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与素质教育接轨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柴亚娟 素质教育是近几年来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它提醒人们注重教育 的实效性。在世纪之交的今天,社会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党的十五大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发展”,这就向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更高的 要求,教改势在必行,而且刻不容缓。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语文教学又如何与素质教育接轨呢?下面我想从培养学生能力素质这方面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觉得应改变我们的 教学观念。人的行动受大脑指挥,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产生相应的教学手段。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在教师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教师教学围着高考指挥棒转,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教学进入了机械化模式,显得死板、功利性强而忽视了实用性。究其根源还在于教师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质缺少了解。语文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每一瞬间,每一领域:阅读材料需要语文,书面表达需要语文,生活中与人交往也需要口头表达能力------这些都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与工具性。因此,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只是让受教育者获得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获得比知识更为重要的运用能力。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句话便道出了教学的真谛:教会方法。但是,有些语文教师对这一点认识不清,他们不知道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不理解叶圣陶说的“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的含义,以为教语文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就如韩愈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这种错误观点出发,他们在讲授语文课的时候,或者采用填鸭式教学,充当布道士的角色,有老师一灌到底,而且力求讲细讲深讲透,往往是把一篇文章分成段、分成句、分成词、分成标点、分成修辞------总之是大卸八块,搞得支离破碎,缺少美感。这种传统保守的教学思想束缚着教师的行动,使他们难以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自然也根本无法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这种旧观念急待改变。 教学观念的改变,这只是向素质教育迈开了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便是改变教学方法,这是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学关键的一步。改变教学方法,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有些教师在打破传统教学束缚的同时,又走向另一极端 。他们认为既然素质教育重在培养能力,就可以 淡化课堂教学,少传授文化知识,多进行实践活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试想,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人又如何谈得上综合素质呢?课堂教学的内容是基础,是人们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支撑点,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基石。一个中学生如果连起码的语言运用都不会,又谈何综合能力呢?所以,谈素质教育非但不可忽视课堂教学,相反,应更重视课堂教学,而且必须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钻研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握准时代脉搏,充分备好每一堂课。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仅要备教法,也要备学法,要对课堂结构作精细的安排,努力做到教学的紧凑高效,不浪费课堂任何一分钟。 当然,我们既然提倡素质教育,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不是教师一灌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 ,不是只传授死记硬背的知识而不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课堂。总的一句话,不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听众的课堂 ,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的课堂 。这种课堂并非仅仅是三尺讲台,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教师只是 台边导演,学生才是台上演员。叶圣陶先生 认为:“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我们知道学生是素质的承担者,一切教育因素只有通过主体的内化才能转为素质。因此,只有在课堂上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上课时主动求知,主动求学。心理学上提倡“成功教学”,也就是让学生在积极主动中表现自己,并体现到成功的喜悦,在成就感的促使下获取自信,从而追求新的成功。素质教育的课堂就应该是一个成功、有实效的课堂。 第二步,把素质教育延伸到课外。教育部长陈至立曾说过,即将到来的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发展,将使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发生新的巨大的变化。我们的学生正是跨世纪的栋梁之材,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适应新世纪的新局面,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肩负着祖国富强发展的政治使命,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