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00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说明 1、本试卷共4大题,8页,满分120分,其中包括4分卷面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最后得分不能超过120分。  

 3、答选择题时,请将所选项的编号填进题后的括号内;答填空题和简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指定的位置上。  

题号 卷面分 一(1-2) 二(3-18) 三(19-22) 四(23) 附加题 部分 

得分             

 

 

 卷面分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默写或根据要求填空。(6分,每小题2分) 

 

  

 (1)               

 ,千树万树梨花 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3)《出师表》中诸葛亮论述前汉后汉兴衰的原因的两句话是:       

 ,       

 

                 

 ,       

 ,       

 

                 

 。    

 

2、 

 

 

下面一则应用文,有四处错误,请分别提出修改意见。(4分) 

 

 

  招聘启示 

因工作需要,我社急需招聘业余编辑一名,须本校学生,性别不限,男女均可,懂电脑操作者优先。有意者请与高二(1)班张明亮同学联系。

  此致

敬礼

                          粤升中学海潮文学社

                           2000年6月20日

 

 

   

 答 [1]

[2]

[3]

[4] 

   

 

 二、现代文阅读(4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3-18题。  

  (一)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 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我愕然了。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我愈加愕然了。幸而我的母亲也就进来,从旁说: “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你该记得罢,”便向着我说,“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 开豆腐店的。”

 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 “豆腐西施”⑹。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 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 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 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⑺,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⑻似的,冷笑说: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 

“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 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⑼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 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3、杨二嫂特意登门看“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答]

4、从整段文字看,杨二嫂对“我”的态度前后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这段文字中的一些相关的语句分析。(3分)

[答]

5、作者刻画杨二嫂这个形象可谓匠心独具,写其出场就有

的特点,这样写的主要作用是突出了她性格中的                      的一面;写其肖像是按                       的顺序来完成的。(3分)

6、这段文字有一处动作描写足以表现杨二嫂贪材自私的品行,试用简洁的文字将它概括出来。(2分)

[答]

7、从记叙的顺序来看,这段文字以         为主,中间又用          介绍了杨二嫂年轻时的情况。(2分)

 

 (二)

  

  我们往往只注意文字的学习,而不注意甚至不理会语言(口语)的学习。也就是主说,尽管我们天天讲“语文教学”,实际上我们教的和学的都仅仅是“文”并不包括“语”,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半身不遂的。 

这种情况自然不难从历史上找到解释。半个世纪以前,那是文言的时代,文言是没法子当作活语言来教的,自然只有文字的教学,没有口语的教学。文章要写好,说话不妨乱七八糟。而文字的教学也只能依靠“目治”,不能从口语得到多大的帮助。

时代不同了,可是人们有惰性。现代的儿童学习的是白话,是普通话,是活的语言。活语言的教学应该是耳目并用,并且先耳后目。可是我们的教学法并没有根本性的改革,基本上还是“目治”,还只是抓书面作业,不从口语训练入手。

在当今时代,口语表达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好像不用强调大家也会承认,可是在语文教学上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撇开口语训练本身的用处不说,光从书面语训练来说,口语训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一个人一天不知道要说多少话,可是一年不一定能写上几封信,几篇文章;一个学生一天上好几堂课,要答问,要讨论,而作文只有两星期一次。抓住口语这个环节,让学生受到应有的训练,说起话来有条有理,有头有尾,不重复,不脱节,不颠倒,句式有变化,字眼有讲究,还愁他不会作文?放过这个环节,让他说话随随便便,乱七八糟,只在两星期一次的作文课上才要求他立意谋篇,字斟句酌,那就是一曝十寒,怎么精批细改也不容易提高作文水平。

总之,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语文教学从口语训练入手,是顺乎自然,事半而功倍。放过口语训练,孤立地教学书面语,是违背自然,事倍而功半。

8、本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发表议论的?(3分)

[答]

9、用横线在第4段画出能体现“事半而功倍”这一短语具体含义的语句。(2分)

10、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第4段的主要意思。(3分)

[答]

11、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论证,试从文中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3分)

[答]

12、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答]

 (三)

  

  每年春天,旧年冬天贮存下来的大白菜,都近于干枯了,做饭时,常常只用上面的一些嫩叶,根部一大块就放置在那里。一过清明节,有些菜头就会鼓胀起来。慢慢把菜帮剥掉,里面就露出一株连在菜根上的嫩黄菜花,顶上已经布满像一堆小米粒的花蕊。把根部铲平,放在水盆里,安置在书案上,是我书房中的一种开春景观。 

菜花,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净;它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色彩单纯,因此也就没有斑驳。平常得很,就是这种黄色。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见不到这种黄色了。

今年春天,因事无暇栽种一株白菜花。去年冬天,小外孙给我抱来了一个大旱萝卜,家乡叫做灯笼红。鲜红可爱,本来想把它雕刻成花篮,撒上小麦种,贮水倒挂。也因没空,胡乱地把它埋在一个花盆里了,一开春,它竟一枝独秀,拔出很高的茎子,开了很多的花,还招来不少蜜蜂儿。

这也是一种菜花。它的花,白中略带一点紫色,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它的根茎俱在,营养不缺,适于放在院中。正当花开得繁盛之时,被邻家的小孩,揪得七零八落。花的神韵,人的欣赏之情,差不多完全丧失了。

今年春天风大,清明前后,接连几天,刮得天昏地暗,厨房里的光线,尤其不好。有一天,天晴朗了,我发现桌案下面,堆放着蔬菜的地方,有一株白菜花。它不是从菜心那里长出,而是从横放的菜根部长出,像一根老木头长出直立的新枝。有些花蕾已经开放,耀眼地光明。我高兴极了,把菜帮菜根修了修,放在水盂里。

我的案头,又是有一株菜花了。这是天赐之物。

家乡有句歌谣:十里菜花香。在童年,我见到的菜花,不是一株两株,也不是一亩两亩,是一望无边的。春阳照拂,春风吹动,蜂群轰鸣,一片金黄。那不是白菜花,是油菜花。花色同白菜花是一样的。

1946年春天,我从延安回到家乡。经过8年抗日战争,父亲已经很能够见衰老。见我回来了,他当然很高兴,但也很少和我交谈。有一天,他从地里回来,忽然给我说了一句待对的联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他说完了,也没有叫我去对,只是笑了笑。父亲做了一辈子生意,晚年退休在家,战事期间照顾一家大小,艰险备尝。对于自己一生挣来的家产,爱护备至,一点也不愿意耗损。那天,是看见地里的油菜长得好,心里高兴,才对我讲起对联的。我没有想到这些,对这幅对联,如何对法,也没有兴趣,就只是听着,没有说什么。当时是应该趁老人高兴,和他多谈几句的。没竺油菜结籽,父亲就因为劳动后受寒,得病去世了。

现在,我已衰暮,面对一株菜花,忽然想起许多往事。我又觉得,人的一生,无疑是个大题目;有不少人,竭尽全力,想把它撰写成一篇宏伟的文章;我只能把它写成一篇小文章,一篇像案头菜花一样的散文。菜花也是生命,凡是生命,都可以成为文章的题目。

  

  13、本文写了哪几种菜花?它们各有什么特点?(3分)

[答]

14、文中所写的几种菜花的共同之处是什么?(3分)

[答]

15、联系上文来看,在第6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将案头的那株菜花称作“天赐之物”(3分)

[答]

16、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第2段对白菜花所作的描写和议论,表达了作者对白菜花的欣赏、热爱和赞美之情

B、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批评那些竭尽全力,想把自己的一生撰写成一篇宏伟的文章的人们。

C、本文的线索就是菜花,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D、文章语言明丽自然,简洁顺畅,颇为耐人寻味。

17、仔细品味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的句子(红色),然后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3分)

[答]

18本文可分为四个层次,请用“//”在下列序号间标明。(3分)

             1 2 3 4 5 6 7 8 9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爱  莲  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解释加点的字:

(1)益                  (2)植                (3)鲜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3分)

[答]

2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                               ”。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                                 的世风的鄙弃。(3分)

22、本文采用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