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冯慧敏

    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是当今时代赋予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任,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之一。但同时又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近几年高考阅读测试题学生的得分率往往低于50%。如何才能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以为,要着重抓好下面四个环节。

一、及时积累阅读知识,拓宽视野

    阅读教学必须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具备准确、敏捷的思维为关键。我们知道,基本知识是思维的基本因子,知识面的宽窄是阅读思考时联想是否丰富、思维是否活跃的关键。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狠抓基本知识的积累做起。知识的积累,不仅指语文知识、文化常识、历史常识、哲学常识、生活体验以及音乐、雕塑、美术、建筑等艺术常识,而且还包括文化学、历史学、美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等人文科学和心理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现代通讯技术研究等自然科学领域里较新的研究概况,还包括边缘学科和科学学科的研究概况。近年来,语文高考试卷的阅读文选均具有丰富的“内蕴”,涉及的知识既广又深;或涉及科技领域的研究新成果,如近几年高考中连续出现的科技文章;或涉及艺术常识和艺术鉴赏知识,如1996年全国卷第四题的选文《贝多芬之谜》;或涉及思维科学和教育心理学,如1993年全国卷“第22?/FONT>28”题;或涉及文艺美学,如1991年“三南”卷“第32?/FONT>40”题;或涉及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如1992年全国卷“第26?/FONT>30”题;或涉及对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如1995年全国卷第四题的选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等。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急功近利,为了应付高考,一心只读教科书,很少过问课外书,对上述各领域涉及的知识,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没有“厚积”,哪来“薄发”?阅读知识积累不够,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的狭窄,于是,阻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近几年语文高考中阅读测试部分得分较低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一教训告诉我们,要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重视基本知识的积累,拓宽知识面。

二、重视指导阅读理论,掌握规律

    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论。笔者这里讲的“阅读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阅读分析,一般应从文体、内容和形式三方面进行。在内容上,议论文指论点和论据;记叙文指描叙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点、与景物有关的传说故事等)和议论抒情部分(或抒发情感,或揭示哲理); 说明文或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种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指某种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点等。在形式上,议论文主要是指论证结构方式和论证方法;记叙文主要是指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序依据、线索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说明文则指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关键词。文体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具体要求亦不同。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关键词的确立都有规律可循,还有概括反映这些规律的有关理论。篇有中心段,记叙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议论性语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几个片断之间的过渡性语段;议论文的中心段一般是为文章的引论或结论,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说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确立可通过分析段落的构成情况来进行;若段落由一个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棗通过分析句与句的关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几个并列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几个句群中心之和;若段落由几个主从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关键词,关键词语的确立理论,可参阅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写的1990年版的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一、二册中的有关单元知识短文。

三、灵活运用阅读方法,提高效率

    阅读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对阅读方法灵活运用的程度。阅读精美文章,首先,确定文体;接着,根据文本特点理解内容。譬如对记叙文内容理解为根本。记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理解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过程等记叙的要素。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根据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议论性语句提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语句抒发作者情感。其他文体的内容理解,也要根据文体特点进行。如小说,其内容不外乎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第三步,研究形式特点并理解其作用。可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来理解文章内容。譬如阅读分析议论文时,要抓住段、句等形式来理解其内容。篇有中心段,找到了中心段,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内容。段有中心句,也就把握了段落的内容。学生如能熟练而又灵活地运用以上这些方法,阅读时就不会无从下手或抓不住重点了。

四、强化有效的阅读训练,查漏补缺

    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才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阅读能力必须注重有效的训练,即训练时必须讲究“适度”、“梯度”、“力度”。训练犹如登高,坡度太陡,使人无法攀登,当然不行,但如果坡度过于平缓,也会让人无法领略克服困难的愉快而丧失攀登的兴趣。因此,训练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定,“跳一跳”便“摘到果子”。讲究“梯度”,就是要引导学生拾级而上,一步步登堂入室,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加大训练难度,以便最终达到学“一篇”而读“一类”之目的,讲究“力度”,就是“除非不练,练就要练得学生一辈子忘不了”,训练起点不要高,但要求要严,训练要实,讲求实效,在高一、高二的阅读教学阶段,我们要紧扣课本编制试题或导读提纲,进行按部就班的阅读能力训练。第一步,教师为学生示范:如何将深广的阅读知识、阅读理论、阅读方法,充分运用于阅读的具体过程中,示范课文可以是第一册中的《雨中登泰山》、《记念刘和珍君》、《灯》、《拿来主义》和《景泰蓝的制作》等各单元难度较大的讲读课文。第二步,找来难度不大的课文,如《难老泉》、《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雄关赋》、《作家要铸炼语言》、《一个好树种棗泡桐》等,对学生彻底放手,积极鼓励并耐心引导他们根据教师示范,通过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理论和方法来自编阅读提纲,自读具体课文。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因人而异的而点拔。在此基础上,便开始实施阅读能力培养的第三步:适当选编有一定难度的课外阅读材料,其来源主要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和近几年的高考题,因为这些阅读材料及其测试题是经过许多专家精心选择和设计编制的,完全能够较为准确地测试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便于我们对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查漏补缺,对这些阅读材料和测试题,学生阅读解答时要真正消化阅读知识和阅读理论,要熟练运用阅读方法;教师讲析时,要举一反三地讲透讲深,要着重分析三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实践证明,高中阶段如能对学生进行这三个层次的基本训练,其阅读能力是能够得到真正培养的,阅读水平也是能够得到较大提高的。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