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导读——志向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2019-09-16 手机版


 第三单元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

7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话题链接——志向

一、字之源

【字源演变】

“志”,形声字。声旁原是“之”,隶书之后讹变为“士”或“土”。本义为志向,心之所向。

形声字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

《说文解字》:“志,意也。从心,之声。”

【成语链接】

胸怀大志:胸有远大志向。语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道路一致。形容彼此理想、志趣相合。明朝归有光《题仕履重光册》:“大司寇箬(ruò)溪顾公、大司空南坦刘公,方与石翁为湖南社会,志同道合,其称许之固宜。”语出《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曹植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故称“陈思王”。

二、句之美

1.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墨子修身》

不智之志和无志之智同样都是要不得的。

品读 意思是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坚定的意志在其中犹如统帅,意志强,才能充分地发挥智慧。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论语子罕》

“夺”是改变的意思。《吕氏春秋》中也有类似的名句:“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品读 意思是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形容志向对一个人是十分重要的。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品读 全句意为一个人处境越是艰难,就越是坚忍不拔,不丢失高远之志。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

三、诗之韵

行路难三首(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里写到了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赏读 诗人那种积极入世的强烈渴望,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二句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诗人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宗悫(què),历史上的名将。史书云,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四、文之理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古希腊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我国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典出 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读 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予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说的“淡泊”“宁静”不是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习近平同志以“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说明“勤学”对成长成才之重要,并以“一物不知,深以为耻”表达了对勤学的高度重视。

短歌行

一、识作者

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①

作为军事家,指挥了官渡之战这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②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59461;唱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文人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伴读] ①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大家要睁开慧眼,仔细甄别哦。

②他的诗歌散文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余秋雨评价说,诸葛亮的文章是君臣之情,曹操的诗歌是宇宙人生,格局不一样。确实如此。

二、知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设酒宴请诸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本诗表达了曹操希望能够延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雄心壮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即为明证。③

[伴读] ③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

三、明文体

歌行体

“短歌行”是乐府旧题,因其声调短促,故名。多为宴会上唱的乐曲。

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很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④

[伴读] ④你还能举出歌行体的诗作吗?

四、拓知识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⑤“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伴读] ⑤魏晋风骨盛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两笔。

五、理基础

1.记字音

①譬如(pì)  ②子衿(jīn) ③呦呦(yōu)

④可掇(duō) ⑤度阡(qiān)   ⑥契阔(qì)

⑦谈59461;(yàn)   ⑧三匝(zā) ⑨吐哺(bǔ)

2.通假字

契阔谈59461;,心念旧恩

“59461;”同“宴”,宴饮

3.古今异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古义:多少。

今义:一门数学学科。

4.一词多义

(1)鼓

①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弹)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击鼓)

③微风鼓浪,水石相搏(振动)

④钟鼓之音(一种乐器)

(2)绝

①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断绝)

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③真黄山绝胜处(极,最)

④夜久语声绝(停止)

5.文言句式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宾语前置

附文白对译

⑥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打开了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士人的心扉。

⑦曹操求贤若渴,曾颁布《求贤令》,但是政治文件感染力稍差。这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



⑨化用典故,援引成语来抒写自己的怀抱,皆恰到好处,浑然一体而不露痕迹。

归园田居(其一)

一、识作者

隐逸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⑩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11”,故后世称“陶靖节”;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

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以及“平淡自然”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典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伴读] ⑩见《晋书陶潜传》。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11靖节二字具有平淡、清高、有气节的意思,符合先生品格。

二、知背景

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12

[伴读] ○12除诗歌外,还有辞赋《归去来兮辞》。欧阳修评价极高: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三、拓知识

田园诗

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13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14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而李白、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等大诗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伴读] ○13田园诗派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以崭新的思想内容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

○14田园诗的名句可不少,你能背出多少呢?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四、理基础

1.记字音

①羁鸟(jī)    ②守拙(zhuō) ③荫后檐(yìn)

④暧暧(ài) ⑤墟里烟(xū)   ⑥狗吠(fèi)

⑦樊笼(fán)

2.古今异义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古义:隐约的样子。

今义:因留恋而不忍分离

3.一词多义

(1)归

①守拙归园田(回到)

②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归附,归依)

③不图子自归(回娘家)

④返璞归真(复归)

⑤男有分,女有归(女子出嫁)

(2)去

①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离开)

②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过去的)

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距离)

④大江东去(往,到……去)

⑤为汉家除残去秽(除掉)

附文白对译

○15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罢了。

○16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17“守拙”和“取巧”是一组反义词啊。固守本心,不忘初心,这就是“守拙”。

○18榆柳与桃李,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暧暧依依,朦胧轻柔相互勾勒。这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

○19这二句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稍加变化而更见功力。

○20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

 

任务群构建与探究

文本构建

短歌行

结构图示

主旨归纳

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但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是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抒发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归园田居(其一)

结构图示

主旨归纳

《归园田居(其一)》主要描写了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官场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以及对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任务探究

任务探究一 出世与入世的碰撞——赏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任务导引

出世与入世,江湖与魏阙,历来都是一个相互矛盾却又相辅相成的问题。说到底,出世与入世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在东汉末年乱世中,曹操和陶渊明作为身份地位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他们都借助诗歌传达出了自己的心声。通过解读这两首诗,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任务设计

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忧”什么?真的是想借酒浇愁吗?“守拙归园田”,“拙”指什么?为什么陶渊明要“守拙”?

答案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一个政治家身处乱世渴望招募贤才、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慷慨之叹。表面上是要借酒浇愁,放浪形骸,实际上表现出一个有雄心壮志的政治家深感人生苦短、贤才难求的苦闷心理。“守拙归园田”,“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巧”相对,陶渊明要“守拙”,即强调自己不会顺应世俗的潮流,要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

2.曹操想“掇明月”,陶渊明重“返自然”,各自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知人论世,方能探究此问题。

答案 “掇明月”,表现曹操思慕人才而不得的惆怅心理,“明明如月”流露出对人才的仰慕之情,在诗人心中,人才如悬空之月,明鉴宇内。明月可望不可即,即为人才难得,也反映诗人欲得人才的迫切之情。“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自然环境,又是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与开篇的“丘山”照应,是点题之语,表明诗人对田园的向往是源自“质性自然”的生活态度。

3.(拓展延伸)请替曹操或者陶渊明给对方写一封信,劝说对方改变原有出世或入世的观点。

穿越时空,只是一种处世态度的碰撞,不存在孰是孰非,但想象要合情合理。

答案 (示例)陶兄:久仰你大名了,与您鸿雁往来,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啊!曾为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孤高所震撼,拜读大作,更深深地羡慕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您的大作无不表现出您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田园生活和隐居生活的向往。

您是位隐士,如菊一般,遗世独立,高洁雅致,气韵超逸;但是这样与世何益?何不如菊一般,不畏严寒迎风斗霜,与那污浊的社会一搏呢?

企望陶兄您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成为浊世中的一枝独秀的菊花。

不过人各有志,只要您认为自己所为没有违背自己的原则,也就此生无憾了。

曹操顿首

任务探究二 志士与隐士的对话——赏析抒情主人公形象

任务导引

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而隐士思想,也历来占据传统文化精神最崇高、最重要的地位。另外,古往今来,很多人同时具备隐士情怀和志士节操,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可能没有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却能造就人格的丰碑。

任务设计

1.这两首诗歌分别塑造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样的形象?

答案 《短歌行》塑造了一位具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又求贤若渴的志士形象。《归园田居》塑造了一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

2.鲁迅先生评价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他评价陶渊明:“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你如何理解呢?请根据曹操和陶渊明的作品客观评价一下。

答案 曹操名作有《蒿里行》《观沧海》和《龟虽寿》等,这些作品风格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在乱世中有顽强进取精神的人,称之为“英雄”也是实至名归。

而陶渊明因为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不适应仕途中繁文缛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尽管反复多次出仕,但是最终归隐田园。正是因为他并未完全脱离现实,却有这样的精神气节,“并非浑身静穆”,他才如此伟大。

3.(拓展延伸)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一世之雄,一个是隐逸之宗;一个具有一统天下的宏大气魄,一个则有崇尚自由的隐逸情怀。

假如他们穿越时空相遇,会对对方说些什么呢?

请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名为“志士与隐士”的剧本。

对话要得体,符合人物的身份和阅历。

答案 (示例)[傍晚,树林,一条古道蜿蜒伸展向树林深处。林边,陶渊明左手背在身后,手里握一把菊花,右手拈须,望着远方的山影]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曹操 (骑马从林间古道而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陶渊明 (作揖相让路边)此诗悲歌慷慨,气韵沉雄,乃曹公名作也。

曹操 (下马)哈哈,正是孤的陋作。

陶渊明 (暗暗吃惊,仍不卑不亢)偶遇曹公,实乃三生有幸。

曹操 孤也有幸得见先生。不知先生高姓大名?

陶渊明 在下姓陶,名潜,字渊明。

曹操 陶先生,刚刚听闻先生的吟作,也委实不世之材。现如今天下大乱,所谓“乱世之中出枭雄”,先生可否出山,助孤一臂之力?

陶渊明 于今乱世,曹公还能有何理想?

曹操 先生可以帮孤出谋划策,助孤立下赫赫威名,先生亦可功名在身,扬名天下。

陶渊明 功名利禄于我如浮云。吾身处乱世中,自当斩破红尘,既然不能提剑安天下,也应留清白之名于后世。

曹操 天下不幸,有才学之人理应奋起拯救万民于水火,知其不可而为之,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这才是一个志士的理想。

陶渊明 在下不这样认为,乱世之中,做一个隐士才能以平和的心情去独守自己的本分。(深深一揖)道不同,不相为谋,我还是回到我的桃花源去吧。(说完飘然离去)

曹操 (高声吟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扬鞭奋蹄而去)

任务探究三 言浅意深巧设喻——赏析诗歌的比喻手法

任务导引

诗歌最主要的特征是抒情言理,无论是情趣,还是理趣,都是诗歌不可或缺的内在因素。而这些情趣和理趣,在诗歌中往往不会直接说出,而是借助比喻手法来加以表现。这样,不但使诗歌更具形象性,而且提高了诗歌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

任务设计

1.这两首诗中出现了“明月”“乌鹊”“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意象,它们分别比喻什么?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物象的象征意义角度思考。

答案 《短歌行》中,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以“乌鹊”“绕树三匝”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

《归园田居》中,“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表示诗人已看透官场的污秽黑暗,对官场充满了厌恶。“羁鸟”“池鱼”是诗人自比,意在说明自己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自然的心志。

2.(拓展延伸)“鸟”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常被用来表达复杂的感情。无论曹操笔下的“乌鹊”还是陶渊明笔下的“羁鸟”,内涵是因人因时因地因情而变化着的。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下列诗句中相关“鸟”的内涵。

①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赵嘏《寒塘》)

②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③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④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

⑤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答案 ①思乡怀亲 ②羁旅愁苦 ③爱情相思 ④忠贞不渝 ⑤离愁别绪

任务群阅读与实践

下面三首诗词都是作者人生态度的体现,请阅读后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

材料一

龟虽寿【注】

曹 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 本诗写于曹操53岁。

材料二

诉衷情①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②。

【注】 ①本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②沧洲,古人隐居之地。

材料三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

汪元亨

闲来无妄想,静里多情况。物情螳捕蝉,世态蛇吞象。直志定行藏,屈指数兴亡。湖海襟怀阔,山林兴味长。壶觞,夜月松花酿。轩窗,秋风桂子香。

1.三首诗词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材料一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一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决心和永不停息的壮志;材料二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材料三抨击世态污浊,赞美隐居生活的恬静、闲适。

2.阅读三首诗词,试分析其中感情的抒发原因。

答案 曹操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即使已到暮年,却依旧雄心不改,故而壮志在胸;陆游是一个以身许国、胸怀壮志的爱国词人,他报国无门,而落得心系前线、闲老家乡的境地,故而悲愤不平;汪元亨身处一个恃强凌弱、贪婪不平的时代,刚直不阿的性格决定自己的行为,他襟怀开阔,向往隐居而自觉归隐。

3.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人生态度的?请说出自己的观点。

答案 略。

素材积累——聚焦:淡泊名利

淡泊名利,人生不用于追求虚妄之事,是一种智慧,一种自由的境界。用平和淡定的心态面对社会现实中的一切,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产生了尖锐的矛盾。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开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的高风亮节,成为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狄奥哲尼士:坚守内心的木桶

狄奥哲尼士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用木桶代替房屋,经常待在木桶中。亚历山大征服希腊后,特别想见狄奥哲尼士,曾多次派人去请他。孤傲的狄奥哲尼士对此毫不理会,最终,亚历山大只好亲自去见他。当时狄奥哲尼士正在木桶中晒太阳,亚历山大说:“我是亚历山大,你有什么要求,我一定满足你!”哲学家回答说:“唯一的要求是,请你走开一点,不要遮住我的阳光。”在归途中,亚历山大深有感触地对身边的人说:“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宁愿是狄奥哲尼士。”①

[伴读] ①当亚历山大的辉煌宫殿遭遇狄奥哲尼士的破旧木桶,万千荣华最终抵不过心中的一米阳光。

天才数学家佩雷尔曼拒领百万数学大奖

有“世界最聪明男人”之称的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说,他不接受美国克莱数学研究所提供的百万美元奖金。这笔奖金本用来奖励他解出数学界7大难题之一。格里戈里佩雷尔曼解出了“庞加莱猜想”,从而为长达一个世纪的求解之路画上句号。这是数学史上一个重要进展,将在长时间内为人所铭记。他当时声明说:“对于金钱和名誉,我毫无兴趣。我不愿意像动物园内的动物一样被展览。我不是数学领域的一个英雄,我没那么成功,因此我不想让每个人盯着我看。”②

[伴读] ②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开头就是“佩雷尔曼,你在哪里?”因为他拒绝了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等著名学府的聘请,而宁可“在圣彼得堡附近的森林里找蘑菇”。

素材运用

片段1 我的脚步来到晋朝,来到你那简陋的房屋。我知道,这里,住着一个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菊魂。

陶渊明,你一身正气,犹如一枝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你厌倦了世间的繁华富贵,厌烦了茫茫众生为钱财权势拼命的丑陋样子。宁愿挨饿,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菊魂,终于离开了曾经彷徨的仕途,义无反顾地来到这还没被玷污的田间。

你有你的追求,否则怎么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呢?耕作于田中,我知道,你心中一定无比恬静,否则,你也不会发出“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感叹。

我悄悄走近你,发现你将你清白的菊魂留在了田间,永远留在了这秀美山水的情怀中。

其实,中华的精魂没有离开,他们永远留在了祖国的版图中,留在了人们心里。

——节选自《走进中华精魂》

片段2 马德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虚荣风光的时候,灵魂一定在受难。”因此,纵然世人烂醉如泥,我们亦要在属于自己的“木桶”中充满勇气地去享受阳光。这是一种笃定的信念,这是一种高贵的信仰。它必将带来淡泊守心的勇气,让生命臻于至远。

我们看到,当林逋用梅妻鹤子的逍遥流年为自己划出一片独立的精神领地,当嵇康愤怒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守住自己有香味的灵魂,当梭罗以瓦尔登湖畔的木屋安放生动高贵的心灵,当狄奥哲尼士于木桶中享受阳光,树立起自足的个体意志与理想③,我们便该明白将何去何从,我们也该明白将如何让我们的生命淡泊宁静而又真实有力。

——节选自《淡泊守心,宁静致远》

[伴读] ③就像愿意用自己所有的科技去换取与苏格拉底相处一个下午的乔布斯一样,我们也应该学会舍弃一些看似重要的东西,去换取更加丰富的人生。

原题呈现: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菊花人生

湖北考生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①他便是陶渊明。

①开篇极有画面感,吸引读者。

幽幽菊香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的清闲与旷达!

可是,他真的活得像世人所说的那样:处于桃源之地,与世隔绝,别有洞天?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充分地理解他那决然离开人人都认为是幸福生活的官场情怀?能够体悟出他那处在世俗纷争、虚伪污浊的官场中的苦痛与无奈?②他明白,凭借一个人的能力,是根本无力挽回历史潮流的。既然这样,他就没有必要留恋,就只有选择愤然出世。也只有他自己明白,他走得无奈,走得悲伤,走得落寞,甚至还有几分凄凉。他痛恨自己的志向竟被这浑浊的世俗掩埋,他嗟叹自己的才华无法在这官场中充分地施展。他只有在内心里矛盾,在内心里痛苦,从而派生出外在的“菊花”情结、“菊花”人生。③于是,陶渊明希望自己“入”则清闲、自在,忘记一切,超凡脱俗,回归自然;“出”则大济天下,兼济贫穷百姓,以文穿透社会,抒写人生情怀。或许正因为他的抑郁和极度挣脱,使得他在战胜世俗、战胜自我的拼搏中,给了世人一种惊世骇俗的超然,一种出乎寻常、回归自然的超越自我的静美。

②几个问句引领读者进入佳境。

③不仅仅局限于为渊明归隐叫好,立意甚高。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④陶渊明“出乎”的,便是外在的豁达、潇洒;“入乎”的,似乎就几近于闲情、雅致了。我们常常只看到陶渊明简单的怡然自得、情趣盎然的“出乎其外”,却不知,他的思想挣扎、心情苦闷而复杂的“入乎其内”。或许有人说他超然,或许有人说他超傻,这些,相对于他而言都并不重要。在陶渊明的眼中,重要的是菊花,是对人生,对自然的真爱,是他对超越平常人生的与众不同的全部诠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们分明地看到了一个超凡脱俗的陶渊明,端一盅菊花茶,悠然地品味着他的菊花“出入”的人生!④

④何谓“入”?何谓“出”?此一段品出了“菊花人生”的真正况味。

[伴读] 作者能够透过陶渊明决然离开官场洒脱地“出”,坦然地归隐山林,豁达地“入”,来透视他内心的无奈、苦痛、悲伤,甚至凄凉,深刻地品出了陶渊明“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菊花人生的况味,这就使文章立意高远,让人拍案叫绝。

《短歌行》

时间:30分钟 满分:47分 得分:______分

一、基础素养巩固(18分)

1.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

A.何以解忧   B.慨当以慷

C.不用,则以纸帖之   D.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解析 B项,是句中衬托音节的字,无实在意义。其他三项是介词,靠、用、凭借。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慨当以慷        当以:应当可以。

B.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掇:拾取、摘取。

C.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礼遇。

D.绕树三匝         匝:遍。

解析 A项,没有实义;C项,问候,探望;D项,周,圈。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何以能鼓乐也   B.枉用相存求同存异

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D.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会当凌绝顶

解析 A项,均为动词,弹奏,敲击。B项,分别为动词,问候,探望;动词,保留。C项,分别为动词,归服,归顺;动词,回到,回归。D项,分别为动词,断绝;副词,极。

答案 A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C.鼓瑟吹笙   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解析 D项,动词的使动用法。其他三项是名词的活用。

答案 D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

(2)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

(3)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答案 (1)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2)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3)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二、能力素养提升(29分)

(一)课内阅读(9分)

阅读课文,完成6~7题。

6.下列对《短歌行》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

B.诗歌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

C.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自己能找到明君良主。

解析 “希望自己能找到明君良主”错误,应该是“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答案 D

7.诗的最后两句有咏史怀古之意,诗人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意图?(6分)

解析 先回答出“周公吐哺”的修辞,然后再结合典故的内涵回答出诗句的意图。

答案 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明诗人像周公一样热切地期盼贤才的到来,使天下英才心悦诚服地归顺麾下的愿望,也流露出诗人渴望一统天下的理想。

(二)课外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情 诗

曹 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①,处者②歌式微③。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 ①黍离:《诗经王风黍离》,是哀伤宗周覆灭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③式微:《诗经邶风式微》,这里取其劝归之意。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引发诗人的联想。

B.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了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C.九、十句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D.这首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

解析 B项,“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理解错误,“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表现的是游子有家难归的心情。

答案 B

9.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它们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6分)

答案 《情诗》:①抒发了游子行役不得归的思乡怀亲的情感;②表达了作者对身处乱离中的人们的深切同情;③表现了诗人渴望施展才华(或诗人渴望自由、一展抱负)的情感。

《短歌行》:①表达了时不我待的忧思;②表达了对天下贤才能士的渴慕;③抒发了曹操欲结束战乱、一统天下的壮志豪情。

(三)语言表达(11分)

10.请从以下亳州名人中任选一位填在横线上,再在空格里写出点赞的理由,语言要衔接连贯,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不少于50字。(5分)

老子 庄子 曹操 曹丕 曹植 华佗

我为亳州名人________点赞,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我为亳州名人曹操点赞。理由是:你胸怀大志,“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你的雄心;你壮心不已,“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你的壮志。步出夏门,你老当益壮,自比千里老马;蒿里苦寒,你痛彻心扉,体贴百姓。你,是一个英雄!

(2)我为亳州名人庄子点赞。理由是:九万里的情怀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赤子之心归于自然,终成南华真经。他视权贵如腐鼠,宁做自由之龟,安时处顺,穷通自乐。其散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30个字。(6分)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__①__。东汉末年,曹操慷慨赋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淋漓抒写了诗人__②__。一千三百年前,李白曾吟咏“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表达了他__③__。“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在《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总结了后唐庄宗既得天下又失天下的原因,感喟小自一人、大至一国,无不以安逸而衰亡,以理想而勃兴。

解析 第一个空根据语境应填写“就是人类的梦想史”;第二个空主要根据前面引用的内容来填写,曹操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勇于追求的壮志豪情;第三个空根据李白的诗句表达了他不畏艰难的远大理想抱负。

答案 ①就是人类的梦想史 ②勇于追求的壮志豪情 ③不畏艰难的远大理想抱负

《归园田居(其一)》

时间:30分钟 满分:47分 得分:______分

一、基础素养巩固(18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性本爱丘山  丘山:山峰。

B.误落尘网中  尘网:俗世的种种束缚。

C.鸡鸣桑树颠  颠:颠倒。

D.少无适俗韵  韵:好听的声音。

解析 A项,山林;C项,顶端;D项,气质,情致。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性本爱丘山   B.守拙归园田

C.榆柳荫后檐   D.依依墟里烟

解析 D项,这里指“隐约的样子”。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开荒南野际   B.桃李罗堂前

C.狗吠深巷中   D.虚室有余闲

解析 除D项外,其他各项均为省略句。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解析 除D项外,其他各项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 D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3)《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答案 (1)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2)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3)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二、能力素养提升(29分)

(一)课内阅读(9分)

阅读课文,完成6~7题。

6.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讲归园田居的原因;第二层讲园田之美;第三层间接抒情,讲归园田居的好处。

B.诗人悔恨自己“误落尘网”,成了“羁鸟”“池鱼”。“恋旧林”“思故渊”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

C.诗人黯然辞官回归故乡,诗人的归隐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自然质性,是对污浊官场生活的否定和唾弃。

D.东晋时,门阀世族把持特权,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性本爱丘山”“质性自然”的诗人显然是与其格格不入的。

解析 不是间接抒情,而是直抒胸臆。

答案 A

7.诗歌从题材上看属于田园诗,请分析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的。(6分)

答案 情景交融。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的写景手法,描绘了一幅静谧迷人、悠闲舒适的田园风光,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尽情地表现自己逃离官场、重返自然的畅快之乐。

(二)课外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 ①将:岂。②纪:经营。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的意思是邻人间互相招呼饮酒。

C.“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D.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解析 A项,错误,通过“农务”“力耕”等词,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表达生活感受的诗歌。

答案 A

9.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哪种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6分)

解析 本诗写诗人移居之后,与邻人融洽相处的情味。以“春秋”发端,说明一年四季中常有生活的乐趣。对作者来说,新迁南村,登临胜地,更觉欣慰。除登高赋诗之乐外,更有与邻人过从招饮之乐、忙时闲聚之乐。

答案 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三)语言表达(11分)

10.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曹操慨叹时光短暂积极用世。你赞成哪种处世的态度?请展开与陶渊明(曹操)的隔空对话,阐明自己的观点。(5分)

要求:①叙述、议论相结合,观点鲜明,有理有据;②用第二人称,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③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④不少于200字。

答案 (示例)陶渊明,我想对你说,你真的没有必要辞官。且不说“五斗米”的俸禄是多还是少,为了你曾经“猛志逸四海”的理想和照顾妻儿的责任,你也不应该辞官。你说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但丘山能帮你实现理想中的“桃花源”吗?你本儒生,却无孔子的担当精神;你说官场黑暗,所以你躲进深山,独善其身。虽然你看不惯官场的污秽,但你也可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因此,归隐实质上就是退缩,如果每一个有志之士都像你一样,社会还能发展吗?向着那鸿鹄之志奋发,才是人生的主旋律。人生一世,本就应该拼得自己的一片天空,无论那天有多黑,多暗。只有这样,到老才能真正乐夫天命,即使以后不能流芳百世,也不会遗憾。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思想家。沈德潜说诗“贵在理趣”,__①__。他的诗不是从抽象的哲理出发,__②__,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又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水和芬芳一起诉诸诗的形象和语言。__③__,又有诗人的情趣,隽永厚朴,耐人寻味。

解析 本语段论述的是陶渊明诗歌的主要描绘对象以及诗歌反映出的文化内涵。第一处结合“沈德潜说诗‘贵在理趣’”,从此处可以得知,陶渊明的诗歌看重的是理趣;第二处结合“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又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水和芬芳一起诉诸诗的形象和语言”,这是一个递进的语境,表明其诗歌与生活也是紧密联系的;第三处结合后面的“有诗人的情趣”可知,主语应该是陶渊明的诗,可以使用关联词“既……又……”。

答案 ①陶诗便是最富于理趣的(或:陶渊明便是最看重理趣的) ②而是从具体的生活出发 ③所以他的诗既有哲人的智慧(主语必须是“他的诗”)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