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望岳》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4-15 手机版 |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走进唐诗,就是走进一个神奇迷人的王国。那是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 。我 们 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 用眼睛去读,用心灵去读,用人生去读。永远的唐诗,永远也读不尽…… 他是谁?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杜甫 世人对于杜甫还有其它哪几种称呼? 子美(字)、杜少陵、杜工部 为何称之为杜少陵? 因为杜甫曾经居于长安城南少陵这个地方。 为何称之为杜工部? 因杜甫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工部。 二、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世称“诗圣”,其诗是“诗史”。因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官致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 。在文学史上,他把现实主义传统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有《杜工部集》。 杜甫的诗歌分类: 青年时期 《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 《春望》(被安史之乱叛军所俘,带回长安) 安乱时期 《石壕吏》“三吏”“三别”(《新安吏》、 《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 《垂老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平息) 《蜀相 》 《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 》 成都时期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老年时期 《登高》《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 三、初读课文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四、整体把握: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 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诗文解释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 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1、《望岳》可分两 大层,都是 切着“望”字写的,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的解释。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 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2、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地域之广阔 齐鲁青未了 景色之秀美 造化钟神秀 山势之高峻 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品读体会 首联——远望 仰慕之情 溢于言表 挺拔雄伟 横跨齐鲁 颔联——近望 神奇秀丽 巍峨高大 颈联——细望 云气层出不穷 心胸为之荡涤 尾联—望中所感 望岳而生登顶之 意愿 五、主题分析 诗篇描绘泰山雄伟而磅礴的气象,以及诗人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 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显示出诗人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极富哲理性,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