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备课素材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2020-09-11 手机版


 知识梳理:

他是杂交水稻之父,他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是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就是袁隆平。今天,我们将赏读作家沈英甲的这篇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认识这位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人物通讯的重点就是通过对先进人物事迹的报道表现人物的崇高思想。本节课我们的重点是在梳理概括袁隆平先进事迹的基础上,探究并学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思想品质。

重点之二是研读这篇通讯刻画人物的方法(人物行动、语言,矛盾冲突、细节描写)。而其中作者选择细节的方法,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学习。

人物通讯作为实用类文体的一种,是阅读考试中必须掌握的考点,今天我们将从其文体特点入手,学习怎么阅读鉴赏人物通讯。

课文人物事迹品质概括:

①2001年春节后第二天,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人物品质: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②1961年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人物品质:善于发现,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③1964年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人物品质: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④1992年发表文章驳斥有关杂交稻的不实文章。

人物品质:实事求是,勇担责任

⑤1986年以来,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⑥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人物品质:立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课文精讲:

一、重点研读:多角度刻画人物

1. 通过描写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

描写人物的行动,是展示人物的性格、塑造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其思想性格的直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是在千变万化的行动中体现出来的。

恩格斯曾说过:“一个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

例如文中第三部分,面对“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贬斥杂交稻的文章的做法,袁隆平选择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而他采取的方式不是冲动愤慨,而是“用平和的语气”理性解说,并且列举了一系列详实的数据,如“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1976年──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克”“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杂交稻则占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这些无可辩驳的事实给造谣者当头一棒。这一系列行动,生动地刻画了袁隆平心系农民、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家形象。

2. 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

人物通讯中,单凭作者叙述,是难以把人物写活的。因此语言是表现人物心理,揭示其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个性鲜明的语言可以与内心活动、外在活动有机地统一,能让读者看到一个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例如,文中写到:在一次电视台举办的活动上,主持人问作为特邀嘉宾参加活动的袁隆平是不是也做梦,梦见过什么。他高兴地回答:他曾经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这语言是那么质朴,没有深奥难懂的专业术语,没有刻意为之的上纲上线,让我们看到了耀眼光环背后一个普通的人。连梦中都不忘关心水稻长势和收成,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科学家对科研的专注与精诚,因此,借助语言的音响和色彩来加强人物的形象,就可以实现“豪华落尽见真谛,从平凡中见深刻,从沉静中见热烈”的艺术效果。

3. 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

矛盾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一般说来,社会生活中的矛盾运动规定着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最容易在矛盾冲突中显露自己的个性特征。如本文第二部分“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叙述了他决定选择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作为自己的攻关方向时,他得顶着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等权威学者的指责和压力,在独立研究一段时间以后,袁隆平又了解到了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科学家失败的事实,在重重压力下和前途渺茫中,他选择了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最终凭借坚定的信念和永不言弃的精神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证明了自己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于是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了勇于突破传统桎梏,敢于质疑创新的鲜活的人物形象。

4. 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我们看了一部电影,片名忘了,可其中的一两个生动画面或许一辈子都忘不了;我们读一部小说,其他内容都忘了,其中的一两个情节却永远记住了……那些被记住的画面或情节就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顾名思义,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描写,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细节描写被称为人物通讯的生命和灵魂,在人物通讯中细节描写的内容包括人物的言谈举止、神情姿态、音容笑貌,大自然的湖光山色、风雨雷电等细枝末节。那么选择什么样的细节才会把人物通讯写的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呢?

首先要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

每个典型人物都是不同的,人物个性特点越鲜明,人物形象就越丰满,因此人物通讯中选取的细节必须是可以充分展现人物区别于其他人的个性特征,包括外貌、职业、性格等。例如1936年斯诺《西行漫记》对周恩来有一段外貌描写:

一边和周恩来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一个精干、质朴、热情、有抱负的青年革命家形象就立在大家眼前,这个细节描写使得人物形象真实,个性突出。

其次,选择揭示、呼应主题的细节描写。

通讯中任何细节的描写最终目的都在于表现主题,所以细节描写不能偏离主题。

例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有一段文字:

很多人都发现,无论开会、作报告,他经常把右脚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

为了体现焦书记心系群众、忘我工作的分主题,作者选取了他同涝、沙、碱的斗争中肝病越来越重的细节,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心底无私、一心为公的党的好干部形象。

第三,选择具有感染力的细节。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人物典型报道中,以情感人,可以大大增强文章感染力和亲和力,使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例如在《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这篇通讯中,写李月华深夜为大娘的外孙看病时有这样一个细节描写:

母女俩说到天蒙蒙亮,才渐渐睡着,这时门外又响起了李月华亲切的声音:“大娘,孩子好了吗?”蒋大娘赶忙开门,只见外面雪花还在飘着,李月华深夜前来的两行脚印还没盖满,一条新的脚印又通到她家门前……

这两行脚印的细节,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心系病患,极度负责、极度热忱”的乡村医生形象,她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让人动容。

回归文本: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

例如: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文中“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的神态描写,生动地写出了袁隆平对试验田深深的感情和满满的期待,这里不仅关乎他科研的成败,更关乎百姓的温饱;“跨过水渠”“迈步走进”“蹲下身子”“翻看”一系列动词写出了袁隆平看到田地时的激情和力量,以及对田地劳作的熟稔。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劳动者,而是一位即将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于是一个对科研极其热忱、对名利极其淡薄,俯首耕耘时刻不辍的科学家形象就树立在了我们面前,个性十分突出。

再如: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敏锐的目光”写出了袁隆平作为一个科学家敏锐的观察力和专业的判断力,“屏气静神”写出他工作中的认真和严谨,理性沉稳,压制内心激动,小心确认;“欣喜地抚摸”“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则写出了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稻株”时内心的激动和不可抑制的喜悦,这不同于个人的小幸运,而是关乎实现他“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再挨饿”的大梦想,小小细节折射出了袁隆平对农业的赤子之心。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才是中国真正的骄傲。他的眼睛里,只有秧苗摇曳的一亩田。他心无杂念,抛去功利,倾注着毕生精力,对热爱的事业全情投入。

美国名记者修马利根说:“生动的细节可以使纸面上的文章留在人们的心灵上,渗透到人们的情感中去。”这篇通讯正是凭借出色的细节描写使读者对袁隆平的形象刻骨铭心,而他的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富有创新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二、深入探究: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自主探究:

文中写道“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他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袁隆平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前途,就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如何理解袁隆平的这种做法?

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因迷信权威而缺乏深入的思考。古人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事实上,很多的发现、发现都是在“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的情况下产生的。如西红柿,开始人们都认为它是有毒的,然而现在它已成为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食物。再如,哥白尼在意大利时就熟悉了希腊哲学家阿里斯塔克斯(公元前三世纪)的学说,确信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这个“日心说”是正确的。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哥白尼终于完成了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推翻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旧学说。布鲁诺以超人的预见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哥白尼学说”,他在《论无限、宇宙及世界》中提出了宇宙无限的思想,将束缚人们思想达几千年之久的“球壳”捣得粉碎。所以袁隆平这种“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敢于“挑战”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今天,我们所认识的这位科学家,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他就是中国的脊梁。

典例精析:

1. 考点链接:人物通讯的文体特征及解题技巧

(1)通讯概念

通讯是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比较详细而又深入地报道国内外近期出现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或典型经验的一种新闻文体。

(2)通讯特点

①真实性  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具有新闻的共同特点,即真实性,这是通讯的生命。通讯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具有新闻意义的近期出现的真人真事。在这一点上通讯和消息是相同的。凡是进入通讯的内容,不允许任何虚构和“合理想象”。

②时效性  通讯在时间要求上不如消息那样快捷,但也应当是新近发生的事,而不是“旧闻”,具有新鲜意义的事实才有阅读的价值。

③评论性  通讯的作者,可以对他(她)所报道的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直接发表评论,抒发感情。用自己的感情或见解加强对读者的影响。

④文学性  通讯虽然不是文学作品,却可以也应该运用多种形象化的表述手法,增强形象描述的逼真感和生动感。

(3)常用手法

真实性:直接叙述事实材料;列举数据;叙述人称(特别是第一人称);引用话语

时效性:选材角度

评论性:作品主题

文学性:篇章结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等

(4)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

一是善于通过选择典型材料、组织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风貌、精神境界,透视人物内心世界,并且善于站在时代高度对人物进行观照。

二是写出人物的个性,不与别人笔下的形象相似。

人物通讯还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和典型细节等来刻画描写人物。

(5)人物通讯常见考查角度

①对人物通讯标题的特色及作用的考查

比如《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出题者可能会问:请你谈谈你对这个标题的理解,或者这个标题有什么作用。

那么我们在鉴赏和回答问题时,一方面要考虑这个标题对文章内容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其作为新闻标题的特点。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尤其是新闻类文章,它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

这个标题由正副标题构成。正题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副标题(实题),交待了这篇人物通讯的主人公——袁隆平。清晰明确,重点突出。

②对塑造人物所选取的典型材料的分析

比如《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中,为什么会选择他1992年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驳斥其他人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的事件?

那么我们在鉴赏或者回答时,就要明确新闻通讯刻画人物形象时,必须围绕主题选择真实、典型的示例。而这个示例是为了证明袁隆平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品质,所以,这里,借助袁隆平发文章,借助数据驳斥谬论的事件,表现了袁隆平的这一精神品质。

③对人物通讯中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的分析

对人物通讯塑造人物的方法的分析

比如《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中对袁隆平性格和形象特点的分析和作者所用的各种艺术手法。

④对人物通讯塑造人物的意义以及作者对人物的评价的理解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中: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袁隆平便下定决心,要拼尽毕生的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⑤对具体文段内容、句子含义、词语含义的理解

⑥对人物通讯的新闻价值与宣传效果的探究

2. 经典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擦鞋者说 

《人民日报》记者 龚永泉 

南京有一个“郭师傅擦鞋店”,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可生意依然红火。 来到位于莫愁新寓的这家小店,可见门口醒目的牌子上写着五六个服务项目和价格,还有两句话,一句是广告“足下生辉,走出风采”;一句是店规“以诚信立基,做良心事业”。店里鞋架上放满了擦过或待擦的皮鞋。 

郭师傅名叫郭兆松,41岁,一家三口都在这儿擦鞋,去年毛收入10万元。 他一边擦鞋一边与我交谈: 

有人问我,别人擦鞋都只要1块钱,你为什么要两块?我说,这叫优质优价!同是皮鞋,有几十元的,还有上千元的不是? 

我是安徽固镇人,1991年举家来南京打工,搬运工、收破烂都干过,活不轻,钱不多。有一天,在闹市区看到一字排开的擦鞋摊,生意还不错,便悄悄在旁边看,一连看了5天,一位好心的师傅收我当了徒弟。我也成了“擦鞋游击队”的一员。 

2001年,在一位城管队员的帮助下,我租了间7平方米的门面,月租800元,做起了定点生意。刚开始,擦一双鞋1块钱,没有多少生意,急得直上火。暗下决心:凡事要用心,虽说是擦鞋,也要擦出点名堂来! 

以我的经验,鞋油都是一样的,差别就在鞋蜡上。我就琢磨自己配,成份有蛋清、鞋乳、白醋等。那些日子,我是白天试,晚上想,觉睡不实,饭吃不香。经过近百次试验,终于达到了满意的效果。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03年11月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8两白酒,尽兴地醉了一回:咱也有“独门秘方”了! 

自从用了自配的鞋蜡,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有一天,我在理发店理发,看到染发的要用电吹风吹,灵机一动:擦鞋也可用电吹风呀!现在,我擦鞋都加一道吹干程序。刚擦过的鞋,你端一盆水往上浇,一滴不沾!这样的效果,收2元钱不多吧? 

你问我下一步的打算?我这店也算有了点小名气,我想让妻子和儿子留在这里干,我找个地方再开新店。现在城里人有钱没时间,穿皮鞋的越来越多,自己擦鞋的越来越少,市场大得很! 

编后 

生意有大小,创新无分别。与多数企业比起来,一家擦鞋店微不足道,更谈不上有什么“国家扶持”。但郭师傅在擦鞋中肯动脑筋,小革新照样出效益。从这个事例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悟出一点创新的道理呢? 

(选自《人民日报》) 

1. 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2. 文章从第三段开始,就改用第一人称由郭兆松自述。用这种手法来写通讯,有什么好处?

3. 《人民日报》发表本文时,加上边框排在第一版,还加上“编后”语;本文又被评为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篇短短的通讯得到如此的重视,你认为它具有哪些新闻价值?

【解题技巧】

1. 从分析人物通讯的基本特征入手

这是解答人物通讯类阅读的基本知识储备。前面讲过作为新闻体裁的一种,真实性是通讯的第一生命,要体现真实性,一是要交代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二是要通过真实的数据加以说明。如第1题数据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因此由此入手即是答题的要点。

2. 抓典型材料,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以人物为主要写作对象的文章都会将分析人物形象特点作为考查的重点,人物通讯也不例外,而刻画人物形象一般要选取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特征的典型材料,如本文主人公郭兆松的创新精神主要就是通过研制鞋蜡这一事件来体现的。

3. 对人物通讯的某种特色(如表现手法)作深入的思考和判断

人物通讯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从叙事方式上看,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等,顺叙符合时间发展和人物性格发展的变化规律;倒叙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注意;插叙可补充必要的背景材料,为塑造人物提供背景环境。从叙事人称上看,第一人称可以使通讯内容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如上第2题;第三人称叙事客观,更易于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从具体刻画人物方法看又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

4. 着重发掘人物通讯的深层意蕴,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这一点要着重突出新闻的社会宣传价值,其切入点是分析作者报道的人物形象的意义(或歌颂或抨击)及这一人物与时代热点问题的关联。如以上第3题,作者报道郭兆松这一人物就是要宣传他身上体现出的创新精神和自立自强精神;同时,郭兆松作为弱势群体,对其创业成功的宣传也体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参考答案】

1.(1)本文使用许多数字,如“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毛收入10万元”“7平方米的门面,月租800元”“经过近百次试验”,(举两例即可)使事件表述十分具体,事实显得确凿可信,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

(2)用数字表现人物非常形象,如“那是2003年11月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8两白酒”,具体的时间、酒量,凸现了郭兆松兴奋的心情,以及研制成功鞋蜡对他的重要意义。

2. (1)用第一人称自述,人物语言个性化,其口气、用语与人物身份十分吻合,读通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生动形象。

(2)第三段开始用第一人称自述,让郭师傅自我表现、现身说法,这种结构安排使通讯更具有现场感、亲切感,显得其内容真实可信,更具有说服力。

(3)用第一人称自述,节省了许多穿插串联的语句,行文更加凝练。

3.(1)郭兆松生意虽小,但是他肯动脑筋,配鞋蜡,用电吹风吹干鞋,通过这些不起眼的小革新出效益,这种创新精神具有新闻宣传价值。

(2)尽管郭兆松不具备高学历,原来也没有什么技艺,但是他自强不息,敢于创业,擦鞋“也要擦出点名堂来”,还要“再开新店”,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十分可贵,具有榜样的作用。

(3)关注民生,扶持弱势群体,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报道郭兆松的小小擦鞋店,鼓励普通劳动民众自力更生,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具有社会教育价值。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