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学案(教师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18-03-24 手机版


 【学习目标】

1、疏通文句,积累识记 重要的文言语法知识和重点实词与虚词。

2、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

3、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4、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翻译法。

一、自主学习:

(一)相关知识:

1、《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_________史官__________所作。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 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具有极高的________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___________价值。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春秋三传”。

编年鲁国左丘明善于描写战争记述行人辞令史学文学公羊传谷粱传

2、史书体例

①______________: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通史

②______________: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编年体

③______________:以国家为单 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国别体

④_ _____________: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 朝代的历史,如《汉书》。断代史

⑤______________: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纪传体

⑥: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3、中国古代纪年法

我们现在用的纪年方法,是公元纪年。这是现在世界上通行的纪年方法,它是以耶稣诞生这一年起算的。在我国古代,有两种主要纪年方法。一种是以封建皇朝的年份来纪年。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叫贞观,他在公元627年做皇帝,这一年叫贞观元年。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思宗(朱由俭)登基时年号为崇祯,思宗(即崇祯皇帝)自缢死亡的一年,是崇祯十六年。从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另有一种比较科学的纪年法:干支纪年。

如“甲午风云”、“辛亥革命”,这里的“甲午”、“辛亥”都是年份的名称,是由干支纪年法而来的。“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___________、乙、丙、丁、_________、己、________、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天干(又称十天干);子、丑、__________、卯、辰、___________、午、未、申、酉、____________、亥叫地支(即十二地支)。天干地支依次搭配组合,其方法是以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单数,天干的双数配地支的双数,从甲子始,至癸亥终,正好60年,这就是人们平时说的_______________。古人用这种方法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甲戊庚壬癸寅巳戌六十甲子

(二)字音字形:

1、氾南(     )2、佚之狐(     )3、缒而出(     )4、不闕秦(     )5、逢孙(     )

1、氾南(fàn)2、佚之狐(yì)3、缒而出(zhuì)4、不闕秦(jué)5、逢孙(páng)

(三)通假字:(提示: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假字: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假字: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晋,何厌之有?通假字: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伯说,与郑人盟。通假 字: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5)失其所与,不知。通假字: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词类活用:(提示:指出加点字属于哪种活用类型,并作解释)

① 烛之武退秦师                            ② 且贰于楚也

③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④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⑤ 越国以鄙远                              ⑥ 阙秦以利晋

⑦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五)古今异义:(提示:解释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①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亦去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第一段:

1、诵读提示: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是本段的关键句,语速要较________,尤其是“_______”字处应稍作停顿,“______________”字要拖长声音。此句读完,稍作停顿,再起后句“晋军函陵,秦军汜南”。“______”“_____ _”二字之后要略作停顿,因为“军”在此______词活用为_______词,当“驻扎”讲。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是本段的关键句,语速要较慢,尤其是“且”处应稍作停顿,“也”字要拖长声音。此句读完,稍作停顿,再起后句“晋/军函陵,秦/军汜南”。“晋”“秦”之后要略作停顿。因为“军”在此名词活用为动词,当“驻扎”讲。

2、解释加点词语: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          )其无礼于(          )晋,且贰(          )于(          )楚也。晋军(          )函陵,秦军氾南。

3、判断文言句式:(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重点句子: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解文段大意:

(1)郑国当时面临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用课文内容回答)

(2)秦晋围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用  课文内容回答) 

(3)秦晋驻扎的地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用课文内容回答)

(4)本段内容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秦晋围郑,来势凶猛;弱小郑国,危如累卵。“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既道出了秦晋围郑的原因,又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烛之武退秦师”埋 下了伏笔。

秦晋围郑,交代烛之武退秦师的背景和原因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