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公开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21-03-26 手机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李斯和他的《谏逐客书》。

2、阅读文章,读准字音,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3、理解文章重要的文言文词语和语法现象。

4、梳理文章的基本结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分析文章论证说理的主要手法

6、重点赏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课前预习区

【作者介绍】

李斯(约前280年——前208年),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驻马店上蔡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年轻时从苟子学帝王之术,学成之后又回到秦国,任为客卿。秦统一天下后,被任为丞相。李斯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制度,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主张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在秦代寂寥的文坛上,李斯文章一枝独秀。鲁迅先生称赞日:“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汉文学史纲要》)

【背景介绍 】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日: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日:……。”

李斯的这篇《谏逐客书》,写于公元前237年。

【解题】

《谏逐客书》中的“书一,即奏章,为古代大臣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李斯的这篇文章,布局谋篇非常严密,设喻说理纵横驰骋,既重事实又富文采,言简意赅地阐明了重用客卿,可成就秦王霸业,逐客于秦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道理。

谏——劝谏、劝告;逐——驱逐;客—客卿,是当时对别国人在秦国作官者的称呼;书——同“疏”、奏疏,指上书,奏章,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自主预习】

1、正字音

2、通文意

3、梳理知识点

【预习小测】

1.预习课文,正音正字。请给以下划线字词注音。

东据成皋之险           制鄢郢                 功施到今             树灵鼍之鼓

则是宛珠之簪           弹筝搏髀               迎蹇叔于宋           藉寇兵而赍盗粮

阿缟之衣               昭王得范雎

成皋gāo 鄢 郢yānyǐng 功施到今yì灵鼍tuó  

蹇叔jiǎn 

范雎jū     

2.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遂散六国之从:                               而陛下说之

西蜀丹青不为采                               河海不择细流

藉寇兵而赍盗粮:

答案:从通纵,合纵   说通悦,喜欢   采同彩,彩饰,颜料    择同释,舍弃  藉同借,资助,送给

3.找出下了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归纳小结规律

遂散六国之从:                             故能明其德:

却宾客以业诸侯:                           强公室,杜私门:

归纳小结:

答案:散,使动用法,使……散,解散       明,使动用法,使……明,彰显

业,使动用法,使……成就霸业       强,使动用法,使……强大

归纳小结:使动用法就是主语使宾语发出某个动作行为。用作使动用法的词语包括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等。

4.掌握以下词语的一词多义

1、让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动词,拒绝,舍弃

动词,谦让

2、施

功施到今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

动词,延续

动词,施加

名词,赠送、施与(的东西)

3、就

今弃击瓮而就郑卫               故能就其深

动词,取用,成就

动词,选择,形成

4、实

而骏良驮堤不实外厩            是使国无富利之实

动词,充满

名词,实情,与名相对

5、 以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皆以客之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介词,因(之)

介词,凭借

连词,而,来

6、乃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副词,却,竟然

副词,于是,就

副词,再,才

7、所以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用来……

……的原因

5.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哪种特殊句式。

①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此(非)……也 构成判断

②《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者,……也  构成判断

③西取由余于戎:     于戎,介宾短语后置

④江南金锡不为用:   为表被动

6、翻译下列句子

①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译:增强了王室的力量,禁绝了豪门贵族的权力,像蚕吃桑叶那样逐步吞并了诸候,使秦国成就了帝王之霸业

②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译:那敲打瓦盆,叩击瓦罐,弹着秦筝,拍着大腿,呜呜地歌唱,使耳朵感到快乐的,是真正的秦国的音乐

课堂互动区

一、通文意,解文本。

1.学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2分钟)

(1)解释重点词语

窃:私下;私自。多用作谦词

过:错误

★拓展:过(答案见双城学案)

①窃以为过矣

②秦师将袭郑,过周北门

③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④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⑤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⑥一日,大母过余日

(2)翻译:

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之事,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 

(3)思考:本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开门见山,使文章一开头就简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干净利落,毫不隐讳。点明文章 

中心论点。 

分析:提出中心论点,指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2.学习“昔缪公求士,……,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10分钟)

(1)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并       移风易俗        以        乐用        亲服        获        师        举

治强        拔        收        取        包        制        据         险

膏腴之壤        从        事秦        施        杜        私门        蚕食        

以客之功        向使        却        内

★拓展:却(答案见双城学案)

①王者不却众庶

②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③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⑤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2)重点句子翻译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译:如果这四位君主都拒绝客卿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那就将使秦国失去了富庶的实力,也就不会有强大的名声了。

(3)思考1:认真阅读文本,完成下列表格

国君 结果 客卿

穆公 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五子

孝公 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商鞅

惠王 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张仪

昭王 蚕食诸侯,秦成帝业 范雎

思考2:列举昔日四位秦国国君的历史事例目的是什么?

举出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因得客卿之利而成帝业,即秦穆公广纳贤才,称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而强盛。惠王用张仪瓦解了六国的“合纵”;昭王用范睢打击豪门贵族,奠定帝业基础。 

以昔日四位秦国国君的历史事例作事实论据,证明客卿对秦国的重要作用。

思考3:“向使四君却客……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假设论证

思考4:本部分整体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紧扣中心论点进行论述?

运用举例论证、假设论证和对比论证法。李斯以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重用客卿和驱逐客卿的利与弊。客卿不负于秦国,没有客卿秦国就不能强大,那么为什么要驱逐客卿呢?驱逐客卿是毫无道理的,是完全错误的,自然扣紧了中心论点。

3.学习“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10分钟)

(1)解释重点词语

致        垂        服        太阿之剑            纤离之马            建        树

说        不饰朝廷            为        玩好        駃騠        实        为采        

所以        下陈        娱        说        宛珠之簮                  傅玑之珥

阿缟之衣                 随俗雅化            佳冶窈窕            快        适        

然        然则        乎        所以       术

★拓展:致(答案见双城学案)

①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②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④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⑤听妇前致词

(2)重点句子翻译:

○1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译:那敲打瓦盆,叩击瓦罐,弹着秦筝,拍着大腿,呜呜地歌唱,使耳朵感到快乐的,是真正的泰国的音乐。

○2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译:这不是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方略。

(4)思考1:认真阅读文本,完成下列表格

态度 对象 具体表现

所重 色乐珠玉 明月之珠、佳冶窈窕赵女、《昭虞》《武象》

所轻 人民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思考2:作者列举生活中现实事例的目的是什么?

举出生活中的现实事例,说明秦王喜用别国的珍宝、音乐、美色。而在用人问题上排斥别国的客卿,这重物轻人的做法与秦王想统一天的目的是相违背的。

思考3:本部分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紧扣中心论点进行论述?

比喻论证、举例论证

4.学习“臣闻地广者粟多,……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6分钟)

(1)解释重点词语

是以        让        就        却        众庶        明        所以        乃        

黔首        资        却        业        藉        兵        赍

(2)重点句子翻译:

①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②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译:使得天下的贤士退缩而不敢向西来,止住脚步不敢进入泰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送兵器给敌寇、赠粮食给盗贼”的做法啊。

(3)思考1:认真阅读文本,完成下列表格,并思考这一段课文的论点是什么?

对象 结果 原因

五帝三王 无敌 不却众庶

秦王 国危 弃黔首   却宾客

驱逐客卿就是损害自己帮助敌人。

思考2:请给本段划分层次,指出层次之间的关系。

第一层:臣闻地广者粟多,……,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故也。

第二层: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关系:两层之间是正反对比的关系。

(3)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修辞方法。

对比、比喻、排比、对偶等。

理论作证文章第四段进一步分析深化,从自己所听到的名言,又以五帝三王的经验为依据,指

出:三王之所以无敌天下,那是因为“不却众庶”是“不却众庶”的好处。而今却不同,而今

乃是“弃黔首却宾客”,那会怎么样呢?那样做只有害处没有好处,那样会“以资敌国,以业

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其结论就是,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

也。这就通过引证分析阐明了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从而又紧扣中心论点,从理论上证明逐

客是错误的。

经过历史的、现实的、理论的论证才得以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逐客就会造成“求国

无危,不可得也”,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

论点:逐客就会造成“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

论据:理论论据----- 名言 

论证方法:归纳法 

第四段:对比分析,接纳客卿和驱逐客卿对秦国的利害关系。

5.学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3分钟)

(1)解释重点词语

资        益        内        外

(2)思考: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结尾呼应开头,首尾相连,前后贯通。再次强化驱逐客卿将遭之秦国危亡。

二、赏文本,用文本(6分钟)

1、本文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1)运用大量排比的修辞,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①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②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③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这篇文章的排比句的使用接踵联翩,俯拾皆是,使文章语意畅达,气势充沛,感情饱满,感染力强。

(2)整散结合,长短结合, 句式富于变化

句式变化,时而长句,时而短句,时而奇句,时而偶句,或长短句交织,或奇偶句相阃。例如:“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其中有整齐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八言等排比句,对偶句。既有整齐美,又有错落美,使文句显得格外自然活泼,错落有致。孟子言:“气盛则言之高下与声之长短皆宜。”李斯《谏逐客书》就是这样,文辞滚滚如浪,有排山倒海之势;事理滔滔不绝,让人心服口服。秦王读完此信,幡然醒悟,立马收回成命。

(3)动词使用富于变化,丰富了语言表达

①第一段穆公取士,分别用了“取”“得”“迎”“来”四个动词,虽然意思表达相近,但用词极为准确,富于变化,避免了重复,呆板。

②写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  “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这八个动词都写秦国占领了诸侯各国广大的土地,但用词灵活多变,准确写出了秦国的扩张态势,丰富了文章的意蕴。

③第三段列举秦王所拥有的各种宝物,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七个动词变化使用,准确地搭配了所拥有的宝物,凸显了宝物数量之多。

2、李斯劝说秦王的艺术体现在哪些方面?

(1)摆事实,讲道理

(2)巧用对比的手法

(3)用类比来说明事理

3、请谈谈《谏逐客书》文章布局的艺术。

作者先正面论述秦国四代君主任命客卿的史实,说明客卿对于秦国富国强兵的功劳。接着作者列举秦王所喜爱的珠宝乐曲均不出于秦国的事实,说明秦王重物轻人。然后作者又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述纳客之功与逐客之害。最后顺势得出逐客会使秦国内虚外怨,给国家带来危机。议论文周严缜密的逻辑力量,在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当堂练(5分钟)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史记李斯列传》,《史记》包括十二本纪、三十列传、七十世家等。

B.《谏逐客书》属于奏议体,是李斯上疏秦王嬴政陈奏自己对逐客看法的一篇奏章。

C.“随和之宝”,“和”即和氏璧,春秋时楚人卞和得到一块璞玉,剖之而得璧。

D.“遂散六国之从”,“从”通“纵”,合纵,山东诸国联合对付秦国的一种策略。

A(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首“臣闻吏议逐客”的“客”,即客卿,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B.惠王用张仪,“拔三川之地”的“三川”,指黄河、淮河和洛水交汇的地方。

C.“丹青”之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质,后丹青成为绘画作品的代称。

D.“弃黔首以资敌国”的“黔首”,指贫民,百姓,秦代平民黑巾覆头,故称之。

B(黄河洛水伊水交汇的地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第一部分列举四位明君重用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

B.作者认为,秦君看重珠玉声色,轻视人民,这不是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

C.李斯看来,秦王驱逐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这种做法会招致秦的灭亡。

D.文章最后一节指出,驱逐客卿就会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数量而增加敌国的实力。

C(把兵器和粮食送给敌人,是比喻的说法)

四、小结:本文论证说理的方法(2分钟)

第1段提出论点: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第1段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仰仗客卿,成就霸业

第2段类比论证,对比论证:驱逐客卿,重物轻人

第3段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纳客无敌,逐客资敌

第4段事理论证,对比论证:驱逐客卿,危及秦国(存亡)

五、作业

1、熟读全文,识记本节课所讲知识点,能翻译全文。

2、完成课后巩固区作业

课后巩固区

【基础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   )(  )

②功施到今                       (   )

③退弹筝而取昭虞                 (   )

④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   )

⑤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   )(   ) 

⑥损民以益仇                     (   )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民以殷盛                         (   )

②割膏腴之壤                       (   )     

③昭王得范雎,废穰侯               (   )(   )

④犀象之器不为玩好                 (   )

⑤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   )

⑥傅玑之珥                         (   )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 遂散六国之从           ②使之西面事秦

B. ①此五子者,不产于秦      ②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C. ①今取人则不然            ②兵强则士勇

D. ①皆以客之功              ②却宾客以业诸侯

1①举,攻克,占领 ;治,安定,太平②施,延续③取,选择,保留

④跨,统制,统一⑤藉,赍,送给,资助 ⑥损,减少;益增加 

2①殷yīn   ②膏腴gāo yú  ③雎jū,穰ráng ④好hào  ⑤黔qián   ⑥珥ěr   

3B

4.选出下列词语,写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移风易俗     蚕食    锦绣前程    迫不及待 

B.随俗雅化     建树    变换莫测    通霄达旦  

C.四时崇美     流淌    浩月当空    断壁残垣

D.裹足不前     赏赉    好高鹜远    断章取意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② 疏士而不用

B.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②损民以益仇

C.①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  ②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D.①江南金锡不为用            ②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6.下列句子中,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西蜀丹青不为采

B.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

C.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D.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4A(变幻莫测,通宵达旦,四时充美,皓月当空,好高骛远,断章取义)

5D(为① 被   ②语气词,呢)

6C(A昭通韶,B内通纳,D择通释)

【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7——11题

李斯者,楚上蔡①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说秦王曰:“胥人②者,去其几也。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③,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注释】①上蔡,地名。②胥人,平庸的人。③骚除,即扫除。

7.与“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中的“之”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环而攻之                       B.辍耕之垄上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下列文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人犬,数惊恐之              数:屡次,多次

B.李斯因以得说                  说:同“悦”,高兴

C.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赍:携带

D.厚遗结之                      结:结交,收买

9.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老鼠)住在宽敞的房屋之下,不会出来惊扰人和狗

B.胥人者,去其几也

平庸的人,往往会失去时机

C.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

因此五霸交替兴起,相继都尊崇周王朝

D.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

(这些都是)离间诸侯国君臣关系的计策,秦王就派手下良将随后攻打

10.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目睹老鼠所处环境的不同,际遇也大相径庭,由此得出深刻的人生感悟。

B.李斯认为,人要想成就大的功业,他必须能抓住机会,并有坚持不懈的狠心。

C.李斯认为,秦国当时业已强大,但仍亟需趁六国尚未强大时,用计统一天下。

D.秦王先拜李斯为长史,再为客卿,全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才赢得秦王重用。

11.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①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②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7C(主谓之间,取独)

8B(劝说,游说)

9A(不会被人和狗惊扰)

10D(全凭,太绝对;李斯还是有才能的)

11①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②倘若现在懈怠而不抓紧此事的话,等到诸侯再强盛起来,订立合纵的盟约,即使有黄帝一样的贤明,也不能吞并它们了

译文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他年轻的时候,曾在郡里当小吏,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于是李斯就慨然叹息道:"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到秦国之后,正赶上秦庄襄王去世,李斯就请求充当秦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舍人;吕不韦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郎官。这样就使得李斯有游说的机会,他对秦王说:"平庸的人往往失去时机,而成大功业的人就在于他能利用机会并能下狠心。从前秦穆公虽称霸天下,但最终没有东进吞并山东六国,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诸侯的人数还多,周朝的德望也没有衰落,因此五霸交替兴起,相继推尊周朝。自从秦孝公以来,周朝卑弱衰微,诸侯之间互相兼并,函谷关以东地区化为六国,秦国乘胜奴役诸侯已经六代。现如今诸侯服从秦国就如同郡县服从朝廷一样。以秦国的强大,大王的贤明,就象扫除灶上的灰尘一样,足以扫平诸侯,成就帝业,使天下统一,这是万世难逢的一个最好时机。倘若现在懈怠而不抓紧此事的话,等到诸侯再强盛起来,又订立合纵的盟约,虽然有黄帝一样的贤明,也不能吞并它们了。"秦始皇就任命李斯为长史,听从了他的计谋,暗中派遣谋士带着金玉珍宝去各国游说。对各国著名人物能收买的,就多送礼物加以收买;不能收买的,就用利剑把他们杀掉。这些都是离间诸侯国君臣关系的计策,接着,秦王就派良将随后攻打。秦王任命李斯为客卿。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