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优秀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21-03-24 手机版


 写作背景:

1848至1849年,资产阶级革命席卷了除俄国以外的整个欧洲大陆。这一革命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锻炼了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在这一革命过程中,工人阶级崭露头角,第一次作为一支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同资产阶级并立相争。马克思积极投身革命,辗转于比利时、法国、德国之间奔走宣传:在巴黎,他受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委托建立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在德国,和恩格斯一起为同盟中央委员会拟定无产阶级行动纲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筹办《新莱茵报》并担任总编辑。然而随着各国的革命运动相继失败,反动势力日益猖獗,马克思于1849年被迫离开德国前往巴黎,后又被驱逐,流亡到伦敦,在那里长期定居。

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人运动高涨,掀起了一场为争取工人政治权利的“宪章运动”。到1848年,运动经历三次高潮均被镇压,逐渐衰落。1848年后,以厄琼斯为首的宪章派左翼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支持下力图复兴宪章运动,《人民报》就是他于1852年创办的、无产阶级宪章派纲领的宣传阵地。1856年4月14日,流亡英国的马克思受邀出席《人民报》创刊四周年纪念会并第一位上台讲话,讲话的记录稿发表在4月19日的《人民报》上,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这篇演讲:《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建立名声的成就可以分为两类:立功、立言。这是通向名声的两条必经之路。就基本条件而言,立功者需要有一颗伟大的心灵;立言者则需要一个伟大的头脑。

——叔本华

当一个人完成了从无人做过的事业,或者虽曾有人尝试但失败了的事业,那么他所获得的荣誉,将远远高于追随别人而做得事业——哪怕后者更难也罢。

——培根

叔本华和培根所说到的历史上的伟人中,马克思便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们要通过品读《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一文,完成下面的几个学习重点。

1. 把握文章结构,揣摩深邃思想。

2. 品味文章语言。

3. 学会演讲词开场白的经典写法。

一、重点研读

1. 把握文章结构

这是一篇即兴演讲。即兴演讲通常是在某种场合下,演讲者事先未作准备,只是因为当时的特殊需要而作的临时发言。即兴演讲在思维的敏捷性、语言的逻辑性和口头表达的雄辩性都有更高的要求。

如何即兴演讲,避免因措手不及而陷入难堪的境地呢?美国演讲专家理查德总结了即兴演讲的“四步曲”,这四步是:

第一步,喂,喂!

第二步,为啥要浪费口舌?

第三步,举例。

第四步,怎么办?

我们用理查德的即兴演讲的“四步曲”解读文本。

首先,(所谓的1848年革命,……欧洲社会在1848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从1848年革命谈起,以此来对照反衬由它“宣布”预示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第一步,喂,喂!第二步,为啥要浪费口舌?)

接着,(这里有一件可以作为我们19世纪特征的伟大事实,……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列举了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了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第三步,举例)

最后,(我们知道,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高度阐述了这场社会革命的阶级力量,指出无产阶级是旧社会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执刑者。(第四步,怎么办?)

本篇演讲有着高度的整体感。演讲从无产阶级解放这个潜藏于社会外壳之下的秘密谈起,以无产阶级必定能通过革命解放自己的论断结束,前后呼应。他在演讲的开始部分概述生产技术革命对社会革命的巨大推动力,在演讲的后部肯定最先投身于生产技术革命的英国工人必定也能成为社会革命的先锋,这也是一种前后呼应。这些呼应带给这篇演讲很强的整体感。

演讲的主体部分围绕“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矛盾展开。

从这种矛盾的起因(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说起,既而谈到这种矛盾的具体表现(各种进步、发展引发了负面甚至反向的效果),接下来点出矛盾的本质,最后指出解决这种矛盾的根本途径(发动社会革命,由工人阶级掌握“社会的新生力量”)。整篇演讲的思路清晰、严谨、集中,有高度的整体感。

2. 揣摩深邃思想

这是马克思1856年4月14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发表的演说。150多年来,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年轮不仅丝毫没有消蚀掉它非凡的风采,而且其深邃的思想至今仍然让我们能够领略到经典的魅力。

在欧洲,19世纪中叶是一个崇尚革命、追求革命、推动革命的时代,是一个革命气氛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时代。当时,近代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8年革命已经过去,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科学地总结了这场革命的经验。

演讲开篇以精妙的比喻总结评价了1848 年革命之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意义,同时极力赞叹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威力:轰轰烈烈的1848 年革命虽只是作为“干硬外壳”上的“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却暴露了外壳下面的、能撞碎坚硬大陆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这片“汪洋大海”,吵嚷而模糊地宣告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秘密”。

接着,马克思列举了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说明了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即“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其中,前者构成了爆发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经济基础,而后者则说明了这场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

最后,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高度阐述了这场社会革命的阶级力量,指出无产阶级是旧社会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执刑者。

整篇演讲要表达的中心意思: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辩证法带来了巨大的思想力量。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的理论基础”(列宁语),它把世界看成普遍联系的整体,认为一切事物内部无不包括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唯物辩证法本身是批判的,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又包含着否定的理解。这篇演讲就建立在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马克思精辟地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这是整篇演讲的辩证法基础,是纲;对科学、工业生产的发展带来贫困、饥饿、道德败坏和人本身的愚钝化的概括性论断,是辩证法的具体应用,是目;生产力大发展与社会关系不适应这种发展的矛盾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革命,是基于辩证分析得出的观点,是一个闪烁着历史辩证法光芒的结论。在整篇演讲中,马克思总能从人所共知的正面的事实看出其包含的负面影响,并进而发掘这种矛盾的本质,给出解决矛盾的途径,这种思想的穿透力就来自对辩证法的使用。

客观地总结历史,冷静地审视现实,精准地预测未来,高拔的站位、开阔的眼界、深入的思考无不显露出哲学家深邃的思想。

二、深入探究:品味语言的深刻含义

精神只有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深邃的思想只有与隽永的语言和厚重的文化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典的光彩。我们阅读这篇经典,不仅可以感受到思想和理论的独特逻辑,也能品尝到丰盛的语言“佳肴”和文化“美酒”。

以语言而论,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意在号召英国工人进一步投入革命、解放自己,所以多处使用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典故,多用比喻,将睿智的思想和深刻的理论用充满激情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极具鼓动性和感召力。

分析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1. 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

解析:将轰轰烈烈的1848年革命比喻为“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无产阶级运动喻为“一片汪洋大海”,并生动描绘革命的力量: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两个比喻互相对照,把无产阶级革命的宏伟气势、重大意义艺术地展示在听众的面前。演讲的气势也在比喻中升腾起来。

2. 那些革命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世纪的秘密,本世纪革命的秘密。

解析:尽管革命尚未到来,但已经预示无产阶级就是旧社会的掘墓人、就是资产阶级的执刑者。

3. 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

解析: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尖锐对抗,即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

4. 英国工人是现代工业的头一个产儿。

解析:以英国现代工业为例,说明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无产阶级就要登上历史的舞台。

5. 现在,欧洲所有的房子都画上了神秘的红十字。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

解析:用菲默法庭的典故,形象地告诉我们,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行,资产阶级最终会被历史埋葬,无产阶级最终会成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这句话,以坚定而富有哲理的句式点明了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景。这个句子非常简短,但含义丰富,它意味着无产阶级解放自己和推翻资产阶级都是历史的必然,而“无产阶级”这个“执刑者”既被历史选中来推动社会进步(似乎带有偶然性),同时又以自己不懈的斗争创造了历史(其产生与革命运动都是造就了历史)。从最终意义上说,“审判官”和“执刑者”都是历史,由无产阶级参与创造的历史;“审判官”和“执刑者”又都是无产阶级,产生于历史之中的无产阶级。

这最后一句“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更是将演讲推向高潮,庄重有力,颇具感染力。

总结一下,演讲多处巧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深邃的思想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述出来。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引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典故,还将革命喻为“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既风趣幽默,又拉近了与在场的英国听众的距离。文末,马克思谈到了“菲默法庭”,颇有历史庄严之感,而最后一句“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更是将演讲推向高潮,极具感染力。

有了生动鲜活的语言,整篇演讲稿思想睿智而并不晦涩,理论深刻而并不枯燥,说理经典而并不艰深,极具鼓动性和感召力。

经典开场 让你的演讲惊艳全场

演讲中有一个叫“七秒原则”,也就是说,如果你在演讲开始的七秒之内没有抓住听众的心,那么他们就很容易分心走神,在演讲后期你再想把听众的精力集中起来那就要花更大的力气,但往往效果也不佳。所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下如何设计好的演讲开头,让我们一开口就迅速控场,跟听众快速建立联系,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01  奇论妙语式

听众对平庸的论调都不屑一顾,置若罔闻。倘若用别人意想不到的见解引出话题,造成“此言一出,举座皆惊”的艺术效果,会立即震撼听众,使他们急不可耐地听下去,这样就能达到吸引听众的目的。

美国一家广播公司在宣传无线电作用的科普演讲中这样开头:

“各位可知道,一只苍蝇在纽约的一扇玻璃窗上行走的细微的声音,可以用无线电传播到非洲,而且还能使它扩大成像尼加拉大瀑布般惊人的巨响。”

这则广播演讲选择普通人难以想象也不会去付诸实践的角度宣传无线电的特殊效能,构成了独特的开场白。

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这种方式应掌握分寸,弄不好会变为哗众取宠,故作惊人之语。因此,应结合听众心理、理解层次出奇制胜。再有,不能为了追求怪异而大发谬论、怪论,也不能生拉硬扯,胡乱升华。否则,极易引起听众的反感和厌倦。须知,无论多么新鲜的认识始终是围绕着演讲主旨进行的。

02  自嘲幽默式

演讲者在开场白里,也可以提到自己,这同样是一种较快实现与听众心理沟通的方法。不过,说到自己时,不可与说到听众时用同一种赞美的口吻。相反,可以用揶揄的、自我解嘲的口吻,当然也不必过分,必须让人感到这种自我解嘲中的乐观情绪和幽默感。

使用这种方法主要出于这种考虑:即听众普遍认为能与他人随便谈论自己的人通常是透明度较高、平易近人的人。同时,由于你的自我评论多少带有揶揄自己的味道,听众就会不自觉地产生某种优越感。所以,不少演讲者是以几句谦恭、风趣的自我评论开场,来实现与听众感情沟通的目的。

胡适在一次演讲时这样开头:

“我今天不是来向诸君作报告的,我是来‘胡说’的,因为我姓胡。”

话音刚落,听众大笑。这个开场白既巧妙地介绍了自己,又体现了演讲者谦逊的修养,而且活跃了场上气氛,沟通了演讲者与听众的心理,一石三鸟,堪称一绝。

幽默式是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或事例作为演讲的开场白,它能使听众在轻松愉快之中很快进入演讲接受者的角色。但是在使用幽默式开场白时切忌使用低级庸俗的笑话或粗俗的语言。

03  即景生题式

一上台就开始正正经经地演讲,会给人生硬突兀的感觉,让听众难以接受。演讲者不妨以眼前人、事、景为话题,引申开去,把听众不知不觉地带入演讲之中。可以谈会场布置,谈当时天气,谈此时心情,谈某个与会者……

你可以说:

“我刚才发现在座的一位同志非常面熟,好像我的一位朋友。走近一看,又不是。但我想这没关系,我们在此已经相识,今后不就可以称为朋友了吗?我今天要讲的,就是作为大家的朋友的一点个人想法。”

即景生题不是故意绕圈子,不能离题万里、漫无边际地东拉西扯。否则会冲淡主题,也使听众感到倦怠和不耐烦。演讲者必须心中有数,还应注意渲染的内容必须与主题互相辉映,浑然一体。

04  故事笑话式

故事式开场白是通过一个与演讲主题有密切关系的故事或事件作为演讲的开头。这个故事或事件要有人物,有细节;要短小,不然就成了故事会;要有意味,令人回味无穷;要与演讲内容有关。

周光宁在《救救孩子》的演讲开场时说:

“去年5月24日的《新民晚报》披露了这样一个事实: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每天要带父母亲手剥光了蛋壳的鸡蛋到学校吃。有一次,父母忘了给鸡蛋剥壳,差点憋坏了孩子,他对着鸡蛋左瞅右看,不知如何下口。结果只好原蛋带回。母亲问他怎么不吃蛋,他的回答很简单:‘没有缝,我怎么吃!’”

周光宁通过小学生不会剥鸡蛋这样一则新闻报道开头,把听众引入她的演讲主题:全社会都要重视培养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故事式开场白容易调动听众的注意力,对语言技巧的要求也比较简单,故初学演讲者特别适合于选用故事式开场白,故事式开场白要避免复杂的情节和冗长的语言。

05  制造悬念式

一位日本教授在给大学生做演讲前,面对台下叽叽喳喳、谈论不休的大学生们,他没有急于宣布他的演讲主题,而是从口袋里摸出一块黑乎乎的石头扬了扬:

“请各位同学注意看,这是一块非常难得的石头,在日本,只有我才有这一块。”

当同学们都伸长脖子想看个究竟的时候,这位教授才说明,这块石头是他从南极探险带回来的,并开始他的南极探险演讲。制造悬念不是故弄玄虚,既不能频频使用,也不能悬而不解。在适当的时候应解开悬念,使听众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而且也使前后内容互相照应,浑然一体。

06  引经据典式

演讲开场白也可以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语,为展开自己的演讲主题作必要的铺垫和烘托。作为开场白的被引用材料,一般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被引用材料极其精彩,具有相当强的概括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第二,被引用材料出自权威、名人或听众十分熟悉的事物,演讲者利用权威效应或亲友效应唤起听众的注意。

比如崔永元在一次活动中进行演讲。演讲主题是“人到中年后的困境”,开场为:

“亲爱的同学们:有首歌唱的是‘明天会更好’,是为了给人信心与鼓励。其实现实生活里明天会不会更好不知道,但明天会更老是确定的。岁月要走过,才知道它的凌厉,到了某个年纪不得不承认地球引力的厉害,器官样样俱在,只是都下垂,所谓的‘万般皆下垂,唯有血压高’。”

引经据典,一定要注意上面提到的两点,注意听众的接受度,否则就会让人以为掉书袋,而不知所云,估计听者就会哈欠连连了。

07  开门见山式

用精练的语言交代演讲意图或主题,然后在主体部分展开论证和阐述。这种开场白方式可称之为开门见山式。著名羽毛球运动员韩健在他载誉归来的汇报演讲中,就采用了开宗明义式的开场白: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志们:

我从17岁开始从事羽毛球运动,至今已经14年了。在这14年里,我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过失败的教训,有过成为世界冠军的喜悦,也有过败北的痛苦。今天,我不想炫耀自己如何“过五关斩六将”,而只打算认真地谈一谈“走麦城”。

08  巧问问题式

人们在回答问题之前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为了回答好问题,人们会集中全部的注意力来听问题。

开场就提出一个问题,会起到双重的效果,还会使听众思考,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问题可以由听众回答,当然也可以自问自答,还可以不答,作为一个悬念留到演讲结束,只要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够了。李敖在北大的演讲:

各位终于看到我了,主任,校长,总裁,各位贵宾,各位老师,各位小朋友!来演讲紧张不紧张?紧张,站在大庭广众面前,很多原本可以指挥千军万马军队的人,可是你让他讲几句话,他就完了,不敢讲话,什么原因?胆小。美国打赢南北战争的将军格兰特,能够指挥千军万马打胜仗,林肯总统请他上台给他颁发勋章,请他讲几句话,他讲不出口,为什么?怕这玩意,一演讲就紧张。

再比如财经作家吴晓波的演讲开头:

大家好,我是吴晓波。很高兴通过这样的方式与大家见面,今天的主题是《危机下的企业自救计划》。

为什么要开展企业自救计划?

自1月23日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全面停摆的状态。理发店、商场、电影院、客运站悉数暂停,整个国家变得非常安静。

要注意的是,所提的问题要符合实际,符合客观规律,还要是与听众相关的问题,又能达到切入主题的效果。切忌问一些不符合现状或让听众反感的问题,也不能提一些非常幼稚低俗的问题,以免使开场效果适得其反。

「演讲稿欣赏」

珍惜

同学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从中学到大学;从大学到研究生,你们“按部就班”地走到了今天,应当说非常幸运。要知道,我这一代人在我曾经历过的那个青年时代,没有你们的这份幸运,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青年人没有你们的这份幸运,所以,你们应当对你们得到的这份幸运格外珍惜。

作为一名年龄比你们长,阅历也比你们更加丰富一些的人,今天,我想就“珍惜”给你们一些建议:

请珍惜当下

做好每天的事情,而不要给自己太多懈怠、拖延的理由。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人生真的就是一场马拉松,每一个到达终点的人,都是从第一步开始、从每一步积累的。

我希望你们能珍惜当下、认真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情,并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到极致和卓越。

养成这样的习惯,将会让你终身受益。

请珍惜他人

在大千世界里,在芸芸众生中,我们能走到一起,真的就是一种缘分。

因此,要学会珍惜彼此:珍惜师生情;珍惜同学情;珍惜朋友情,不要把从别人,甚至你的父母那里得到的一切看做“理所当然”,而要心存感激,常思回报。

当然,这种珍惜是对真的、美的、善的情感的尊重和顾惜,是在无关重大是非原则问题时表现出来的宽厚和宽容。而如果触了底线,绝对不要迁就和纵容。

请珍惜自己,特别是你的健康

请珍惜自己,特别是你的健康。不要因为年轻就肆意透支你的身体。

有一句格言说:“有两种东西丧失之后才会发现它的价值——青春和健康。”但青春逝去,未见得活力不在、睿智不在、优雅不在;而失去健康,即使青春犹在,年轻于你何用?财富于你何用?时间于你何用?

我特别赞同瑞士心理学家亚美路对健康的洞见:“健康是一种自由——在一切自由中首屈一指。”

你可以像“潇洒走一回”那首歌中唱到的那样“我用青春赌明天”,但同学们,千万不要“用健康赌明天”。

我希望你们一定平衡好学习和锻炼身体的关系,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青年人。

请珍惜你内心的渴望

请珍惜你内心的渴望,而不要忽视它、压抑它、甚至掐灭它。

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事情,而不要人云亦云、心浮气躁;不要去跟别人攀比,做最好的自己足矣。

当然,选择自己心之所属并坚守,有时可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将会有更多的淡定和从容,更多的积淀和突破,更多的喜悦和快乐。

最后,请珍惜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40多年前,当我还是一名上山下乡知青的时候,我绝对想不到,有一天自己能够进入大学读书,更别说攻读博士学位、出国学习、当上北京大学的教授。

我常常想,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赶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这个时代给予了我们每个人以机会。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让中国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我们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

但是,任何一个美好的时代,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万千建设者们,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创造出来的。

同学们,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伟大的时代,而最好的珍惜,就是为这个时代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在今年7月份经济学院举行的毕业典礼上,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在致辞中引用一位战斗机飞行员的话:“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只能为祖国牺牲一次”,让所有在场的人热泪盈眶。这种摄人心魄的爱国主义宣言,也正是百余年来,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我们北大人的情怀!

一辈子真的很短很短……

有多少人说好了要做一辈子的朋友,可转身就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有的明明说好明日见,可醒来就是天各一方。

历经千山万水,三毛说:“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大钢琴家霍洛维茨说:“我用了一生的努力,才明白朴素原来最有力量。”

顾城说:“我需要最狂的风和最静的海。”

人生中最长久的拥有就是珍惜。

(演讲者:孙祁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基础知识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战友和同志。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这种兄弟般的情感和同志式的友谊,(  )

珍视友谊,热爱共同的事业是他俩弥合矛盾的根本密码。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结成深厚友谊的同志和战友,在共同的事业中,两人从__________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一次一次问题争辩中__________,找到解决问题症结的办法。长相知,不相疑,肝胆相照,__________,风雨同行。视友谊为生命,以事业为根基,经受住了漫长而复杂的革命斗争的血与火的________,建立了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共同理想、伟大事业的友谊。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B. 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

C. 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D. 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和兄弟般的感情。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

B. 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

C. 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

D. 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因为它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繁芜丛杂 豁然开朗 休戚相关 考查

B. 繁文缛节 茅塞顿开 休戚相关 考验

C. 繁芜丛杂 茅塞顿开 休戚与共 考验

D. 繁文缛节 豁然开朗 休戚与共 考查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买票进入海格特墓园,沿主干道往东走几分钟,马克思墓地就赫然呈现于眼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是马克思夫人燕妮、马克思本人、马克思外孙哈里朗吉特、马克思家的佣人海伦德穆特和马克思的女儿艾琳娜马克思。

①其上镶嵌着白色大理石墓碑

②白色大理石墓碑镶嵌于基座正面中央位置

③青铜铸造的马克思头像放置于墓碑之上

④墓碑中间部分雕刻着合葬于此的五个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日

⑤这个墓地有着比普通人高一大截的花岗岩基座

⑥他们按逝世的先后顺序由上到下排列

A. ③①④②⑤⑥    B. ⑤①⑥③②④

C. ⑤①③②④⑥ D. ③①⑤⑥②④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个人如果真有价值,便不会被忽视。一张百元纸币,不管把它弄成什么样子,人们还是希望得到它,    ①    。当然,有些东西的价值并不在于这件东西本身,也许它本身并没有多大价值,但它有办法让人觉得它有价值。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    ②    。就像同样是块土地,在城市里,寸土寸金;在荒郊野地里,可能分文不值。因此,    ③    ,就找到了自己的最大价值。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写作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马克思重返欧洲

白 烁

150多年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开宗明义:“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150年后,共产主义国家在欧洲几乎消逝,马克思却奇迹般地复活了。

20世纪末,英国学者弗朗西斯惠恩出版了《马克思传》。这本获得英国“四频道”电视台年度最佳政治书籍的传记,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这本书还原了马克思的原貌:一个富有创造力和博学的思想家,一个注重实证研究、对资本利弊了如指掌的经济学家,一个充满人道情怀但不太看得起工人鲁莽行动和不动脑子的革命家,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

马克思在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是百年来不动摇的,但在民间,马克思总与“红色”“革命”“苏维埃”“斯大林”联系起来。冷战结束后,这些词汇被历史收留,马克思倒从柏林墙的废墟中站起来,让墙东墙西的人都看到大胡子伯伯的温情、严谨和可爱。千禧年之际,在马克思生活和工作过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们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位居第一。执政的工党在“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把马克思评为第一名,尽管布莱尔抛弃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路线。马克思的“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被评为最佳名言,不久,便发生了“911”事件!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公布了“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调查结果,马克思荣登榜首。

在欧洲大陆,马克思被政党立为精神领袖。中立的法兰西民主联盟党说法国右翼政党从未脱离马克思主义。今年法国总统大选之前,主流政党都带有“马克思光泽”。左翼的社会党不断宣称要平衡劳资关系,要“吓住资本家”;中偏右的人民运动联盟指责“流氓老板”只顾给自己装腰包,而不顾工人生存状态,把工厂都移到劳动力便宜的国外了。

东欧、中欧国家在急遽的民主化和自由化进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不少左翼政党经过“在野”的阵痛后重新认识“真正的马克思”,在新生后重新执政。

马克思重返欧洲且被大众所接受,除了学术界不受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影响而客观研究的启蒙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困惑着劳工阶层。全球化拉近了国家间的距离,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摆脱贫困,但也加剧了资本家的财富集中,欧美国家的中产阶级因生产、技术和资金的全球流动而被涮到劳工阶层队伍中。联合国最近的报告估计,全球2%的富人拥有全球逾50%的财富,而全球50%的穷人仅拥有1%的财富。《资本论》很完整地指点了其中的迷津,所以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重要性、预见性和伟大性到21世纪才能充分显示。

无论在民间还是学术界,马克思重返欧洲是历史的进步。这不仅还原着马克思的真实面目,也让人们时时记住马克思的自白:“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6. 下列不能支持马克思所说的“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马克思传》这本书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还原了马克思的原貌。

B. 在民间,马克思总与“红色”“革命”“苏维埃”“斯大林”联系起来。

C. 马克思从柏林墙的废墟中站起来,让墙东墙西的人看到了大胡子伯伯的温情、严谨和可爱。

D. 马克思是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 欧洲对马克思的真正认识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有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B. 执政的工党在“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把马克思评为第一名,布莱尔则持反对态度。

C. 文章将马克思的“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的名言与“911”事件联系起来,说明了马克思的影响力。

D. 在马克思重返欧洲的过程中,马克思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是百年来不曾动摇的。

8. 请简要概括马克思重返欧洲的原因。

1. C 解析:原句主要存在主语残缺和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A、B两项缺少主语“他们”,“在他们”应改为“他们在”;且修改后的内容信息不完整。D项,“结成……感情”动宾搭配不当。  

2. B  解析:注意与上文“这种……友谊”以及下文中的“……密码”相照应。C、D两项只是对友谊的赞美,和后文陈述的内容没有关联。A项与下文衔接不恰当,故选B项。

3. C 解析:繁芜丛杂:丛生的杂草多而乱。形容内容、文字或种类繁多。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烦琐多余的事项。豁然开朗:由狭窄阴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也形容一下子领悟到某种道理而感觉明朗。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相关联。侧重体现利益关系密切。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坚定、忠诚或正确等)。

4. C  解析:通读语段发现,⑥句与横线后的句子衔接最紧密,排除B、D两项;再观察其他几句之间的逻辑关系,①句中的“其”指的就是基座,承接⑤句而来,可以排除A项,所以选择C项。

5. ①因为它自身还有价值 ②就是位置决定价值 ③如果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解析:文段的主旨是“人生价值”,因而在答题时应围绕“人生价值”进行思考。第①处,由横线前面的句子可知,人们之所以希望得到百元大钞,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由此①处应填写“因为它自身还有价值”之类的句子。第②处,根据下文“在城市里,寸土寸金”和“在荒郊野地里,可能分文不值”的对比关系可知,②处应填写“就是位置决定价值”之类的句子。第③处,根据横线前的“因此”可知,这里应填写的是一个总结句,再根据横线后面的“就”可知,横线处的句子应与后面的句子构成假设关系,由此③处应填写“如果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之类的句子。

6. B 解析:B项,表明以前欧洲民间只是将马克思当作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看待。

7. A 解析:B项,原文是布莱尔抛弃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不能由此推出布莱尔反对将马克思评为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C项,文章将马克思的名言与“911”事件联系起来,并非说明马克思的影响力。D项,“马克思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有误,根据第三段内容,应该是“马克思在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

8. ①欧洲学术界结束冷战思维,能客观冷静地看待马克思。②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困惑着欧洲劳工阶层。③欧洲学术界发现了马克思的多方面的魅力。④马克思的重要性、预见性和伟大性到21世纪得到显示。

解析:本题的答题区间是第六段,注意抓住“马克思重返欧洲且被大众所接受”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马克思重返欧洲,后面就是原因,答题时注意抓住原文的关键词句筛选整合答案,不可整段抄上作为答案。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