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2021-06-17 手机版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考点概述词语的运用主要考虑三个层次的问题:①准确把握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内涵;②仔细了解词语语义轻重、范围大小、使用对象、感情色彩等特定指向;③辨析词语在语境中的语法搭配、整体语义等方面的问题。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主要包括成语(水落石出、叶公好龙)、惯用语(乱弹琴、开绿灯)、歇后语(飞蛾扑火一自取灭亡;芝麻开花一节 节高)、谚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格言(知识就是力量)等。熟语用词固定、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同时,熟语源远流长,言简意赅,富有表现力。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考查着力点本考点的考查难度适中,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一-方面考查考生对于汉语常用近义词的语意和用法的辨析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考查考生对于语段整体把握的阅读能力。

一、正确使用双音节词语和成语 

(一)词义

1.词义的轻重

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如“激动”比“感动”更强烈,“蔑视”比“轻视”词义重。夸大其辞,轻重失调,也常常是成语的设误类型,如:(1)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的时间。(“义无反顾”指“高度的正义感或责任心不容许回溯到以前的时间或地点”或“从道义上讲只能勇往直前,不能回顾、退缩”,这里大词小用。)(2)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哀鸿遍野”比喻到处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程度太重。)

2.词义的侧重点

近义词有一个特点:基本上有相同的语素,同时也有不同的语素。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找出它们的细微差别,把握各自的词义侧重点,才不会用错。如“诡辩”与“狡辩”同是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则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3.词义的出处

成语的含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有其原始的语境,如果不了解成语的出处,不了解成语的古义,就不能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单从表面上去作肤浅的理解,甚至胡乱猜测,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意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观看电视剧。)(2)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风声鹤唳”指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怀疑是追兵。形容惊慌疑惧,自相惊扰。此处仅从字面意思理解,望文生义。)

(二)情感

1.感情色彩

有些词在指称客观事物或现象时表明了人们对该事物或该现象的爱憎、褒贬等感情,这就是词的感情色彩。褒义词具有肯定或赞许的感情,贬义词具有否定或贬斥的感情,中性词不表示褒贬。如“鼓动”“鼓舞”“煽动”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感情色彩不同。“鼓动”是中性词,既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坏的方面;“鼓舞”是褒义词,指受到好的影响而积极奋发;“煽动”则是贬义词,有挑唆、怂恿人干坏事之意。再如成语“弹冠相庆”与“额手称庆”,都有庆祝之意,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前者是贬义词,后者是褒义词。对具有明显感情色彩的成语,应根据语境要求正确选用,以免褒贬失当。

(1)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此处误将贬义词用作褒义词。)(2)代表危地马拉国家队出战100场的拉米雷斯虽然

一度在前腰位置上显示出不俗的盘带和传球功底,但很快便出现体能问题,下半场只能隔岸观火。(“隔岸观火”的意思是隔着河观看对岸失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帮助,在一-旁看热闹。用在此感情色彩不当。)

2.语体色彩

词语除褒贬义之外,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与白、雅与俗等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我们称之为语体色彩,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对话、文艺作品多用口语,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书面语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场合。如“调解”和“斡旋”都有消除纠纷的意思,但前者用于日常口语中,指劝说双方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纠纷的活动;后者是外交辞令,常用于重大场合。

3.谦敬色彩

有的词语是历代沿用下来的,已经烙下了古代礼仪文化深深的印记。它们有的只用于向对方示敬,有的只用于自我示谦。如果辨别不准,随意使用,就会导致谦敬错位。如“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只能用于自我示谦。

(三)使用范围

词语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即便是近义实词,其使用范围的大小、多少也会有不同,适用对象也有差别。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之意,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的土地,词义范围较小;“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词义范围较小;而“开辟”着重指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成语的使用同样存在使用范围的问题,如: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莘莘学子”是集体概念,与数量短语“一位”不能搭配。)

(四)适用对象

词语主要看它是适用于--般对象还是特定对象;是用于自己表谦称还是用于他人表敬称。如“爱护”一词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辈之间,“爱戴”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

成语一般都是有适用范围的。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指向性非常明显而且单一,如“豆蔻年华”只能用于人且只能用于十三四岁的女孩子:“荡气回肠”用于物,形容乐曲、文辞等婉转动人。若使用不当,就要出差错。如:(1)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适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此对象错用于自然物。)(2)急转直下的际遇使他阅尽世事沧桑,于是他以诗和剧的艺术形式描绘出一一个惊心动魄、人鬼通情的艺术世界。(“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不能用于形容“艺术世界”。)

(五)上下句语境

1.语意重复

语意重复是指不明白词语本身已经含有某种意义,而句子的某些地方也含有类似的意思,从而造成使用的词语与句子中一些词的含义重复。如:(1)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受了不虞之誉。(“不虞”就是“没想到”的意思。)(2)看到他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忍俊不禁”就是“笑起来”的意思。)

3.不合语法

词语的词性和语法功能不同。有的词是动词,有的词是名词,词性不同在句中的语法功能自然不同。如“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多充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也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还可充当定语,如“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成语不仅有其固定含义,往往还有一定的语法功能。带有不同词性的成语在句中所担当的成分,所支配的对象,是有所不同的。有些成语由于词性的限制,不能带宾语;有的只用于否定句中。这些情况在答题时需注意斟酌推敲。如:(1)这些年他经历商海沉浮,让我们刮目相看这位曾经的“乡下土包子”了。(“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这个成语不能带宾语,一般只能说“对……刮目相看”。)(2)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球队望其项背。(“望其项背”使用错误,不能用在肯定句中。)

4.前后句意

无论是使用一般方法还是使用特殊方法,要想真正掌握其不同用法,解答近义词辨析题,都必须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境综合考虑,仔细辨析,强化语境意识。

二、正确使用熟语(除成语外)

1.谚语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人民群众之间,通过口语形式传下来的通俗易懂而含义深刻的定型化的语句。谚语一般都能揭示一个客观规律或反映一个事理,使人从中受到启示。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谚语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结构整齐,音节匀称,音调和谐。

2.惯用语

惯用语是指口头上常用的习惯用语。如“钻空子”“吹牛皮”“扣帽子”“半瓶子醋”等。惯用语一般是人们比较熟知的词语,来自于生活,跟成语--样具有简明、生动、形象的特点。在作答这类题时尤其要注意区分相近义和弄清感情色彩。如“磨洋工”和“泡蘑菇”意思很相近,一个偏重指工作时拖延时间,懒散拖沓;一个指故意纠缠而拖延时间。在“你快说去不去,别泡蘑菇了”这句话里,就不能把“泡蘑菇”换成“磨洋工”。惯用语带有贬义的比较多,讽刺意味比较浓,使用时要分清对象。“放冷箭”“顺竿爬”之类的词,只能用在反面事物或否定的事物上。此外,一些方言色彩过浓、不为多数人接受的惯用语最好少用或不用。

3.歇后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引子”在表义上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是表义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的基本义。歇后语分为两大类:(1)会意型,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水中捞月——一场空”;(2)谐音型,如“老虎驾车一谁赶(敢)”“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练习划重点★

1.下列对语段中必须删去的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5月26日,“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开幕,这一活动为①了解国际之间②大数据行业的最新趋势提供了良机。数博会自2015年首次③在贵阳举办以来,已经成为贵州省④隆重盛大的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及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②“国际”就是“国家之间”,不能再接“之间”,因此“之间”必须删掉;④“隆重盛大”都修饰“活动”,“隆重”就是盛大庄重,与后面的“盛大”重复,必须删掉。故选D。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老头儿看见它来到,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而且为所欲为的鲨鱼。

B.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道听途说的情况公之于众。

C.理解作品中词语、句子的含义,不能囫囵吞枣,不能望文生义。

D.交通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我们的管理绝不能粗枝大叶、掉以轻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为所欲为: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通常用于贬义)。这里修饰鲨鱼,使用不恰当。B.道听途说:意思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这里修饰听来的“情况”,使用正确。C.望文生义:指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或来源缘由,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这里指不能仅仅根据字面意思理解词语、句子含义,使用正确。D.粗枝大叶:意思是绘画,画树木粗枝大叶,不用工笔,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马虎大意。这里指管理工作不能太粗糙,不认真。使用正确。故选A。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现在黑人社会充满着了不起的新的战斗精神,    我们    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    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今天参加游行集会就是明证。

A.但       却       因为 B.但是     仍       因为

C.所以     仍       因而 D.所以     却       因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现在黑人社会充满着了不起的新的战斗精神”与“我们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之间是转折关系,因此应当用表转折的“但”或“但是”;“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并非一直有的态度,不能用“仍”,而应用“却”;“我们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是结果,“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是原因,它们之间应用“因为”。故选A。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共和国的    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时,曾以气壮山河的词句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    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    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A.创造     诺言     抢夺 B.缔造     誓言    剥夺

C.缔造     诺言     剥夺 D.创造     誓言    抢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缔造:意思是造业、建造、创立、建立(多指伟大的事业)。这里指建立共和国,应选“缔造”。诺言:应允别人的话,兑现和承诺后叫履行诺言。誓言:宣誓时说的话。这里与“许下了”搭配,应选“诺言”。

抢夺:意思是指以暴力强取,争夺。剥夺:用强制的方法夺去。与“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搭配,应选“剥夺”。故选C。

5.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代人遥远的梦想成为了现实,这着实让人类兴奋不已          从高度的兴奋中冷静下来时,

惊讶的发现,这些星球上               没有我们同类,             不是我们能居住的地方。

A.但是  却  既  也 B.但是  就  不但  而且

C.尽管  却  既  也 D.如果  就  一旦  就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从高度的兴奋中冷静下来时,惊讶的发现”与前一句“……人类兴奋不已”为转折关系,应选用但是、却;“没有我们同类”与“不是我们能居住的地方”是并列关系,选用既、也。故选A。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得到任何东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____我们所要付出的代价将远远超过得到的东西,____就应该理智地放下这种想法,得不偿失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去做呢?____很多人只要看到了渴望得到的东西,眼睛就无法从上面移开,____看不到自己将因此付出的惨重代价。任何时候,都要在所得和所失之间权衡利弊,再作决定。

A.因为 所以 但是 就 B.如果 那么 因为 所以

C.如果 那么 但是 所以 D.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我们所要付出的代价将远远超过得到的东西”和“就应该理智地放下这种想法”是假设关系的复句,可以用“如果……就……”;“得不偿失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去做呢”和“很多人只要看到了渴望得到的东西,眼睛就无法从上面移开”两复句间是转折关系,所以它们之间可以用“但是”;“很多人只要看到了渴望得到的东西,眼睛就无法从上面移开”和“看不到自己将因此付出的惨重代价”两分句间是因果关系,可以用“所以”。故选C。

7.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次校园网络建设,我们尽管想尽了办法,但还是屡试不爽,不得不推迟开通时间。

B.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C.逃难至此,他已是身无长物,十分落魄。

D.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语境是指校园网络建设多次试验都没有成功,望文生义。使用不正确。B.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此处形容“他儿子”,使用对象错误。C.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语境是指逃难至此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使用正确。D.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些什么。现多用来形容言语杂乱或不着边际。语境是指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是学生听不懂,而不是陈寅恪先生言语杂乱或不着边际,不合语境。故选C。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分布面积12平方公里。这是在西南地区迄今发现的文化内涵最丰富、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古蜀文化。以前很多专家对文学作品中记载的古蜀文化和历史充满怀疑,三星堆遗址的           ,不仅证实古蜀文明的存在,还将古蜀文明的历史前推上千年。据测定,三星堆文化的年代为距今4000年至距今3200年(约公元前20世纪至前12世纪),即夏商时期。三星堆遗址历次发掘出土的文物已经有力地证明,这里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           。

三星堆遗址这次发掘到不少前所未见的玉器、金器、青铜器等新器物和新器型,这些新发现有助于更全面地研究古蜀文明,认识古蜀文明对中华文明的独特贡献。虽然各古老文明都有青铜时代,但是中华青铜文明         。可以说,三星堆的古蜀文明接受了中原王朝的制作技术和手工体系,同时又很有自己的特色。随着历史的发展,古蜀文明与中华大地其他古老文化最终            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在西南地区迄今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蜀文化。

B.这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蜀文化。

C.这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文化内涵最丰富、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古蜀文化遗址。

D.这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

(2)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4月24日,中国首辆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号”(名称源自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祝融)。

B.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写出了他对苦难的认识。

C.《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被誉为“是继塞万提斯之后最伟大的语言大师”(聂鲁达的评语)。

D.根据国家高校招生的相关政策,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学籍必须在户口所在地)可申报强基计划。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面世  多样性  独树一帜  融汇

B.面市  复杂性  别具一格  融汇

C.面世  复杂性  别具一格  融会

D.面市  多样性  独树一帜  融会

【答案】(1)D (2)B (3)A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存在三处语病:两处是语序不当,第一处“迄今”应当放在“在西南地区”的前面,排除A;第二处应为“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排除C;一处是成分残缺,“古蜀文化”后缺少宾语中心词“遗址”,排除B。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文中括号是同义解释说明。A.是补充说明来源。B.是同义解释说明,与文中括号作用相同。C.是补充说明出处,D.是补充说明特定情况。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面市”指(产品)开始供应市场。“面世”指事物与世人见面。这里指三星堆遗址与世人见面,用“面世”。第二处,“多样性”,指事物的丰富程度。“复杂性”,指局部与整体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使得我们不能通过局部来认识整体。结合前文“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指中华文明起源的丰富,用“多样性”。第三处,“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比喻与众不同,独特新奇,自成一家。“别具一格”,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用于文学艺术、书法绘画等。这里指中华青铜文明与众不同,用“独树一帜”。第四处,“融汇”,侧重于“汇集”“汇聚”。“融会”,则侧重于把几种不同的事物聚集起来有机地合成一体。这里指古蜀文明与中华大地其他古老文化最终汇集在一起,用“融汇”。故选A。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成都乘车出发的时候还是____的天气,但是来到峨眉县就见蒙蒙细雨____而来,远远望见的峨眉山在云里雾里____,真像含愁的美人一样凝眉双锁。是秋天了,绿暗红稀,雨里的峨眉特别显得萧索;山上游客也很少。由于我们来迟了一步,使这八天上山下山的时间,就都在雾里过了。清音阁下面就是峨眉山最幽静的去处双飞桥,但见“双桥两虹影,万古一牛心”,两条石桥下面的黑、白二水____而来。两水当中的牛心石和奔泻下来的急流激起白浪如雨,溅到石上的杉树枝头,凝聚了一层冰花;道旁的幽邃,遮天的峭壁,都能找到十二年前的痕迹。水流过牛心石,水势便缓下来,雷鸣一般的声音也低下来;水清得可以看得清楚水底的白色的石子。即使在夏天,这里的水也清凉得叫人打战。现在已是秋天了,但是趁着忽然从云里伸出来的一缕阳光。我还是跳到水里去洗澡去了。好凉啊!好凉啊!可是又是那么爽快!这种清凉的,叫人头脑清醒的感觉我到今天——过了四个月之后还能感觉得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秋高气爽   缠缠绵绵   若隐若现   风驰电掣

B.阳光明媚   缠缠绵绵   藏头露尾   龙腾虎跃

C.秋高气爽   弥天盖地   藏头露尾   风驰电掣

D.阳光明媚   弥天盖地   若隐若现   龙腾虎跃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来迟了一步,使这八天上山下山的时间,就都在雾里过了。

B.由于我们来迟了一步,这八天上山下山的时间,就都在雾里过了。

C.我们来迟了一步,这上山下山的八天时间,就都在雾里过了。

D.由于我们来迟了一步,使这上山下山的八天时间,就都在雾里过了。

(3)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B.“卖布——卖布嘞,卖布——卖布嘞!”这开头一句他唱得很有声势,在早晨清澈的空气中,货郎跑遍园中的每一个角落。

C.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D.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答案】(1)D (2)C (3)A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①秋高气爽:形容秋天睛空万里,天气凉爽。阳光明媚:形容天气晴朗,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句中强调天气晴朗,故选用“阳光明媚”更恰当。②弥天盖地:布满天空,盖遍大地。形容来势很猛。缠缠绵绵:形容萦绕不止。句中突出雨势迅猛,故选用“弥天盖地”更恰当。③藏头露尾:形容说话办事故意藏一点儿露一点儿,不完全表露出来。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句中陈述对象是峨眉山,故选用“若隐若现”更恰当。④风驰电掣: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闪电一样快。龙腾虎跃:形容跑跳时动作矫健有力。句中形容水流很快,但也不至于“风驰电掣”这么夸张。故选用“龙腾虎跃”比较合适。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三,一为语序不当导致的表意不明,“八天上山下山”可以理解为“八天中的每天都上山下山”,也可理解为“上山下山共八天时间",应改为“这上山下山的八天时间”,排除AB。二为成分残缺,“由于……使”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任删其一,排除D。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原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A.与原文中的破折号都表示补充说明。B.表示声音延长。C.表示总结上文。D.表示语意转折。故选A。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日,三星堆遗址再次          发掘,6个新坑、3000多年前的丝绸、500多件重要文物,       了三星堆文化热,神秘的古蜀文化“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

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我们对古蜀国知之甚少,而在关于三星堆的热烈讨论中,让我们看到无数网友对文物的关心。大家自愿化身“国宝守护人”,将对历史的崇敬、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认同    在了青铜神树上、黄金面具上、象牙制品上,让自豪和热血沸腾了千年时光。

浩瀚的中华大地上,可能还有更多的“三星堆”等待着我们    。商鼎周彝、战国错金、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它们和三星堆文化一样,(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唤醒沉睡的文明,更要传承它们,发扬它们,携着辉煌的文明走向未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起动    掀起    寄予    警醒

B.起动    掀动    寄托    唤醒

C.启动    掀动    寄予    警醒

D.启动    掀起    寄托    唤醒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

B.等待着苏醒绽放, 等待着惊艳世界,守转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C.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

D.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3)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C.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答案】(1)D (2)A (3)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运用近义词的能力。第一空,启动:发动,开动,开拓,可指机器、仪表、电气设备等开始工作,法令,法规等开始实施或实行。起动:开启,开动,多指机器开始工作。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起动”的意思被合并在了“启动”中。语境的使用对象是三星堆遗址的发掘,故选用“启动”比较好。第二空,掀起:揭起;往上涌起,翻腾;使大规模地兴起。掀动:挑动;发动(战争)。语境说的是“三星堆文化热”,此处是说三星堆遗址发掘出大量文物,三星堆文化热潮大规模地兴起,故选用“掀起”。第三空,寄予:给予关怀、同情等。寄托: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语境说的是大家将对历史的崇敬、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认同的自豪感放在青铜神树、黄金面具、象牙制品上,故选用“寄托”。第四空,警醒:警觉醒悟;使人警觉醒悟。唤醒:叫醒;使醒悟。结合语境说中的“不只是唤醒沉睡的文明”,此处应选用“唤醒”。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所填句子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商鼎周彝、战国错金、秦俑汉陶、晋帖唐画……这些文物首先是守望沧海变迁,然后等待着人们发掘,才能苏醒绽放,最后惊艳世界。据此排除B、C、D三项。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划线波浪句子“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拟人,“沉睡”“醒”赋予古蜀文化以人的动作神态。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典,运用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B.“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夸张,落笔可摇动五岳,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C.“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拟人,“逐”赋予桃花人的动作行为,写出桃花追逐着杨花飘落的情态。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互文,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的关塞。故选C。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出。展览以文物为载体,展现苏轼艺术造诣与其人格风范。作为千年以来诗书画三绝的佼佼者,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绝唱,有绝唱之中“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豁达洒脱。他的文人风骨与其“豪放词”的风格气骨碰撞出璀璨夺目的光彩,再加上他一生的坎坷经历和倜傥不羁的浪子情怀,构成了他的传奇文人形象。[乙]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张振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中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他一生卷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却又是光风霁月的。[丙]他的诗文作品展现了他的内心,流露出他的本性,“莫不真笃而诚恳。”这样让人“竞折腰”的一位文人典范,他的生活情趣乃至精神思想都对后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千年的时光中,文人墨客们因为他留下了许许多多或纪念,或致敬、赞美的印记,这些痕迹拼接起来,可以让我们对苏轼的精神思想和人格魅力如管窥蠡测,可见一斑。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一项是(    )

A.风范 B.光风霁月 C.乃至 D.管窥蠡测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1)D (2)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风范”,风度,气派。语境是说苏轼的人格风度,使用正确。B.“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此处形容苏轼的胸襟,使用正确。C.“乃至”,连词。连接并列词语,表示事情所达到的范围,相当于“甚至”。此处连接“生活情趣”和“精神思想”,正确。D.“管窥蠡测”,指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说明眼光狭窄,见识短浅。语境是说通过这些文人留下的印记可以推测苏轼的精神思想和人格魅力,不合语境,应改为“管中窥豹”。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C.引号内的句号应该放在引号外面,因为引文是整个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时句号应放在引号外。故选C。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七年前深秋的一个黄昏,我呆坐在陕甘交界处一座古长城的营盘上,________地望着大沟那面踟蹰在山坡上恹恹的夕阳,倾听着那串如丝如缕如歌似哭的歌声,被风沙折磨了半个月的干涸的眼眶,(①)七年间我怀揣着那串无词无调的歌声游历了许多美丽的、荒瘠的地方,谛听过许多古今中外的人都为之倾倒的乐音,但时刻能够震撼我心灵的能进入我血液骨髓的仍然是这串无词无调的歌声。每到一地,每结识一个新的朋友,在酒酣无状之时,我都毫无例外地要讲起那天的经历和感受。每一次的讲述,所用的语调、词汇、情绪,甚至描述的事实本身,一次和一次都不尽相同,甚至________。但每一次都让自己感动得不能自拔,也常使对方泪眼盈盈。所以这样,我想我是力图使自己的心智接近那个黄昏,复原那个黄昏的感受,然而,一次一次的努力却使自己对原来________的经历的真实性也发生了怀疑:(②)然而,每当那串歌声訇然回响心灵狂荡难已之时,我仍铁定了心,那就是诗人海子那________的心愿: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怅惘  大相径庭  刻骨铭心  响彻人寰

B.迷惘  大相径庭  朝思暮想  响遏行云

C.怅惘  泾渭分明  刻骨铭心  响遏行云

D.迷惘  泾渭分明  朝思暮想  响彻人寰

(2)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1)A

(2)①不觉间盈满了清泪 ②那一刻究竟是现实还是梦幻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第一处,怅惘:惆怅迷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表达一种内心状态。迷惘:迷惑失措;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语境形容“我”面对眼前景色内心的状态,选择“怅惘”。第二处,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语境是说讲述时语调、词汇等大不相同,故选“大相径庭”。第三处,刻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难以忘却。朝思暮想: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语境对以前的经历记忆深刻,选择“刻骨铭心”。

第四处,响彻人寰:指名声等世人皆知,大名鼎鼎。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语境形容海子的名声大,选择“响彻人寰”。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简明和补写句子的能力。第一处,前文说“倾听着那串如丝如缕如歌似哭的歌声,被风沙折磨了半个月的干涸的眼眶”,本来干涸的眼眶听到如歌似哭的歌声,应是变得湿润,因此填写“觉间盈满了清泪”。第二处,前文是“经历的真实性也发生了怀疑”,并且空格前为“:”,起提示说明的作用,因此后文填写对真实性的怀疑即可,因此填写“那一刻究竟是现实还是梦幻”。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