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典诗歌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高三复习课)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9-03-14 手机版 | ||||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准确地、规范的答题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 人物形象的类型 人物形象分两类,第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屈原的《离骚》表现的一个执著追求、热爱祖国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二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也即客体人物形象。诗人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出现了诗人刻画的周瑜形象。当然还有“多情应笑我”的诗人自己的形象。这两类人物形象不是同一形象,是两个形象。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也可能是同一的,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者。 (二)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 1、命题方式 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 2、答题策略 分析步骤: 1)什么形象(一个名词);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几个修饰词); 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 答题步骤: 1)描绘诗歌中人物的形象; 2)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并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 3)归纳的形象寄托的作者(或抒发自己情怀,或借物自况)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三)、真题展示 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后作业 野 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 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 课堂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概括邹明府主要的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术语积累: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爱国者形象)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寄情山水、恬淡闲适的隐者形象) 3.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迟暮英雄形象) 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矢志报国、建功立业的将士形象) 5.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思乡怀人、孤独惆怅的羁旅者形象) 6.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亲友送别、依恋伤感的送别者形象) 课后作业 1.(10福建卷)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问题: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参考答案: 通过描写山翁独饮成醉,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的隐居生活,塑造了一个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隐者形象。(意思对即可) 2.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问题:诗人纯用白描手法,在给我们勾画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的同时成功地摄取了一个农村儿童的形象,试对该形象加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成功地勾勒了一个热情好客、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形象。 杨敏 |
·语文课件下载
| |||
![]() (可直接打印) | ||||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