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精品教案及课后反思(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8-12-03 手机版


 11 送东阳马生序

素材积累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晚年写的一篇劝学文章,是一篇赠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这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古人有所谓“赠言”,到了唐代,赠言才成为一种文体,叫作“序”。但它和“序言”不同。

“序”是一种文体。“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易序》《太史公自序》等。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等。宋濂写下这篇赠序,结合自己的实践说明“为学之难”,勉励马生勤苦学习。这篇赠序不是板着面孔说教,也非轻施谀词以恭维对方,而是现身说法,因而写得事信、情真、理足,文辞流畅,其中所讲道理对我们今天也很有启发意义。

上课笔记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积累一些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通读课文,利用文下注释自己翻译全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

诵读法,讨论点拨法。

多媒体课件。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那么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2)背景链接

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下了此篇赠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以勉励晚辈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2.生难字词

(1)字音

嗜学(shì)   俟(sì)    衾(qīn)    容臭(xiù)

裘葛(gé)             加冠(ɡuān)       叱咄(chì duō)     负箧(qiè)

曳屣(xǐ)              皲裂(jūn)          媵人(yìng)          烨然(yè)

缊袍(yùn)           廪(lǐn)               冻馁(něi)            谬称(miù)

(2)词义

以:

以衾拥覆(用,介词)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连词)

俯身倾耳以请(而,连词)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连词/拿,把,介词)

无从致书以观(来,连词)

至:

色愈恭,礼愈至(周到,形容词)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动词)

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

无冻馁之患矣(忧患)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自由朗读时,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2):写自己求学之难和用心之专。

第二部分(3):写当前住在太学里的学生们的优越的学习条件。

第三部分(4):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作者求学风餐露宿,困难重重。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交流点拨】作者主要从无书、无师、求学路途艰难、学习生活艰苦四个方面描写求学过程的艰辛。面对艰难,作者以坚韧的意志、勤学的精神一一克服,终有所成,其精神可嘉。

2.作者除了“不知足”外,有时也很“知足”。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哪些方面是“知足”的。

【交流点拨】作者在吃穿住等方面很“知足”,只要吃饱、穿暖,有房子住就行。

3.大家对作者的既知足又不知足的做法有何感想?假如你身处此种境况,你会怎么想?怎样做?

【交流点拨】感受到现在学习生活的幸福和优越,从而激发起了学习的热情,也懂得了怎样追求幸福。

4.本文的写作原因及目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原因大约有两点:一是马生得到同辈的赞赏,是位“善学者”;二是同乡之谊。目的是勉励马生更加刻苦学习。

步骤四 深层探究 局部突破

太学生和作者当年求学之路相比,有哪些优越之处?由此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

我                太学生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吃——  日有廪稍之供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穿——  —岁有裘葛之遗

寓逆旅                                     ——住——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行深山巨谷中                         ——行——  无奔走之劳

未尝稍降辞色                         ——师——  未有问而不告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书——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结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课文中作者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达了他对马生的殷切期望。

2.拓展延伸

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

【交流点拨】首先学习古代文人求学的谦卑态度,虚心求教,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当遭到批评时,要勇于承认不足,不要频频地找客观理由。但同时,老师和学生平等的关系,我们要尊师,但不是畏师。

3.布置作业

(1)搜集古人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习、以苦为乐的事例。

【交流点拨】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画荻教子。

(2)完成《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

送东阳马生序

五、课后反思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对比,作者在对比中突出了自己的观点。例如在生活上,吃的方面,“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与“日有廪稍之供”对比;穿的方面,“缊袍敝衣”与“裘葛之遗”对比;在学习上,读书方面,“行深山巨谷中”与“坐大厦之下诵诗书”对比……这节课我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对比,在对比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可以说在教学重点上有所突破。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