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钓台的春昼》原文及赏析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作品赏析 2019-06-29 手机版


钓台的春昼

因为近在咫尺,以为什么时候要去就可以去,我们对于本乡本土的名区胜景,反而往往没有机会去玩,或不容易下一个决心去玩的。正唯其是如此,我对于富春江上的严陵,二十年来,心里虽每在记着,但脚却没有向这一方面走过。一九三一,岁在辛未,暮春三月,春服未成,而中央党帝,似乎又想玩一个秦始皇所玩过的把戏了,我接到了警告,就仓皇离去了寓居。先在江浙附近的穷乡里,游息了几天,偶而看见了一家扫墓的行舟,乡愁一动,就定下了归计。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和家人等去上了几处坟,与许久不曾见过面的亲戚朋友,来往热闹了几天,一种乡居的倦怠,忽而袭上心来了,于是乎我就决心上钓台访一访严子陵的幽居。

  钓台去桐庐县城二十余里,桐庐去富阳县治九十里不足,自富阳溯江而上,坐小火轮三小时可达桐庐,再上则须坐帆船了。

  我去的那一天,记得是阴晴欲雨的养花天,并卫.系坐晚班轮去的,船到桐庐,已经是灯火微明的黄昏时候了,不得已就只得在码头近边的一家旅馆的楼上借了一宵宿。

  桐庐县城,大约有三里路长,三千多烟灶,一二万居民,地在富春江西北岸,从前是皖浙交通的要道,现在杭江铁路一开,似乎没有一二十年前的繁华热闹了。尤其要使旅客感到萧条的,却是桐君山脚下的那一队花船的失去了踪影。说起桐君山,却是桐庐县的一个接近城市的灵山胜地,山虽不高,但因有仙,自然是灵了。以形势来论,这桐君山,也的确是可以产生出许多口音生硬,别具风韵的桐严嫂来的生龙活脉。地处在桐溪东岸,正当桐溪和富春江合流之所,依依一水,西岸便瞰视着桐庐县市的人家烟村。南面对江,便是十里长洲;唐诗人方干的故居,就在这十里桐洲九里花的花田深处。向西越过桐庐县城,更遥遥对着一排高低不定的青峦,这就是富春山的山子山孙了.东北面山下,是一片桑麻沃地,有一条长蛇似的官道,隐而复现,出没盘曲在桃花杨柳洋槐榆树的中间,绕过一支小岭,便是富阳县的境界,大约去程明道的墓地程坟,总也不过一二十里地的间隔。我的去拜谒桐君,瞻仰道观,就在那一天到桐庐的晚上,是淡云微月,正在作雨的时候。

  鱼梁渡头,因为夜渡无人,渡船停在东岸的相君山下。我从旅馆踱了出来,先在离轮埠不远的渡口停立了几分钟。后来向一位来渡口洗夜饭米的年轻少妇,弓身请问了一口,才得到了渡江的秘诀。她说:"你只须高喊两三声,船自会来的。"先谢了她教我的好意,然后以两手围成了播音的喇叭,"喂,喂,渡船请摇过来!"地纵声一喊,果然在半江的黑影当中,船身摇动了。渐摇渐近,五分钟后,我在渡口,却终于听出了晰呀柔橹的声音。时间似乎已经入了西时的下刻,小市里的群动,这时候都已经静息,自从渡口的那位少妇,在微茫的夜色里,藏去了她那张白团团的面影之后,我独立在江边,不知不觉心里头却兀自感到了一种他乡日暮的悲哀。渡船到岸,船头上起了几声微微的水浪清音,又铜东的一响,我早已跳上了船,渡船也已经掉过头来了。坐在黑影沈沈的舱里,我起先只在静听着柔橹划水的声音,然后却在黑影里看出了一星船家在吸着的长烟管头上的烟火,最后因为被沉默压迫不过,我只好开口说话了:"船家!你这样的渡我过去,该给你几个船钱?"我问。"随你先生把几个就是。"船家的说话冗慢幽长,似乎已经带着些睡意了,我就向袋里摸出了两角钱来。"这两角钱,就算是我的渡船钱,请你候我一会,上山去烧一次夜香,我是依旧要渡过江来的。"船家的回答,只是恩恩乌乌,幽幽同牛叫似的一种界音,然而从继这鼻音而起的两三声轻快的咳声听来,他却似已经在感到满足了,因为我也知道,乡间的义渡,船钱最多也不过是两三枚铜子而已。

  到了桐君山下,在山影和树影交掩着的崎岖道上,我上岸走不上几步,就被一块乱石绊倒,滑跌了一次。船家似乎也动了恻隐之心了,一句话也不发,跑将上来,他却突然交给了我一盒火柴。我于感谢了一番他的盛意之后,重整步武,再摸上山去,先是必须点一枚火柴走三五步路的,但到得半山,路既就了规律,而微云堆里的半规月色,也朦胧地现出一痕银线来了,所以手里还存着的半盒火柴,就被我藏人了袋里。路是从山的西北,盘曲而上,渐走渐高,半山一到,天也开朗了一点,桐庐县市上的灯火,也星星可数了。更纵目向江心望去,富春江两岸的船上和桐溪合流口停泊着的船尾船头,也看得出一点一点的火来。走过半山,桐君观里的晚祷钟鼓,似乎还没有息尽,耳朵里仿佛听见了几丝木鱼钲钹的残声。走上山顶,先在半途遇着了一道道观外围的女墙,这女墙的栅门,却已经掩上了。在栅门外徘徊了一刻,觉得已经到了此门而不进去,终于是不能满足我这一次暗夜冒险的好奇怪僻的。所以细想了几次,还是决心进去,非进去不可,轻轻用手往里面一推,栅门却呀的一声,早已退向了后方开开了,这门原来是虚掩在那里的。进了栅门,踏着为淡月所映照的石砌平路,向东向南的前走了五六十步,居然走到了道观的大门之外,这两扇朱红漆的大门,不消说是紧闭在那里的。到了此地,我却不想再破门进去了,因为这大门是朝南向着大江开的,门外头是一条一丈来宽的石砌步道,步道的一旁是道观的墙,一旁便是山坡,靠山坡的一面,并且还有一道二尺来高的石墙筑在那里,大约是代替栏杆,防人倾跌下山去的用意,石墙之上,铺的是二三尺宽的青石,在这似石栏又似石凳的墙上,尽可以坐卧游息,饱看桐江和对岸的风景,就是在这里坐它一晚,也很可以,我又何必去打开门来,惊起那些老道的恶梦呢!

这道观大门外的景色,真神奇极了。我当十几年前,在放浪的游程里,曾向瓜州京口一带,消磨过不少的时日。那时觉得果然名不虚传的,确是甘露寺外的江山,而现在到了桐庐,昏夜上这桐君山来一看,又觉得这江山之秀而且静,风景的整而不散,却非那天下第一江山的北固山所可与比拟的了。真也难怪得严子陵,难怪得戴征土,倘使我若能在这样的地方结屋读书,以养天年,那还要什么的高官厚禄,还要什么的浮名虚誉哩?一个人在这桐君观前的石凳上,看看山,看看水,看看城中的灯火和天.上的星云,更做做浩无边际的无聊的幻梦,我竟忘记了时刻,忘记了自身,直等到隔江的击拆声传来,向西一看,忽而觉得城中的灯影微茫地减了,才跑也似地走下了山来,渡江奔回了客舍。

  第二日侵晨,觉得昨天在桐君观前做过的残梦正还没有续完的时候,窗外面忽而传来了一阵吹角的声音。好梦虽被打破,但因这同吹筚篥似的商音哀咽,却很含着些荒凉的古意,并且晓风残月,杨柳岸边,也正好候船待发,上严陵去;所以心里虽怀着了些儿怨恨,但脸上却只现出了一痕微笑,起来梳洗更衣,叫茶房去在船去。雇好了一只双桨的渔舟,买就了些酒菜鱼米,就在旅馆前面的码头上上了船,轻轻向江心摇出去的时候,东方的云幕中间,已现出了几丝红晕,有八点多钟了。舟师急得厉害,只在埋怨旅馆的茶房,为什么昨晚上不预先告诉,好早一点出发。因为此去就是七里滩头,无风七里,有风七十里,上钓台去玩一趟回来,路程虽则有限,但这几日风雨无常,说不定要走夜路,才回来得了的。

  过了桐庐,江心狭窄,浅滩果然多起来了。路上遇着的来往的行舟,数目也是很少,因为早晨吹的角,就是往建德去的快班船的信号,快班船一开,来往于两岸之间的船就不十分多了。两岸全是青青的山,中间是一条清洗的水,有时候过一个沙洲。洲上的桃花菜花,还有许多不晓得名字的白色的花,正在喧闹着春暮,吸引着蜂蝶。我在船头上一口一口地喝着严东关的药酒,指东话西地问着船家,这是什么山,那是什么港,惊叹了半天,称颂了半天,人也觉得倦了,不晓得什么时候,身子却走上了一家水边的酒楼,在和数年不见的几位已经做了党官的朋友高谈阔论。谈论之余;还背诵了一首两三年前曾在同一的情形之下做成的歪诗。

  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凤百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直到盛筵将散,我酒也不想再喝了,和几位朋友闹得心里各自难堪,连对旁边坐着的两位陪酒的名花都不愿意开口。正在这上下不得的苦闷关头,船家却大声的叫了起来说:

  "先生,罗芷过了,钓台就在前面,你醒醒罢,好上山去烧饭吃去。"

  擦擦眼睛,整了一整衣服,抬起头来一看,四面的水光山色又忽而变了样子了。清清的一条浅水,比前又窄了几分,四围的山包得格外的紧了,仿佛是前无去路的样子。并且山容峻削,看去觉得格外的瘦格外的高。向夭上地下四围看看,只寂寂的看不见一个人类。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口响,静,静,静,身边水上,山下岩头,只沈浸着太古的静,死灭的静,山峡里连飞鸟的影子也看不见半只。前面的所谓钓台山上,只看得见两大个石垒,一间歪斜的亭子,许多纵横芜杂的草木。山腰里的那座椅堂,也只露着些废垣残瓦,屋上面连炊烟都没有一丝半缕,像是好久好久没有人住了的样子。并且天气又来得阴森,早晨曾经露一露脸过的太阳,这时候早已深藏在云堆里了,余下来的只是时有时无从侧面吹来的阴路飓的半前儿山风。船靠了山脚,跟着前面背着酒菜鱼米的船夫走上严先生树堂的时候,我心里真有点害怕,怕在这荒山里要遇见一个于枯苍老得同丝瓜筋似的严先生的鬼魂。

  在洞堂西院的客厅里坐定,和严先生的不知第几代的青孙谈了几句关于年岁水旱的话后,我的心跳也渐渐儿的镇静下去了,嘱托了他以煮饭烧菜的杂务,我和船家就从断碑乱石中间爬上了钓台。

  东西两石垒,高各有二三百尺,离江面约两里来远,东西台相去只有一二百步,但其间却买着一条深谷。立在东台,可以看得出罗在的人家,回头展望来路,风景似乎散漫一点,而一上谢氏的西台,向西望去,则幽谷里的清景,却绝对的不像是在人间了。我虽则没有到过瑞士,但到了西台,朝西一看,立时就想起了曾在照片上看见过的威廉退儿的祠堂。这四山的幽静,这江水的青蓝,简直同在画片上的珂罗版色彩,一色也没有两样,所不同的就是在这儿的变化更多一点,周围的环境更芜杂不整齐一点而已,但这却是好处,这正是足以代表东方民族性的颓废荒凉的美。

  从钓台下来,回到严先生的祠堂--记得这是洪杨以后严州知府戴般重建的祠堂--西院里饱啖了一顿酒肉,我觉得有点酩配微醉了。手拿着以火柴柄制成的牙签,走到东面供着严先生神像的龛前,向四面的破壁上一看,翠墨淋漓,题在那里的,竟多是些俗而不雅的过路高官的手笔。最后到了南面的一块白墙头上,在离屋檐不远的一角高处,却看到了我们的一位新近去世的同乡夏灵峰先生的四句似邵尧夫而又略带感慨的诗句。夏灵峰先生虽则只知崇古,不善处今,但是五十年来,像他那样的顽固自尊的亡清遗老,也的确是没有第二个人。比较起现在的那些官迷的南满尚书和东洋宦婢来,他的经术言行,姑且不必去论它,就是以骨头来称称,我想也要比什么罗三郎郑太郎辈,重到好几百倍。慕贤的心一动,熏人臭技自然是难熬了,堆起了几张桌椅,借得了一枝破笔,我也向高墙上在夏灵峰先生的脚后放上了一个陈屁,就是在船舱的梦里,也曾微吟过的那一首歪诗。

  从墙头上跳将下来,又向龛前天井去走了一圈,觉得酒后的干喉,有点渴痒了,所以就又走回到了西院,静坐着喝了两碗清茶。在这四大无声,只听见我自己的嗽嗽喝水的舌音冲击到那座破院的败壁上去的寂静中间,同惊雷似地一响,院后的竹园里却忽而飞出了一声闲长而又有节奏似的鸡啼的声来。同时在门外面歇着的船家,也走进了院门,高声的对我说:

  "先生,我们回去罢,已经是吃点心的时候了,你不听见那只鸡在后山啼么?我们回去罢!"

  一九三二年八月在上海写

(选自1932年9月16日《论语》第Ⅰ期)

------------------

《钓台的春昼》赏析(一)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坛上著名的小说大家,然而他的游记散文却也写得清新秀美,曲尽其妙,倍称于世。郁达夫主张散文应写得“情景兼到,既细且清,而又真切灵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篇《钓台的春昼》,便是像他的主张一样的具有独特气势和神韵的优秀篇章。这里记述的是郁达夫在1931年暮春三月,自浙江富阳出发经桐庐游览严陵钓台的山川景色和一路民俗风光的情景。与此同时,我们还可窥视到字里行间时隐时现的借山水、人物和史迹忧国忧时的心境。这是一篇熔情与景、忧时与游览于一炉的艺术珍品。

清代刘熙载《艺概》里曾指出:“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钓台的春昼》的题旨(文眼)则在篇首,昭然若揭。严陵钓台离作者家乡较近,但一直无机缘而去凭吊,此时为何兴趣盎然呢? 篇首写道:“一九三一,岁在辛未,暮春三月,春服未成,而中央党帝,似乎又想玩一个秦始皇所玩过的把戏了,我接到了警告,就仓皇离去寓居……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一种乡居的倦怠,忽而袭上心来了,于是乎我就决心上钓台去访一访严陵的幽居。” 这里的“我接到了警告”,是指当年由于郁达夫追随鲁迅,与无产阶级革命同步调,组织发起“左联”等,时值国民党反动派全面进行文化“围剿”,浙江省党部发出通缉鲁迅、郁达夫等人的命令。他们不愿作“无意义的牺牲”而各自躲避敌人的追捕,鲁迅避居日本友人的花园庄,郁达夫则来到故乡富阳并游览了严陵钓台。由此可见,本篇散文虽描绘了山川灵秀之气,却涂上一层黯淡的情调。

访严子陵的幽居钓台的起点站是桐庐城的桐君山,作者是在一个“淡云微月,正在作雨”的夜晚,“拜谒桐君,瞻仰道观”的。这段不仅写出灵山胜地桐庐山的神奇秀丽,而且笔端饱蘸着飘逸洒脱的情调。作者先写出桐庐山四周的“生龙活脉”,西岸瞰视的是人家烟树,南面对江是十里桐洲九里花的花田,向西遥对的高低不定的青峦,东北面则是桃花杨柳洋槐榆树中间盘曲的官道。好一幅秀丽多姿的图画。接着笔锋一转,描述了动人的鱼梁夜渡,以简炼文字,勾勒出渡头少妇的灵秀,船家的善良和渔舟舟师的辛劳。柔橹划水的音响,伴随着他那 “他乡日暮的悲哀”的心境。到桐庐山下后,他是在“微云堆里的半规月色,也朦胧地现出一痕银线来了”的氛围中登攀的,接着写出诗一般的独特意境来,令人心旷神怡。“半山一到,天也开朗了一点,桐庐县市上的灯光,也星星可数了。”“走过半山,桐君观里的晚祷钟鼓,似乎还没有息尽,耳朵里仿佛听见了几丝木鱼钲钹的残声。” 一幅夜游桐君山的静穆淡雅的水墨画似乎呈现在我们面前。至于作者在道观门外的伫立,那“江山的秀而且静,风景的整而不散”的恬静安谧的神奇景象,更是锦上添花,达到极至了。

文章的下篇,郁达夫着力描绘了七里滩的清静和严陵钓台的荒凉凌乱。一幅凄清的画面上抹上了作者惆怅的阴暗色调。七里滩“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静、静、静,身边水上,山下岩头,只沉浸着太古的静,死灭的静,山峡里连飞鸟的影子也看不见半只”。而钓台严祠“四山的幽静,这江水的青蓝,简直同在画片上的珂罗版色彩,一色也没有两样”。而祠堂题壁也就更为加重颓废荒凉的美境。由此,我们也更可理解诗句的结尾——“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的愤懑心情了。文章读到这里,我们会深切地感到,虽然祖国山川灵秀,但由于政治的腐败,现实的黑暗,良辰美景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光泽和气势。

总观全篇,《钓台的春昼》确实是一篇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又能启迪我们思索的佳作。

--------------

《钓台的春昼》赏析(二)

这是郁达夫的一篇散文名作,表面上该文是记叙他于1931年暮春游览富春江上严子陵钓台的经过,实质上是借此发泄他对当时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不满。当时郁达夫的心情很不好,一直处于悲愤之中,这是因为他个人几年来遭遇到一连串的不如意事件:先是1927年8月,因人事纠纷无法解决,他终于退出了曾参与首创的创造社;1930年1月,由于他发起组织自由运动大同盟,被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呈请国民党中央以“堕落文人”的名义被通缉,以致被迫居家数月,未敢外出;1930年11月,又因他曾致函左联负责人,表示今后不能经常参加“左联”的会议和活动,被11月16日举行的“左联”第四次全体大会,以“肃清一切投机和反动分子”的名义,当场被表决开除出“左联”;到了1931年春天,更因为他曾积极奔走营救于1月17日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的左联五烈士李求实、柔石、胡也频、冯铿与殷夫,受到国民党当局的威胁,不得不离沪去杭州、富阳等地去避难,这就是本文开头所说的:“一九三一,岁在辛未,暮春三月,春服未成,而中央党帝,似乎又想玩一个秦始皇所玩过的把戏了,我接到了警告,就仓皇离去了寓居。”在作者回到故乡后,就自然想起了汉代大儒严子陵来,于是决心去钓台寻访严子陵的遗迹。之所以要寻访严子陵的钓台而不到别处去游山玩水,这和郁达夫当时憎恨社会投机、逢迎拍马,向往高风亮节人物的心理是相联系的,是想借凭吊古人来消除心中的块垒。

正是由于有着这样个人遭遇的背景,笼罩着本文的始终是一种悲愤而又无奈的复杂情绪。这种情绪往往在触及有关景物时就会自然地流露出来,例如在鱼梁渡头,“时间似乎已经入了酉时的下刻,小市里的群动,这时候都已经静息,自从渡口的那位少妇,在微茫的夜色里,藏去了她那张白团团的面影之后,我独立在江边,不知不觉心里头却兀自感到了一种他乡日暮的悲哀”。这种“他乡日暮”的情怀,正是作者当时悲凉心境的写照。又如在叙述桐君山上桐君观前的秀美风景时,作者不禁感慨道:“真也难怪得严子陵,难怪得戴征士,倘使我若能在这样的地方结屋读书,以养天年,那还要什么的高官厚禄,还要什么的浮名虚誉哩?”其实,这时的郁达夫才三十六岁,正是所谓风华正茂的壮年,竟然发出了“结屋读书,以养天年”的感叹,可见其胸中的郁闷是何等的深沉了。这种情绪,在到达严子陵祠堂,见到壁上题有许多过路高官的俗而不雅的诗句以后,可以说是达到了高潮,竟然面对着满清遗老,只知崇古、不善处今的乡贤夏灵峰先生的遗墨,称赞起他的风骨来了:“比较起现在的那些官迷的南满尚书和东洋宦婢来,他的经术言行,姑且不必去论它,就是以骨头来称称,我想也要比什么罗三郎郑太郎辈,重到好几百倍。”这种激愤的心情,对“九·一八”事变后投敌附逆的无耻文人,如罗三郎(罗振玉)郑太郎(郑孝胥)等人的抨击,简直到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地步了。至此他还意犹未尽,为了进一步发泄他的不满,他“堆起了几张桌椅,借得了一枝破笔”,于是在“高墙上在夏灵峰先生的脚后放上了一个陈屁,就是在船舱的梦里,也曾微吟过的那一首歪诗”。

这首七律是本文的点睛之作,也是作者对当时现状不满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一首留传至今的脍炙人口的名作。

这首诗原作于1931年1月25日,本来的题目较长,是《旧友二三,相逢海上,席间偶谈时事,嗒然若失,为之衔杯不饮者久之。或问昔年走马章台,痛饮狂歌意气今安在耶,因而有作》,单从这个题目就可以看出作者对国民党反动统治所造成的现状的不满了。从诗的内容来看,可以说是悲愤之情,溢于言表。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写拒绝友人的邀请为官和个人的遭遇,尤其是颈联“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因为涉及与王映霞的新婚,作者踌躇满志,曾经手书此联赠人,因而广为流传。至于诗的后四句,则是对时事对人事,都有非常明白的指责:“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指的是蒋介石在东南上海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攫取了政权,而以共产党为首的革命志士仍在不懈地与之斗争;最后两句则是无比的沉痛与悲愤,“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说的是面对丑恶的现实,忧国忧民之士徒然悲歌痛哭,于事又无补,而当年那些所谓的“义士”,现在则纷纷向反动统治者献计献策,卖身投靠,以求得一官半职。这真是欲哭无泪的沉痛!

-----------------

《钓台的春昼》赏析(三)

《钓台的春昼》是郁达夫写于三十年代的著名游记散文。本书以《钓台的春昼》为题,精选整理了郁达夫的一些散文游记,按一定的线索和主题,结册成篇。从中可以欣赏到郁达夫散文的优美文字和特色,体会当时作者的心境和描写的手法。(摘自百度百科)

文章以游踪为线索,用写意笔法,写富春江沿途的山光水色,沙洲繁花,写桐君山“微茫的月色灯光”幽谧清寂,与严子陵钓台的孤静荒颓。

在文章开始处作者就交待了自己的处境为避政界纷扰与官府的追捕,因此作者于寄情山水中一边沉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中,忘却尘世纷扰;一边又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不满现实的牢骚和关心民众的情怀,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民的关心。这也正是这篇游记文章的艺术鬼力所在:作者善于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把水山与历史化为一炉,把风景与人情合为一处,景中含情,情融于景。(摘自百度知道)

通过对作者于1932年春到桐庐桐君山和严子陵钓台旅游一事的记叙,作者准确地再现了这两处胜景的风貌、生动地表现了它们的静幽和秀雅之美,并借题发挥地表现了作者对于时政的愤懑之情和对于自身生存状态的感伤之情。

作者在这篇散文中运用得相当成功的表现手法主要有:

一、写景与抒情的有机结合。全文是由大量的写景和抒情的片断互相交错、编织而成的,这使得这篇散文在整体上具有一种中国古典诗歌常有的情景交融的意象美。

二、善于以比较、反衬及适度的夸张等手法。来表现文中所描写的两处景点的静幽和秀美的特色(如作者对于钓台山一带江山景物的描绘)。

三、善于借景抒情。如:作者对于钓台山的荒凉、阴森景象的描绘中实际上隐藏着或表现了作者自己内心的阴郁之情和苍凉之感。)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怀鲁迅》《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证书。
相关链接:作品赏析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