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12-03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领悟作者“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把握写作目的,领会写法作用。 3.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难点 1.翻译、理解、背诵课文,学习作者执著的求学精神。 2.学习文章对比手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齐读三则勤学的名言。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同学们,我们还有些同学不够勤奋,甚至抱怨学习生活艰苦,如果你了解了古人勤学的情况,你就会在对比中发现,我们的学习生活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赠序《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宋濂。出示课件,了解作者。 二、经典诵读,整体感知 1.老师配乐背诵课文。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好节奏、揣摩语气及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 3.教师随意抽一名学生朗读,师生合作评议。 4.全班齐读。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参看课文注解,自己边读句子边翻译。 2.同桌互动,你读我译,我说你听,互相补充。 3.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文中重点字词句,要求学生解释或翻译。学生有疑义的或有错误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师生合作解决。 4.要求学生就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在文中寻找归纳整理,以此为手段,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突出重点。 四、深入探究,解读文本 探究1:阅读第一段,找出能体现时间变化的词语. 明确:“幼时” “ 加冠” 探究2:分析作者“幼时”的学习经历。 A.作者幼时最喜欢做什么事情,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的,收到了什么效果? 明确及分析:最喜欢做的事: 读书。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家贫 无书以观——借书 计日还——天寒笔录 收到的效果: 遍观群书。 收获: 作者是一个刻苦学知识的人。 探究3:分析作者“加冠”后的求学经历,体会并学习作者勤奋刻苦的精神。 A.作者求学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叩问 跋涉 生活 B.分析“叩问难”部分,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作者难在何处?作者的态度如何? 收到了怎样的效果? 明确及分析: 难之体现:1“趋百里”说明路之远。 “门人弟子填其室”说明人之多,竞争激烈。 “未尝稍降辞色 叱 咄”说明老师严厉 作者态度:恭敬——“色愈恭礼愈至,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效 果:“卒获有所闻” 收 获:可见作者渴望求知识。 C.分析“跋涉难”部分,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作者难在何处?作者达成目标了吗? 明确及分析: 难之体现: “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说明环境恶劣。 “曳屣”说明路远。 “足肤皲裂四支僵劲”说明肌肤受苦。 到达了目的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收获:可见作者决心获知识。 D.分析“生活苦”部分,运用了什么手法体现作者生活苦的?作者的内心是如何看待这份苦难的? 形成这种心理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及分析:运用对比手法体现生活之苦: 作者:“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食简 “缊袍敝衣”——衣粗 同舍生:衣足 食美 作者想法:“略无慕艳意” 形成原因:“以中有足乐” 收 获:心中有真知。 探究4:面对求学路上的重重困难,作者是凭借什么克服了困难,一步步走向人生的目标的? 明确及分析:勤奋与艰苦。 “勤且艰”是对前四层意思的归纳。勤奋与艰苦是有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刻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原因。 5.小结: 本文主要从致书之艰、从师之难、途中艰难、生活艰苦这四方面来讲述了作者的求学生涯。作者讲述这些的目的是劝勉马生努力学习,老师也写了一篇《送东阳马生序》比较一下,看看哪一篇的劝勉效果更好。 生:宋濂的劝勉效果更好,因为用自身的事实经历更易打动并说服马生。 生:老师写的只是空头说教,说服力不强。 生:为达到教导的目的,现身说法,循循善诱,比板起面孔能起更好的激励作用。因而从自己当年的求学经历谈起,委婉地说到马生的好机遇,从而要求马生专心用功读书。 (板书:现身说法) 6.读了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明确: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学习要敢于发问;学习要有主动性;学习要勤奋刻苦;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7.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齐读这一段) 找出文中其他体现对比的地方,并体会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 明确:师生态度 师:辞色严厉,甚至叱咄 生:色愈恭,礼愈至 写教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艰难和求学态度的诚恳。 生活情况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 作者:緼袍敝衣,日仅再食 写同舍生的奢华生活在于与作者的贫困生活形成对比,突出作者生活条件的艰难,从而衬托他读书的勤奋、执著和以读书为乐、乐以忘忧的求学精神。 总之,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的求学经历和诸生的经历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目的在于突出要有所成就,环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勤奋、专心。正如韩愈所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 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更形象,更鲜明、更有说服力。 8.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给文章增添了文采,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试举例。 (1)示例: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赏析:“德隆望尊”也就是德高望重,这是概括性的评价,然后用学生挤满一屋子这一情景进一步烘托渲染,说明这位老师确实有学问、有知名度。但是,即便人很多,老师也没有“稍降辞色”,言辞、态度很严肃,丝毫也不随便。 (2)学生合作交流。 学生可能会找到以下句子。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赏析:“手自笔录”这一情景,初步揭示了他学习的勤奋态度。接着进一步描写寒冬天气抄书的情景,“砚冰”、“不可屈伸”等突出了学习的刻苦。作者从最艰难的严冬季节着笔,用来说明一年四季,天天如此。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赏析:“负箧曳屣”,表明穷苦;“深山巨谷”,表明路途险恶。穷冬、烈风、大雪,分别从季节、环境、气候的特点上着眼。“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这些又反衬了天气的严寒和行路的凄苦。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赏析:作者连用几个动词,“被”“戴”“腰”“佩”“备”,着力写出富家子弟服饰的华美,勾勒出他们的光彩艳丽的形象。 五、作业设计: 作者家贫嗜学,乐而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想一想,并将它写下来。 结束语 今天的我们有国家给我们提供九年的义务教育,为我们建设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先进全面的学习资源,我们享受着父母的衣食供养,老师们环绕在你们身边,随时为我们答疑解惑。 身处这样优越的条件中,我们再回头看看那个为了看书“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宋濂,看看那个为了求师问道而“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宋濂,看看那个“负箧曳屣冒着穷冬烈风在深山巨谷中”艰难前行的宋濂,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业有不精、德有不成”呢? 我想,这篇振聋发聩的《送东阳马生序》不仅仅是写给马生的劝学文,更是写给在座正在努力学习的少年们。希望大家能够秉承宋濂的学习态度,用勤奋这条神奇的线,串起无数知识的珍珠。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让勤读成为一种品格。 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第一段:求学之难,用心之专幼时求学情形: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成年求师情形:未尝稍降辞色;叱咄从师求教道路之苦:行深山巨谷中衣食粗劣,生活俭朴: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总结全段:勤且艰 对比 第二段:今日学习条件之优越今日生活之优越:廪稍之供、裘葛之遗今日居住条件之优越: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今日师资条件之优越:未有问而不告今日图书资料之优越:宜有之书皆集于此第三段: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