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实用教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21-02-25 手机版 | ||||
教学目的: 1.了解《史记》中的有关基本常识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常见句式等 3.分析“鸿门宴”的开端和发展,初探人物性格。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个人,在四面楚歌声中,悲亢地唱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个拥有着可以拔动山脉之势的人,却遭遇了英雄末路的悲壮结局.这个人是谁呢?(项羽) 而另一个人,在征讨得胜之余,酒宴之上,不禁念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流露出的满是豪迈之情.那么这个人又是谁呢? (刘邦) 同时历史舞台上两个经典人物,项羽和刘邦,霸王和沛公,一个出身于原楚国旧贵族家庭,一个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两人,在秦末农民战争的大潮中相遇,共同厮杀在灭秦的战场上,一个是破釜沉舟,力挽狂澜的勇士,一个善用能人,时运颇佳的领袖.当秦朝的辉煌最终消散殆尽之后,这原本同一战壕中的同伴,却在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中,必然的对立相视. 孰赢孰败,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已经给了我们结局.西汉王朝的建立,那英雄垓下之围的悲壮,也成了上下五千年来精彩的篇章. 我们今天只是要随着司马迁的叙述,去回看这个历史篇章中最精彩的片断,那斗智斗勇惊心动魄扭转时势的序幕.-----鸿门之宴. 二.初入文 让我们打开课本,至88页. 鸿门宴,原是指项羽在鸿门(进陕西临潼东)为刘邦所设之宴.后人又将鸿门宴来暗喻那些不怀好意,居心不良的邀约. 课文是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说道史记,必然要提及其作者司马迁了.我们之前所学过<史记>中的其他篇目有? <廉蔺列传> 1.那么请同学来简单为大家回顾一下有关史记和作者司马迁的有关文学常识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散读全文,将全文根据宴前\宴中\宴后的顺序划分段落 (学生散读期间,板书纠字音) 王wàng关中 飨xiǎng士卒 为wèi击破沛公军 好hào美姬jī 鲰zōu生说shuì我 孰与君少shào长zhǎng 奉卮zhī酒为寿 毋内nà诸侯 士卒足以当dang项王乎? 数shuo目项王 从百余骑jì 举所佩玉玦jué 瞋chēn目视项王 戮lù力而攻秦 樊fán哙kuài 交戟jǐ之卫士 目眦zì尽裂 按剑而跽jì 沛公之参乘shèng 赐之彘zhì肩 切而啖dàn之 人方为刀俎zǔ 道芷zhǐ阳 如恐不胜shēng 第一部分(1~2段)宴前风云际会 写宴会前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 (开端和发展) 第二部分(3~4段)宴上剑拔弩张 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 (高潮) 第三部分(5~7段)宴后刘邦脱险 写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与刘邦诛杀内奸。(结局和尾声) 三.研读第一部分 1.请同学朗读第一、二段 2.语法的质疑与答疑 第一段: ①“军霸上”、“王关中”(加点词为名词作动词用,读第四声)。 ②“说项羽”可简为“说羽”不可简为“说项”,“说(shuō)项”意为替人讲情、说好话。 ③“成五采”、“为(wéi)龙虎”,“成”、“为”都有“变成”、“化作”的意思,“龙虎”是龙虎的形状。 第二段: ①古今歧义: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盗”,窃贼;“非常”,指意外事故。 “公岂敢入乎?”“敢”,能够。 固不如也。”“固”,本来。 ②通假: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部。 “要项伯”。“要”通“邀”,约请。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接纳,准于入内。 “不敢倍德”,“倍”通“背”,违反。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成五采” 采通彩 ③活用: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用,意为与……交好(友善)。 “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 “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用,编造名册。 3.析文 ①课文第一、二段共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使项羽大怒,这是矛盾的导火线,也是故事“开端”。第二件事“范增进言”,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第三件事“项伯夜访” “张良献策”,“笼络项伯”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这是情节变化的关键,“项伯劝项羽善遇”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这也是导致最后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的源头。 ②提问:在楚王即将来犯万分危急的形势下,张良既不提议备战,更不主张退军,却只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这是为什么?此处行文轻描淡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战”必败,“逃”必溃,兵力悬殊,士气不同。张良过人之处在于确信项伯可以利用。他从项伯的通风报信中看出这个人十分重“义”,有恩必报,他也了解项伯与项羽的关系。由项伯必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尤其是他看准了项羽的致命弱点,双方矛盾的焦点,深信“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此处轻描淡写更显出张良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也与刘邦大惊失色束手无策形成对照。) 四、作业布置 1.自读课文三、四两段,利用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 2.思考下列问题: ①项羽最大的弱点是什么?试从课文中举例加以说明。 ②范增之谋为什么不能得逞,他在哪些方面不及张良? 第二课时 一、分析第二部分 1、请同学朗读 2、语法现象归纳 3、分析: 概括情节 刘邦谢罪 项王留饮 范增举玦 项庄舞剑 樊哙闯帐 (1)为何沛公一席话,立刻是项羽打消了杀他的念头? A、项伯进言在先 B、沛公此话分三个层次 一为叙旧 二为逢迎 三将必然矛盾化为偶然矛盾 (出自百家讲坛 王立群教授《鸿门宴》分析) (2)座位的朝向安排描写是否多余?如不多余,有何用意? (介绍古代座位常识) 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 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坐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3)项羽面对范增的暗示,为何总是默然不应? 项羽没有察觉项伯徇私通敌,完全相信了项伯的劝告及刘邦的表白,且项羽不想承担“不义”的名声。 (4)“项庄舞剑”在情节开展上有什么作用? 项王留沛公饮,矛盾已趋缓和,“舞剑”事件发生,形势再度紧张起来,并且引出了“樊哙闯帐” (5) 课文从几方面来刻画樊哙这一形象的? 语言:“此迫矣…..同命”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 行动:“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无所顾忌 无所畏惧,十分英武 外貌:“瞋目视秦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传神 (6)“臣死且不避….窃为大王不取也”分析樊哙的这段话和刘邦所言有何不同? (详见教参P228) 第三课时 一、初析第三部分 1、朗读 2、整理语法现象 1、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讲)大礼节不必讲究小的谦让。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 辞为? 现在别人正是菜刀和砧板,我们是(砧板上的)鱼和肉,为什么告辞呢 3、大王来何操? 来的时候带什么礼物?何操:操何,宾语前置 4、我持白璧一双:定语后置句“一双白璧” 5、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名词作状语 徒步, 逃跑 6、道芷阳间行:取道 名词做动词 从小路,名词作状语 7、不胜杯杓:禁不起多喝酒 8、沛公安在?在哪里,宾语前置句 9、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使动用法 二、分析 1、归纳情节 A 刘邦脱身逃去 B 张良入谢献璧 C刘邦诛杀内奸 2、分析情节 A刘邦脱逃之前做了哪些部署?为什么这样安排? 一留张良代为辞谢 二放弃车骑,只身独骑,只带四个亲信 三叮嘱张良,待其至军中再入谢 刘邦担心项羽反悔,这样安排,目的在于尽快脱离虎口 B、项羽受璧,范增破玉斗,二人态度为何不同? 项羽对刘邦借故逃脱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的轻敌自负,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 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奶,精心策划的阴谋破产而恼怒 三、整体把握 四、人物性格 1、项羽: 四个问题: 是否对刘邦发动进攻? 是否在席间杀死刘邦? 对樊哙的越礼行为采取什么态度? 对刘邦逃席采取什么态度? 听到密报和劝说——大怒 听到项伯说情——答应“善遇”刘邦 胸无城府,有妇人之仁。 听到刘邦谎话——洋洋自得、说出线人 沽名钓誉,致轻敌失计。 宴会上范增多次暗示——置之不理 项庄舞剑,项伯翼蔽——熟视无睹 举棋不定,刚愎自用,乏政治远见。 樊哙闯帐怒目而视——反称壮士, 赐酒赐坐 刘邦逃后张良奉璧——安然受璧, 处之泰然 寡谋轻信,失判断能力。 自矜功伐、豪爽直率的赳赳武夫。 2、刘邦 得知项羽来攻击自己时—委曲求全 了解张良与项伯关系时—攀龙附凤 宴会上卑礼甘居卑座时—能屈能伸 借口上厕所趁机逃走时—机智敏捷 回到营寨诛杀曹无伤时—坚决果断 善于接受意见,心机深沉,巧言佞色,心狠手辣。圆猾狡诈,细心机警;随机应变,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勇毅果断;能屈能伸细致周密。 3、其他人物 张良:深谋远虑、处事谨慎、忠心耿耿 樊哙:豪爽勇敢、英武过人、善言应变、有勇有智 范增:老谋深算、主观武断、急躁骄横 项伯:重义气,无政治头脑 四、艺术特色 ①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 ②运用对比手法烘托人物形象 ③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人物。 ⑴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 ⑵项羽刚愎自用,又拙于应变;刘邦善于采纳意见,又随机应变。 ⑶项羽用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刘邦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授命。 ⑷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 刘邦有奸必肃,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 本课重点: 1、虚词“为、之”复习 2、人物性格分析法 ①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 ②运用对比手法烘托人物形象 ③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人物。 3、宾前、定后句式复习 4、名作状、名作动复习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