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十中《瑞安古代文学史稿》特色校本课程课程纲要(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2019-03-24 手机版


 课程单位:瑞安市第十中学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

授课时间:每周五下午第3节课

一、课程背景

(一)学校简介

瑞安市第十中学原城关一中高中部,群山环抱、怡人仙境赋予学校灵秀飘逸,历届校长都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文化积淀使学校闪烁人文的光彩。2006年迁至瑞安师范学院旧址,并在原址基础上重建。学校占地面积43964平方米,教职工人数140人,在职党员人数62人(加上退休党员的话是79),高级教师58人,在校学生人数1345人。

(二)区域特色

瑞安市第十中学位于瑞安市区,坐落于万松山脚下,毗邻著名藏书楼——玉海楼, 群山环抱,景色宜人,钟灵毓秀,独具特色。瑞安向来文人辈出,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开始建县,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是浙江省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理学名邦”“东南小邹鲁”及“瑞安出才子”的美誉。尤以南宋和晚清两个时期,瑞安的文化事业最为发达,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其间瑞安士子参加各级考试的成绩十分突出:南宋期间瑞安共出了约二百六十名进士;晚清时期,仅一八七三年至一九〇三年的三十年间就出了十一名进士、二十八名举人,都为当时浙南各县之冠。又瑞安元代高则诚创作的南戏剧本《琵琶记》蜚声中外,被尊为“词曲之祖”。南宋陈傅良、叶适、蔡幼学、曹豳,晚清孙衣言、孙锵鸣、黄绍箕、项热说氖室苍谎〉健肚Ъ沂贰ⅰ端问褪隆罚ㄇ厉鹗著)、《宋词三百首》(清朱祖谋编)、《全清词钞》(民国叶恭绰编)等名家编辑的大型的全国性诗词选本中,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展廊里占有一席之地。

(三)研究背景

尽管瑞安钟灵毓秀,地杰人灵,人文氛围浓郁,但是作为瑞安人,学生对本土文化知之甚少,发掘民族文化遗产,弘扬乡土文化精蕴,激发学生爱国爱乡的热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我校退休教师余振棠老先生和我校现任高级语文教师吴守强老师有感于瑞安文化的式微,宝贵的文化遗产被后人忽略遗忘,多方走访、搜集材料写出了《瑞安古代文学史稿》,希望能借此把瑞安古代的鼎盛文风和众多文人们的动人事迹,比较完整地记录下来,留给后人,为抢救和弘扬我市地方传统文化做贡献。我校由教务处牵头,以选修课为突破口,特设了特色课程实施资源。

二、办学理念

瑞安十中秉承“合时适需,首在立人” “弥纶通变以致善”的办学理念,弘扬和推广“善心、善学、善行”的“善文化”,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办学目标与培养目标

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名师强校、特色扬校”的办学思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着力培养“行为习惯优良、文化基础扎实、身体心理健康、个性特长突出”的优秀学子,努力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四、课程目标

(一)认识了解丰富的人文遗产,探寻家乡的历史遗迹,产生热爱家乡情感,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

(二)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与质疑,在探究性学习中,继承乡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树立为校争光、为家乡服务的伟大志向。

(三)结合特色课程特点,拓展课程的研究范围,使其深入到语文学科,实现学科的整合,促进课程内容的多样化。

(四)转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特色课程的开发、学习、探究,培养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和欣赏、实践、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的探索创新的欲望。

(六)通过特色课程的开展,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适应,在适应中创造,在创造中完善。

五、课程计划

《瑞安古代文学史稿》一书依据一般文学史著作的惯例,按时代先后,以作家为中心来编写。从六朝时期到民国初期,共分八章七十四节。同时也择要选录部分非瑞安籍诗人撰写的与瑞安有关诗文。本课程根据原书稿的编排体例,从七个层面深入细致地进行探究,开发、形成了具有瑞安本地资源特色的课程主题内容。

学期 主题 章节内容 课时数 实施要求

高一上学期 六朝时期的文学 著名诗人谢灵运 1课时 1、了解瑞安乡土文学发展演变历史脉络。

2、了解最具本土特色的瑞安文化形式。

3、了解各个朝代代表性诗人生平、后人评价、后世的影响。

4、品读诗人的代表性诗作,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唐代的瑞安文学 非瑞籍的诗人诗作 1课时

北宋时期的瑞安文学 林石、周行己、许景衡 1课时

南宋时期的瑞安文学

永嘉学派(陈傅良、叶适)和曹豳、2-3课时

元代的瑞安文学 南戏鼻祖高则诚 1课时

明代的瑞安文学 刘基、卓敬 1课时

清代的瑞安文学 国学大师孙诒让、瑞安弹词、鼓词 1-2课时

六、课程结构

《瑞安古代文学史稿》 特色课程是瑞安市第十中学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以课程需要、区域优势、凸现特色为出发点,立足于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着眼于学生全面、和谐的成长应运而生的地方特色课程。

课程年级 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

高一上学期 课堂授课 10课时

参观名人故居,寻访文化的遗风流韵 1天

八、课程效果

(一)教师对特色课程建设有较高的认同感。

特色课程开展,丰富了学生的眼界,同时也扭转了教师孤立地看待课程的惯性思维, 取得了较高的课程认同感。绝大部分教师认识到特色课程的开展对提高个人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实施中不断加强了解并深化认识,为我校特色课程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大力推动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改革。

丰富多彩的课程教学内容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堂讨论、教师讲评等多种方法融为一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课外调查采访、 综合实践研究、 课内交流讨论形成研究成果确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老师们也将"目标与过程"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引入课程评价之中,落实了课程教学的日常管理。 

侯晓旭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