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鸿门宴》导学稿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21-02-27 手机版


 1.走近作者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背景资料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

3.熟读全文(扫清生字障碍)

【文本链接】

大风歌

刘 邦(汉)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赏  析】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最终刘邦取得胜利,建立了汉朝。有一次,他回到故乡沛县,在宴会上乘兴高唱了这首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泪下。歌中既表达了他平定天下的喜悦心情,也表达了他愿得猛士守卫四方、永保天下太平的愿望。这首诗击节而歌,豪放粗犷,充满了气势,不愧是汉代的开国君主的作品!

垓下歌

秦末汉初项羽(一说是后人感叹而作)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注:英雄末路的挽歌)

【翻译】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可比。可是这时代对我不利,我的乌骓马再也跑不起来了。 乌骓马不前进我能怎么办? 虞姬啊虞姬,我可把你怎么办呢?               

【赏  析】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在这首词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

第二课时

一、解释课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或者说明句式)

沛公军(       )霸上,未得(       )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       )项羽曰:“沛公欲王(       )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       )飨(       )士卒,为(       )击破沛公军!”当是(       )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       )项羽曰:“沛公居(       )山东(       )时,贪于(       )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妇女无所幸(       ),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句式:       )。急击勿失(       )!”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       ),素(       )善(       )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       )夜(       )驰(       )之(       )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句式:           ),欲呼张良与俱(       )去(       ),曰:“毋(       )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       )不义(       ),不可不语(       )。”

良乃(    )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张良曰:“谁为(       )大王为(       )此计者?”曰:“鲰生(       )说(       )我曰:‘距(       )关,毋内(       )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       )大王士卒足(       )以当(       )项王乎?”沛公默然(       ),曰:“固(       )不如也。且(       )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       )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       )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       ),项伯杀人,臣活(       )之;今事有急,故幸(       )来告良。”沛公曰:“孰与(       )君少长(       )?”良曰:“长于(       )臣。”沛公曰:“君为(       )我呼入,吾得兄(           )事(       )之。”张良出,要(       )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       )为寿(       ),约为婚姻(            ),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       )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      )出入(       )与非常(       )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      )不敢倍(       )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       )不可不蚤(       )自(       )来谢(       )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       )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       )善(       )遇(       )之。”项王许诺。

二、内容分析:第一部分(1~5段)交代鸿门宴的由来。

文章先交代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主要写了五件事:一是曹无伤的告密,这是矛盾的“导火线”。二是范增分析刘邦的前后情况,说他有“欲王关中”的野心,再加上当时颇能蛊惑人心的“望气”说法,说刘邦有“天子气”,劝项羽急击勿失,这是“火上浇油”,使矛盾进一步激化。三是项伯夜访张良,紧张的形势开始有了转机。四是张良与刘邦商量对策,拉拢项伯。刘邦先“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再用一番谎言为自己的行为辩护。项伯被拉过去了,为下文替刘邦说情及项庄舞剑时“以身翼蔽沛公”张本。五是项伯劝说项羽勿击刘邦。

三.作业:句子翻译

1、沛公军霸上 ,未得与项羽相见。

2、项羽大怒曰:“旦(dàn)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3、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4、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5、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6、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8、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第三课时

一、解释课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或者说明句式)

沛公旦日从(       )百余骑(       )来见项王,至鸿门,谢(       )曰:“臣与将军戮力(       )而攻秦,将军战河北(       ),臣战河南(句式:       ),然不自意(       )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句式: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       )至此。”

项王即日因(       )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       )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       )目(       )项王,举所佩玉玦以(       )示之者三(       ),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       )入前(       )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       )击沛公于坐(      ),杀之。不(      )者,若属(       )皆且为所(       )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       )为乐,请以(       )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       )身翼(         )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       )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       )地,哙遂入,披帷(       )西向立,瞋目(       )视项王,头发上(       )指,目眦(       )尽裂。项王按剑而跽(       )曰:“客何为(       )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       )谢(       ),起,立而(       )饮之。项王曰:“赐之彘(       )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       )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       )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       )足(       )辞!夫秦王有虎狼(          )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刑(        )人如恐不胜(       ),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       )耳(       ),窃为(       )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       )厕,因招(       )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      )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       )为(    )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于是遂去(       )。乃(     )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       )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       )四十里。沛公则置(       )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从郦山下,道(       )芷阳间(       )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       )我至军中,公乃(      )入。” 

二、内容分析:第二部分(6~9段),写鸿门宴上的斗争。

这一部分是课文重点,情节高潮所在。名为宴会,实为一场变幻莫测的心智较量。宴会上的情节可概括为“三起三落”。

三起:开始很和平,刘邦卑词“谢罪”,项羽说出告密人,可见怒气全消,有和解意,且设宴招待刘邦。但范增蓄意杀死刘邦,于是气氛陡然紧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暗示项羽下决心除掉刘邦,这是一起;范增见项羽“默然不应”,怕失去时机,乃叫项庄以舞剑为由,趁机刺杀刘邦,宴席间充满杀机,形势极为严峻,这是二起;樊哙持剑盾闯帐,怒视项羽,并予以斥责,情节发展到高潮,紧张气氛达到了极点,这是三起。

三落:项羽对于贸然闯宴的樊哙不但不怒,反而赞樊哙为“壮士”,读者的心弦稍觉松动,一落。接着,樊哙又锋芒毕露地指斥项羽,颂扬刘邦,其调子虽然是刘邦语言的翻版,却比刘邦要尖锐得多,但“项王未有以应”,并赐“坐”。刘邦与樊哙配合之默契,使项羽更加相信刘邦无意做关中王,读者的心弦又进一步松弛,二落。但是,杀机仍未彻底消除,身处“鱼肉”地位的刘邦坐不安席,机警地托词离宴,樊哙、张良会意随出,宴庭内外一片动乱,司马迁描述却有条不紊,使读者的视线在宴庭内外不断移动变化:庭外,“宾客”刘邦与群臣紧急策划脱身之计;庭内,“主人”项羽与左右还不知道,于是“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气氛张中有弛,三落。

这一部分共写了四件事: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这些事既反映了刘项双方的矛盾,又反映了刘邦集团能上下一心,共同应对危机。矛盾错综交织,有张有弛,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三. 作业:句子翻译.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4.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第四课时

一、解释课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或者说明句式)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       )杯杓(      ),不能辞。谨使臣良奉(             )白璧一双,再拜(          )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       )在?”(句式:           )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       )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       )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       )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       )今为(       )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       ) 曹无伤。

二、内容分析:第三部分(10~12段),述宴后余事。

这一部分写三件事: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这是事件的尾声。

本文情节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脱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首尾相应。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虽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部分,而结构却十分严谨,是一个动人的完整的故事。

三、人物形象

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

刘邦的性格特点是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他入关后即“籍吏民封府库”“遣将守关”“欲王关中”。

张良和范增都是眼光锐利的谋臣,但性格也有差别。

樊哙粗犷而又机智

四、鸿门宴的座次安排,有什么作用?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鸿门宴”是两个军事首领间的“会晤”,不适用君臣之间的座次安排。“宾主位东西面,君臣位南北面”,项羽摆鸿门宴,是以军人身份胁迫刘邦赴宴的,而不是以国君的身份。此时,项羽尚未自封“西楚霸王”,也未“放逐义帝”;而刘邦也是与项羽并列的军事统帅,只不过项羽军队在数量上占优势罢了。因此,鸿门宴上的座次,最尊的应是面朝东的席位,而不是亚父所坐的面朝南的席位。以项羽坐的面朝东的席位为最尊,既符合项羽的性格,又符合由尊到卑的行文顺序。此时项羽师心自用,狂妄自大,不顾宾主间的礼节,大摇大摆地坐上了最尊的席位,而只让刘邦坐第三等的席位,这正是项羽性格的必然,同时也反映了项羽和刘邦军事力量的悬殊。

五.作业:句子翻译.

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2.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3.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4.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第五课时

【基础知识积累】

1.通假字: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本字。

①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使进入。

②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具”通“俱”,全部。

④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叛。

⑤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蚤”通“早”。

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③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3.词类活用:辨别下列加点词的用法。

①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  像对待兄长一样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词作状语  像翅膀一样

③籍吏民,封府库  名词用作动词 登记在册  

④沛公军霸上   名词用作动词 驻扎

⑤范曾数目项王  名词用作动词  用眼示意  

⑥道芷阳间行   名词用作动词 取道

⑦刑人如恐不胜    名词用作动词 处罚  

⑧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名词使动用法 使之为王

⑨项伯杀人,臣活之    动词使动用法 使……活  

⑩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动词使动用法 使……跟从,率领

⑾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用作动词 交好

4.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意。

①因 

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依靠、凭借)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顺着、根据)

不如因而厚遇之  (乘机)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因为、由于)

因合纳斗盆 (于是、就)

②如

闻妻言,如被冰雪 (如同、像)

天时不如地利  (比、及)

沛公起如厕(到、往、去)

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 (到、往、去)

万事如意  (顺、随)

如其离违,宜别图之  (如果、假如)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好像)

③举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起、抬起)

举兵伐徐,逐灭之 (发起、发动)

举贤任能  (推荐)

杀人如不能举  (全、尽)

举世无双 (全部、整个)

④谢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道歉)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 (推辞、谢绝)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辞别)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告诉、劝告)

5.文言句式

①省略句

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毋从(汝)俱死也

(汝)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②宾语前置

不然,籍何以至此?(以何,凭什么)

大王来操何?(操何,拿什么)

沛公安在?(在安,在哪里)

③状语后置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具告以事      得复见将军于此

6.名句积累

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用以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乘机害人。

②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刀俎:剁肉的刀和案板,指宰割的工具。比喻别人掌握生死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③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干大事不必顾及细小(的地方),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   

④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秋毫:动物秋后新换的绒毛,比喻十分纤细的东西。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拿人民一针一线。

⑤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应试练兵场】       自主检测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飨(xiǎng)士卒    说(shuì)项羽    鲰(zhōu)生

B籍(jiè)吏民    戮(lù)力    按剑而跽(jì)

C披帷(wéi)    参乘(shèng)    刀俎(zǔ)

D不胜杯杓(sháo)  目眦(zì)    奉栀(zhì)酒

2.分别从下面两组中选出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

① A杀人如不能举                B沛公起如厕

C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D至海陵,如高沙     (         )

② A大礼不辞小让               B卮酒安足辞 

    C莫辞更坐弹一曲             D臣等不肖,请辞去   (        )

3.下面各句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君为我呼入                ②君王为人不忍

B.①会其怒,不敢献            ②会天大雨,道不通

C.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②不如因而善遇之

D.①故遣将守关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4.下列句中通假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B.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德”通“得”)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5.下列加点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沛公军霸上  ②吾得兄事之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常以身翼蔽沛公  ⑥籍吏民,封府库 

A.①②④⑥/③⑤             B.①④/②⑤/③⑥ 

C.①④/②⑤⑥/③           D.①④⑥/②⑤/③ 

6.指出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义与今义基本一致的一项 (    )

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于是项伯复夜去                    D、沛公居山东时  E将军战河北

7.找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吾属今为之虏矣           D.行将为人所并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2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固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固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8.下列两句中加点的字的正确读音是    (   )

①项王默然不应  ②军中无以为乐

A.①yìng  ②wèi                B.①yìng  ②wéi

C.①yīng  ②wéi                D.①yīng  ②wèi

9.下列句子,“然”的意义、用法与“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的“然”相同的一项是 (    )

A.沛公默然           B.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C.父利其然也         D.輮使之然也

10.下列句子,“数”的意义是“屡次”的句子有(   )

A.范增数目项王               B.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C.扶苏以数谏故               D.若印数十百千本

E.夹岸数百步                 F.几死者数矣

11.比较下面“以”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②.军中无以为乐 

③.寿毕,请以剑舞               ④.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12.选出上面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 

A.玉玦是半圆形的佩玉。“玦”与“决”同音。范增以此暗示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                          

B.刘邦为自己开脱责任,其表明产生矛盾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二是有小人之言。

C.“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是项羽无意中失言,表明其性格的粗率。

D.项庄拔剑起舞是听从范增安排要杀刘邦;项伯拔剑起舞是自觉行动,要保护刘邦。                        

参考答案

一、1、C(A中“鲰”应读“zōu”;B中“籍”应读“jí”;D中“栀(zhì)”应为“卮(zhī)”)

2、①BD(A、C中“如”可分别解释为“好像”、“赶得上”,B、D中“如”皆为“到……去”义。)②BC( A、D中“辞”可分别解释为“讲究”、“告别”,B、C中“辞”皆为“推辞”义。)

3.B(B中“会”皆为“正赶上”、“恰逢”义,A中“为”分别解释为“替”、“做”;C中“因”分别解释为“就”、“趁机”;D中“故”分别解释为“特意”、“交情”。)

4.C(C中“德”不是通假字,而是“倍”通“背”。 )

5.D(①④⑥均为名词用作动词,②⑤为名词作状语,③为使动用法。)

6.C(A、B、D、E中加点词均为古今异义词。“非常”解释为“意外的变故”,“细说”解释为“小人挑拨离间的话”,“山东”指崤山以东,“河北”指黄河以北。) 

7.B(A、C、D均为被动句,B为判断句。)

二、8.B 

9.B(例句与B中“然”均为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然而”义;A中“然”为形容词词尾,C、

D中“然”均为代词,“这样”。)

10.ACF(B、D、E中“数(sh)”均可解释为“几”,表示数量)

11.B(①中“以”为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相当于“来” ②中“以”为介词,用来。“无以”即“没有可用来……的东西”。③④中“以”均为表示凭借的介词“用”。)

12.C(剖析:C“此……言之”非项羽无意中失言,项羽是想用  曹无伤说的话来证明自己说刘邦有野心是有证据的,这同样表现了项羽的粗率无谋。)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