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积累 把握规律——略谈客观型语言基础题的备考方略和解题要领(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王吾堂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将在2003年的基础上总体降低难度,这是《语文在线》网报道的。但笔者以为,所谓“降低难度”主要是指作文的审题难度,而客观选择试题的难度将与2003年持平,在语言运用方面可能还会增大难度。所以,扎实地备考占全卷近三分之一的客观试题,对获得优异的高考成绩是至关重要的,而答好试卷的前6道题,对考生在开考伊始就获得一个好心情,从而顺利答好全卷,进而答好以后各科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语文试卷前6道试题所考查的范围包括语音、字词、成语、病句辨析和标点符号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考查点多而细,考查面宽而杂,命题形式灵活,备考难度较大。如何扎实备考,积极应战,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取得显著的复习效果,并在高考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四个方面着手。 一、 准确地了解有关的命题信息和最新变化。 据《语文在线》网报道,2004年客观试题将增加标点符号和俗语运用二个考点的考查。笔者以为,这二个考点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客观题量的必然增加,也许将标点符号的运用和病句的辨析相结合,将俗语运用的考查同词语运用考查相结合来命设试题。另据可靠消息,在主观题(II 卷)中考查的文言文翻译很可能将不再从客观题(I卷)中所考查的文言文阅读材料抽取翻译文句或段落,而将另选文句或段落设题。还有,作为客观试题考查内容的文言句式将在今年的试卷中作隐性考查。笔者以为,所谓“隐性考查”,肯定不是作为一道客观选择试题来命设,而很可能是渗透在文言文翻译中作为主观题来考查。所以,及时、准确地了解有关命题信息,分析信息的可信度和命题的可能变化,是知己知彼、节约时间、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高三师生万万不可疏忽大意。 二、 分类整理,集中记忆,在强化训练中掌握解题要领。 语言基础试题的命设,虽然稳中有“变”,年年都有一些新变化和新题型,但它并不是无踪迹可循、无规律可求的,因为每一道试题所覆盖的知识或能力点基本上是固定不变化的,其变化仅仅是命题形式的“微调”,以考查应考者语言积累基础上的应变能力和素质。例如对汉语语音的考查,自1994年开始设题以来,先是把语音和字型结合起来考查;由于难度过大(全国平均得分率仅为33.2%),自1996年起改为单一的语音考查;到1999年,鉴于我国方言太复杂,各地方言的语音差异太大,各地考生对语音的识别能力存在着“先天性”悬殊,使不同地区的考生解答同一试题的“难度”存在着“天壤之别”,故而在1999、2000两年中取消了汉字语音的考查;但是,随着200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通用法》的正式颁布实施,自2001年至今,《考试说明》中又恢复了汉语语音的考查。 纵观近十年来这一考点的命题,尽管或考或不考、或变或不变,其考查侧重点无非四点:①异读字,其中音异且意义相去甚远的或古今音义不同的字一直是考查的重点,如常用字“辟”,在“复辟”、“征辟”、“辟头”、“精辟”和“大辟”等词语中,不仅其语素意义相去甚远,而且其读音也各有不同。②声旁音与读音不同的字,如常用字“刹”,在“刹车”中读声旁音,在“刹那”“古刹”中则不能读其声旁音,而读chà。③形体相近易误读的字,如“谄”、“陷”、“ 诌 ”等形近字。④声母或韵母相近的字,如“伫”与“矗”(声母接近),角(jué)色与“角(jiǎo)弓反张)”的“角”(韵母接近)。所以,汉字语音题的备考要在积累的基础上分类整理,集中记忆,在强化训练中把握命题意图,熟悉命题形式,在答题时,首先辨认命题特征,明确语音考查的类别和意图,然后逐一排除,自然答出正确答案。字词运用,尤其是成语运用的备考和解题要领同样可以运用此法。 三、研究命题特点,在把握命题意图基础上掌握解题技巧。 “病句辨析”这一考点在2003年全国卷中首次分解为语病辨析和“语意是否明确”两道试题考查,由此可见命题向能力测试方面倾斜度加大。备考和解答此类试题,除了把《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等六种语病类型及其典型例句烂熟于心外,还应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技巧”。如解答2003年全国卷第5题,可采用“结构辨析法”解答。此题正确答案是A,其余三项均为结构性语病:B句“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了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句中“万一”和“若”都有表示假设的意味,广义地说都有“如果”的意思,故知B句是犯了“成分重复”的结构性语病;C句的提前状语成份“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是犯了“成分残缺”的语病,因为“针对”是个介词,必须带上名词性宾语;D句中“20岁的作品”也是定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的结构性语病。所以,从语句的结构成分入手,逐一检查语序、搭配、是否残缺或赘余、是否杂糅或混乱、表意是否明确合逻辑,是解答语病辨析题的基本要领和方法。 除此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和盯住语句中的关键词,如“无一不是”“无时不刻”“禁止反对”“看得上”“看不上”等汉语言特有词语在句子中的使用。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6题A项中“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由于“禁止取缔”既可按动宾结构理解,亦可按并列结构分析,故而产生歧义,类似的还有“赞同支持”、“反对攻击”等近义词连用现象;C项“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其中的“看不上”是个“多义短语”,一是指“瞧不起”、“看不上眼”,另一个意思是指“看不到”;D句“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由于介词“对”所介引的对象究竟是“报案人”还是“围观者”,或者说警方“愤慨”的原因是“报案人说些与实际不符的话”这件事,还是“围观者坐视不管”这件事情,在句中并不明确而造成了歧义。 由此可见,解答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客观型试题,一要明确考点及命题意图,二要分类比较,熟悉各种考题特点,三要在老师指导下总结答题技巧,四要适当训练,强化巩固。除此而外,别无它途。 四、 从语境入手,准确推断词语和标点运用的正误。 词语考查,从近几年高考命题着眼于使用和运用词语的实际能力的考查实际来看,主要包括两方面 的考查内容:一是对近义实词和易混虚词的考查,如“莅临”和“亲临”,“计划”和“规划”,又如“关于”和“对于”,“对于”和“对”,“常常”和“往往”等。二是对成语运用是否得当的考查,或考查感情色彩,或考查使用对象,或考查使用范围,或考查常用成语的不常用意义,前三者是命题热点,第四者是命题冷点,热点命题频率极高,当然要绝对重视,冷点偶或出现,也绝对不可忽视。 标点符号的考查,自1999年以来已有五年轮空,今年的《考试说明》已作明确要求,但笔者以为,标点符号很可能不另设新题,而将该考点与病句辨析或其它语言运用试题结合起来考查。 在重视积累而又以能力立意为命题原则的大背景下,我们对词语、成语和标点符号的复习,既要重视教材中出现过的近义词、易混词的积累和辨析,更要重视日常生活中、报刊媒体上容易用错的常见词语和标点错误现象。如“诞生”与“诞辰”,“光怪陆离”与“五光十色”,“对于”和“关于”等词语,在报刊电视等大众媒体上也常常出现使用错误的现象。又如标点符号使用中逗号、分号或句号与引号连用时,有时逗号、分号或句号在引号内,有时逗号、分号或句号在引号外,如何区分和运用,要仔细分辨,准确把握。而不论是词语运用,还是标点运用正误的辨析,其基本依据是词语或标点符号所运用的语境,即上下句的表达意义和前后关系。所以,“语境原则”,是解答词语、成语、病句、标点等辨析类试题的基本原则。 另外,标点符号的使用还有一个递升与递降的灵活运用问题,例如: 在南京,游玄武湖;到了无锡当然要望望太湖;到了杭州,不用说,四天的盘桓离不了西湖。 此句三个层次,分号表示得一目了然,但因其结构简单,将二个分号降低为逗号,层次也很清楚,因而将分号改为逗号同样正确。 我们对高考语文试卷前6题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的探究和分析,必须建立在一个重要的前提上,这个前提便是从小学到高三课堂内外对汉语言文字、成语、句子和标点的大量积累和感悟能力,缺少了这个积累和这个能力,一切都将为空谈。所以,临阵磨刀,不快也光,语言基础知识是可以突击积累的,语言表达的感悟素养也是可以突击提升的,只要我们有这个信心,在老师指导下熟悉命题规律,掌握命题特点,在训练中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就一定能够获得一个满心欢喜的应考心情的。 作 者:王吾堂 通信地址:陕西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中 邮 编:712100 电 话:029——87091906 此文已发表于《语文周报》高三版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