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期末复习:作文审题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2021-06-14 手机版 | ||||
一、审题 1.脱离材料自立山头。一般是强调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作文,即学生的写作主旨应该来自材料,但是,就有那么部分学生,喜欢另起炉灶。 2.着眼局部忽视整体。对材料作文进行审题立意时,要仔细阅读命题所提供的全部材料,切实弄清材料的中心和实质,不要仅抓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一定要注重整体性。 3.误抓关键句缺失思辨性。写作考题,侧重于考查考生的思辨。但是,有的学生在平时听惯了老师的“关键句”之说,在考场上面对“对立”的材料,就不知哪个是“关键句”,以致随便拉来黄牛当马骑,在具体的行文中缺少了应有的思辨性。写出不符合作文要求的文章。 二、语言 语言和思维是写作的一-双翅膀:语言需要依靠思维去提升表达质量,而思维必须借助语言形式得以呈现。论述文写作语言需要理性客观,能够由表及里,将思考引向深人,用辩证的眼光分析问题,体现一定的思辨色彩和思想深度。具体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语言的思辨效果。 1.以论断性语言展开说理起点。“论”即论断,明确亮出观点;“述”即阐述,清晰陈述理由。所谓说理或者论述,是指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说理的表达过程。其语言特征是以判断、推理、演绎为特征来展开说理。而在说理过程中,判断是处于起始阶段,是说理过程的起点。例如著名的“三段论”,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判断推理,从思维过程来看,任何三段论都必须具有大、小前提和结论。 2.以概述性语言支撑说理分析论述类文章与叙述类文章有较明显的文体差异,但并不意味这两者之间泾渭分明。叙述类需要议论来画龙点睛,而论述类文章需要简洁叙述的事例来支撑观点分析。这里要注意到,论述文语段中,论述为主,叙事为辅,叙事是为了证明观点而存在的,必须简洁明确,不能喧宾夺主,以叙代议。 3.以关联词语体现说理逻辑论述文不是例证文,而是论证文,要有论证过程,体现思维推进的过程,而关联词语在体现语句内在联系以及展现思维推进上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思辨 论述文考察的就是学生的思辨性,想要在众多文章中脱颖而出,思辨必不可少。思辨能力,近年高考作文尤为强调。但学生作文仍是思辦能力不强。 1.思维停留在同一层面,缺乏深度思维是议论文的生命,议论文从审题、立论、谋篇、布局、结尾,以及整个行文中,处处都要运用思维方法。好的议论文应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思维的宽度,中档的议论文有思维的线性发展而缺乏开阔感和灵动感,下等的议论文思维没有延伸或者断裂为几个片段。论述类文章如何在“论证”过程演绎推进?有些观点看似是从不同角度来证明论点,各个分论点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甚至是不可分割的一个层面。这在一些“并列式”议论文的考场作文中问题特别严重。真正有逻辑性的“并列式”议论文在本论部分,它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要避免思维停留在同--层进上就要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议论文“以理服人,以理取胜”的实质就是议论的层次,议论的层次实质就是议论的推理逻辑性强,层次感彰显议论文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议论文写作的灵魂,只有推理逻辑性强的议论文才能在高考中获得高分。 2.用例并行,结构单一,缺乏广度论述类文章需要事例来支撑观点的分析与证明,但是观点之间应该有层递性,同样,事例应该为不同的观点服务,而不能围绕-一个观点反复证明。 3.说理肤浅,认知偏狭,缺乏高度部分学生由于生活阅历不足,知识积累、理解还没有达到--定深度,思想感情不够成熟、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评判不够深刻与全面,导致论述类文章写作存在浮光掠影的现象,不能深人分析,以至于说理肤浅,缺乏一定的认识高度。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选段: 四、结构 所谓结构是指文章的框架。立好总体框架是提高作文分数的重要手段。应试作文因为时间匆促,不可能反复琢磨,必须以基本结构建构模型,迅速立好框架,才能写出与试题要求切合的文章,赢得全局,获得好评。优化论述文结构,首先要明确常见的论述结构有哪些,然后在常见结构类型上加以优化。 1.并列式结构。并列式结构指围绕文章中心论点,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平行排列展开论述的一种论证结构。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有时还可以辅以“首先”“其次”“再次”等词语体现并列。运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是对一个总论点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认识,并能够并列地排出几个分论点来。 2.对照式结构。所谓对照式论证结构,就是在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剖析、论证,从而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的一种论证结构。它的好处是布局上对比鲜明,主次明确,从而泾渭分明,论点突出,给阅卷者以鲜明的印象。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比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高考作文题--般具有一-定的思维开放度,也就是说正反两方面均有一定说理空间,在问题正反的两个维度上都可以延伸。如果观点正反两方面均需要展开论述,就需要对照式结构了。运用对照式结构,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另一个方面只起烘托、陪衬作用。 对照式结构普遍适用于论述文写作,前提是要确保正,反两面实际上指向同一个中心论点,能够达到殊途同归的论证效果。如果指向观点正反两个方面,那么就不能平均用力,而应该有所侧重,体现出观点的倾向,这样既体现思辨,又能突出中心。 3.层递式结构。层递式结构是一种纵向开拓,层层深人,步步推进,深化议论的论证模式。--般围绕着“是什么一为什 么一怎么样”或者“提出问题一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路线行文,展开论述分析。应该说层递性结构是最适宜于呈现论述文写作思维的论证结构,因为其结构特点决定了思维不可能停留在一个层面上。 五、论证 所谓论证就是按照一定的逻辑思路,用材料来证明观点的过程。论证过程最能体现考生的逻辑思路是否清晰,论证是否严密。好的论证过程如同裁缝制衣,运针过处了无痕迹。强化论证能力主要强化论证方法的使用和材料与观点的衔接。优化论证过程,首先要明确常见的论述方法有哪些,然后在材料与观点的衔接上加以优化,重要的手法就是多运用关联词语,强化句子之间的联系,使论证过程密不透风,让人信服。 1.因果:增添逻辑密度。在自然界和社会中,各种现象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因果联系是现象之间普遍联系的表现形式之一。没有一个现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发的;而当原因和一切必要条件都存在时,结果就必然产生。所谓原因,指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事件发生的条件;所谓结果,指的是原因发生作用的情况。原因与结果--般具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在议论文中,根据客观事物之间都具有这种普遍的和必然的因果联系的规律性,通过提示原因来论证结果,就是因果论证。因果思维是普遍而根本的论证方式,因为我们能够提出观点、表达倾向,背后--定有原因,对原因的追溯,让我们的思维走向深刻。 2.对比:撑开思维宽度。对比论证,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上,有比较才有鉴别,考生有意识地将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喜与悲、刚与柔、阴与阳、实与虚等对照来写,可以鲜明地揭示论证对象的外在特征或内在本质,从而更突出、更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题。考生若能有效地运用对比论证,可以在一定程度破解其语言平面化的难题。但是考生在使用对比论证时要注意两点:--是对比必须鲜明、强烈,通过对照,突出事物的特征;二是在字里行间要渗透作者的褒贬、爱憎之情。如此行文,考生的意图就能得到充分表达,进而给阅卷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为获得发展等级的分数提供可能。对比论证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它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 对比论证方式的运用范围很广,因为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很多,中与外、古与今、大与小、强与弱等,都适合于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和阐明了两者的差异对立之后,是非.昭然,自然就能够确立论点了。对比可以是两个对象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同--对象自身前后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前者称为横向比较,后者称为纵向比较。运用纵向对比的论证方式,不能停留在形式逻辑的静态判断的层面上,否则,有时会显得说服力不够。 3.假设:彰显论证力度。运用假设论证,即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事例很有说服力。在列举事实论据后,从反面进行假设,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如未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它的逻辑思路即正面事例从反面假设,反面事例从正面假设。 4.关联:体现说理效度。关联就是要体现论据与观点之间的相关性,要找出论据与观点之间具体的中间环节。不少学生写作恰恰缺少分析的具体过程,而是将论据和观点强行拉扯在一起,这种“捆绑”式表述自然就缺少说服人的力量。要尽量杜绝自说自话地讲“空道理”,而要学会运用关联的视角将观点与论据一步步地连接起来,从而使论证过程具体化、清晰化。论证时要尽可能将论据和观点“关联”起来,借助一步步的具体环节,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论证链条。这样,读者才能循着作者的推理轨迹,理解你的观点从而接受认可你的观点,这样的论证就呈现出效度。 ★练习划重点★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什么是人生?有人说人生就是精彩地生活,有人说人生就是不倦地奋斗,有人说人生就是无私地奉献,有人说人生就是自由地创造…… 你对“人生”有什么看法?你渴望拥有怎样的人生?请以“人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参考例文】 不倦奋斗,成就精彩人生 冰心说:“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是的,只有不倦奋斗,才能成就精彩人生。 英国的医生卡尔,在一次医学会议上大胆向人们提出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的设想。他的言论一经提出,全场哗然。有人说他疯了,有人讥笑他愚蠢,有人甚至辱骂他……无边的谩骂没有阻挡他的前行之路,他沉着冷静、不倦奋斗,最终打开免疫学的大门,成就了他的灿烂人生。 只有不倦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从十几岁离家外出打拼,到20年前创办企业资产上亿元,再到放下生意回到家乡担任村委会主任,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65岁的李学海一生都在“不倦奋斗”。“人这辈子,就是要不倦奋斗。”李学海的话很朴实,内容丰富,形象地说出了幸福人生的真理。也唯如此,辈子才能充实,才能丰富,才能精彩。 唯不倦奋斗者方能成就精彩人生。 85岁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哮喘知名专家盛锦云退休后,每天坚持在门诊一线接诊,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最美医生奶奶”;90岁的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卸任职务后,依然每天坚持到办公室“上班”,并给自己设定目标,在8年时间里推广1亿亩海水稻。他们始终如一,不倦奋斗,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恒久而绵长,也成就了精彩人生。 每一个不倦奋斗者,都是在坎坷命运和重重挫折面前自强不息的勇士。 辽宁铁岭昌图的王刚13岁时因一场意外失去双臂,如今凭借坚强意志不仅生活能自理,还能照顾九个月大的儿子;山东外卖骑手董洪喜在8岁时不幸失去一条腿和一只手臂,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生活,努力读完大学后辗转选择成为一名外卖骑手,他说:“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干。”无论是“最强爸爸”王刚,还是“外卖小哥” 董洪喜,他们的事迹都启示我们,人生离不开奋斗。不倦奋斗,精彩人生,不问年龄、不分出身。只要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和坚守,人生的每一天都不倦奋斗在奋进的征途中。 唯有不倦奋斗,才能成就精彩人生,我们都是奔跑者,我们都是追梦人。中华儿女不倦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早日实现。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材料选取有关“人生”的几句话,“精彩生活、不倦奋斗、无私奉献、自由创造”等四个方面共同指向对人生的看法。四个“有人说”都指向积极的人生态度:“事业有成”就是“精彩地生活”;生命因为“不倦奋斗”才能大放光彩;“无私奉献”就是为他人更好地生活、为社会更好地发展做出贡献;“自由创造”就是人生只有不断创造才会前进,只有不断适应才能生存。这是写作的真实情境,考生需要在此情境下谈论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你对‘人生’有什么看法?你渴望拥有怎样的人生”,这是考生必须完成的写作任务。考生在写作时需结合材料,谈自己对“人生”的理解,要在题目框定的范围内去联想和思考,不能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看法”二字提醒考生要写观点文。材料中“你”的身份未做限制,可默认为中学生。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这位为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做出重大贡献的老人走了,举国同悲!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给袁隆平的颁奖词曾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中科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5月22日去世,享年99岁。吴孟超1922年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治病救人78载,九旬高龄依然坚守在门诊、手术室和病人的病床前。吴孟超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我国肝胆外科开拓者和创始人。年轻时,他豪言过,“要把中国肝癌大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现在时间已经不多了。 以“时代的偶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时代的偶像 时代的陀螺飞速转动,在快与变之中,在速生与速朽之间,有一个坚定稳固的内核,经历时间的淬炼,散发出属于一个时代的灼灼光芒,那就是对偶像的崇拜与敬仰。 一个时代的原貌,总是众生喧哗而又面目模糊。我们迫切的需要一份火种来划破长空,照亮迷途。他们是黑暗道路的点灯人,是探索未知的先行者,他们是时代的偶像。这个时代,用责任和担当诠释家国情怀,让院士袁隆平、吴孟超闪闪发光,明亮了无数人精神中的浩浩心火;这个时代,奉献中的两个背影,荡开了无数人迷茫的雾霭…… 袁隆平当之无愧于我们的偶像,他用责任和担当诠释了家国情怀。袁隆平曾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沉淀于艰辛的付出。收获总是与耕耘相伴,胜利总是与拼搏同行。为了强国梦想,在日夜攻关的实验田里,袁隆平呕心沥血、奉献自我。烈日下,袁隆平一次次潜心试验,以汗水浇灌杂交水稻。奋斗者的经历表明:“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吴孟超当之无愧于我们的偶像,他用责任和担当诠释了家国情怀。家国情怀如同强大涌流永不衰竭,不断浇灌着中国人的心灵,为中国人干好自己的事、建设好自己的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吴孟超院士治病救人78载,九旬高龄依然坚守在门诊、手术室和病人的病床前,挽救了1.6万名患者的生命,99岁肝胆血管之父吴孟超真乃时代偶像也。 除了袁隆平、吴孟超,还有数不尽的时代偶像,他们的一次次闪光,对于每一个平凡如你我的人来说,都意味着一次洗礼。常思索,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成为偶像?才发觉,是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无数人的理想,是肩负的责任让他们成了时代的脊梁,原来是时代的刀刃雕刻出了偶像最生动的模样。 在2020年抗击冠状病毒疫情的第一线上,我们惊喜地看见许多90后的身影。他们勇敢地接过使命的接力棒,无比坚定,眼中饱含泪水的说道:“17年前我们被全社会保护着长大,如今换做我们来捍卫大家。”蓦地惊叹,这便是偶像的力量。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责任和担当诠释家国情怀,他们为了祖国伟大复兴、日益强盛,在背后默默付出。他们是时代的巨人,是中国科技的领跑者,是人们心中的偶像。用责任和担当诠释家国情怀,你我也会成为时代的偶像!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次作文是一道话题作文。材料主体部分介绍袁隆平和吴孟超的事迹,在介绍袁隆平时材料表述为“这位为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做出重大贡献的老人了”“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体现牢记使命,心系民生。“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介绍吴孟超时材料表述为“治病救人78载,九旬高龄依然坚守在门诊、手术室和病人的病床前”。体现了他秉持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心怀梦想,脚踏实地。材料提供的写作情境是两位院士的逝世,总结他们一生所做的贡献。他们才是时代的偶像,传承他们的精神是写作的核心任务,考生要紧扣这一核心进行审题立意和谋篇布局。用责任和担当诠释家国情怀;突破自我极限,增加人生高度……考生要深入思考“时代偶像”的内涵与具体体现。本试题更加强调考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的思想态度,更要求考生具备高度的爱国情怀和社会历史责任感。不可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博士居多,名校毕业……近日,武汉大学公示的辅导员录取名单引发热议,不少论调认为博士当辅导员是学历贬值、社会内卷的表现。近年来,“中科院博士后当辅警”“清华硕博任职街道”“高考状元当游戏主播”……有关名校毕业生的职业选择问题,屡屡引发舆论关注。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材料,提炼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联系社会生活,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有思想性;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人尽其才方为上,勇于取舍实为佳 “中科院博士后当辅警”的话题登上热搜,引来了“人才浪费”“学历不值钱”的争论,更加引发了我们对于学历与职业的思考。我们应该勇于打破传统就业观念,理性认识学历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人尽其才方为上,勇于取舍实为佳。 诚然,希望通过高学历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无可厚非,但学历不是就业的唯—衡量标准,是否能够实现学以致用,是否能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才是问题的实质。面对争议,缪元颖回应说:“我一直有一个警察梦,从小崇拜警察。在公安里也是从事技术工作,跟一直以来所学是有衔接的,能够发挥所长、惩治犯罪,会很有成就感。”正是学以致用,尽展所学,实现梦想,激发了他的职业选择。 缪元颖不被“职业必须匹配学历”的传统观念所局限,而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当年一篇《北大毕业生长安卖肉》的报道,也曾引发人们“人才浪费”“学历不值钱”的争论。因为卖猪肉,陆步轩饱受争议,有人觉得他白白在北大读书,没有出息。时隔多年,他用行动赢得了人生的辉煌,证明了自己职业选择的正确。回馈母校,捐款9个亿,书写了一个北大校友的胸襟。可见,抛开学历与职业必须匹配的陈旧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再平凡的岗位,都可以绽放人生的光彩。 新时代的青年,就业选择除了追求个人的发展,更应与国家紧密相连。2016年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她毅然选择放弃城市的工作机会,重回家乡最贫困的地方。全村103户贫困户未脱贫,11个自然屯有5个屯未实现道路硬化,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面对困难,她迎难而上,带着大家奋斗前行,原来的“空壳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6.38万元,村民的生活有了希望。黄文秀用行动诠释着自己对学历与职业的解读,“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乔麦克唐纳曾说:“如果自身伟大,任何工作你都不会觉得渺小。” 耶鲁村官秦珥飞放弃百万年薪,选择回祖国农村服务,他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昭示了自己对学历与职业的思考。为当地发展默默奉献,改善灌溉系统,修建现代化敬老院,助力乡村师生开展信息化教学……与耶鲁的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斗转星移,2017年8月,当第二个大学生村官任期结束时,秦明飞再次婉拒了组织上的提拔。他说:“这六年我过得很开心,我的价值在农村,这条路才刚刚开始走,还要继续。”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出于秦月飞内心的选择,出于对家国深切的爱,这样的职业选择是“人才浪费”吗? 在面临学历与职业选择的时候,要勇于打破陈旧观念,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面对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希望我们可以坚定信念,时刻铭记:人尽其才方为上,勇于取舍实为佳。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本题旨在引发青年学子对“学历与职业”,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关系进行讨论,以及对自身择业观进行思考。引导考生自我定位,思考人生责任,体现了高考核心素养的“一体四翼”要求。材料围绕武汉大学录取的高学历辅导员以及“中科院博士后当辅警”“清华硕博任职街道”“高考状元当游戏主播”等事情引发名校毕业生的职业选择问题。材料所说的毕业生以高学历从事与学历不相匹配的工作,学历和职业的落差,“高学低就”的境况,引发舆论关注。“高学低就”“人才浪费”“学历不值钱”等应是材料的重点,意在引导考生去关注、去认识、去思考“学历与职业”“学历与能力”“职业与学业”“人生观、价值观”的关系,通过理性思考,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历不是就业的唯一衡量标准,真正重要的是做到学以致用,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考生所持立场应体现积极健康的心态,充满正能量。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法捷耶夫 ②盲目地听从,盲目地相信一切者,他一定是蠢物,他们的头脑只是别人的跑马场。———闻一多 ③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众多明星在微博上呼吁大家“守望和平”。 ④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开放,日韩两国的文学艺术作品也进入了我国文化市场,形成了“日潮韩流”的现象。一些中学生竞相模仿日韩明星的发型、服饰等。 ⑤2017年,国内多家公司推出了10余位虚拟偶像(“画”出来的人物)。业内确定虚拟偶像洛天依已经盈利,她的魅力也得到了青少年的认可。 ⑥父亲辛苦打工卖面条,12岁少年小赵沉迷快手直播,半个月狂刷支付宝3万余元打赏主播。 学校辩论社将举办一场以“偶像崇拜是否利大于弊”为辩题的辩论赛。请结合上述材料,选择正方或反方写一篇一辩陈词,或者以主持人的身份综合两方的观点写一篇总结陈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站在偶像的肩膀上 ——偶像崇拜反方辩论陈词 主持人、对方辩友: 你们好! 法捷耶夫曾说:“青年的思想越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越会发出强烈的光辉。”由此,我方的观点是:偶像崇拜利大于弊。 首先我们可以思考,什么是偶像?我们所定义的偶像,是在某方面可以给人带来鼓舞与激励,能够让人于内心生发出向往与倾慕的一类人。他们在各个时代熠熠生辉,无论是心怀天下的文人志士,或是创新开拓的科学家们,还有或坚定或深刻的艺术、文学大师,他们的精神内核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奋进、突破,甚至攀上更陡峻的高峰。 对方辩友可能会说,你所说的这些偶像当然值得人们崇拜,但是到了“娱乐至死”的当下,人们的偶像早已狭义为舞台上那些唱跳嬉笑的艺人们了,对他们的崇拜有何利可言? 但我想说:首先,我们承认随着媒体普及与信息爆炸,一些明星们更多地为人们所认识、追捧,或者奉为偶像,表面的喧嚣似乎甚至掩盖了人类群星的璀璨;然而,我们不能低估任何一个时代中思想的力量,它们总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并转化为前进动力;其次,就算是一些艺人们也有他们的可取之处,喜欢他们的人借以表达自己对艺术、审美的追求与欣赏,这不也是一定程度的进益吗?另外,我们还能发现,大部分的“明星”们一直传递着积极的价值观与正能量,如国家公祭日之时微博满屏的“守望和平”的呼吁,若能把人们对于他们的关注指引向真实的思考、触动,这种影响力带来的难道不是利大于弊吗? 然后,我们可以说说崇拜。之前已提到,能对值得被称为“偶像”的一类人的一方面精神特质产生崇敬与向往,并要求自身不断地向之努力,我认为这是崇拜的最理想方式。也由此,我们对待偶像的态度是完全可以扬长避短的。人无完人,既然我们不能苛求偶像样样完美,这就需要我们实行“理智崇拜”,即不丧失辨别能力、独立思考的选择与评估,这既是心智已一定成熟的青年们本应具备的能力,也是从偶像身上汲取力量的唯一途径。 至于那骇人听闻的一系列看似以“偶像崇拜”而饱受诟病的事例,一定程度上警醒着我们谨防借“偶像”之名而大行消费主义的市场陷阱,同时告诫我们这些盲目与过度崇拜的弊端。正如我们所知,盲目地做任何事情都是不尽合适的,又何况这样不分优劣、不计后果的“崇拜”呢?因此,我们对这些不理智的选择感到惋惜,但不能一叶障目地不顾绝大多数偶像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这一事实 最后,如闻一多先生所言,“盲目地听从,盲目地相信一切者,他们的头脑只是别人的跑马场。”而面对偶像,只要我们保持理智地选取、学习,就能向着他们的高度不断进取,在自己的世界中策马奔驰;站在偶像的肩膀上,向更广阔的天空伸展! 最后请允许我再重述一遍观点:偶像崇拜利大于弊。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偶像崇拜是否利大于弊”这件事,并“请结合上述材料,选择正方或反方写一篇论辩陈词,或者以主持人的身份综合两方的观点写一篇总结陈词”,任务指向性非常明确,既有内容上的指向,也有文体上的指向,这就要求考生分析材料,找到材料的连接点,然后选择观点进行辩论。对于本题,在审题立意之前必须读懂材料所给的六句话,弄清每句话的实质与感情倾向。①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崇拜偶像能给人以力量,激励青年积极有为,绽放自己的光辉。(正)②盲目地听从、盲目地相信一切者,他一定是蠢物,他们的头脑只是别人的跑马场。——盲目地崇拜偶像会让自己的大脑被别人控制。(反)③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众多明星在微博上呼吁大家“守望和平”。——明星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发挥引领民众的积极作用。(正)④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开放,日韩两国的文学艺术作品也进入了我国的文化市场,形成了“日韩潮流”的现象。一些中学生竞相模仿日韩明星的发型、服饰等。——中学生盲目模仿日韩明星的外表,行为不可取。(反) ⑤2017年,国内多家公司推出了10余位虚拟偶像(“画”出来的人物)。业内确定虚拟偶像洛天依已经盈利,她的魅力也得到了青少年的认可。——网络虚拟偶像,丰富了偶像的类型,其美妙、希望与祝福的象征能给人类送来正能量。(正)⑥父亲辛苦打工卖面条,12岁少年小赵却沉迷快手直播,半个月狂刷支付宝3万余元打赏主播。——不辨是非,沉迷直播,盲目崇拜偶像给自己带来经济损失。(反)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①③⑤倾向正方,偶像崇拜利大于弊,偶像崇拜能激励青年积极有为,能给人以积极的引领作用,偶像能带给人美好、希望与祝福。②④⑥倾向反方,偶像崇拜弊大于利,偶像崇拜能让人丧失自己的思维与主见,盲目崇拜日韩明星不利于传承本国文化,盲目崇拜偶像还可能给自己带来巨额经济损失。整体角度,即主持人角度:对于身上有正能量的偶像,要敢于崇拜,因为他们能够给自己带来积极的力量,引领自己的发展,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和成功;对于身上有负能量的所谓“偶像”,要擦亮眼睛,辩证分析,主动远离,谨防被其沾染和误导,否则极有可能陷入迷途,影响自己的事业和人生。 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期,《感动中国》节目为叶嘉莹写了一段颁奖词——“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在互联网上引起一些争议。有网友认为,在当代,杰出的女性人物被称作“先生”已不妥当;但也有网友认为,“先生”一词表达的是尊敬、赞许之意,并无不妥。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例文】 叶嘉莹怎么称呼,是个问题 《感动中国》为叶嘉莹撰写的一段颁奖词,在互联网上引起不小的争议。短短几十字的颁奖词,最后一句“出了问题”,准确地说,是最后半句——“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先生”二字一出,舆论场顿时炸开了锅。于是,一场关于“杰出女性人物能不能被称作‘先生’”的大讨论,就这样又一次拉开了帷幕。 一拨人呐喊着,“叶嘉莹是女士!叫先生是抹杀了她的身份”;另一拨人则针锋相对,“就要叫先生!这是尊称懂不懂”。当然,还有不少吃瓜群众,觉得这场争论就像《武林外传》客栈众人在纠结“乞丐小米究竟是撑死的还是齁死的”一样无聊。 我倒是认为,称叶嘉莹先生未尝不可。 认真说起来,“将杰出女性称为先生”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被沿袭下来,其中也不乏来自官方、权威的声音。叶嘉莹并不是第一位被称为“先生”的女性名人,近现代以来的宋庆龄、杨绛、屠呦呦等德高望重的女性人物,都曾被称作“先生”。 需要明确的是,这些反对者,并不是真的认为《感动中国》搞错了叶嘉莹的性别,明明是女士却称呼为先生。恰恰相反,他们反对的,正是这种“将杰出女性尊称为先生”的语言习惯。他们想不通,为什么任何一位男性都可以被称为“先生”,而女性只有在获得巨大成就时,才能被“尊称”一句先生呢?这看上去不太公平。 在这次争论中,文史博主“仗剑南窗”提出,比起“先生”,称呼“女士”才是性别歧视。他援引了《诗经》的注释,指出“士”的本义是男子的美称,而“女士”,其实是“女而有士行者”,是指具有士人品行的女子,因此“女士”反而还不如“先生”,至少“先生”在字面上没有性别含义。 一贯心直口快的女诗人余秀华也是“先生”用法的支持者,去年,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公映,余秀华发表了一段文字,称呼“叶嘉莹先生”,遭到一些网友批评。她反驳,叶嘉莹当然配得上先生二字,倒是大部分普通男性不该冠以先生之名。 称呼叶嘉莹、杨绛等人为先生,本意当然是取“老师”“长者”这层含义,一些激烈批评者声称“女性只有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才能得到一个普通男性的称谓”,创造出一种本不存在的主观恶意,并对着这个稻草人拳打脚踢,显然不太妥当。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所讲的是《感动中国》中关于叶嘉莹颁奖词引发的争论,《感动中国》颁奖词中称叶嘉莹为“先生”,引发了争论,一部分人认为,在当代,杰出的女性人物,被称作“先生”已不妥当;但有人认为,“先生”一词表达的是尊敬、赞许之意,并无不妥。反对或赞成者,均有自己的理由,鉴于此,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然后选择自己支持的观点,然后加以阐发。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你的记忆长河中,妈妈教过你唱过很多歌,其中总有一首在你的心灵中留下的印象最深,对你的成长影响最大,这首歌是哪一首呢?请给妈妈写一封书信的正文,联系自己的成长,表达这首歌对你成长的影响。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阳光总在风雨后 亲爱的妈妈: 您好! 落叶凋零,春风拂柳,岁月指染了流年……转眼间,我已从一位牙牙学语的小丫头成长为了一位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十几年的陪伴是您给予我最好的礼物。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早已没了那些年牙牙学语时的记忆,但您在我耳边哼唱的旋律却记忆犹新。稍微长大了点,这些童谣就变成了清新明丽的儿歌:“阿门阿前一颗葡萄树,阿树阿上两只黄鹂鸟……”在我成长路上,您教我的歌,伴我度过了人生中一个又一个阶段。 对我来说,最记忆犹新的,莫过于那阳光总在风雨后。 “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愿与你分担所有,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要勇敢的抬头……”刚步入小学的我,当时并不懂得这首歌含义。只觉得从您嘴巴中哼唱出来异常好听,于是缠着你教我。从此,这首歌时常挂在我嘴边,成为我常常下意识哼唱的旋律——其实我对它没有任何感悟。 或许是你您知道人生道路是坎坷的,想提前教我光总在风雨后的道理吧!顺顺利利的度过了小学阶段,在初中,我迎来了第一个人生坎坷。我的学习成绩一直是数一数二的,考试从没下过前三名。 但那次数学考试,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一点都不在状态,计算题做得一塌糊涂,扣了很多分,考试成绩成了长白山的瀑布——一落到底。考卷发下来时,我的眼泪有些不安分了。我躲到一个没人的地方,任凭眼泪顺流直下。我不能面对自己的失败,也怕看到你失望的眼神。这场考试的失利,就像一场突来的猛烈暴风雨,几乎把我击倒。我真后悔,如果我当时细心一点,再细心一点,我想那几道题,不会错得这么离谱。 “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要勇敢的抬头。谁愿常躲在避风的港口,宁有波涛汹涌的自由。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耳边忽地又回荡出您教我的哼唱的旋律。是啊!人生大起大落,谁没有经历过失败的深渊,这么一场小小的考试又能算什么呢! 靠自己的力量,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经历过磨难,才能继续前进。一次失利,若是能让我得到教训,从此用最好的心态去面对每一次大小小的考试,那我还怕跨不过风雨,迎不来阳光吗? 从这以后,我真正懂得了阳光总在风雨后的含义。而它也带给了我很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鼓励我在遇到难时能鼓起信心,砥砺前行。 妈妈,如果说这首歌是我成长中的动力,那您就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给我我勇气的源泉。我一定会乘着梦想的双冀努力飞翔,在遥远的路途中不惧风雨! 我爱您!我敬爱的妈妈! 您的女儿 2021年X月X日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要求考生选择一首妈妈教唱的歌曲,谈首歌曲对自己成长的影响。题目比较简单,考生可以选择一首妈妈教的,让人印象深刻的歌进行叙写。在审题时,考生需要注意两方面内容。第一,作文为书信体,要注意书信的格式。第二,要联系自己的成长过程,表达这首歌在成长中的影响。那么在写作过程中,就要着重以实际例子,写出这首歌对你成长的影响,或者对价值观的影响。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习近平将“红船精神”的内涵高度提炼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是的,小小红船,伟大信仰。“红船精神”不仅属于历史,而且属于现在、属于未来!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你以“时代青年与红船精神”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参与到建党百年征文活动中。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红船印初心,奋斗固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在嘉兴南湖红船旁阐释红船精神:“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水恒。”100多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00年前,嘉兴南湖一艘红船,为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富强与幸福。 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红船之上,一种精神激励我们到如今。中国共产党自诞生后,一刻不停地为挽救中华民族而努力着。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红船”劈波斩浪,以红船精神引领每一位共产党员不断奋斗,建功立业。那么,红船精神是怎样引领中国人民一步步走过万水千山,直达复兴的呢? 初心不改,奋斗不停。红船精神彰显革命风采。新民主主文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为推翻镇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而不断奋斗,探寻救亡图存的出路。多少共产党人不畏艰难,抛头颅,洒热血,以自身行动诠释红船精神。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周文雍“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能灭”。他们在抗击外敌、解放人民时,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不断奋斗,体现了红船精神。 初心不改,奋斗不停,红船精神引领中国富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红船精神依旧:前人有王进喜“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庆油田”,有焦裕禄“活着不能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治好”;今人更是有带领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钟南山,有放弃丰厚薪酬、带领乡亲们脱贫攻坚的大学生村官秦玥飞。红船精神影响了一代代人,又伴随着中华民族不断走向伟大复兴而踏上新征程! 初心不改,奋斗不停。红船精神描绘未来发展蓝图。当年,“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今天,我们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红船精神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中国“天眼”在大山深处观测宇宙奥妙,“天问一号”在太空中驶向神秘火星,中国华为引领新时代5G技术……红船精神带领中国人民奋斗不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要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坚定信念,弘扬红船精神,赓续千秋伟业,敢创敢干,奋斗拼搏,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红船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能力。上述材料立足于纪念建党100周年,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红船精神”,思考党不竭力量的来源,探讨在当今社会重温“红船精神”的现实意义。材料中不仅指出了“红船精神”的内涵,更指出其在历史、现在、未来的深远意义,尤其是材料中“小小红船,伟大信仰”的“信仰”一词是理解整个材料的关键,没有“信仰”,一切都无从谈起,而这正是当今社会人们常常忽视的,不愿多提及,似乎这个词过于高大上,不接地气,不够现实。对新时代的年轻人而言,目前正需要补好这一课,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从这里汲取源源不断的力量,这对于国家而言,对于个人而言都具有紧迫性、现实性和长远性,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更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代有一代之生活,一代有一代之风度。先秦时讲君子风范,有所为有所不为;魏晋时讲风骨,追求任性放诞、清俊通脱;汉唐时讲气象,以开放包容著称;宋明时讲风韵,追求趣味与性情……在现代风度上,大家发生了分歧,有的说是创新,有的说是奉献,有的说是竞争,有的说是自信,还有的说是休闲、旅游、健康…… 你觉得现代风度是什么?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例文】 尚革新,展风度 一个时代的风度是一个时代的写照,鲜明地映射出社会普遍的追求与价值取向。与其说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不如称之为一个创新的时代:正因越来越多人前仆后继投身于创新的大军中,社会才向着革新的目标步步前行。 不同于近代中国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故步自封,现代中国凭借开放,包容的特性在推进全球化的浪潮中迎上时代的潮流,莘莘学子在见识广袤的世界后跃升为有识之士,秉承孔夫子千古之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指引着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格局,深化改革,守望中国的革新与蜕变。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向外国吸收借鉴的浪潮没有消失,反而因社会进步广纳贤才,将革新的种子播撒到各行各业。 不管是奥运与世博的盛大光景,还是高铁步伐迈向世界,亦或量子通讯的重大突破……中国的革新之态势如破竹,风暴袭向各个领域。物联网智能家具的推行,人工智能的新时代大门咫尺可达,生活方式由此革新;共享单车推行下普及的共享共建,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理念的冲击下,思想观念由此革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呼应此起彼伏,高校亦重视创新型人才,社会普遍追求和价值取向已然是革新。现代风度,如何不是革新? 现代社会,都市中,高楼林立,晶亮的玻璃外墙泛着点点鳞光,人行道上行人步履匆匆,穿梭在偌大的城市中;若时间回溯,谁能想到几十年前它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或泊船码头。人行道上,行人手中莫不是持着形色各异的智能手机的,互联网中交织的庞大数据每分每秒都在刷新,呈现出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若时间回溯,谁能想到十几年前我们所有的不过是一部仅能接拨电话的座机。世界,每一刻都在刷新。如今,年迈的父母可以通过微信电话看到想念的面孔,听到亲切的声音;孩子们也可以借助平板学习,空中课堂,连接你我;没有一成不变的世界,忙碌的现代人通过网络了解世界,精彩世界,同步分享,再也不用遗憾地感慨“世界那么大,我想要去看看”。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瞬息万变的世界,不论物质亦或精神,都在经历剧变,与其称之其为变革,不如唤其为创新。历史的车辙从不会倒退,它只会一路前行,引领我们踏上革新之路,书写属于我们的现代风度!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本题中整个材料是围绕“风度”展开的,并列举了各朝各代推崇的风度,要回答现代风度是什么?可以从材料中选择,比如创新、竞争、奉献、休闲等,也可以另立炉灶,因为材料中有“……”,可以选择其他的关键词作为现代风度的代表,比如交融、自信等。风度的本意是指人的举止姿态,实力是一个人内在的自然流露,也是一种魅力。在此处,风度更多的是整个社会所追求或呈现出来的时代风尚,是现代国人共同表现出来的群体特征,是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是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融合后表现出来的整体风格与气韵。选择创新,可以写现代中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风尚。当创新的意识和风度融入国民的灵魂并成为共识,那么国家的发展、企业的进步、个人的幸福将指日可待。选择自信,可以写现代中国的昂扬与朝气,特别与国外的对比中,我们不再崇洋媚外。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我们对国家的发展充满信心,对个体的幸福充满期待;科技领域我们奋力追赶,已经进入第一梯队;文化领域,孔子学院开遍全球,中国的文化享誉世界;基建领域,我们不断刷新世界的认知,港珠澳大桥、复兴号列车……选择交融,这是一个交流融合的时代,没有哪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各领域交流融通。我们已经突破时空的界限、思想的壁垒,中外各领域交融、国内各领域各地区交融,带动了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们思想的进步。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展现了从1919年5曰4日《新青年》问世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段风云激荡的伟大历史进程,让人们重新认识百年前那段可歌可泣的恢弘历史和壮美篇章,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 “今天的大多数青年根本无法想象,他们在政治课上所学的知识,曾经被一群人当作毕生的理想信念去奋斗和牺牲。”——豆瓣网友万千 年龄越大越钦佩百年前为了国家民族的奋不顾身的革命者,他们才是最酷的年轻人,最纯粹的理想主义者,革命万岁!青春万岁!——豆瓣网友环形山 有人问:“《觉醒年代》有续集吗?”我的回答是:“他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续集应由当代青年来写!”——豆瓣网友嗯嗯 请他以“新时代青年的觉醒”为主题,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历史和现实写一篇议论性文章,说说他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前辈担道义,我辈当觉醒 王尔德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我们中有些人仰望星空。”没有钱的穷人可能生活在阴沟里,没有追求的富人也有可能生活在阴沟里。然而,不论穷人富人,只要灵魂觉醒了,看到了头顶上的星空,就会想方设法逃出阴沟,朝着心中精神的目标奋进。 畅游历史长河,我听见他说: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觉醒者、传播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令备受鼓舞,他连续发表文章和演说,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青春》一文中,他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他用一次次呼喊、一篇篇文章、一场场演讲让更多的国人精神觉醒。当年他播撒的革命种子,如今已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漫走红色征途,我听见他说: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 瞿秋白,中国革命事业的觉醒者、传播者——基于对苏俄的熟知,他挥笔泼墨,他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中国国情,考察中国社会状况,论证中国革命问题,发表大量政论文章,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开创性贡献。他的生命虽已逝去,但他的信仰与理想、责任与担当,都留在历史的注脚里。他说他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他做到了!他为民族和人民的前途牺牲了自己的精神,让新时代青年觉醒。 抬头仰望星空,我听见自己一批华夏精英说:我要发光发热,替他们走下去!于是,周培源、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朱光亚等科学家克服各种阻挠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祖国科技事业发展鞠躬尽瘁。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他们与祖国人民一起,用青春与热情让“中国梦”落地生根。 现如今,一个个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一个个卡脖子技术难关不断被攻克,正在实现从“跟跑”向“领跑”的历史跨越。仅去年一年,中国率先进入5G时代、“中国天眼”投人运行、“天同一号”火星探测升空、“嫦娥五号”登月回家、“华龙一号“井网发电、“奋斗者号”载人深潜万米,量子计算机“九章”问世、“神威太湖之光”超算再次领先,北斗导航全面建成,这些最新科技成果“井喷”,展现出中国人创新创造的磅礴力量。 这些领航人,一定能具有“口头谈论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精神。一代有一代的使命,一代有一代的担当,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用理论领航,用实干担当,使中国这头睡狮觉醒,使中国这条巨龙腾飞。《觉醒年代》的续集就是前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续集应由我们当代青年来写。作为新时代觉醒的青年,我们一定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继往开来,努力学习,拓展眼界,学习前辈一样,做领航人,担道义事,以自信自立、自强的傲然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朝着“中国梦”高歌前进。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篇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的材料作文。本次材料作文给学生限定了血作主题和作文文体。所给的材料一共两层。第一层是讲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的内容、意义及影片带给人们的强烈的反响。这部影片展现了从《新青年》问世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段风云激荡的伟大历史进程,让人们重新认识百年前那段可歌可泣的恢弘历史和壮美篇章。通过影片和历史,考生要了解1915年,22岁的毛泽东通过文化启蒙,启迪民智,这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国上觉醒,考生可以据此谈思想觉醒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重要性;1917年,28岁的李大钊从中国实际出发,找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是李大钊道路在中国觉醒,考生可以据此谈走中国特色之路的重要性;1920年,41岁的陈独秀与李大钊通过建立崭新的政党,实现为民众谋幸福的政治追求这是中国政治山的觉醒,考生可以据此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第二层材料主要摘引了网友对“觉醒”的若干观点,从总我看到新时代青年要继承前辈奋不顾身的精神,接过新时代建设中国的重担,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并能创造出更好的生活,希望新时代当代青年能够觉醒,清醒地接过前辈青年的期望,书写中国幸福生活。考生可以结合前辈们在思想上、道路上、政治上的“觉醒”,以及新时代青年的对“觉醒”思想的继承和发扬等角度立意作文。 1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进行写作。 近几年,人脸识别、V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飞速发展,使用这些技术已经成为潮流。 科技潮流给很大一部分人带来了便捷和乐趣:科普爱好者穿梭在各种专业网站之间获取知识、分享智慧;卖瓜菜的小摊贩们都在各自摊位前贴上二维码,无现金交易方便省事;有的老年人戴上VR眼镜玩无人机航拍,享受新时代的退休生活…… 然而,科技潮流也给一小部分人带来了困难:有些老年人在自助银行里无所适从,或者因为不会下载手机APP而无法预约挂号……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潮流中的多数与少数”为题,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参考例文】 潮流中的多数与少数 网络技术高速发展,数字应用快速崛起,人们的衣、食、住、行,被一部方寸大小的智能手机便捷、高效安排,这方便了我们中大大多数人,而因为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不能用,让老年人扫码难、就医难、购物难、办事难……我国现在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老年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老年人他们越来越与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脱节。对于一些智能化的操作他们完全不懂,但我们不应该遗忘潮流中的“少数”。我觉得帮助老年人迈过“数字鸿沟”,需要社会通力合作。对此,需要各方协作。 为解决老年人扫码难、就医难、购物难、办事难的问题,我们建议政府部门、行业窗口、志愿组织、智能产业、基层社区、家庭成员、老年朋友、全体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帮助老年朋友迈过“数字鸿沟”,共迎共创共享美好数字生活。 政府部门统筹推进,精准施策。建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将老年友好理念纳入和谐宜居之都建设规划;加快制定法律法规,保护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技术中的合法权益;优化电子政务服务应用,保障老年人基本公共服务需要。 行业窗口优化服务,绿色通行。车站、机场、公园、银行、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提供必要的信息引导和人工帮扶;建立“无码绿色通道”,采取替代措施;保留现金支付及线下办理渠道,改善“面对面”服务。 志愿组织积极参与,智能帮扶。开展老年人信息化培训志愿活动,做好数字化“扫盲”,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善意,体恤助力老年人融入智慧生活;组织闲置手机捐赠活动,让爱心通过手机传递给有需要的贫困老人。 智能产业创新研发,智能适老。积极参与智能产品适老化改造,开发符合老年人使用特点的大屏幕、大音量手机和大字体、简易化的操作系统;主动开展互联网适老化改造,提供“关怀模式”“长辈模式”的服务应用。 基层社区聚焦需求,邻里互助。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高频需求,组织、引导和便利各类社会力量进社区,解决老年人无法获得线上服务的困难;增进邻里和谐,多去看看身边的高龄、空巢、独居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帮助。 家庭成员寓教于乐,孝心相随。昨天父母为我们的成长倾注了深情厚爱,今天让我们耐心地带他们网络冲浪;教爸爸妈妈玩个小游戏,让父母和智能世界愉快相处;给不在身边的爷爷奶奶发发照片、连连视频,让他们更加幸福、更加快乐。 老年朋友也需要积极融入,终身学习。老年人经历了岁月洗礼,积累了丰富经验,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 在“数字鸿沟”面前,我们要用温情帮老人驱散恐惧,以科技帮老人走出茫然,以携手共进的做法为老人提供力量。你把我养大,我陪你翻越生活的篱笆。请相信:有反哺之桥飞架南北,数字“天堑”终会变“通途”。让我们积极帮助潮流中的“少数”融入智能时代这个大家庭。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这次的题目是一个命题式的现象类作文。从科技出发,引发科技潮流带给人们的思考。整体来看,这道题审题难度倒是不太大,比较适中。 从题目,上看,潮流二字对应的是科技方面,大数据、人工能、人脸识别等新科技。“多数”指是能够从中享受到科技红利的大多数人们,这个是占比较大的群体,他们可以是街头小贩,一键即可以扫码,便捷付款;可以是新新人类,冲在最前端,玩着各种新鲜的APP,分享着各种最新的科技成果;也可以是一些能够紧跟时代步伐的某些老年人,他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众览天下好风光……这些多数人的广泛使用,让科技的生命力和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了。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享受这样的科技便利,还有很小的一部分人,这是题目中的“少数”,他们可能是因为年岁大了,无法紧跟科技脚步,也可能是无人相教,自己又无法摸索;也许是他们生活的环境还没有完全与科技同步……这少数的人应该何去何从?从题目背后透出的意思,不难发现,我们写作的重点要放在两类对象上;从文中现象来看,可能还希望我们能够有一定的侧重点去思考少数人的难题。从整体思考上看,这道题可以从多数与少数人在科技潮流中的不同表现出发,去思考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思考如何改进的方法。同时,也可以从一个社会或国家的层面,去分析社会的普遍态度,去思考国家层面的意义所在。多数和少数是整个社会群体的两个有机的部分,一个方面体现了科技带给生活的便利,一个体现了社会人性化的思考。如果经常关心时事,我们会发现这样的问题,现在国家已经开始呼吁给一些少数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享受便利的人提供一些便捷式的服务,比如增加现金窗口,开设专人服务窗口,让少数在科技潮流中也能感受到体面,这才是个大国应有的担当。当然,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进行一些简易操作的老年人教程普及,曾经有一个学生给她上了年纪的父母亲手画了微信的基本操作图,图文并茂,体现了满满的爱意和孝心。只有一个社会在前进路上,既关乎多数,也能带着少数,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才能最大程度显示它的大国气度。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