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现实走出困境(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肖书媛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份收获”,面对2003年中考语文的成绩,我们语文教师感到汗颜。我们没有耕耘吗?不,我们的确费尽了心思,但我们却收获甚微,问题处在哪里?道路又在何妨?我们语文教师不得不好好地自我反省,认真地探求出路。当前的语文改革可谓百花齐放,众说纷纭。但我们语文教师不能茫然,更不能盲从,应面对我们的现实,针对我们的学生,寻找一条适合我们师生共同的路:直面现实,承认现实,分析显示,驾驭现实。让我们与文学科再现雄风,再展宏图。 

      我校2003年毕业班的现实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首先2003年中考毕业班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一直陈旧。混乱。初中四年前三年教材陈旧,直到初四一年才改用新教材。对于陈旧的教材,陈旧的思想,我们试图用新思想去解读,曾经尝试过改革教学                                                                                      面对现实走出困境方法,采用星期作业,这对于学习较为      懒惰者,应付差事者提供一些便利。一周才一次作业,他们似乎忘记了这是一门需要课内打基础,课外还需下功夫的学科。      

其次学生对于文学客认识的偏差,学习兴趣的低落。据网载上一世纪80年代初期,林崇德先生曾对12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做过一项调查,那时语文最喜欢的一门课的第二位,占最不喜欢的一门课的第8位。据顾振彪先生介绍,十多年后又有人对北京地区 的学习兴趣重新进行过一次调查,这时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下降到倒数第二位。北京如此,我校更甚。去年我们对2003年每年每月各科的月考中,语文稳居倒数一二位。每周的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数量基本完成,质量不高。几乎没什么创新的意识,创新的作品出现。

第三教考分离,学生不信任与文学科和语文老师。 

前几年中考试卷上阅读一半是课内的,一半是课外的,这让以往的学生对阅读材料有种亲近感,似曾翔实的感觉,可慰藉学生求知的心灵。而如今中考的语文指挥棒重磅出击,除A卷诗词填空以外,另外90分全部是课外的阅读写作。一月一次的考试让学生从清醒到麻木甚至再到清醒,慢慢终于悟出来,老师叫得未必就是要考的,一月一次的考试也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怀疑,调考时三(9)班的种子选手董施施 作文居然只得了15分,平时她语文都是100分以上的水平。这种忽高忽低的现实,让相当部分同学产生误解,以为语文水平凭考场发挥,发挥的好就好,发挥得不好就算了。殊不知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和歉意。玉文中等偏上成绩的同学的盲目自信,对语文的敷衍业极为普遍。调考得非常状态麻痹了学生对于文学科的认识,产生了轻视/漫不在乎的心态,抱有了一种侥幸的心理,尤其是不大用功的学生普遍分数在80—90分之间,更蒙蔽了他们的双眼

第四学生的 积累远远不够

“巧妇难为无觅之炊”,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决不会产生质的飞跃。到了初四阶段,学生应该阅读两不少于260万字,可我们的学生又阅读了多少作品?6万还是16万?没有一定阅读量的积累,怎会有认识事物能力的升华?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的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积累不到位,难以提升自己的情感体验、审美情趣、人文修养。积累不到位,致使“以人为本”的作文题含义都弄不清。殊不知,知识积累、情感体验对中学尤为重要。 

第五教师的认识没有与时俱进。

中考的作文题“以人为本”为话题,大大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我们在阅读方面注重实效,一文一得,不求多,力求读懂,做得不够。加之试卷寥寥几套,学生见得太少,训练自然有限,作文审题能力差,后期表现明显,调考后的月考较突出,虽采取补救但措施不力,收效不大。引导学生生活现象,对生活进行感悟、认识不够。殊不知语文是一个时代感极强的学科,应把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如此的现状,师生心态的失衡,怎能沉默?面对中考成绩48所学校,我们占38位的现状,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勇于面对现实,承认现实,分析显示,驾驭现实,让与文学科重展往日的风采。 

首先充分利用与文学科的人文性优势,因势利导,教书育人,用美好的心灵塑人,用高尚的情操感染人,用生动的语言打动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在家里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学生,只有做一个懂感情的人才能写出善解人意的合情合理的文章,才会有才会有健全的人格、国格,远离心理疾病。据在我国中学生有心理疾病人数的比例是34%,心理异常的人数是28、1%。只有做一个懂感情的人,才能“吾手写吾口”,写出自己想说的心里话,想抒的心中情。

其次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要让学生由被动的应试学习到积极的主动学习语文。课内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活动。课前十分钟让学生自己讲故事、小观察、小分析到小表演、小讨论,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让学生永远都感到语文课堂象一幅优美的话,立体的诗,精美的大餐,永远具有好胃口。多渠道开发学语文的途径,课堂学语文课外学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