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打开·提升:课堂应对语言的引导艺术范式——听肖培东《触动心灵的风景》所想到的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案例 2018-11-16 手机版


周康平

课堂的推进,不仅在于教学文本的解读和选择处理以及教学设计的精巧度,更在于教师的课堂应对。教师课堂的应对包括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呼应,对课堂节奏和课堂导向的把握。一个好的教师,在课堂中总是显得“胸有成竹”,无论学生做怎样的回答,他总能在最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走向课堂的教学目标。课堂应对中,教师的应对语言是最关键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课堂顺利推进和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点。下面我以肖特的《触动心灵的风景》为例,来看一下,他是如何进行并做好课堂语言应对的。

该课是肖特的一节作文展示课,整堂课包括三个环节:由粽子导入:看到粽子,你想到了什么?——由粽子到内心到写作技巧:猜猜老师看到粽子时,想到了什么?上次你写风景,写了什么,你们写的东西(风景)有何共同特点(归纳写作技巧)?——由写作技巧到粽子:以粽子为素材分组分写近四年的中考作文题。

这堂课的设计没有什么惊艳之处,这符合肖特一直提倡的“浅浅教语文”的自然风格,但教师们听后却都有技艺高超的体会,可以说本节课极好地体现了肖特的高超引导艺术。细析他的引导艺术,我们觉得极为纯熟老练,可赞处极多,下面我选择从他的应对语言的角度来谈谈他的课堂应对语言的高超妙用,借此点来一窥他的语言应对引导技艺。

尊重:学生无语尴尬处的机智应对

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有时候会出现无语的尴尬局面。这是课堂中常见的现象,普通教师的处理,就是“好的,你先坐下,下一位”,或者着急之下,自己“噼噼啪啪”出示想要的答案——但我们内心常常是这样的:天哪,快点说,后面还有很多内容呢,时间不多了。

学生不能回答坐下的尴尬,教师得不到答案的脸红,听课教师看到急急推进的课堂,尊重没了,自信也没了。海德格尔说:“课堂是让人得到尊严和成长的地方”。可真正的课堂往往不会发生这样的成长。我们来看一处肖特的处理。

学生:粽子可能寄托着您的某种情感吧?

老师:那您说是哪种情感?

(此时学生沉默)

该学生面对粽子寄托了什么情感的问题时,沉默无语,可能是真的没想到什么亦或是有想法但不能成言成句来回答。此时,课堂出现了“沉默”。我们来看一下肖特的应对:“好!一个人在一个熟悉的物体面前保持足够的沉默时间,其实就是我当时的真实感受——自责。你开始慢慢淡忘它了,所以你必须要去沉默地思考,是不是?这位同学此时的心理很符合我当时的场景。那时,我沉默了,我想了很久很久,突然发现,年岁增长过程当中,我对儿时生活中那个最美的东西竟然有一种淡淡的忘记。所以面对这粽子,我真的像这个女同学一样,有一种无法言表的情感,她说出了我的心思。”(同学们鼓掌)

肖特的应对表达了两层意思:肯定学生的沉默其实是回答了一种“另类的情感”的答案,解释了她沉默的原因(让学生下台阶);表明自己面对这种情感时,也会采取类似沉默的行为,解释了她沉默的意义(转移提升)。我们从学生的鼓掌中看到了被尊重的赞许,还有看问题的角度,我相信,这个女生下次回答的时候,一定不会沉默。

打开和提升:学生思路瓶颈处的智慧应对

如果第一点是体现了教师的机智和对学生的尊重之外,以下则是教师的智慧应答,这种智慧应答才真正是推进课堂的有力推手,也是课堂走向一定高度的原因所在。

思路偏差时的智慧应对。

在导入环节,教师问:粽子给你带来什么?

学生:可能粽子会给您一些生活的启示吧?

老师:哪些启示?

学生:勤俭节约。(同学们笑)

同学们都笑了,为什么笑了?因为“勤俭节约”,本身就不是教师想要的答案,也跟“看到粽子产生什么情感?”的问题答案相背离。学生们听到这个答案都笑了,学生的“笑”说明,同学们都意识到了答案的偏差,但教师没有跟着笑,固然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但应对的语言中,更多了的是进行了纠偏。

“吃粽子真是勤俭节约,我觉得勤俭节约中可能还包含着对于简朴生活的怀念,是不是?现在我们好像越来越奢侈,但是突然发现生活却渐渐地失去了它的本身。因此我的思考当中不仅有对我个人,对我童年的思考,更有对当今生活的思考。”

学生在教师的纠偏下,明显地醒悟过来,“我看到如今的华丽包装的粽子,就会想到以前吃的那种朴实的、更有味道的粽子。”

在这个时候,教师还不适时机地进行提升。“都是粽子,但粽子与粽子却不一样。我们会突然发现,我们每个人活着活着都活成了粽子的状态——被无数条绳子、无数片叶子慢慢地裹着,这些包裹我们的东西就叫做社会的浮躁和功利。”

从学生答案的偏差,到回归,到提升,这样的语言应对路径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一个很好的引导范式。

写作展示环节《说说我自己》时,一个女生没有深刻领会教师的意图,并没有把重点落在“我自己”上,而是落在了对“粽子的描写”上。这也是这种“以一个事物包打所有作文题目”的“以不变应万变”的作文模式教学的缺点所在,很多能力稍差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偏差。

学生:“没错,那个在街角嗅着淡淡粽子香的女孩就是我。”“小时候总爱看奶奶包粽子,奶奶灵巧的手一翻、一转、一铲,便出来了一个精致的小粽子,我总觉得奶奶把爱意都融进了那浓浓的粽子里,而现在机器批量生产出的带着浓重工业气息的粽子却无法吸引我。”“我并不是对所有事都很执着的人,但却对于粽子有着难得的坚持,站在街角,那淡淡的粽子香渐渐地弥漫,在心中,在脑海,难以忘却。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一个对粽子有着难得坚持的我。”

语言和表达都不错,我们看到作文的重心已经出现偏差。来看肖特的引导应对。

老师:能不能把粽子再提升一下?对平凡事物有着最真热爱的自我。这个小姑娘,她不是一种追逐时尚的、追逐奢侈的、追逐当前热点的一个女孩,她就安静地守着生活的本真,过着自己本色的生活,因此由粽入,以粽结尾,更多的是在写谁?对了!我自己。所以,关于粽子要点到为止,不宜作过多的铺开。她的第一句话写得非常好,你再把第一句话读一读。

教师不仅指出了作文的毛病,更是指出了写作的方向。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学生有问题,不可以不指出,而且指令要明确“关于粽子要点到为止,不宜作过多的铺开。”,二是,教师提供了纠偏的方向,没有泛泛而谈,提供了纠正的路径。

这才是课堂中学生思路出现偏差时的正确打开范式。

课堂提升的智慧应答。

一堂课不是说顺利推进就万事大吉,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成长,所以一堂课在必要的地方,要适时地把课堂向深处引导提升。这才是一个智慧的教师应有的能力。我们来看肖特的提升应对。

在作文展示环节,教师叫了几位学生当堂展示自己的片段写作,第一位展示《这就是我的承诺》,教师点评为“有细节,有场景,扣题很紧”但只写到“人”为止,教师提醒“这个“您”可以是故乡,可以父亲,也可以是指眼前的这只粽子。”;第二位在第一位同学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提醒中展示《你是我最牵挂的人》,有了一定的深度“粽香淡,点点泪,风雨何处不漂流?未来的日子我一定不会忘记忆苦思甜,常心怀那个香粽,那份美好,纵使前路如何,我都会记住,对粽子、对故乡、对童年的那份承诺。”教师提升点评“写的很好!我们对故乡的承诺,对亲人的承诺,对粽子的承诺,其实也是对岁月、对自我的一种承诺,这种感情会在慢慢的平淡之中,让我们大家有一种回味的余地。”

这样的例子在后面的引导中,一贯到底。如果我们细细评味,我觉得是很好地体现了肖特的语文课堂教学特色的。最为典型的是最后的引导提升。

前面学生的展示发言,教师都还只是在语言上稍加提升,但课堂如果一直是这样平面的推进是展现不了深度的。在最后,有一个学生提到了一个点:“我捏着那只被油浸染的小小的粽子,仔细的审视着它,也审视着我自己。嫩绿的艾叶已经被煮的微微有些发红发黏,被丝线桎梏的粽子安稳地躺在我的碗中,我又何尝不是一个平凡的粽子呢,被沉重的学习和繁忙的生活……。”

“我何尝不是一个平凡的粽子呢?”——多好的一个提升点。肖特把握住了并且成功的进行了提升“你写得很精彩。同学们,这是目前为止我遇到的写作思维最灵动的一个同学。其实“我”何尝不是那个粽子呢?大家发现这个比喻一拐就拐到谁上去了?自己。因此,说说我自己,我就是被许许多多的东西绑住的一个男孩,但是我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挣脱所有的丝线,走向阳光的自我。

在他的引导下,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和提升了。

学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粽子,然后寻找自己跟粽子的相似点,通过写粽子来写自己。

教师再提升。

老师:所以,以己心度他心。我就是那片海,我就是那棵树,我就是挂在屋檐脚下的那盏红灯笼,我就是那片重新泛着生命力的夕阳景色。所以同学们,生活的一切都是可以做一个比喻,做一个象征,做一个迁移的,只要你找到了这个关系点。”

课堂的流畅,课堂的有效,课堂的精彩,教师是主导,作为语文老师,语言是最好的课堂推进和提升的工具,但怎么应对,须尊重学生,在学生“悱”处而“发”。如此长期坚持,相信我们的课堂会有大改观,这也是我在肖特课堂中最大的感受。
相关链接:教学案例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