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8-04-06 手机版


 教材分析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先谈未尽责任之苦,进而引出尽责任之乐,阐明了苦与乐对立统一的关系,从而提出具体做法“人生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能力目标:

1、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使学生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情感目标:

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2、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

美文诵读《初中生活的苦与乐》,读完后学生谈谈感受。

师:作者选取了三年生活中感受最深的片断,既有单纯的苦和乐,更有苦中有乐、乐中带苦、苦乐交融的,可见作者选材之精心。无论是苦是乐,都构成了生活中难忘的乐章。文章层次清楚,条理清晰。此外,全文多用排比,视野开阔层层推进颇有气势,体现了作者较强的驾御语言的能力。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感到最苦和最乐的事吗?

交流:把你生活中认为最苦的事说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担,把你生活中最乐的事讲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好吗?

师: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 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开明国文讲义》第一册。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写下此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三)出示教学目标

(四)检查预习情况

1.字音

恩惠(huì)      如释重负(shì)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卸却(xiè)     监督(dū)

2.解词。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 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仁人志士:仁爱而有节操的人。

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二、熟读课文 走进文本

1.朗读

用心感悟本文人生哲理之时,必须熟读课文,明确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论据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得出怎样的结论。

2.文章脉络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一二段论述了“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和“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段则论述由此得出的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四段由设问“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转入,过渡非常自然。接着论述孟子等圣贤豪杰仁人志士诸圣诸佛的责任意识、苦乐观: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作者并没有苍白的生硬的说教,而是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娓娓道来,如与人促膝谈心,语重心长,易于读者接受。

第五段仍然由设问开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用回答问题的方式否定了一些人产生的消极逃避思想。作者指出长大成人“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避?”即责任是逃避不了的,只要生活在社会上,就必须尽责任。这些句子虽然如话家常,但读来却使人感到句句教诲,字字叮咛,很愿意接受。这两个自然段阐述了“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

三、精读课文 深层理解

1.在“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论述中,作者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如果不是,那么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苦呢?为什么认为它最苦?

【交流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

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交流点拨】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什么事最快乐呢?

【交流点拨】“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4.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交流点拨】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5.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

【交流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6.作者对于责任未了的感觉,与尽了责任的感觉,各用了什么语句来形容?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交流点拨】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避,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四、精读课文 探究写法

(1)语言流畅,既凝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

(2)运用了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

(3)写作借鉴:议论文语言的凝重简洁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五、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因为责任未尽,时刻受着良心的谴责。人生最快乐的事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因为完成了责任,心地坦然,有轻松感和成就感。

文章倒数第2段是说“君子”毕生都在不断地担当重大责任,不断地尽到最大责任,他们毕生都在享受苦后的真乐。倒数第1段是说人生的责任只能通过努力去解除,而不能也不应该逃避。这两段文字是在上文阐述了“最苦”与“最乐”基础上的深入,与上文构成递进关系。同时,这两段文字之间也是递进关系。

2.拓展延伸

读完全文后,你觉得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对家庭、社会、国家应负有怎样的责任?

【交流点拨】青少年是民族未来的希望,一个民族有高素质的青少年,这个民族才有未来,所谓“少年强则国强”。我也是21世纪的中国青少年,对目前青少年的现状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和理解,也对这个群体充满担忧。我觉得现在的青少年缺乏一种责任感,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这是很危险的,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怎么能肩负起一种责任?怎么能担负所谓的历史使命?所以,我觉得新时期的青少年贵在有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对社会要有一种感恩的心,时怀责任之心,时念责任之感,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负责,这样才能肩负历史的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