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8-04-14 手机版


 课  题 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体 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 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第二课时 

学习《望岳》

1、激发兴趣,导入古诗

同学们,五岳之首——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 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古今中外众多文人墨客被泰山所吸引,纷至沓来欣赏,留下了许多诗文名句,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望岳》,了解杜甫看 到泰山后抒发了怎样 的感情。

2、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文题解说:“望”是远远地看,“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指泰山。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 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杜工部集》传世。

创作背景

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整个唐王朝处于上升时期,当时的人们普遍具有较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建功立业、万里封侯是当时文人普遍的人生目标。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3、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

请同学们认真听诗歌朗诵录音,然后大声朗读诗歌,结合注 释既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1)读准下面字音。

岱宗(dài) 青未了(liǎo) 决眦(zì)

2)读出韵味和节奏。

3)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4)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句意思。

4、知人论世,体会诗歌的意境 

请同学们反复诵读这首诗,结 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想象自己就是才华横溢的大 诗人杜甫,年轻的你豪气冲天,登上泰山后你心中是怎样想的呢?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理解诗人登上泰山时的心境呢?

5、理解泰山形象,探究作者情感

6、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句做赏析?

7、 总结:这首诗中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献身精神。 点拨:杜甫登上泰山后,发现泰山如此绵延不尽,如此神奇秀丽,如此巍峨高大,心潮澎湃,心胸开阔了,禁不住热情地赞美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 景色,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点拨: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