登场”,使用对象或错误,可改为“闪亮登场”。

8.下面文段在语法、标点等方面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最早的天气预报,①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②如民谚中的“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③依靠科学技术而进行的现代天气预报起源于法国。④1856年,法国组建了第一个现代天气服务系统,⑤用电报传送各地当日的气象观测。⑥中国最早的气象台是 1872年建成了上海徐家汇观象台。⑦1980年7月,徐家汇观象台在中央电视台播报了第一次中国的电视天气预报。⑧如今,现代卫星、雷达等高科技手段的加入,大大提升了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答案】②将引号内的句号置于引号外;

⑤在“气象观测”后加“结果”(或“信息”等);

⑥将“建成了”改为“建成的”;

⑦将“第一次中国的”改为“中国的第一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的能力。第②句中引号内的句号应置于引号外,此处民谚不是单独引用,而是出现在一个完整的句子中,因此点号出现时应放引号外面,作为一个句子的标点。第⑤句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传送”后面缺少与之搭配的宾语,或理解为“传送”与“观测”动宾搭配不当,应在“观测”后加“结果”(或“信息”等)。第⑥句,结构混乱,此处是在介绍中国最早的气象台,而使用“建成了”就存在一种状态,属于谓语成分,而此处缺少的是一个定语来修饰“观象台”,因此应改为“建成的”,属于动词性短语作定语。第⑦句,语序不当,“第一次”和“中国的”都是“天气预报”的定语,“第一次”是数量短语,“中国的”表所属,按照多层定语的排序应先所属再数量词,因此改为“中国的第一次”。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少数西方国家的那些所谓声明,满纸意识形态偏见,渗透霸权主义思维,暴露伪善和“双标”。

(甲)世人不得不质问,香港被殖民统治时期,港督独揽大权,香港毫无民主可言,少数西方国家的那些政治势力缘何从不过问香港民主?如今故作姿态发表声明,其实根本无关民主。民主的价值在于实现治,不是制造乱。当前,在香港事务上阻挠治、鼓动乱的那些势力,恰恰是站在民主的对立面。(乙)少数西方国家一再干预香港事务,惯用的伎俩是拿《中英联合声明》说事。他们这样做。不过是试图以偷换概念的恶劣手法给中国贴上“不履行国际义务”的标签。

(丙)而事实是,香港回归祖国以后,进入“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香港政治民主循序发展,香港居民享有的民主权利和自由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广泛。但近年来,反中乱港势力利用香港选举制度存在的漏洞和缺陷登堂入室,破坏香港的宪制秩序和有效管治,甚至勾结外部势力,严重危害中国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面对如此严峻挑战,中国全国人大依法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实属必要之举,有利于推进香港的民主制度循序渐进、稳健发展。广大香港同胞对全国人大的这一决定普遍拥护,认为这“体现了中央对香港的关怀,将拉开有香港特色的新的民主选举制度的序幕”。数十万香港民众踊跃参加网上联署支持这一决定,充分说明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得民心、顺民意,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的。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声明 B.缘何 C.登堂入室 D.联署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1)C (2)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声明:公开宣布或表明立场、态度,动词。也可作名词,如“发表声明。”“声明”重在公开宣布,以让公众知道。该词在此句中运用正确。B.缘何,疑问副词,因何,为何。该词在此句运用正确。C.登堂入室:意思是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含褒义。此处语境 “反中乱港势力利用香港选举制度存在的漏洞和缺陷”是贬义,故该词在此句运用不正确。D.联署,联合署名。也作连署。会同签名。该词在此句运用正确。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C.句中“一国两制”和“港人治港”之间不用标点符号,所以它们之间的顿号应去掉。故选C。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创造了中国书法的高峰和     。他的言行举止彰显出建功立业、济世安民的儒学精神。正是因为有这种的儒家思想,他的书法才能既表现出强烈的进取精神,同时又能自觉对情感的抒发和表达有所抑制,努力向着“志气和平,不激不厉”的中和气象发展。     ,王羲之书法的主体是行书和楷书,偶尔出现一些行草书,其表现和张扬也都有一定的韧性,不是放手流便、一任纵横。在王羲之身上,书法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即使受到道家思想影响,也都被他化在骨子里的儒家思想慢慢消解和吸收,其    、纵情挥洒的性情受到一定程度的克制。所以,王羲之的书法才能表现出     的圣人风范。

东晋时代的草书比汉末草书在表现力上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这不是东晋书法的主干,也不是魏晋书法的高峰,其原因仍是儒学精神的存在和影响在起作用。或者可以这样说,草书除了出现之初因为不受儒学精神的限制而曾经恣肆和张扬过,在后世书法史上,草书从来都没有突破儒学精神的束缚而进入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境地,它始终坚守在一定的礼法范畴内。这符合草书符号化的书写特质,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非常吻合,因此才能传承和发展两千年而长盛不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典范  然而  放浪形骸  不慌不忙

B.模范  所以  放荡不羁  从容不迫

C.模范  然而  放荡不羁  不慌不忙

D.典范  所以  放浪形骸  从容不迫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不是东晋书法的主干,也不是魏晋书法的高峰,其原因仍是儒学精神的存在和影响。

B.这不是东晋书法的主干,也不是魏晋书法的高峰,仍是儒学精神的存在和影响在起作用。

C.这不是东晋书法的主流,也不是魏晋书法的高峰,其原因仍是儒学精神的存在和影响。

D.这不是东晋书法的主流,也不是魏晋书法的高峰,其原因仍是儒学精神的存在和影响在起作用。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B.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

C.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D.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

【答案】(1)D (2)C (3)B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模范:值得学习的、作为榜样的人。第一空指的是“王羲之创造的中国书法”,是指事物,所以应选“典范”。

第二空前说“同时又能自觉对情感的抒发和表达有所抑制,努力向着“……中和气象发展”,下文是“羲之书法的主体是行书和楷书,偶尔出现一些行草书,其表现和张扬也都有一定的韧性,不是放手流便、一任纵横”,故这里应是一种因果关系,而不是转折关系,故应选“所以”。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放荡不羁:行为放纵,不受约束。第三空指王羲之的书法才能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所以应选“放浪形骸”。从容不迫:非常镇静的样子。不慌不忙: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这里不是指态度,也不是指办事稳重、踏实,所以第四空应选“从容不迫”。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的语病有两处:其一,“这不是东晋书法的主干”,搭配不当,“主干”应该改为“主流”;其二,“原因仍是……在起作用”句式杂糅,应该改为“原因仍是……”或“……在起作用”。综上两点,修改最恰当的为C项。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文中“志气和平,不激不厉”引号表示引用。A.反语,表示讽刺。B.引号和文中引号一样表示引用。C.引号表示突出强调。D.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故选B。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2021年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中,14位饰演唐朝女乐官的演员通过舞蹈的艺术之美将盛唐的雍容气度和小女孩的俏皮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女演员的形象和衣着正是取材于隋唐时期的仕女俑。

唐代仕女俑是当时世俗生活的体现。(甲)以陕博所藏一件唐三彩梳妆女俑来看,只见她发髻高耸,面部丰腴,身着小袖腰襦。她左手半握举于胸前,应是持镜照面;右手指向面部,可能要“对镜贴花黄”。通过简单的动作设计,静止的仕女俑变得灵活起来,逼真地刻画出唐代女子梳妆时的动态场景。(乙)另外,这件女俑的衣着也属于袒胸装的范畴,描绘唐代女子的绘画《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女性的衣着也多是袒胸装,这种装束体现了唐代女性大胆开放的心态及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丰腴之美。(丙)清代陈浏的《陶雅》中写道:“瓷器最重画工,雍正以花卉最工,人物则不及康熙远甚,尤以画美人之瓶罐,不能见重于后世。”相比于盛唐女性的雍容华美,清代的女性则显得清瘦素雅。

唐仕女俑雕塑形体的饱满与概括、写意与传神、线条刻画的简练与流畅以及其对超越时代的艺术精神与生命力的追求,形成了其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方式。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灵活 B.另外 C.装束 D.独具一格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1)A (2)B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灵活:1.敏捷;不呆板;2.善于随机应变;不拘泥。灵动:表示有了灵气;显灵的意思。 活泼不呆板,富于变化。可以形容声音。形容范围广,可形容人或物。此处的语境是指静止的仕女俑变得有了灵气,所以“灵活”应改为“灵动”。B.另外:1.指示代词。指所说范围之外的人或事。2.表示在所说的范围之外。此处语境是指在所说的范围之外,使用正确。C.装束:指整理行装;穿著打扮。此处语境是指穿著打扮,使用正确。D.独具一格:单独有一种特别的风格、格调。此处语境是指形成了其单独有的特别的风格,使用正确。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中的顿号使用错误。连续列举书名,用了书名号,不再添加顿号。所以“《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中的顿号删除。

故选B。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3题。

无水不成峡。漳县的漳河、龙川河、榜沙河三条长流水全出自山峡中,河的支流是数不清的山溪条溪,几乎每条溪者有属于自己的峡。[甲]在峡中行走非穿梭往来于溪上不可,五步一道列石,十步一座独木桥,你不得不一反常态,时而跳跃、时而蹒跚。水,使山秀,使峡生动,也使你的脚步充满活力[乙]你愈往上行,山势愈逼仄,天地愈高深,溪流愈跌宕多姿,漫涌多态,忽而在林草间平稳如镜,忽而隐入溶洞有声无影,忽而融进深潭积蓄能量,忽而交汇合流冲撞激荡。虽有乱石隔挡,但阻力的存在只会使水的执着得以更充分地表现。[丙]看到瀑布从百丈云崖訇然飞下,不惜粉身碎骨,不徨不回首地一往无前,你还能伤情于“一失足成千古恨”吗?失落在这里升华,奋进才是真正的美丽。

(1)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几乎 B.一反常态 C.逼仄 D.一往无前

★(2)文中的划线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1)C (2)A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A.几乎:一指差一点,二指差不多,接近。取“差不多”之意,使用正确。B.一反常态:完全改变了平时的态度。符合遇见“你不得不一反常态”,使用正确。C.逼仄:(地方)狭窄。不能说“山势愈逼仄”,使用错误。D.一往无前:一直往前,无所阻挡。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符合语境“不徨不回首地一往无前”。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标点符号的能力。A.“时而跳跃、时而蹒跚”错误,之间顿号错误,两个短句子之间应该用逗号,即“时而跳跃,时而蹒跚”。故选A。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依托__________的高山峡谷风光,特色骡马道、高山索道等__________的交通方式,土豆、核桃、花椒等一系列高山作物……古路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吸引大量旅客前来观光、购物和探险,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这些,都在《古路之路》中得到生动展现。古路村难,但写古路村似乎并不难,因为它道路奇绝、风光独异,丰富的生活素材就在村中,作家们可以__________,写成妙文。但是,隔着车窗__________“看”出来的、凭着电话腾云驾雾“取”回来的,都难成佳作,一部好作品要靠作者用脚实实在在地“走”出来。作者陈果每次去古路村,要先去雅安驱车两个半小时到达大渡河峡谷“一线天”,再用三个小时攀爬到村委会所在地。创作期间,他的所有假期都献给了古路村。到了古路村,作者还要用手去抓去拽去刨去抠,这不仅是在探路,也是在把脉。可以说,通过这部以奔腾的峡江为魂魄、以峭拔的山石为风骨的作品,使我们既感受到古路村的体温和脉搏,也看到古路村的身形、面容和肤色。

(1)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独一无二      标新立异      唾手可得      浮光掠影

B.得天独厚      别具一格      信手拈来      走马观花

C.独一无二      别具一格      唾手可得      浮光掠影

D.得天独厚      标新立异      信手拈来      走马观花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这部以奔腾的峡江为魂魄、以峭拔的山石为风骨的作品,使我们既看到古路村的身形、面容和肤色,也感受到古路村的体温和脉搏。

B.这部以奔腾的峡江为魂魄、以峭拔的山石为风骨的作品,使我们既感受到古路村的体温和脉搏,也看到古路村的身形、面容和肤色。

C.通过这部以奔腾的峡江为魂魄、以峭拔的山石为风骨的作品,我们既感受到古路村的体温和脉搏,也看到古路村的身形、面容和肤色。

D.这部以奔腾的峡江为魂魄,以峭拔的山石为风骨的作品,使我们既看到古路村的身形、面容和肤色,也感受到古路村的体温和脉搏。

★(3)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B.“快卧倒……”指导员刚喊出口,轰隆一声,炸弹在我们身边爆炸了。

C.花开花落,候鸟迁徙,四季轮回,潮汐涨落……这些现象可曾引起过你的注意?

D.顾颉刚主动和邻座的同龄人打招呼:“你好,你也……是……是去苏州的吗?”

【答案】(1)B (2)D (3)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根据横线后高山峡谷风光、交通方式、高山作物等语境,应选用“得天独厚”。第二空,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前者更强调主观行为,有些故意为之的意思;后者既可以指主观又可以指客观情况。此处语境是指另有一种风格的交通方式,应选用“别具一格”。第三空,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唾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根据横线前列举的生活素材和横线后的“写成妙文”可知,应选用“信手拈来”。第四空,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走马观花”含有动作的意味,与前面的“隔着车窗”和后面的“看”相照应,因此应选用“走马观花”。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主语残缺,可删去“通过”或“使”;

二是语序不当,“看到”与“感受到”所领起的内容语序不当,根据语意上的逻辑关系,应该是先“看到”,然后才是“感受到”。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A.省略号表示引文的省略;

B.省略号表示说话的中断;C.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D.省略号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故选C。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

地坛离我家很近,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缘分: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我时常到那古园里去,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警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

……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旭日。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救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1)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缘分:”的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记者:您一向关心中学语文教学,请谈一谈中学生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B.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C.同学们:今年七月,恰值我们中学毕业20周年,有人建议搞一个同学聚会。

D.行动,要靠思想指导;思想,要靠行动证明:思想和行动是紧密相连的。

(2)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画线句“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仿佛我就是为了等这古园,等这历经沧桑的四百多年的古园。”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1)B

(2)运用拟人手法,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运用对比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深刻印象;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给人以整齐的美感。

(3)原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突出了我与古园的缘分。强调了古园对我的影响之深,古园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时间的永恒、饱经风霜的生命价值、历经磨难但不屈服于磨难的精神意义。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的冒号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

A.用在采访、辩论、座谈、法庭审讯等言谈的记录中;B.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C.用于称呼语之后,以引出说话内容;D.表示总结上文。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和赏析句子的能力。句中“他”指太阳,“走下”“爬上”等词语运用了拟人修辞,使日出与日落的形象更加生动,有一种画面感;“熄灭着走下山去”与“燃烧着爬上山巅”、“收尽苍凉残照之”与“布散烈烈朝晖”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日出与日落对照,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感;“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与“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句式整齐对称,语言整齐,有韵律感。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原句“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把“古园”人格化,“等我”体现了我与古园的缘分。原句“古园等我”比改句“我等古园”更能强调古园对我的影响之深,古园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时间的永恒、饱经风霜的生命价值、历经磨难但不屈服于磨难的精神意义。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