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优秀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18-05-21 手机版


 唐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指导学生阅读全文,解决本课生字词;

重点:3、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

难点:4、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并初步理解“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检查学案完成情况并评价)

二、学生诵读课文,师生正音,共同解决【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自主学习】

一、初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 注音    磕碰 (     )     残羹 (    ) 冷炙 (    )      冠冕 (    ) 

吝啬 (       )     脑髓 (       )              孱头 (    ) 

蹩脚 (       )     纯粹 (       )             自诩 (    )

暴殄天物(  )    高屋建瓴(    )             给与(   )

2.用下列形似字组词。

诩(      )  栩(      )      粹(      )  萃(      )

炙(      )  灸(      )      磕(      )  嗑(      )

3、改正别字

辨解(   )       自栩(       )    残羹冷灸(   )    礼上往来(   )  

陷井(   )       嘻笑怒骂(   )    针贬时弊(   )    积重难反(   )  

暴唳恣睢(   )   祖上荫功(   )

三、重点突破:

师生共议,分析文章思路。

(方法指导:题为《拿来主义》,文章从哪一段开始写“拿来主义”的,提示学生关注课题,合并意思相近段落。)

明确: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四、难点突破:

学生思考并组内讨论【合作探究】问题。

学生分组展示讨论结果,师生共议质疑,教师评价合作学习情况。

1、课文1-4段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

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闭关主义”是指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抱残守缺。而“送去主义”则是指国民党反动派的媚外求荣、欺世惑众。都是对外政策,虽形式不同,实质却相同,都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创造和发展。其结果必然使中国人民陷入被侵略、被奴役的悲惨境地。

(方法指导:这种先打倒再确立观点的论证方式,就是先破后立。立是证明自己的观点、主张正确,而破则是对片面的、错误的、反动的观点进行批驳,破立结合,是在反驳错误观点的同时,要注意确立正确观点。)

2、对“送去主义”,作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阅读课文,找出这些语句,结合语境,联系历史背景,揣摩其感情色彩。 

(方法指导:先要求学生画出文中相关语句,并以①“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捧”为例示范,反语的运用凸显了语言的犀利幽默,讽刺意味十足)

①“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捧”“挂”两个惟妙惟肖的动作描写,极尽奚落意味。而“发扬国光”则是反语,实为“送去”,即媚外求荣。②“……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反语,实为“倒退”。③“……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丰富”本指物品多,“大度”本指气度宽宏,毫不计较。反动政府实际并不“丰富”,也无力“大度”,这里运用反语。

3、本文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的内容指什么?

(方法指导:找出文中直接阐释“拿来主义”的句子)

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②占用,挑选。 

课堂小结: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

反语的运用,语言的犀利幽默;

拿来主义的实质。

【巩固演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C)

A、自诩(xǔ)  精辟(pì)    吝啬(sè)    殷红(yīn)

B、磕头(kē)  炽热(zhì)   蹩进(bié)      孱头(càn)

C、国粹(cuì) 冷炙(zhì)    包庇(bì)    玄虚(xuán)

D、脑髓(suǐ) 冠冕(guàn)  譬如(pì)    给与(j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C )

A、古董 徘徊不前 仪节 并行不背     B、摩登 发扬国光 大度 默守成规

C、辩白 丧权辱国 辨识 磕头贺喜     D、针炙 勃然大怒 慰籍 概莫能外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D   )

A、这夫妻俩在工作上互相理解支持,在生活中互相照顾,真是恩爱和睦、礼尚往来的一对儿。

B、张老师教学有方,经常在课堂上故弄玄虚,以启发学生,收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

C、在最为困难的时候,这位母亲总是吃孩子们剩下的残羹冷炙。

D、如果不加紧治理,南水北调这一造福工程可能会成为纵贯南北的污水网,成为贻笑大方的劣质工程。

4、对“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中“捧”字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C )

A、小心翼翼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对国画的珍惜。

B、庄重虔诚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对国画的自豪。

C、诚惶诚恐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媚外的奴颜。

D、郑重恭敬的神态,表现“大师”们良好的修养。

5、第5段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其理由是( B)。

A、前文揭批了“抛给”的实质和后果,下一段揭露了“送去”主义的具体做法。

B、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一段再次揭露“送去主义”的危害性,揭示了“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C、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文提出“拿来主义”。

D、前文分析了“抛来”与“抛给”的区别,后文提倡“拿来主义”。

【知识链接】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关于杂文: 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特点: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写作背景: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着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

教学反思:鲁迅的文章难懂,学生理解有困难,通过认真研究文章和单元提示,最后设定了四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指导学生阅读全文,解决本课生字词;

3、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

4、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并初步理解“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把第3、4点作为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中,前两个目标因为较简单,完成得很好,主要采取的是学生探究、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的方式,学生的积极性也较强。第4个目标,品味语言的完成,我以为根据范例学生应该会分析得很好,可是事实总是让人诧然,学生的回答还是缺少针对性,大而空,看来需要更多启发和引导才能有深入的理解,要把分析落到具体的遣词造句上。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