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省各地市高三“二模”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高考范文 2021-05-09 手机版 | ||||
高考作文写记叙文、议论文、小说、散文、随笔、书信、日记等都可,但不要写诗歌。写记叙文,选材要贴近生活,内容要充实,切忌大且空。切入的角度要小且巧,从小角度折射出一个大问题。一定要写出的典型细节,用细节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由浅入深,有真情实感。写议论文一定要观点鲜明,材料详实典型,论证严密,说理透彻,切不可空发议论,牢骚满腹。写散文要紧扣话题,时空转换自然得体,形式新巧,语言优美。 (2021浙江高三二模)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历史的长河,生生不息;历史的声音,久久回响。 历史的声音,是民族兴亡得失的警钟,是先贤高洁志趣的铮铮话语…… 倾听历史的声音,可以明得失知兴替,可以感悟人生真谛…… 年青的我们,应该倾听历史的声音,迈开走向未来的脚步,迎接灿烂的明天。 校团委将举办18岁成人礼活动,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历史的声音和时代的脚步”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装、套作。 【立意】 (1)树立理想,与国家同行; (2)继往开来,奋斗明天; (3)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开拓创新; (4)继承优良传统,踩着时代的鼓点走向成年。 继承历史 创造未来 亲爱的老师、家长、同学们: 大家好!能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我感到很光荣。 十八岁,正当华年。我们生逢盛世,展现在面前的是众多的机遇和广阔的舞台,我们面临的使命和责任也无比重大。作为跨世纪的一代,制定好自己的发展目标,走好今后的人生道路,这是步入成年的我们需要严肃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我认为要走好将来的路,需要先倾听历史的声音,因为继往才能开来! 时光荏苒,见证芳华。从1978到2019,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岁月。我们一路追寻改革开放的足迹,从月下纳凉的其乐融融到空调电扇的舒适时尚,从书信往来的真诚质朴到微信电话的快捷通畅,变的是物质条件,不变的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希冀,是中华儿女流淌在血液里的那份“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一路高歌,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想过去,父辈们没有华丽的衣着,没有奢侈的生活,但月下吃瓜纳凉,山上放牛牧羊,河中玩耍嬉戏,田间笑声飞扬,一路美景尽收眼里,一路花香飘进心里,仿佛永远不会感觉疲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何等的舒适惬意,又引得多少人回忆与憧憬。即使时代发展社会进步,这些美好也不会被遗落在时光角落中。 再往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修齐治平……一代代的圣哲都在晓谕我们,路该怎样走。 现如今,时代发展,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过去的单纯美好我们不会忘记,现在的舒适便利我们会更加珍惜,更重要的是要追逐梦想。梦想不等于空想,只有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梦想,才会有成真的可能。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精神,我们不能沉醉于现在舒适的生活中不求上进,而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用创新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用创新来创造属于我们的未来。 今天的仪式,很有特别的意义。十八岁的我们当前最大的任务是要奋力拼搏,坚持到底,打赢高考这一仗。学习上的困难需要我们付出加倍的努力和更多的汗水去克服。当我们披荆斩棘,迈向成功的颠峰时,一切困难和挫折都会显得那么的渺小,而我们也将为自己人生的成长历程添上了无比辉煌的一笔。 同学们,十八岁如旭日东升,朝气蓬勃,希望无限。十八岁,我们要做明天的骄傲,那么就请从今天开始! 谢谢大家! (2021浙江杭州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那次市中学生足球赛夺冠,三个球全是我进的,那叫一个爽。” “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对我来说就是最开心的了。” “整个假期我都在准备论文,终于在年初八深夜写完了,那一刻我真想向全世界宣告我的快乐。” “夜深人静,一遍遍听古琴曲《醉渔唱晚》,我忘记了自己,也忘记了世界。” …… 校刊主编李同学听后,想到了心理学上的“高峰体验”,其意为“达到自我实现时所感受到的短暂的、趋于顶峰的满足与完美体验”。她决定在校刊开辟“我看高峰体验”的专栏,向全校同学征稿。 请你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向该专栏投稿。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立意: (1)超越自我的满足; (2)一种忘我的境界; (3)豁达的胸襟。 我看高峰体验 人每一种需求的满足都会对应一种快乐的体验,需求的层次不同,得到的快感也不同。 生活中,人们可能把高峰体验当作一种时尚的标签,一些人把事业的成功、物欲的满足等同于“高峰体验”,也有的人朴素的把登山,竞技运动中的快乐称为“高峰体验”。 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更加纯粹地成为他自己时,他就更能够与世界、与以前非我的东西融和。例如,创造者与他的产品合二而一;母亲与她的孩子合为一体;艺术观赏者化为音乐、绘画、舞蹈,而音乐、舞蹈、绘画,也就变成了他;这就是说,对于自我同一性、自然流露、或者自我的最完满的获得,本身就是对于自我的超越、突破和超出。此时,个体达到一种相对忘我的境界。" 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通常感到正处于自身力量的顶峰,正在最佳地、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他感到自己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加聪明、更加敏锐、更加机智、更加强健、更加有风度。他处于自身的最佳状态,一种如矢在弦、跃跃欲试的状态,一种最高的竞技状态。他不再浪费力量自己与自己搏斗,不再压抑自己,……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只有部分能量用于行动,部分用于抑制这些能量的发挥,而现在不再有浪费,全部能量都用于行动。此时,他犹如一条一泻千里直奔大海的河流。" 当一个人处于最佳状态时,他的充分发挥功能还体现出一个很微妙的特点,这就是行动的轻松自如。往日刻不容缓、疲于奔命的苦差重负,现在做起来不再有老牛破车、苦苦挣扎之感,而是轻车熟路、势如破竹。优美的感情和优雅的风度现在浑然一体,伴随着充分发挥功能的得心应手,此时事事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富有责任心、更富有主动精神和创造力,更加感到自身就是自己行动和感知的中心。他更加真切地感到自己就是第一推动者,自己决定着自己的一切,而不再是被引动的、被决定的、被支配的、无能为力的、暮气沉沉的、只能够守株待兔的弱者。他感到自己就是自身的主宰,自己就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他充分体会到自己的自由意志,他既感到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又感到信心百倍、无坚不摧。 (2021浙江绍兴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王阳明说:自家痛痒自家知得,自家痛痒自家搔摩。 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弘一法师:高兴时,我会节制自己;痛苦时,自己挠痒自己笑!笑而前行!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加以评说。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立意】 (1)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2)自知者明 (3)把自省当作头顶的警钟 学会自省 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而“自省”是人生的更高境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为人谋而不忠乎,传不可乎?”自省,人生不断进步的妙法。上帝把人的眼睛造在前边,导致我们只看见自己光鲜亮丽的一面,这时我们便需要一面镜子,来看自己背后不堪入目的一面。那面镜子叫做自省。 曾子在孔子的众多门徒之中是最为普通的一位,但他却与子贡齐名。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善于自省。曾子坚持一日三省,在反省中不断提升。试想一下,若一个人虽不乏有缺点,但这个却懂得自省,省察自己,检讨自己,结果会怎样呢?不言而喻,每一次反省都会从中找出一个错误,每找到一个错误便会去尽力改正。日复一日,即使再多的错误也会被改掉而逐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就同愚公移山一般,最笨的方法亦为最实在有效的。 “但是我每天只会改掉一点,还不如不改呢!”有人会抱怨到。但我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这一点一滴小的改点,才会让你慢慢散发光彩,最后耀眼夺目 一日三省,看似简单的四个字。但却蕴含无穷道理。“三省”并不是三次反省,而是多次,是无时无刻地习惯性反省。当你在与人争吵之后,你要想的不是说他如何错了。而是你如何不对。并告诫自己下次不再这样。当你在睡觉之前无聊时,不如静静躺下,反省一下自己这一天的过错。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或许下次在有矛盾时,你将不是争吵而是冷静下来去寻找过错。而当那时,你的世界便会多一些欢乐与释怀,少一些争吵。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鉴古今,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见自省从古至今都是亘古不变的名言。自省就像是一个筛子,帮你筛出缺点;又如一把利刃,斩断过失那个旧的自己;又像是探索者,不断否定,不断进步。乔布斯在演讲中讲过:“我在看昨天的自己时,就像是个傻子”!不会自省的人永远不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在他眼中,自己是个完美的人,但在众人眼中他却是个傻子。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日益递增,而普通人却只能一事无成。是他们在先天上的差异吗?不,不是,人生而平等。原因在于人才认识自己的不足而普通人却只能看到优点。 把这面镜子存在心里吧,当你想要埋怨别人或发生矛盾时,照一照镜子,你就会讨厌那暴躁易怒或是斤斤计较的自己。把自省当作头顶的警钟,在自省中认识自我,在自省中超越自我,净化心灵,从而成为人生的强者。 【审题】 本题是名言类材料作文。王阳明的名言“自家痛痒自家知得,自家痛痒自家搔摩”强调的是“自知者明”“自胜者强”;老子的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强调的是“知人”和“自知”的重要性;弘一法师的名言是面对“高兴”和“痛苦”时的人生境界,要“节制自己”“自我疗伤”“笑而前行”。综合三则名言,材料的核心话题是“自知”,“自知”就是认识自己。只有“自知”才能“明”,只有“自知”才能“节制自己”,只有“自知”才能有高境界、大格局。 4.(2021浙江嘉兴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应多倾听出发时的声音,坚定自己的理想。 另一种看法是: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应呼应时代的需求,并多思考未来的方向。 即将高中毕业的你,对此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 本题是材料作文。本题设置了“过去”“现在”“将来”这一时间轴,引导学生融入自我,立足“现在”,思考“过去”和“将来”,在辩证地把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中,谈自己作为即将毕业的高中生在实践中的体悟。 写作时可以侧重对一个维度的思考,比如谈对“回望过去,坚守理想”的重要性的认识,或者谈对“立足现实,因时而变”的必要性的认识,亦或谈“放眼未来,思索方向”对实践引领的重要性的认知等等;也可以综合考虑三者之间的关系,将“坚守理想”“因时而变”“思考方向”融入于自我的实践言行,辩证地看待其所发挥的作用。无论选择哪一个角度,写作时都不能脱离“我”这个主体的体验与思考,拒绝讲大话、空话。 【立意】 (1)回望过去,坚守理想。 (2)立足现实,因时而变。 (3)放眼未来,思索方向。 (4)自我人生要融入时代发展之中。 (5)以赤子之心面对未来。 坚守自我,不忘初心 年轻人跋山涉水寻来的宝物,在放到市场去卖时,却无人问津,改变了自己最初坚守的信念,认为自己判断错误,于是将这珍贵的沉香木烧成了木炭,因为他的不坚守、放弃自己最初的判断,才让沉香木变成了木炭。有句话说的好,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应多倾听出发时的声音,坚定自己的理想。我们不能像这个年轻人一样,应当要坚守自己,保持初心。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多数人在不断的竞争挑战中忘记了初心,忘记了自己的界限,底线一再往下降,忘记了青年时激情澎湃的自己。棱角都已被残酷的生活磨平。但面对着漂浮的物质生活,袁隆平却坚守自己,保持初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最初到现在,再到说出“晒太阳,让我有了个好身体”,他的一切,不为名,不为利,就是为了可以让世界上所有的人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他成功了,但成功并没有让他忘记自己的初心,他的发明杂交水稻,无条件的在那些人口温饱尚未解决的地区宣传,他不忘初心,坚守自我。 坚守自己最初的信念,并为之不断努力,我们应该向袁隆平学习,不忘初心。 钱学森,“爱祖国所以不顾一切也要回来”。他去国外留学,学成后想回到中国报效祖国,为祖国事业献上一份自己的力量但美国政府看中了钱学森这个人才,不愿让他回国,给他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和丰富的报酬,当时刚建国不久,美国提出那么优渥的条件,但钱学森仍然坚守自己最初的选择,不为所动。在经过重重困阻以后,终于回到了祖国。万水千山也阻挡不了他坚定的要回国的脚步,即使祖国提供的环境,并没有美国好,但他也不忘自己的初心,回到祖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过程,当刘翔在110米跨栏比赛中夺冠,姚明挤进全明星阵容,李娜红在土地,夺得冠军。当这些刺激感渐渐逝去,接受才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难题。 年轻人千辛万苦寻宝找到了宝物,将宝物放在市场售卖时,宝物却无人问津。而隔壁卖木炭的却门庭若市,于是改变了自己最初的选择放弃了坚守自我,将沉香木烧成了木炭,但当他因木炭卖光而欣喜不已时,老父却老泪纵横,因为沉香木的价值不知是木炭的多少倍。倘若年轻人坚持自己的初心,没有将沉香烧成木炭,那该多好啊!是的,短期内也许无人问津,但终究有人会认识到沉香木的价值,因他的放弃,让一切都变成了空谈。 坚守自我虽然不容易,但就是因为这份不易,才更加难能可贵,坚守的道路上会有质疑嘲笑或是白眼,但正是如此,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 坚守自我,不忘初心,人生之所向。 5.(2021浙江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对于“界”的认识,有人说,心有底线,守住边界;也有人说,科学无界,大爱无疆;还有人说,人无高下,界有高低,当自我修持。 你如何认识“界”?对于“界”之有无、高低,你有怎样的思考?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守住心灵疆界 世上有许许多多界限,有的是客观存在的,但更多的则存在于人们的心里。界限在心中就像一堵墙,遐想驰骋在墙内的世界,这对许多人来说是美好的、正确的,是可以接受的。而围墙之外呢?超出了这个界限,有的人就会产生恐怖、畏惧、羞愧及各种负面情绪,仿佛超越心灵的界限就是地狱。于是心灵疆界就成了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分界线,成了许多人的道德底线。 人们的心灵疆界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构筑起来的。因为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与身处的环境千差万别,所以判断是非的标准也就各不相同了。但是无论你处在哪行哪业,都应守好心灵的疆界。 教育者说:人要循规蹈矩,闯红灯是错的;而有的父母带着孩子闯了红灯却显得无所谓。谁是谁非? 教育者说:待人要态度诚恳、有礼貌;而在现实生活中以此作为行为准则却处处碰壁。孩子应该怎样面对呢?为什么别人的行为在我眼中总是“错”呢? 当今世界竞争激烈,新鲜事物不断涌现,旧的传统观念有的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加上有些地方是非、善恶、美丑混淆,欺骗欺诈、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常使我们茫然、惑然;心灵有时也在接受考验。 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诸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无论如何也不会动摇。因此,每个人在道德情操上必须遵循的底线是不能超越的。 无视这底线的人就应该受到谴责。为了金钱与富贵出卖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人,为了私欲出卖亲情、友情的人,为了名利出卖人格的人……他们心灵的疆界消失了,充斥心中的只有私欲和贪婪。比如为仕途、为钱财而不顾国法的贪官们,谋财害命的强盗,不顾社会公德的好色之徒,他们失去了心灵道德底线的约束,走向了堕落。 所以,每个人都应守好自己的心灵疆界,它是作为一个“人”的最后底线;但也不必过分拘泥于一个狭小的空间,适当地让它高于原先保守的标准,你才不至于活得太累。心里有一个疆界,又有一定的空间,你才会“活出自我”来。 【审题】 把握界线,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界”的定义可以是实在的,如边界、疆界、国界、界域等,也可以是抽象的,底线,境界等。如何定义“界”,反映考生的思考方向。如何思考界,则反映了考生的价值取向。材料第一句话的指向是:有界。于人而言,守住底线是基本,是出发点,古今社会都存在守不住基本边界底线的人,简单说“底线”,就是根据社会契约,一个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同领域的人各有该尽的职责本分(该有的作为),越过了这条边界,就出现了道德上的瑕疵,甚或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材料二旨在引导学生思考:“无界”。人生短暂,面对科学、艺术、道德等方面的追求,要向更高处攀登,突破身体、界域的限制,敢牺牲,能奉献,就会收获赞誉。 材料三,综合前两则材料,人无高下贵贱之分,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人,把握好做人“有界”和修养“无界”两者关系,都可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 【立意】 (1)人生价值的体现在于把握好界的尺度,守住底线,追求充实的人生价值,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 (2)做人“有界”和修养“无界”,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 (3)科学、艺术、道德等方面的追求,要突破身体、界域的限制,敢牺牲,能奉献。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会有这样的一些人,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判、帮助和教导别人,而且,他们总是一种救世主的角色,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义正言辞,苦口婆心,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有人说:你可以对我指点,请不要对我指指点点。 一个真正的智者永远不会去教导别人怎么做,他们只会告诉你,当他们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们的做法,或者他们的观点,但是,他们并不会说,这一定适合你。 对此,你有什么体验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答案】 请不要自以为是地指指点点 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人,也没有两种完全相同的人生。所以,我们没有经历过别人的生活,凭什么去指导别人,凭什么那么自信地认为你的观点就适合别人的人生。人生,就像是一棵树,当它是一颗种子的时候,它并不知道自己未来会长成什么样子,当它还是一棵小树时,也不知道未来自己是一棵大树时的样子,它能做的就只是在自己现有的环境中努力生长。 一个真正的智者永远不会去教导别人怎么做,他们只会告诉你,当他们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们的做法,或者他们的观点,但是,他们并不会说,这一定适合你。这也是一种修养和尊重。 人生有一百万个选择,请尊重每个人选择的那条路,没有人需要帮助,如果有,那就是自己,当你想要帮助别人的时候,请先帮助你自己。你没有经历过别人的人生,请不要随意的对别人指手画脚。 一位全职妈妈,给孩子买了一辆学步车。被一位医生邻居看到,反复嘱咐,千万不要用学步车,会减少宝宝锻炼的机会,容易使腿部骨骼变弯形成罗圈腿……隔几天,发现孩子又在学步车里,医生不满意地质问:“你怎么还用?”全职妈妈边擦地边叹气,“我带着孩子,还得准备一家人的饭,学步车是最好的方式。”是啊,如果可以,谁不想牵着那双蹒跚学步的小手,一步步教他学会走路,一刻也不松开? 一群喜欢跳广场舞的队友们,常常闲坐在一起吐槽自家的熊孩子。“我家小外孙带起来太累人,早上6点多就醒,晚上11点以后才睡,带一天这样的孩子实在太累了。”有人插嘴道,小孩子睡太晚不好,白天太兴奋夜里睡不好,会影响大脑发育,你可以这样引导他……口若悬河半天,殊不知孩子的妈妈每天早上7点就要上班,晚上十点之后才回来,孩子每天起那么早,熬那么晚,就是等着看妈妈一眼,如果按照科学睡眠时间表,孩子大概每天都看不到妈妈了。 游乐园里孩子们撒了欢儿,滑梯上下、玩土玩沙、草坪打滚……个个尽兴而归。有个小姑娘每天都想加入,但每天都被自己的妈妈制止,“沙子太脏了、草坪里也很脏,上那么高会摔倒……”如果一旁的你忍不住批评妈妈说,“其实小孩跑跑身体更壮实,小朋友玩沙子还有助于智力开发和提升免疫力……”殊不知这个小孩有哮喘病,对很多东西都过敏,也不能剧烈活动。 生活中许多事都是如此,我们并不了解客观情况,总是不由自主地凭借主观臆测自以为是地想当然,对别人指手画脚指指点点,却好心办坏事。我们眼里的简单粗暴、不负责任,也许是别人内心的情不得已,对生活的无奈妥协,他们也许正为这种生活状态愧疚不已,他们不需要你的指手画脚、火上浇油。你的理论有多么科学,都抵不过迫不得已。或者,我们所谓的正确观点、方法技巧只是“我觉得”,未必适合所有人;或者人家不是不懂更不是不会,你的指指点点是多此一举,抑或剥夺了别人自主的权利。所以,闭嘴是最好的善意,实在不行就适当给出些建议、提示,指点一二则已,切莫大包大揽独断专行,更不可师心自用逞能炫耀。爱他,便给予最起码的尊重吧。 【详解】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首先要审准题意,可以使用抓关键词句法提炼话题。 比如,从“生活中总会有这样的一些人,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判、帮助和教导别人,而且,他们总是一种救世主的角色,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义正言辞,苦口婆心,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中分析出:生活中不要把自己的想法意见方法等强加于人,否则便可能好心办坏事。 从“有人说:你可以对我指点,请不要对我指指点点”中提炼出:可以指导提示,但不可频繁挑出他人的缺点,咄咄逼人,或唯我是听地自以为是、师心自用、胡乱指挥。 以上是第一段,属于错误、不当的做法。 第二段是正面思想,即正确的做法,从“一个真正的智者永远不会去教导别人怎么做,他们只会告诉你,当他们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们的做法,或者他们的观点,但是,他们并不会说,这一定适合你”中可以归纳出:做生活的智者,尊重别人,恰到好处地引导,适可而止地教育,不失分寸地帮助,抛砖引玉仅供参考,谦虚低调不强势不武断。 【立意】 (1)爱我便给我独立思考的权利; (2)所谓好的办法未必合适每一个人; (3)与其告诉对方怎么做,毋宁听听他如何说; (4)指指点点指手画脚要不得; (5)切莫自以为是主观武断。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聪明人把他的生活变得单调,以便使最小的事都富有伟大的意义。 ——(葡萄牙)费尔南多佩索阿 小时候,幸福是件很简单的事;长大后,简单是件很幸福的事。 ——(日本)宫崎骏 幸福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 ——(中国)周国平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做简单的富人 “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海子为了他的诗歌王国,抛别世俗的束缚,在走向远方的路途上以梦为马,一往无前。 而我们,终究以何为追求?我,选择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 简单的人是幸福的。他竭力去做一件简单的事,以使得精神世界富足。正如苏轼,当他放下外物的牵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便拥有了一颗轻松豁达的心。喜爱拾荒的少年三毛是简单的,一截树枝,一个不完美的琉璃球,构成了三毛缤纷的童年。她对幸福的追求如此简单,又如此终身不渝。当住进撒哈拉沙漠,拾荒者依然在挖掘幸福。沙漠中不知何人丢弃的彩色地毯,半埋于黄沙的骆驼头骨……悉数被她收藏进家中,与她共度浪漫的生活。 简单的人是富有的,因为他能看见杂花生树,草长莺飞;能尊重水滴石穿的努力,也能享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能欣赏单调简单的生活,也能在微小的事物中发现幸福的意义。至此,我们才晓得,原来富有不限于财产的多少,而是指精神的广阔。如此看来,追求简单,不正是在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吗?不正是在追求幸福吗? 聪明人把生活变得单调,以便使最小的事都富有伟大的意义。 简单,并不意味着家徒四壁、食不果腹,而是指身无物质的束缚和羁绊,拥有着生命的单纯。就像庄子,楚王欲以国事相累,庄子持竿不顾,他宁愿选择曳尾涂中,正因为生活的简单,生命的单纯,他活成了我们精神上的一轮明月。 陶渊明是简单的,尽管“结庐在人境”,却有不为物所累的境界,东篱采菊,不经意间看见南山之上的一抹云霞,便快意于心了。木心是简单的,家徒四壁,一无所有,而片片页页的文字却彰显了他生命的从容之态,别人的万丈深渊是他的鹏程万里。梭罗追求追求简单化的物质生活,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同时把因物质生活简单化而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精神生活的丰富上。 他们的生活一样的简单,但谁能说他们不富有? 周国平先生说:“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是好的品质,具备这两种品质,也就具备了幸福的能力。”做一个生活简单,精神富有的人吧,勇敢地挣脱物质的牵绊,简单地生活,以一颗纯粹的心去拥抱精神的丰盈和浪漫,这才是一种无量的幸福。 【审题】 本题通过材料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表达能力。这是一道富有思辩色彩的作文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其中的哲理,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 本题共有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是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的话“聪明人把他的生活变得单调,以便使最小的事都富有伟大的意义”,不断地追求新鲜与刺激,并不会使一个人拥有得更多;单调与重复也未必可怕;真正的聪明人,都能够从他自己的躺椅里欣赏整个世界的壮景。最小的事都有着不凡的意义,生活应当简单。 第二则材料,“小时候,幸福是件很简单的事”说明小时候要求简单,很容易感受到幸福。“长大后,简单是件很幸福的事”说明长大后经历和思考变得复杂,要求太多,欲望太多,不容易感受到幸福。“人越往上走,心应该越能往下沉”,心里踏实了,脚下的路才能走得安稳。向往富足是好的,但在通往富足的路上,别忘了带上知足的心。我们都要知道,什么是知足常乐。 第三则材料“幸福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从幸福的具体做法对幸福进行鉴定,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是好的品质,具备这两种品质,也就具备了幸福的能力。从客观上说,是好的状态,如果你二者的状态是好的,那么从客观上评价你就是幸福的。 三则材料,实质上说的就是“简单与幸福”,这文题破解的关键在于搞清楚“什么是幸福”。其实,幸福只是一种心态。你感到幸福,生活便幸福无比;你感到痛苦,生活便痛苦不堪。其实,每个人不论在任何处境下,只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学会把握、学会满足学会感恩、学会宽容,生活就会幸福,幸福就在身边,幸福其实很简单。同时,幸福不是可以用你能得到多少财物、拥有多少名誉来衡量的,社会的和谐、家庭的和睦、身体的健康才会让人感到真正幸福。人们每天都生活在幸福之中,往往对幸福熟视无睹。幸福其实是很简单,很平凡的,甚至不被人注意的。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个脚印里,要靠我们慢慢去品味,细细去咀嚼,用心去欣赏。这样,你才会发现,原来幸福很简单。 要求写议论文,注意语言的严谨,论据要典型,论证要充分。 【立意】 (1)生活因简单而幸福; (2)活着其实就是一种幸福; (3)知足常乐; (4)幸福来自我们内心,而不是外界; (5)拥抱近在咫尺的幸福; 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上述四句诗,展现了云与山的关系,也可以引发我们对自己与其他人、事、物关系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悟。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山拥云,云润山 云来,则山雾飘渺,仙境似幻,云去,则豪华落尽,青山常青。山影晦明,云同高下间,是山云的羁绊,更是人与世界万物的联系。 可以说,我们自身便如这山一般,生命中相逢的人便是这云。人之一生,来往无数客,有人塑他梁骨,有人改他江河,有人使日月生辉,有人使星辰无色。不可否认地,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我们的想法。万物可为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因人自身视角的狭隘,与他人的相交能提供我们更多看待事物的新视角,或是知识的分享,前人的忠告,可使日月增辉。同时,亦有云来夹杂着恶意的暴雨,使他星辰无色,但须知,山屹立于世间不倒,自有其脊梁与思考。除却无意义的中伤,应思考背后可取的意见,风雨过后,山如洗而更青。 而云去之后,山色如画,包含着云的洗礼,更有山自身的常青如画。立足于世,我们不能总期盼着依靠他人的推力前行,有时历经必须独行的路,是历练如画景色的机会。只因我们生来是独立于世的山,而非枝蔓相交的藤草。聚作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山无云时有其傲世筋骨,云无山时亦有绵亘万里之胜景。山与云,相交时晦明相投,试问,谁能知山未曾对云有所影响呢?只需换位来看,在他人生命中,我们亦为一朵流云,风吹过后的擦肩,相互添彩却又彼此独立。 然而,我们却又不完全是这山。山屹立巍然不动,我们的一生却都在行走。奔跑在世间的我们与万物相遇、相知、相别,挥手自兹去的同时,难免喟叹一句此生或许再不相见。山常青,而我们终有一天会老去,死亡。逐渐停下脚步,葬身于脚下不知何处的疆土,再不复见世间流云飘然而动,不见晦明苍穹,不见日月朝夕。这是千古之悲叹,不可扭转的结局。 但,山也好,云也罢,归结到底,人是人,是随历史奔走千万年的人。纵有离别之痛,亦有天涯若比邻的胸襟,纵有沧海一粟的渺小,生命摇摇欲坠的脆弱,也有酾酒临江,精神、灵魂与天地万古长存的壮志。非但与人相遇如此,与物,与事皆如此。 所以,去做山罢,去做云罢,不动于一处也好,游荡世间也罢,数十载年岁所逢的多彩,足以在弥留之时感怀良久。且踏上脚下的征程,以青云之姿接受浮云的停留,以浮云之态拥抱满山苍翠。山云交汇,亦梦亦幻,山云别离,洗去如新。 【审题】 材料引用了古诗词,但没有对诗句内容作出解释,略微增加了审题的难度。第二段命题人用导语提出:云与山的关系可以类比为自我与他人或内心与外物或人与事的关系。那么云与山有哪些关系呢?逐一来分析。“云来山更佳”,云可以衬托山的美景。山是主,云是次,云可以陪衬山,也就相当于他人是自我的陪衬或自我是他人的陪衬。“云去山如画”,云离开之后才能见到山的美景。云没有离开,则见不到如画的山色,即云掩盖了山的真相,意味着要拨开迷雾,才能见到真实。“山因云晦明”,山因为云而产生了或明或暗的变化。山的景色变幻,源于云,云与山是因果关系。“云共山高下”,云与山一争高下。云与山是竞争关系。总之,四句诗展现了不同的四种关系或事理:陪衬关系、拨开表象、因果关系、竞争关系。需要注意的是,这四种关系或事理,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去完成作文,却不能写多个甚至全部写,因为这四点不能构成整体,彼此之间也毫无联系,否则就是一篇观点涣散的三类文。注意体裁为记叙文。 【立意】 (1)未来不迎,既往不恋。 (2)不忧风雨,不忧晴。 (3)山拥云,云润山。 (4)舒卷有道,协同共进。 (5)云卷云舒,巍然不动。 (6)相伴相生,风景独好。 (7)互相成就,共同进步。 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年度汉字因言简意赅,能准确反映世态民情而受瞩目。 “疫”当选为2020年度国际字,含义不言自明:日本的年度汉字是“密”,意思为疫情下的人们,要避免密闭、密集、密切接触,提倡网上“密切关系”,希望人们在与病毒的斗争中更“亲密”;新加坡的年度汉字是“罩”,意指防疫需“口罩”,也指多行动,少说话;而我国的2020年度汉字是“民”,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之意。 你认可上述哪一个年度汉字?请说明理由。如果都不认可,请你自行推荐一个“最佳年度汉字”,并说明理由。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真,最佳年度汉字 世界因花儿的容颜变得美丽,世界因树儿的气息变得清新,世界因纯真的心灵变得和谐。——题记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听,那明亮的教室里传出的一声声稚嫩的童声正净化着尘世中的污浊。那澄净的明眸正记录着干净美好的世界。但《三字经》中人人吟诵的那句“人之初,性本善”中所蕴含的“真善美”三个字总是被忙忙碌碌,终日追求着什么的我们忽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用性的价值成了现代人的鼻环,殊不知科学、技术、修辞终须美感、善良与真诚为线,前来缝合。 “老人倒地,扶不扶?”一个散发着社会气息,充满媒体娱乐价值,甚至在多年前的春晚上出现在全国民众眼前的沉重老旧却又敏感的话题警醒着我们。当我们匆匆走在大街上,眼前兀然出现一位皱纹遍布,白发苍苍,羁苦倒地,满脸凄哀的老人。心灵沉沉地被那从老人口中传来的声声“哎呦,哎呦……”的痛苦呻吟阵阵敲击着,人性最初的那份善,那份单纯,那份真挚驱使我们在看到老人皱巴巴的眼皮底下噙满泪水,饱含无奈,渴望援助的眼神时伸出双手给予他温暖。但身处现代社会,利用人们同情弱小的心理而屡见不鲜的诈骗、无休无止的纠缠勒索、恶意指认下百口莫辩的“事实”让我们心生犹豫,从诸多社会案例中汲取总结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周遭看到同样情景“热闹地”评头论足,“酣畅淋漓地”各抒己见,却又始终无人上前的眼前事实又让那颗犹豫的心迫使我们顾虑周全而不得不谨慎。“保护自己,能不卷入是非中就能避多远避多远。”“走为上策,视而不见”成了现代人厚厚的自我保护壳。但人之为人,不能缺少信仰指南。 古有文天祥令人钦佩不已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信念,近有新中国杰出外交家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执着本真,而身处和平时代的我们,生活安逸,无战乱侵扰,似乎谈不上有什么信仰。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猜忌、陌生和怀疑,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纯真变得脆弱,人性之美变得让人分辨不清。若是那位倒地的老人眼前能出现一双给予他帮助的手,这双手该是像一抹美丽的火苗在他的心中,燃出温暖与希望,映出无限的感激,照出人性之美的吧。可是,这样的一双手出现了吗? 荷尔德林曾说,充满劳绩,人还是要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之上。若我们只是一味追求实用的劳绩,纵使有丰硕的穗粒、有甜美的饭食,却依旧只是匍匐于地的生灵。若当真如此,我亦要赞美人类谦卑的神态与丰厚的劳绩,却哀伤于灵魂的羁旅无依。灵魂的组成不能缺少信仰,若我们没有信仰,就真的只能是匍匐于地的悲苦生灵。人对内在生命的无数次的重生与再造,无不是以美为明亮的焰火,善为摆渡的舟身,真为手中的拄杖。 老人需要的那样一双手需要我们去给予,“仁、礼、真、智、勇”“真”早在几千年前,圣人老子就已悟出,并将其流传于世,“真”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我们不应使心中的澄净真诚变得浑浊,应让它尽情开出美丽的花朵,而“真”亦是由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结出的迷人果实。 其实,人之为人,真便是你、我、他心中最应供奉的信仰。这样的信仰会让我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收获,在人际关系的相处中觉得更加融洽,在许多许多方面,在这样一种信念下,我们都会取得更多的成就。“真”这一信仰会编织出最迷人芬芳的人性之花,人性之美汇聚在一起会渲染出人世间最绚丽多彩的画卷。 人类与真诚诗意的栖居,为人类铺路前行。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1)分析任务。 共性任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个性任务:你认可上述哪一个年度汉字?请说明理由。如果都不认可,请你自行推荐一个“最佳年度汉字”,并说明理由。 (2)分析材料。 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交代年度汉字备受瞩目的原因“言简意赅”;第二部分列举2020年各国年度汉字,并分析这些年度汉字的意思。考生可以从这些汉字中选取一个,结合这些汉字的意思,并联系现实阐述理由,也可以自行推荐一个最佳年度汉字,结合汉字的意思以及推荐的原因来阐述理由。如选择“疫”,可以结合2020年全球抗疫作文,展现疫情之下的人情、人性,展现疫情之下的大国担当;如选择“密”,可以结合2020年的抗疫展现人情之“密”;如选择“罩”,也可以结合2020年抗疫活动,展现疫情中各行各业的迅疾行动;如选择“民”,可以借助疫情中民之表现来阐述民对于国家的意义。除此之外,“永”“勇”“真”“亿”等都可以成为推荐对象。 【立意】 (1)“真”让世界更和谐。 (2)人生没有永恒,只有闪光的人生才算是生命“永”。 (3)“省”得吾心。 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豪车、别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权力、官职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技能、学历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旦失去了这些物质条件、权力优势与职业保障,他们也就没有了相应的身份和地位。 乐于奉献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为民谋利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爱岗敬业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旦得到了这些优秀的品质,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拥有不褪色、永不过期的“身份证”。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永不过期的身份象征 富裕的生活条件,如日中天的事业是一个人的身份象征。他们是个人能力出众的体现,是个人成功的身份证。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外在的物质条件会被忘却。除却那些外显的身份证,我觉得内隐的品质才是个人有不过期的身份证。内隐与外显似乎是一对矛盾,但他们辩证统一。内外相衬统一才能达到和美状态。 现年94岁的小野二郎是全球最年长的米其林三星寿司大厨,他对新鲜食材的热爱和坚持,以及专业娴熟的手艺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成就了他“寿司之神”的称号。正如他所说:“即使到了我这个年纪,工作也还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我会继续攀登,试图攀到顶峰,但没有人知道顶峰在哪里。”正是这般敬业严格追求卓越的品质,让他的外显身份象征更为实至名归。 应该说实至名归是一种赞誉,是身份象征中外显与内隐的和谐统一。18年当选为香港演艺人协会会长的古天乐在演艺事业外热衷于慈善公益,其实目前他先后在贵州等地捐赠了100多所学校,让学龄儿童能够走进教室,接受正规教育。而在他之前,邵逸夫早已将这份大爱蔓延,至今各类学校里的逸夫楼里依旧传出朗朗读书声,这是受恩惠的人们对这位老人最大的敬意。 但有时候,并非所有内隐条件与外显条件都是相称的,内隐条件再优秀,有时却难以换来应有的名或利,这究竟是个人的时运导致,还是社会的价值取向导致呢?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在杨绛的作品《老王》中我们能看到一个穷苦卑微却善良无比的底层劳动者。他虽然让一些人,比如杨绛产生了“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但更多的却体现了人们的冷漠与取向。在小说《品质》中,格拉斯兄弟拥有精湛的制鞋工艺和质朴的人性之美,却只能沦落到饿死的悲惨下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成为一个个老王与格拉斯兄弟,因为那种金子般的品质会永远温暖我们,激励我们。 由此可见,外显的条件,诸如财富名誉权势,虽然成为个人一时的身份象征,令人艳羡,但是这些终究抵不过时间的大浪淘沙,而那些内隐的金子般的品质,还是有不过期的身份象征,才能得以世代保存流传。 【审题】 作文材料共两段,第一段主要从外在的角度来列举身份象征的一些表现,并告诉我们这种身份象征具有不稳定性;第二段从内在的角度来解读身份象征的“永不褪色”“永不过期”,从而说明这种身份象征的牢固性。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解读材料的重心应该放在第二段,即我们要注重内在的精神层面的身份,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内涵的人,优秀品质是我们永远的“身份证”。 文体:既然是体验和思考,用议论文为佳,注意观点鲜明,论证合理。 【立意】 (1)永不过期的“身份象征”。 (2)我们该拥有怎样的“身份证”。 (3)给“身份证”盖上精神之章。 (4)道德立身,不以物惑。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①不要沉溺在现在的各种琐事中,在自己心里培养对未来的理想吧。 ②为使人生幸福,必须热爱日常琐事。云的光影,竹的摇曳,雀群的鸣声,行人的脸孔……须从所有日常琐事中体味甘露。——芥川龙之介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合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琐事之中,亦苦亦乐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都喜好以藏书打赌,这似已成了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琐事。某典故出自哪本书哪一卷的第几页第几行,胜者品茗,茶香四溢。 不得不说,古人的高雅情趣,博闻强识,着实令世人艳羡。但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皆在自己家”,同现今每一对夫妻一样,她们不时也会因日常琐事而拌嘴,烦恼不已。但她们亦能从琐事之中发掘生活的情趣,享受那亦苦亦乐的微妙滋味。 于丹说过:“生活需要一点悠闲的情趣来调节紧张的律动,但情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生命中涵养而出。”我以为,情趣的涵养莫过于从日常琐事中找到精神情感的依托,拥有苦中作乐的智慧。 文学巨著《红楼梦》中品茗的场景颇为多 见。譬如《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一回,曹雪芹先生借妙玉之口道出了茶之精髓。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泡茶的水与茶具的讲究之处了。她招待贾母时,用“旧年蠲的 雨水”;后单独招待黛玉、宝钗、宝玉时用的是五年前她收的梅花上的雪水。妙玉亦懂得以各具特色的茶具招待性格各异的贵客,此番心思,已不是常人所能拥有 的。从中,不难看出曹先生对茶道的痴迷,亦不难领会他的匠心。品茶于他,是生活中的琐事,同时更是一种高雅情趣的体现。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张爱玲,少时便已有极高的写作天赋。她曾在家中手制报纸副刊——“张家说林”,记录她日常生活的诸多琐事。“谈电灯”“本埠新闻何妈评说”等等,一个个平凡琐碎的题目,却道出了生活的真实与乐趣。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 与?”庄周能从梦蝶这桩琐事中,体悟出人生由喧嚣走入逍遥之境的至理,提炼出那分超然,无往而不乐。“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沉雄豪迈的辛 弃疾亦能有如斯温柔浪漫的一面,他在充满苦难的人生之路亦能生出一份情趣,莫不值得世人学习?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琐事,只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都会发现其所蕴含的独特之美。这便要求我们懂得微妙地享受——于一杯香茗氤氲的雾气中,品尝人生的苦与乐。 【审题】 要点:这则材料作文,不是寓意型的,也不是哲理型的,实际上引导学生循着作者的感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谈一点类似的体会,把握一个最关键的词“琐”字(零碎、细小的意思)。这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提倡人们“不要沉溺在现在的各种琐事中”,即不能被现实束缚,而应该注重“未来的理想”,即精神上的追求;这无疑是把“琐”事作为干扰人追求理想的“俗务”“苦差”来看;而第二则材料含义恰好相反,注意材料中最重要的话:为使人生幸福,必须热爱日常琐事;可以从比较的视角来谈,比如对于这个尽显浮躁、功利的时代,我们不能凌驾于繁琐的事物之上,尽管不能拘执于烦琐的事物,我们不是英雄伟人,他们的琐屑之事有人打点和安排,我们却要从自己的一屋实打实地扫起;我们也不能像诗人文豪一样,忽略、超然于琐事之外,这些琐事原本就是我们实际生活的一部分。也可以从“必须微妙的受苦”这个角度来认识,要义在不超然显示,直面现实之“琐”。要忍受忍耐琐事、要以坚毅坚韧面对琐事之缠。另外,从审美的情趣说,诗人墨客往往从琐屑之事中悟得了审美的真谛。 文体:要求写论述类,注意观点明确,论证严密。 【立意】 (1)挣脱现实束缚,培养高远志向。 (2)为使人生幸福,必须热爱日常琐事。 (3)人不可能离开日常琐事,故热爱日常,才能为理想打好坚实的基础。 (4)于琐事处见人生大义。 (5)苦中品甜,乐由心生。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战国时期,楚国人李斯年轻时发现:同为老鼠,有的老鼠生活在臭水沟里,吃着不干不净的食物,瘦骨嶙峋;有的老鼠生活在米仓中,吃着丰盛干净的食物,肥头大耳。李斯由此悟出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成功,个人的努力尽管重要,但身处的环境作用更大。这就是所谓的“老鼠哲学”。当时最有潜力的国家是秦国,于是李斯勤学苦读,学成之后辗转来到秦国,成为秦国大臣,为秦国一统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他的成功与他年轻时悟出的“老鼠哲学”是分不开的。 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环境影响成长 孟母三迁最终造就了儒学的亚圣——孟子,环境之故;热带鱼由鱼缸转入池塘变迅速长大,环境之故;险象环生的生态环境中,狼避险觅食、强势图存,亦是环境之故。可见环境造人才,所言不虚。 恶劣的环境往往造就英才。平王东迁洛邑,曾做出一个不起眼的封赏之举,将崤山以西与西戎接壤的大片土地赐予秦伯。或许平王本就不怀好意,八百里秦川均为犬戎掌控,在那个连天子都被犬戎赶得无家可归的年代,派秦伯去开疆拓土,实在是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味道。然而秦伯还是去了,几代人披荆斩棘马革裹尸,多少次险些被灭,秦国终于站稳了脚跟,在那个四战之地,秦人个个尚武,民风剽悍,甚至有?秦军虎狼之师?的评价。环境的磨砺,成就了秦的霸业,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 优越的环境,往往培养庸才。长平之战,老将廉颇在前线一味坚守,把秦军急得发疯,就在这时,赵军换防了,赵王中了秦人的反间计,把高谈阔论出身名门的军事票友赵括换了上去。赵括熟读兵书,却是只不善实战的纸老虎。数月后,赵括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个名副其实的庸才,赵军四十万被秦坑杀。优越环境造就出来的庸才,祸国殃民,其害不亦大乎? 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随意抽取了10名学生,并把名单交给了班主任,并说,他们是很有潜力的学生。由于班主任对这10名学生予以特别照顾和关怀,不久以后,他们的成绩都有提高。班级没有变,班主任也没有变,那么,随意抽取的这10名学生为何发生了良性的转变? 由此可见,环境优劣,其实也未必决定人的命运,真正主宰命运的是人自身的心理环境。众所周知,比尔盖茨是标准富二代;大批罪犯常出身贫民窟。难道环境作用甚微?非也。若一人胸怀大志,在通向理想的征途中百折不挠,外部环境无论优劣都能从不同角度推助他;若一人鼠目寸光,贪图安逸,意志薄弱,环境再优也是徒劳。这,也正是孔子倡导“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而孟子倡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原因。 打造强势的心理环境,恶劣环境懂得适应,优越环境懂得珍惜,人才造就之道也。倘若,我们能借鉴一二,必能有所裨益,塑造自我,拾级而上,走向成才。 【审题】 本题考查的角度比较常规,主要是环境和个人谁更重要的问题,但不是把观念直接传输给考生,而是借助历史人物的故事,形象地阐述观点,供考生评价分析。由于有了李斯的例子,考生的论述当。更具有针对性,思考也相应地加大深度,对于避免套话、空话类作文,当有一定裨益。 本则材料选用《史记》中的人物和故事,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李斯通过观察臭水沟里的老鼠和米仓里的老鼠发现,前者活得艰难,后者活得滋润,由此得出了个人的成功要借助于环境的启示,并且将其付诸实践。李斯审时度势,看到秦国的强盛是大势所趋,故为秦国效力,果然建立了不世之功。这也证明了“老鼠哲学”的正确性。这留给考生的思考是明显的:一个人的成功,是自身的努力重要,还是环境的影响重要?从材料看,好像环境的作用更大一些。但必然如此吗?这就给考生的思维留出了必要的空间。考生选择其一,或者兼选两者,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立意】 ①环境造就英雄;②对“老鼠哲学”说“不”;③成功离不开环境和努力等。 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屈原在《离骚》中感慨“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人们常有时光易逝、生命短暂而出名太晚、美名不留之焦虑。 2020年8月,莫言出版了新作《晚熟的人》,他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晚熟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一种追求”。 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下笨功夫 钱钟书说:“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如果能“一生磨一剑”,何惧宝剑不锋利?台上三分钟的光鲜,是台下十年功的辛苦。一个愿意下笨功夫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最终必然是个成功的人,即使被认为是“晚熟”。 仲永年5岁,未尝识书具,便能“指物作诗,立就”,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可见其天资非凡,没想到“环谒于邑人,不便学”。最终浪费了天资,“泯然众人”。 曾国藩小时候天资不算聪慧。某天夜里,他对一篇文章反复朗读多遍,还是背不下来,可是他依旧苦读。碰巧,有个贼老早就潜入了曾家,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曾国藩去睡觉。贼人实在忍不住了,跳出来大声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我听你念了三遍就能背的文章,你背了这么久还背不出来吗?”说完,当着曾国藩的面,流畅地将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这个贼是很聪明,至少其天赋要比曾国藩高许多,但是他却荒废了天赋,沦落为“梁上君子”。而曾国藩刻苦治学,奋发图强,通过后天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封建社会中罕有的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奇才。 真正有所作为的人,都是要靠时间去慢慢“熬”的。读书如此,著书亦然。每一部经典的背后,无不凝聚着下“笨功夫”流下的汗水。 左思写《三都赋》,“磨”了十年,“文成,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司马迁毕其一生,写成一部“史家之绝唱”;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该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 而今,作家大多高产,不知疲倦地写完一本以后马上写第二本,可质量却大多不过尔尔,应时、跟风、粗制滥造的太多。这几年宫廷剧泛滥成灾,一打开电视,“宫斗”成风群芳乱舞。戏说无底线,剧情拖沓、穿帮不断,无精巧雅致,浑然天成之感。 好的艺术作品,都是需要花时间反复修改,精心打磨,才能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那种靠偷工减料,投机取巧,速成的东西,大多是次品、赝品、废品,出世快湮没更快。 胡适有这么一句名言: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作为中学生,我们更愿意多下笨功夫,做个晚熟的人,让成功更加坚实可靠。 【审题】 材料中“焦虑”不必定义为贬义词,这是现代人之常态。如何正视焦虑、化解焦虑才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材料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短暂,我们应把“出名要趁早”作为追求还是先安坐冷板凳肯下笨功夫?是先出镜出道还是先沉潜内敛?是选择在跳腾中成长还是在稳扎稳打中前进?提升生命效率扩充人生价值的方式学科网到底哪一种更合适?在网红遍地、流量即王道的今天,在内卷日益严重、焦虑日益低龄化的当下,这是很有思考价值的。莫言从作家(艺术创作者)的立场给出的建议是“不必着急”。“晚熟”可以理解为先沉静内敛,先下笨功夫,先蓄积力量,先执着打磨,大器可以晚成。他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提示我们:成长是一场没有尽头的跋涉之旅。 【立意】 (1)实现人生价值不在于迟早。 (2)志存高远,不慌不忙。 (3)相信“下笨功夫”是最好走的坦途,不断超越自身。 (4)“修名”之获得必定是珍惜时间脚踏实地努力成长之后的水到渠成,聪明伶俐走捷径恰恰是我们要警惕的危途。 9.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有媒体调查显示:84%的受访者确信自己生活在加急时代,“疲于奔命”是许多人的共同感受。 (2)按人的含义来理解的受难,对人来说是一种自我享受。——马克思 (3)做“修行者”,就是宅其身、抱道行。“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2020年2月3日《教育部致全国大学生的一封信》 请综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字数不得少于800个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快”与“慢”的辩证法 有这样一个寓言: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是啊,走得太快,会不会忘了为什么而出发?会不会忽略身边美丽的风景?会不会匆忙中遗失了美好的东西? 这个寓言,可以看作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我们崇尚“快生活”已久,带来了整个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快”带来的副作用也日益凸显。“快”使经济迅猛发展,同时也产生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负面效应。“快”带来快餐文化,而文化市场也出现不少庸俗、媚俗、低俗的作品。“快”加速了生活节奏,也使人们承受着空前的压力。近日某媒体的调查显示,84%的受访者确信自己生活在加急时代,“疲于奔命”是许多人的共同感受。 “快”与“慢”是一对矛盾,相克又相生。在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的时代,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快”是一种生存策略,等不得,也慢不得。尤其是,以好为前提的“快”,怎么追求都不过分。但问题在于“快”未必就能实现“好”,“慢”也未必就会导致“坏”。 不少时候“快”是与急躁、盲目、稀里糊涂等联系在一起的。奋斗要一夜成名,创业要一夜暴富,做事要名利双收,工作要立竿见影,急不可耐、迫不及待,这样的浮躁心态弥散在社会各个角落,与之伴生的则是一个又一个令人遗憾的结局。其实,如果多一点基于理性、稳重、有序基础上的“慢”,就如同给狂奔的烈马套上了缰绳、给疾驰的火车装上了刹车,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哲学家说:整天忙于生活,什么时候思考?美学家说:慢慢走,欣赏。或许,经历了“快”的洗礼,我们对于“慢”应有新的认识。合理的“慢”,不是速度上的缺失,而恰是对“过快”的反思与矫正,更是在寻求“又好又快”的现实可能。 慢是一种方法。尊重规律,沉下心来,充分思考,判明方向,磨刀不误砍柴工;追求质量,做起事来,严格有序,精益求精要干就干优等活。慢是一种意境。“慢生活”倡导者卡尔霍诺说“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找到乐趣。生活中“快点”往往是一种责备、一种催促,而“慢点”则是一种提醒、一种渴盼。在奔忙中适时适当地慢下来,给心灵一个歇脚的驿站,给生命一个舒展的空间,方能积蓄力量,走得更远。 理智的“慢”,并不消极,而是另一种积极的方式。在脱口而出的赞同、奉承中,缓缓说出的独立思考和反对意见;在习以为.常的惯性、规矩中,埋下头去苦苦探索创新改进之道;在一哄而上的模仿、炒作中,静下心来细细辨析自己的方位和航向。这样的“慢”,超脱中有责任,清醒中有韧劲,下足了这样的慢功夫,才会找准方向,辨明路径,驶入真实可靠的“快车道。正如哲人所说:“慢些,我们就会更快。” 在“快”的时代,不妨多一些淡定和从容,多想想“快”是为了什么?多看看为了“快”,又失去了什么?尤其当人们逐渐习惯风驰电掣的节奏,更应回过头来审视一下,我们是否失去了“慢”的能力? 【审题】 本题是材料作文,材料共有三则引语式材料构成。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含义。 第一则属于现实性很强的材料,大意是说我们崇尚“快生活”已久,带来了整个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快”带来的副作用也日益凸显。“快”使经济迅猛发展,“快”加速了生活节奏,也使人们承受着空前的压力。 材料二引自马克思的名言,此名言辩证地看待“人的受难”的含义,此名言的大意是对“受难”的理解,重要的区别在于是否享受那种付出的过程中那段自我受难的经历。这个艰辛的过程相比于最终的结果而言,虽然对当事人而言,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受难,但却仍然是一段无怨无悔值得付出的经历。引申开来,此材料引导考生要关注个体自身能力的提高,关注生活本身,才是人们追求幸福应该具有的生活方式。不论是社会中的个体本身,还是社会,都应该从人们自身能力的完善以及生活本身来行为。也只有个体本身、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各个层次都能够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行为的模式的时候,整个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整个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才能不断实现每个人的幸福。尊严在哪里,幸福就在哪里。 材料三内容选自2020年2月3日《教育部致全国大学生的一封信》,材料中“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意思是“世间万物知道他们的本质的才能生存,一切事情只要符合道义就可以成功”,结合2020年这个特殊的背景,材料重在引导大学生要在适当的时候,要做一个“修行者”,“宅其身、抱道行”是一种理想的慢生活,慢是一种方法。尊重规律,沉下心来,充分思考,肩负起疫防控情斗争中的时代使命,要齐心协力,守望相助,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 三则材料的的相通之处是引导人们在这个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正确处理社会发展和人生追求的关系,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获得人生的幸福;在经历了“快”的洗礼之后,我们应对“慢”有新的认识;合理的“慢”,不是速度上的缺失,而恰是对“过快”的反思与矫正,更是在寻求“又好又快”的现实可能。同时三则材料又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旨在引导考生把握慢与快的平衡,快慢结合,张弛有度等话题。 【立意】 (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 (2)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获得人生的幸福。 (3)人生应把握慢与快的平衡,快慢结合,张弛有度。 (4)担使命游四方,宅其身抱其道。 (5)“宅其身、抱道行”是一种理想的慢生活,尊重规律,沉下心来,充分思考,肩负起疫防控情斗争中的时代使命,要齐心协力,守望相助,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 1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工具人”是2020年十大网络热词之一,指某人对他人任劳任怨,随叫随到地付出,一直被对方当某种工具用。 “U盘化生存”方式: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这是知识服务应用APP创始人罗振宇给年轻人提出的一个生存困境解决方案。 孔子曾说:“君子不器。”这句话通常作这样的解释:君子不能像器具一样只有某种固定的用途。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器。” 此话言简而意赅,让人受益匪浅,但要理解此话,必先识“器”。 何谓“器”?《易经系辞》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里“器”为有形之物,即是“器物”或“工具”。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不能只成为工具。 那么,君子如何才能“不器”,也就是不成为工具?我认为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认识。 第一,君子不能像器具一样只有某种固定的用途。 在孔子心目中,君子首先应该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是“临大节而不可夺”的有良知敢担当的人。他们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假如君子仅仅是一个“器”,比如是一把刀,让他去切菜也行,让他去砍杀无辜也行,那他还能叫君子吗? 孔子时代“君子不器”,在当今社会亦是如此。2020年十大网络热词之一是“工具人”,就是指某人对他人任劳任怨,随叫随到地付出,一直被对方当某种工具用。这种“工具人”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的“器”,他的作用只局限于某一方面,当社会上对这一方面无所需求时,这个“器”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显然,这个“器”是不适应当今社会的。 第二,君子不应拘泥并局限于单一的技能。 与“工具人”相对的,是“U盘化生存”方式,这是知识服务应用APP创始人罗振宇给年轻人提出的一个生存困境解决方案,即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也就是说当今社会的人才,不必拘泥并局限于技能的单一,应当化有形为无形,体无不具,用无不周,能更加具体全面地发挥自己的技能,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周流无滞。 技能就有点像U盘,没有特定的用处,插到哪儿都可以运作,多种技能更让人受益。这也是一种人生主张。所以在这个社会,你要学会U盘化的方式生存。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技能,能够适应社会,不被当今科技飞速发达的社会所淘汰。 让我们努力提高自己,让自身有多方面的技能,不做社会的“工具人”,而要像U盘一样,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适应这个多元化社会。 【审题】 本题引导我们思考当前多元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从所给材料看,“工具人”其实就是“器”,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即人把自己变成某种特定的工具和机械、器具,各有专用,用于此者难用于彼。 作为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手艺,不能只求短暂的单一的目标。这是一个“君子”,对自身的要求。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相较之下,U盘型人才更适合当前社会的需求。联系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可以明确立意:争当U盘型人才,而不必拘泥并局限于技能的单一;化有形为无形,体无不具,用无不周,能更加具体全面地发挥自己的技能,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周流无滞。 【立意】 (1)君子不器,博学多才; (2)争当U盘型人才,不拘泥于技能的单一; (3)不做“工具人”,争当“U盘人”。 附【201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我的生活我做主 有一种看法说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假如我们是创造生活的“作家”,我们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我们有如何对待我们的读者呢?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坐骑犹如奴隶,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而骑师却能驾驭自己的生命,主宰自己的生活。因此,想要成为生命的骑师,就要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 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就是不要让别人左右你的思想。法国作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有思想,也会思考,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的提高,思想会越来越成熟 ,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思想,甚至会左右我们的思想,使得我们不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沦为坐骑,因此,为了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就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明确的判断力,不让别人左右你的思想。 生活没有彩排,每场都是现场直播。生命如此短暂而珍贵,因此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才不会让生命留下遗憾,诗人汪国真说过,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行走,内心却毫无目的,凭借着无外乎是对远方的执着 ,内心的茫然折磨着他们,让他们痛苦不堪。有的人就这样碌碌的过了一生,回过头来,才发现什么也没留下,徒留一声叹息与满心的遗憾。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不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理想,才不会成为生命的奴隶,才不会留下遗憾。 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并不是一味执着于自己的看法,对于别人友好的建议或想法要懂得接受,融合,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主宰自己的生活。在这个个性鲜明的时代 ,年轻 的人总是张扬地标榜自己的特立独行,唯恐别人不知道。殊不知,一味的标榜自己的个性而忽视了别人友善的建议,不仅细想得不到提升,而且也会对生活观、价值观的完善带来一定的阻碍,从而不利于以后的发展。 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体现,它需要我们要有理想,要有主见,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才能在生命的大潮中破浪前行,不留遗憾,坦然地活着,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与挑战,令人难以抉择,依然可以坚定的说:“我的生活我做主!” 【2020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听从社会召唤,做一个有用之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好期望,然而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当这种落差产生时,我们新一代青年该如何抉择?我的答案是:听从社会的召唤,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自己的期望固然美好,但是忽视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我们的人生又有何意义?只有为国家为社会奉献了力量,让广大民众受惠,这样的人生才是值得的。 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在考清华大学时,语文和历史成绩特别优秀,都是满分,但其他的科目分数却非常低。当年语文考题是《梦游清华园记》,富有想象力的钱伟长,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450字的赋,阅卷老师想改一个字都不好改,就给了他100分。一开始,钱伟长选了中文系,这符合他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但是,在他进入中文系的第二天,即1931年9月18日,日本对中国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学生们纷纷罢课,要求抗日。钱伟长年轻气盛,血气方刚,他决定不读中文系了,要改学物理系,将来造飞机大炮,好科学救国,于是他弃文转理,奠定了中国力学物理的基础。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将一个破落的家庭操持成有田有地、有房有粮、家有雇工的小康之家,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安安稳稳、固守家业,少年毛泽东当然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道理,但是他的志向不在于经营一个殷实的家庭。16岁那年离家去湘乡求学前,他将一张纸条夹在父亲账簿里,上面写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他用这首诗表明自己的志向和决心,毅然离开了家乡,走向一个崭新的世界。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社会和祖国的召唤,鲁迅弃医从文;秦玥飞放弃百万年薪,选择回到祖国最贫困的山村当一名村官;两弹一星元勋于敏也一次次改变自己钻研的方向。这些名字让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才足以自慰! 现代青年,若想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听从时代召唤,把个人兴趣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 所以,面对落差,我们的抉择是:听从社会的召唤,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