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1-05-25 手机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技巧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挚感情。

2、研读法,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及艺术特色。

3、互动法,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体会文章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的写法;领悟朴素细腻、曲折委婉的要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让学生懂得孝顺和感恩。

教学重点:提高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能够准确翻译全文。

教学难点: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讲授、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四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相关知识,学生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一、导入新课

苏轼有言: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补充:《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祭十二郎文》,唐代韩愈作品,文章的十二郎是指韩愈的侄子韩老成,十二郎与韩愈两人自幼相守,由长嫂郑氏抚养成人,共历患难,因此感情特别深厚。但是长大之后,韩愈本人在外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韩老成的英年早逝让韩愈悲从中来,写下此文。)

二、解题:

陈情表:陈,陈述、禀报;情,隐情、苦衷;表,奏章。——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三、初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 读清句读,读出感情。

注意文中成语:

孤苦伶仃: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

茕茕孑立: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茕茕:孤独无靠的样子。立:孤单单地呆着。

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单。形:身体。吊:慰问。

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衰老或腐朽的事物即将灭亡。薄:迫近。

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皇天后土:指天和地。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人命危浅: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危:危险。浅:不久,时间短。

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

结草衔环: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四、学生结合注释自学课文,并思考:

思考:1 、是谁陈情?——了解作者。

李密( 224 - 287 ),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2 、向谁陈情? ——了解背景。

公元263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晋武帝)靠野蛮杀戮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3 、陈什么情?——初步了解内容。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愿乞终养,不能就职)

4 、如何陈情? ——初步了解艺术特点。

融理于情,融情于事,

朴素细腻,曲折委婉 。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五、小结:西晋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我们今天读这篇文章,就应从感情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考虑它的内容和表现技巧,而不能仅仅看作是一篇“以孝感人”的“至文”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1、2段。

一、朗读课文。

二、研读第1段。

1、落实重点字词并翻译。

2、讨论:

A. 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纲?本段哪些内容都属于“闵凶”?

夙遭闵凶:父丧母嫁

多病零丁

门衰祚薄

夙婴疾病

B、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

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夺母志

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品析:父死母嫁,写“躬亲抚养”的原因;多病不行,写“躬亲抚养”的不易。表现了“躬亲抚养”的艰难、辛酸与劳苦,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张本。

横的方面:(外、内)

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品析:强调“无(鲜)”字,“儿息”虽有却“晚”,可见“门衰祚薄”,祖孙相依为命。“无”“鲜”等写出了人丁不旺、两代孤传的特殊关系。以白描手法见情感的朴素、真挚。

C、哪些语句可见祖孙的相依为命?哪些词语直接写其凄苦?

相依为命:零丁孤苦——靠祖母之悯惜、抚养(照应“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夙婴疾病——靠孙子侍汤药(照应“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凄苦:零丁孤苦、茕茕孓立、形影相吊等词语生动地表现其孤苦之情状,令人读而生悲。

三、研读第2段。

1、落实重点字词并翻译。

2、讨论:

A、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明确:  二层: 第一层重点叙朝廷征召之殷;

第二层重点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B、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赴命)”?

明确:表时间:逮、前、后、寻(解释“逮”和“寻”,积累相关词语)

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解释、积累有关文化常识。“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C、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明确: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品析: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D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明确: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像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不去应征

情以动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

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晓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义”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3、4段。

一、研读第3段。

1、落实重点字词并翻译。

2、讨论: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明确: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

二、研读第4段。

1、落实重点字词并翻译。

2、讨论:

A.本段中哪句话是本文主旨? ——“愿乞终养” 

B.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尽节”“报养”——忠孝两全   C.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

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四、合作探究: 前面我们说到: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那么每段的情和理是什么? 理清每个段落的情和理线索。   情            理

第一段:亲情 夙遭闵凶→未曾废离

第二段:恩情        优礼有加→进退两难

第三段:恩情  孝情  以孝治天下→不矜名节 →更相为命 

第四段:忠情  私情  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孝后尽忠 。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鉴赏语言艺术,文言知识及课文总结。

一、品读鉴赏:本文简洁生动、真挚朴实。写自己的遭遇和对祖母的孝心,如倾吐肺腑,没有一点藻饰、做作或夸张,于朴实中见至真、至美、至善。 语言艺术:

把你认为精彩或感人的语句来读出来,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句式,用词,修辞手法等)?好在哪(表情达意效果)?   1、四字句:

例:“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 成立……”  小结:四字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2、对偶句

例:“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外对举,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前后对举,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臣”与“祖母”对举,突出一个“无”字,强调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现实。   小结: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 强烈,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比喻句: 例: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形象生动。

小结: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二、本课知识小结。

三、知识拓展:

【讨论】有人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明确: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可以补充历史上的有关孝的故事。课件后有,各位老师自己删减)

四、本课小结:

李密在陈请“愿乞终养(祖母)” 这个要求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忠孝两难 : 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孝与忠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先尽孝,后尽忠。

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