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精品教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21-02-25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迁的相关事迹以及与《史记》有关的文学常识;(重点) 2.掌握本课重要的文言字词、特殊句式;(重难点) 3.了解“鸿门宴”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分析刘邦、项羽的性格特点。(重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项羽和刘邦都曾看到过秦始皇出巡时壮大的场面。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却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言为心声,可见两人都觊觎帝位的野心。但我们会发现,两人的语言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一个率真无忌,一个含而不露。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刘邦的性格有着较大的差异,他们的命运有何不同?《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豹。 二、作家作品介绍 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都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十岁诵古文,随父至长安,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20岁的时候,遨游大江南北,其后侍从汉武帝巡游长城内外,足迹遍及全国,这些考察见闻为写《史记》作了良好的准备。20几岁任郎中,36岁父死,38岁继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42岁时主持修订历法,同年开始写《史记》。5年后,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至53岁时基本完成《史记》的著述。 《史记》 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内容: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 组成:《史记》全书130篇,52万多字,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五部分。 【12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例外:《秦本纪》《项羽本纪》《吕后本纪》 【30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以及特别重要的历史人物 【70列传】帝王、贵族王侯之外的名官、名人的事迹以及少数民族的传记 【10表】以表格形式简列各个时期的大事件 【8书】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评价: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著作,又是文学著作。 三、背景介绍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吴广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陈胜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自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怀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被秦军主力章邯包围),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以牵制秦军主力)。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遗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补充:破釜沉舟:釜是锅,舟是船。比喻下最大的决心,一拼到底。 对联:清代 蒲松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而此时的刘邦呢?(他绕过函谷关,从秦军兵力薄弱的武关进入,攻下咸阳)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 行略定秦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 项羽将军队驻扎在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 四、预习检查 1.读音 欲王wàng关中 飨xiǎng士卒 为wèi击破沛公军 崤xiáo山 好hào美姬jī 臣为wèi韩王送沛公 谁为wèi大王为wéi此计 鲰zōu生说shuì我 熟与君少长zhǎng 奉卮zhī酒为寿 从百余骑jì 戮lù力而攻秦 范增数shuó目项王 樊哙kuài 举所佩玉玦jué 交戟jǐ之卫士 瞋chēn目视项王 目眦zì尽裂 按剑而跽jì 沛公之参乘shèng 赐之彘zhì肩 切而啖dàn之 如恐不胜shēng 人方为刀俎zǔ 何辞为wéi 道芷zhǐ阳 2.文章写的是“鸿门宴”的经过,我们以“宴会”这一特定的时间为界,可将文章分为几部分?并注明相应段落。宴会前【1-2】、宴会中【3-4】、宴会后【5-7】。 2.每个故事都是由各个故事片段、场景所组成,“鸿门宴”这则故事由哪些故事片段组成? 宴会前【1-2】:无伤告密、范增说羽、项伯夜访、张良献计、刘项约婚、项伯许诺。 宴会中【3-4】:刘邦谢罪、项王留饮、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义责项羽、刘邦离席。 宴会后【5-7】:沛公出逃、张良入谢、项王受璧、亚夫破斗、沛公除奸。 3.请找出《鸿门宴》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并划分阵营。 阵营 主帅 谋士 武士 内奸 刘营 刘邦 张良 樊哙 曹无伤 项营 项羽 范增 项庄 项伯 第二课时 一、讲解第1-2段——宴会前部分的字词 二、分析原文 1.宴会前有哪些故事片段或场景构成? 宴会前【1-2】:无伤告密、范增说羽、项伯夜访、张良献计、刘项约婚、项伯许诺。 2.课文第一段记叙无伤告密、范增说羽两件事,思考这两件事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曹无伤是沛公的左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所以“无伤告密”这一情节使矛盾挑开,是故事的“开端”。 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他“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范增说羽”使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项强刘弱,密报项王,暗中投托,“欲以求封”,投机未成丢了小命。可见是个行事鲁莽,草率的叛徒。 3.项羽接到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他为什么“大怒”? 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他有称王称霸的野心。 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 就功劳对比而言,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 就地位对比而言,自己是楚王后裔,而刘邦只是一个“市井小人”这些项羽岂能容忍? 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那么一个暴躁、自矜功伐火爆汉子。 4.项伯夜访的本意是什么?难道他想救刘邦? 报答张良当年对自己的救命之恩,不希望看到张良跟从刘邦去送死。(然被利用)【讲义气、重感情,知恩图报、少远见,禁不住诱惑】 项伯:讲义气,为救友不顾失节。他禁不住刘邦的拉拢,客观上做了刘邦的内奸:“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是长刘邦的志气,灭项羽的威风,这完全是替刘邦说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更是对刘邦歌功颂德,对项羽进行指责;在项庄舞剑的时候,“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庄不得击”。 5.刘邦听到项羽准备攻打自己的消息时,感到“大惊”,不知所措。此时张良为刘邦定下计策。请同学们找到张良的计策并且分析张良性格特点。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给刘邦台阶下,把这一错误行为推卸给其他人,表明不是刘邦的问题,而是鲰生而是小人的谏言。)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张良、刘邦心中自然知道军队实力,张良不说你打不过人家,而是让刘邦自己衡量。“战”必败,“逃”必溃,因为兵力悬殊。 ——对策:“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刘邦的大惊失色衬托出张良的处变不惊、镇定自若,且懂得如何与大老板相处。 【处变不惊,沉稳机警、处事得当】 6.张良过人之处还在于确信项伯可以利用。为什么?因为他从项伯的通风报信中看出这个人十分重“义”,有恩必报;他也了解项伯与项羽的关系,由项伯必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7.刘邦有没有听从张良的计谋呢?我们来看一看刘邦的性格又是怎么样的? 刘邦不但听从了张良的计策,还把这个计策执行得非常到位,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由“联络感情”进而自我辩解,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 【能屈能伸,狡诈多端】 另外项伯回去的一段言辞,项王不但不对项伯起疑心还许诺因善遇之。【寡谋轻信】 第三课时 一、看《鸿门宴》 电影片段 二、讲解第3-4段字词 三、讲析第3-4段 1.刘邦听从项伯的建议,第二天带领着一百多人马前来谢罪,他的话中心意思是什么?通过他的言行我们可看出他怎样的性格? 他的一番话重在辩解,说明自己“不敢背项王”。 刘邦作为一军统帅,并且占着道理,竟然能够亲自到项羽军中谢罪,在项羽面前自称为“臣”,言辞谦恭,可见刘邦坚决果断、能屈能伸。 2.刘邦谢罪是否诚心,何以见得? 并不诚心。言辞虽恭(以“将军”称项羽而以“臣”自称),还强调自己“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都出于不自愿,侥幸而已,但却绝不认错,更把责任推给“小人”!由此可见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如此。 3.项羽听了刘邦的辩解,果然很受用,不但告诉了刘邦是谁告密,还留刘邦饮酒,【寡谋轻信】宴会上他们是怎样坐的?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补充】古代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 古人尚右,以右为尊。 右丞相比左丞相大,左迁表示贬官。 古代建筑特征:前堂后室 在堂上:南向为尊。 帝王上朝时坐北向南,臣子向北。 在室内:见下图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的实际座次:见下图 “鸿门宴”的座位安排反映了什么? 双方的军事力量悬殊,项羽凭着自己的军事实力,【目中无人,居功自傲】。 范增:鸿门宴上,“数目项王,举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不应后,出召项庄,说“君王为人不忍”,说明范增对项羽的妄自尊大思想还不甚了解,不能准确把握项羽的思想动态,一味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刘邦跑后,他拔剑击斗,还指桑骂槐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尔后的历史证实了这一点。可见范增有远见卓识,老谋深算,但处事浮躁。没有搞清楚自己的位置,同时不能针对项羽的心理状态为之出谋划策,因而即使有正确的主张,也难以实现。 项庄:剑术不佳,刺杀刘邦未成,笨拙无能,有勇无谋。 4.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紧张的气氛达到极点,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 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 行动描写:“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叹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英武。 外貌描写:“瞑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眺尽裂”,着墨不多,却极为传神。 有礼有节:赐酒,先拜谢,他大斗饮酒,大块吃肉,粗犷、好爽,真乃英雄本色。 能言善辩、粗中有细:借吃生彘肩讽刺项羽,又替刘邦求赏,暗寓尊崇项羽之意。痛责项王,有勇有智。 浓墨重彩、形神兼备写樊哙【粗中有细】,既衬托了项羽、刘邦,更突出了张良。 文章巧妙地把握人物关系:刘邦信而用之;项羽感其“义”,赞其“勇”,赐酒、赐意、赐坐;张良则是“导演”兼“舞台调度”,一切全由张良策划。 张良:“项庄舞剑”时,张良出,樊哙急问:“今日之事何如?”,可见事先有所商量。樊哙责备项羽,口径一致,则更可以看出其行事周密、处变不惊。沛公令其留谢,他询问沛公“大王来何操”,表现了他处事有方。张良的话语行为并不多,但刘邦集团的一切活动,实际上都是张良导演的。 5.有人认为樊哙在席上的讲话跟刘邦的“仅是语句上稍有变化而已”,对不对?如有区别,区别在哪里? 两人讲话中心大体一样,但侧重点不同。 刘邦讲话重心在辩解,强调的是自己“不敢倍德”,策略上是“以屈求伸”。 樊哙讲话重心在“义”,理直气壮责人,首先申明自己“死且不避”;继而陈述秦王“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暗中已将项羽推向了审判台;而后明确指出怀王有约在先,沛公虽然先人咸阳,却又“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言沛公“劳苦功高”,责项羽“听细说欲”。从策略上看,“以攻为守”。 第四课时 一、 讲解5-7字词 二、 讲析5-7段 1.沛公出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为什么部署这样? 一是留下张良代为辞谢;二是放弃车骑,只身独骑,只带四个亲信随从,从小路走;三是叮嘱张良,待其至军中再入内辞谢。 这样安排,目的在于尽快脱离虎口,担心项羽反悔。 2.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分别怎样,为何不同? 项羽:“受璧,置之坐上”; 范增:“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自己的武力;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破产而恼怒。 3.沛公出逃,张良入谢,沛公除奸这些事给项羽和刘邦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对项:坐失良机,加深了项、范矛盾,埋下了最后失败的祸根。 对刘:刘诛杀了曹无伤,内部更加团结。 项羽:沽名钓誉,缺乏政治远见,轻敌自大,寡谋轻信,胸无城府,不善用人,优柔寡断,又带有直率的武夫的性格。 刘邦:虚心请教,善纳忠言,多谋奸诈,能言善变,头脑清醒,善于应变,虑事周到,善于用人。 项羽失败的原因:刘邦曾这样说道: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的另一面 项王已定东海①来,西,与汉俱临广武②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③数反梁地④,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⑤,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⑥,必欲烹而翁,而幸分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⑦耳。”项王从之。 注释:①东海:泛指东方,东边。②广武:城名。③彭越:字仲,擅将兵,拜魏相国。④梁地:先秦时期属梁国。⑤俎:砧板,肉案。⑥若:同汝、尔。若翁,你的父亲。⑦益祸:加重祸患。 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历史上对项羽有过褒贬不一的评价: 题乌江亭 杜牧 (唐)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 题乌江项王庙诗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 夏日绝句 李清照 (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认为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全诗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 司马迁的评价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和垓下歌 虞姬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的这一首《和垓下歌》,既是历史(待考证)上少见的绝命悲歌,也是爱情的悲歌,虞姬为了让项羽不再有牵挂,唱完《和垓下歌》,拔剑自刎。 千古绝响(传说) 有人说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是天生一对,地配一双。这项家和虞家原都是楚国贵族,秦始皇灭楚后,迁移到今江苏省宿迁市过隐居生活。项羽和虞姬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这两家于是结为秦晋之好。 虞姬嫁给项羽之后不久,秦始皇驾崩,秦二世胡亥即位,由于秦二世的残暴,便爆发了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项羽和叔叔项梁带着八千子弟兵也树起了义旗,项羽从此戎马倥偬,开始了紧张的军旅生活,南征北战,昼夜厮杀。作为妻子的虞姬,随军行动,项羽战到哪里,她就跟到那里。就这样,在项羽领兵出战时,她给他鼓励,寄予深情厚望,保佑平安归来;在项羽凯旋归营时,她以翩跹舞姿,千般柔情,万般妩媚,欢歌娱曲给他祝贺;在项羽遇到挫折的时候,她便以"胜败乃兵家之常事"的话给他抚慰;甚至她还会穿了战靴,披上绣甲,骑马跟着项羽在阵上冲锋,作他坚强的后盾。有了这一强大的精神支柱,项羽越战越勇,所向披靡。 项羽是一个性格暴躁的男子,却也是个用情专一的人。他始终爱着虞美人,成为民间传说上的一段佳话。相传,刘邦进入咸阳后,项羽跟着进来,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收集秦朝宫殿中的金银财宝,全部运到他的根据地彭城,却将阿房宫内成百上千的美女尽数遣散,纯粹就是为了讨好虞美人。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天下,随即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初期,楚军连连大胜,但在楚汉相争的第4年,项羽和刘邦的大将韩信在垓下展开激战,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战"。虞美人在帐篷中心惊肉跳,惴惴不安,苦苦地等着项羽的归来。项羽回来了,这一回他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计,他虽然靠着一支画戟,有钟离昧、季布在左右奋力相帮,杀散一层又一层的汉兵,杀出一条血路,逃了出来,但自己的人马,已丢了八成。他自起兵以来,像这样的失败,尚是破题儿第一回。汉军把项羽的营地围得水泄不通,而且汉营中的韩信,还编出一曲楚歌,教军士在楚营外四面唱和。其歌词无句不哀,无字不惨,使那些残败的楚兵,无不怀念起遥远的家乡,一时间斗志全无,一个个在夜色掩护下陆续逃散。楚霸王夜不能寐,心情烦闷地坐在军帐中饮酒。当时,面对他宠幸的美人虞姬,面对多年伴他驰骋战场的骏马,楚霸王抚今追昔,感慨良多,心潮难平。他禁不住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没有叹息。他惟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虞美人的命运和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美人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 虞美人在旁听了,泣不成声。她一转身,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香消玉殒。项羽抚尸大哭一声,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然后遂即跨上战马,杀出重围。到了乌江边无处可逃,便将爱马乌骓赐予乌江亭长,然后原路返回于汉军交战,项羽怒斩汉军数百人!杀的汉军连连惨叫,然后自刎于江边,这年项羽才31岁。 刘邦后来以礼埋葬了虞美人。后来,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长出了一种罕见的艳美花草,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多情又柔骨侠肠的虞姬,就把这种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这名称就一直流传到今天。 【思考】对项羽的评价历来见仁见智,那么项羽在你心中是个怎样的人? 是情意绵绵的伟丈夫?是英勇善战的盖世英雄?还是居功自傲,自矜功伐的一介武夫?是胜利的勇士,是失败的英雄?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