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优秀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20-02-16 手机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辛弃疾的思想性格、词风,识记辛词中的名句。 

2.过程与方法:学习“知人论世”和分析修辞效果的方法,品读诗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体会词人崇高人格的艺术再现。

【学习重难点】

重点:分析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其表达效果。

难点:披文入情,感受诗人的深沉的爱国情怀。

【学习拓展】

1.关于作者

2.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词。所怀的“古”,实际是40年前当朝的旧事: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十月,金兵入侵,隆祐太后从洪州(今江西南昌)沿赣(gàn)江南逃,先逃至造口,再转陆路流亡到赣州。金兵追太后至造口时,对这一带大肆蹂躏(róulìn),百姓遭到血腥的劫掠和屠杀。

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从高宗南渡建立小朝廷以来已经有半个世纪了。虽屡经挫折,恢复中原的希望依然存在。而且在此半个世纪中,抗金是曾取得重大胜利甚至接近最后胜利的:如南渡初年宗泽为东京留守时,准备大举渡河,收复失地,谓“中兴之业,必可立致”。但为主和派黄潜善、汪伯彦等所破坏,不得实现。他任江西提点刑狱,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途经造口,他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3.诗意解读: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zhègū) “行不得也”的叫声。

4.修辞手法: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生动形象化的作用。例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煜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初读感受:用“/”标出停顿,自由朗读整首词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长安”应代指北宋的京城汴梁

2.我给大家的“温馨提示”(要注意的字词知识):

字音:郁孤台(yù)鹧鸪(zhègū)

词义:可怜(可惜)  愁余(使我感到忧愁)

3.“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指什么人? 词人是如何描写他们的痛苦的?行人:当年在金人逼迫下逃难的人。

用清江水比喻“行人泪”,写出了老百姓背离故园的无尽悲苦。

4.下片写“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示心念朝廷,而重山阻隔,表达了故园难回,满腔义愤中表达了怀念中原、渴望收复失地的愿望。

二、合作探究:

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周济说是“借水怨山”,请你说说这两句中的“山”“水”分别比喻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里的江水比喻词人和广大爱国志士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它像江水一样,能冲破一切阻碍,坚定不移地实现自己东归的愿望。

这里的青山比喻压制爱国者抗金收复中原的反动势力,主要指主和派(投降派)。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表达了词人和广大爱国者对抗金恢复的坚定意志。“青山”能遮住行人的望眼,使他望不见“长安”,但是江水顽强地向东北流去,毕竟是“青山”所遮不住的。

2.有人评价此词 “沉痛常在转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两句以下,是登台所望所感,诗人的感情一波三折,请具体分析是如何“波折”的。

“西北望长安”两句,写心系故园,而故园阻隔,充满忠愤。

“青山遮不住”两句,写爱国志士恢复意志坚定,是任何阻碍也阻隔不住的,充满坚定的信心。

“江晚正愁余”两句写现实中,因主和派的阻碍,恢复大业无法实现的愤慨与愁苦之情。

忠愤→自信→悲愤,一波三折。

三、拓展延伸

阅读辛弃的《鹧鸪天》,完成后面鉴赏题。

《鹧鸪天》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补充注释:

①辛弃疾想报效国家却壮志难酬。这首词是他晚年家居时,碰到客人和他谈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从青年到晚年的经历而作的。

②万字平戎策: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未被朝廷采纳。

1.上片四句传神地烘托出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请结合诗歌中所运用的词语简要分析。

用“拥”字、“飞”字表动作,“突”字突出了骑兵渡江行动之迅猛,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以烘托,把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写得如火如荼,极为饱满有力,富有感染力。

2.“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深沉感慨?请简要分析。(结合诗人生平和诗句内容分析)

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种树书。两句以最鲜明、最典形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极端沉痛的地步。

【我的反思与感悟】

四、课堂小测

1.“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请分析“鹧鸪”这一意象所寄寓的情感。(3分)

寄寓着词人主和派阻挠恢复大业的不满和无法收复中原的悲痛之情。

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句中加点的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如今,长安只能引领以望,而且远望不到了!那重重叠叠的连绵不尽的青山遮住了视线,也阻断了建功立业的进取之途!“望”“可怜”两个词写出了无限的忠诚,无限的惆怅,无限的感愤!

3. 如何理解“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句的意思?

从字面上来理解,满含人民血泪的江水滚滚东流而去,是重重的青山所无法阻挡的,从更深的层次来理解,这两句诗含蓄地传达了词人对抵抗外敌,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鐠囧墽鈻奸崥宥囆為敍锟�妤傛ü鑵戠拋顔款啈閺傚洤鍟撴担婊冪碍閸掓瀵查弫娆戔柤閿涘牆鑲蹇撳彄濞堜絻顔戦敍锟�
鐠囧墽鈻艰ぐ銏犵础閿涳拷35娑撶崄ord閺傚洦銆傞幍鎾冲瘶
閺勵垰鎯侀弨鎯板瀭閿涙碍鏁圭拹锟�
閺堝娓剁憰浣烘畱閿涘矁顕ǎ璇插鐏忕鈧礁绗€瀵邦喕淇�

閺堫剛鐝幍瀣簚閻楀牏缍夐崸鈧敍锟�http://wap.yinruiwen.net  閹殿偅寮块張顒傜彲瀵邦喕淇婃禍宀€娣惍渚婄礉閸欘垳鐝涢崡瀹犲箯鐠х姴宕勬稉顏囩カ濠ф劒绗呮潪鐣屽仯閺佸府绱濋悙瑙勵劃娴滃棜袙鐠囷附鍎�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