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理解词句含义(散文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2018-03-04 手机版


 考 点 二  理解词句含义(意)

题 型 一  理解词义

 (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比邻而居》),完成后面的问题。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首先要明确,这里的“孱弱”是相对第一家实打实、认真的生活而言。相对于第一家火爆而轰轰烈烈的气味,一缕若有若无的咖啡味道显得较弱。“不大有定规”的饮食不如第一家的生活规律而有节制。而“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又不如第一家“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的实惠风格。由此可见,这一家的生活风格“比较具有装饰感”,日常生活气息远不如第一家浓烈。

【答案】 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生活不大有定规;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每点1分)

一、理解、分析重要词语、句子的原则

1.“三不离”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一定要把该词、该句放在全文中去整体理解,在全文主旨的统摄下理解、分析。

2.“以文解文”原则

重要词语、句子含义(意)往往是与整篇文章的主旨紧密相连的,这种意思往往在文中多处出现。因此,在理解其含义(意)时,可以用文中另外的词语来解释要求理解的词句的含义(意)。

二、分清类型,各个击破——理解词语含义“4角度”

1.体现作者观点态度、思想主旨的词语―→联系作者意图,理解深层含义

体现作者观点态度、思想主旨的词语含义往往比较丰富,理解时除了理解在语境中产生的意义外,还要联系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其深层含义。

如对《荷塘月色》中“颇不宁静”的理解,需联系朱自清的创作意图。朱自清的“颇不宁静”源于对白色恐怖黑暗现实的不满、彷徨。因此,忽略这一点会导致理解不全面。

2.运用修辞和写作手法的词语―→联系手法,还原真实含义

理解运用修辞和写作手法的关键词语,需借助这些手法,挖掘词语中作者蕴含的意思,分析其起到的表达效果。

如《荷塘月色》中:“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在文中,作者借“酣眠”喻满月的“朗照”,借“小睡”喻疏云遮掩的淡淡月色,这正是“酣眠”“小睡”的真正含义。

3.有特殊指代意义的词语―→结合语境,明确指代内容

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内容可以是词、短语、句子,也可以是句群、段落。

凡是使用代词的地方,所指代的内容前后必有交代。阅读时要善于找到代词前后的交代,捕捉文章前后与之对应的信息,并注意整体意思的贯通,紧扣关键的词语或句子。

解答时要通过理解上下文,再由近及远地捕捉相关信息,经过分析、归纳来推断确定词语的指代义。

4.有临时词义的词语―→分析语境,理解临时词义

这类词语要结合上下文,联系相关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 

(对应学生用书第54页)

[专 项 练]

一、(2016•南京模拟)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76934071】

芥子之中的灯

李敬泽

在此之前,我不知道木垒。那天乘飞机到了乌鲁木齐,问:菜籽沟在哪里?答:在木垒。再问:木垒有多远?人家说,不远。这个不远的地方开车跑了三百公里。

菜籽沟,新疆的一个山村,刘亮程在此为农,还办了一个木垒书院。我看见“木垒书院”四个字刻在门口石头上。端详这几个字,觉得“垒”字有意思,如果写成繁体字,上面是三个“田”,下面是“土”。木垒,人们在荒芜的地上开出田来,然后在上面耕作,田上长“木”,生长草木和作物。

在木垒,刘亮程办了“木垒菜籽沟文学艺术奖”。今年,贾平凹就获了这个奖。有朋友问,这个奖是什么样的奖?我说,应该是中国最高的文学艺术奖。其实,菜籽沟的这个奖是中国最低的文学艺术奖,它低到了泥土里,低到了田地上,低到了村庄里。这泥土,这田地,这村庄,是我们所有人的故乡。

钱穆曾把中国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相比较。他说古罗马文明也很伟大,辉煌宏阔,好比一盏巨大的灯。但是古罗马的灯只有一盏,照耀着广大的帝国。而中国文明就不一样,不只有一盏灯,是四壁皆灯,满堂皆灯。大地上星星点点,密布着文明灯火。所以,中国文明气运绵长,有顽强的生命力。蛮族入侵古罗马,铁蹄把那巨灯踏灭,古罗马文明就终结了。而中国文明五千年,几经危难,向死而复生。长安的灯灭了,洛阳、汴梁的灯灭了,其他地方的灯还亮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菜籽沟,是天山余脉的一条山沟,据说当年逃难的人躲到此地,种了漫山遍野的油菜,收获菜籽,由此得名。佛经中,形容事物极微小,喻为“芥子”。菜籽沟,也是芥子之微。佛经中说:须弥高广,纳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指大千世界,芥子可包容大千世界。中国之灯,也在这芥子之中。古中国,很多村庄是明亮的芥子,村庄不仅是生活场域、经济聚落,也是文化保存、传承和生长的地方。

可到了现代,村庄正在塌陷,文化的灯也在次第熄灭。村庄正在变成无机的村庄,它是世界大棚里的植物、世界工厂的偏远部门,它装不下须弥,自身也不能发光。村庄正在失去公共生活,失去记忆,也没有自己的想象。想起钱穆的话,难免有黍离麦秀、铜驼荆棘之感。刘亮程带我们在村里走,他说这里原来有庙,那里原来有祠,现在都没有了。神祇从村庄远去了,或者说,庙变成了家家屋里的电视,诸神住在电视机里。

还可以欣慰的是有亮程这样的人。他长住在菜籽沟,让乌鲁木齐的家空着。他在菜籽沟种地、办书院,天天和老乡打交道。他想把消失的庙重新盖起来,他还把画家、摄影家、诗人带到这里,他还办了“菜籽沟文学艺术奖”。他的所为,可能使村庄重新成为有机村庄,一个活的、有文化生命的地方。古时,村庄成为一盏灯,重要的是它和外界有效的文化交换。读书人,从村里走出去,天远地远,回来时携带着一份增值的文化资本,这是文化循环。现在,远处的巨灯召唤着游子,他们一去不复返,村庄成为出发之地,流失了文化。

现在,刘亮程挽起袖子,干起来,摸着石头过河,这本身就是努力在点一盏灯。他写过《一个人的村庄》,现在他在写“一个村庄的灯”,未必写在纸上,而是写在田地里、村庄里。

这里是菜籽沟,小如芥子。中国不在别处,就在此处。照此说来,这个奖是菜籽沟的,是中国的,是最低的,其实也是最高的。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简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想起钱穆的话,难免有黍离麦秀、铜驼荆棘之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亮程挽起袖子,干起来,摸着石头过河,这本身就是努力在点一盏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分析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语境义。(1)“黍离麦秀”指哀伤亡国之辞,“铜驼荆棘”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二者连用,代指昔盛今衰。饱含着作者对如今乡村文化衰落感到痛心的情感。(2)这里“摸着石头过河”比喻办事谨慎,边干边摸索经验。用在这里,说明从事乡村文化工作无经验可借鉴,刘亮程却勇于尝试、积极行动。

【答案】 (1)指昔盛今衰。表达了作者对如今乡村文化衰落感到痛心的情感。(2分)

(2)比喻边行动边摸索。刘亮程从事乡村文化工作无经验可借鉴,却勇于尝试、积极行动。(2分)

[综 合 练]

二、(2017•连宿徐三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5题。(20分)

横八字巷的人们

黄蓓佳

①奈保尔在《米格尔街》中写道:“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横八字巷里的人们也是。他们生活在那个荒凉又贫瘠的年代,随波逐流地游荡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中从来没有“希望”这个奢华的词语,却也竭尽所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出了动静。

②横八字巷长仅有50米,窄到至多二人并行,还得是两个瘦子。巷子阴暗潮湿,青苔漫地,碎砖嵯峨。外婆家就在横八字巷里。

③外婆家曾是小城里的富裕家族,可惜好景不长,外公50岁染病离世,儿女们一个接一个夭折,亲戚们觊觎外公的遗产,之后是日本人来了……可怜我的孤寡外婆,半个世纪风雨飘摇,拐着一双半大的“解放脚”,养大了我母亲,顺带养大了小叔子遗下的孤女,还为她寡苦的妯娌和小叔子送了终。外婆最后落下横八字巷里一套宽敞院落,以为能终老在此,谁料“文革”中被扫地出门,带着我和弟弟蜗居在曾是门房的两间小屋。

④家中斑驳潮湿的墙壁,墙缝里手一抠便簌簌掉落的石灰,梅雨天满天井的积水,睡一觉起来鞋子里的粘粘虫,冬天屋顶瓦楞上瑟瑟抖缩的草,屋檐下细溜溜的晶莹剔透的冰凌,满脚满手的冻疮……

⑤即便如此,春节时父母回家,家里必定要晒腊肉,灌香肠,做馒头,蒸米糕,自制花生糖、芝麻糖。清明摊一锅杨柳叶子油香饼。端午包粽子、熏艾草。中秋吃月饼。重阳买一块枣泥糕。立冬要吃汤圆。腊八肯定煮腊八粥。此外,春天要吃杨梅,夏天要用井水冰西瓜,秋天菱角上市,冬天萝卜赛梨。一个季节有一个季节的新鲜,一样下市了,另一样再上桌,有板有眼,纹丝不乱。那些日子虽然清贫寒酸,我们却过得一丝不苟,庄严排场。

⑥我有个四叔公,膝下无子,新中国成立后以摆小人书摊为生。“文化大革命”开始,书摊不让摆了,靠一点微薄积蓄过日子。母亲隔三岔五给他们十块八块钱。叔公家也住横八字巷,春节去拜年,两位老人穿戴得格格正正,裤缝都用搪瓷缸子盛了热水熨得笔挺。桌上一碟糕、一碟糖是再也少不了的,甭管是不是做个样子。

⑦邻居的一个姐姐会踩缝纫机,买块花布就能裁剪出各种合体的衣服。有一回她用立体裁剪法帮我做了两条花短裤,我左看右看,惊叹世界上还有这等聪明之人!我恨自己不及她十分之一的心灵手巧。

⑧横八字巷头上,高门楼儿里,黑漆漆的大门偶尔打开,走出来一位斜眼的退休私塾老先生。他年轻时教过我母亲,因为这层关系,他在巷子里唯一走动的就是我们家。他是头一个欣赏我的人,大概在那个年代,我是个比较少见的喜欢看书写字的女孩子吧。他总是在有太阳的日子里出门,拄着拐杖,踱进我家小院,靠壁坐下,跟外婆聊几句,再询问我几句。他有一张十分自负的沧桑的脸,还有斜视的眼睛——看起来望向别处,实际上却是紧盯着我,这让我觉得像是被别人偷窥,心里一阵阵发紧。

⑨还有位麻脸老太太,是外婆的好朋友,她有一双粽子大的小脚,真正的三寸金莲。老太太和外婆有一桩共同爱好:看戏。像什么越剧、锡剧、扬剧、沪剧、京剧,不挑不拣,来者不拒。《珍珠塔》《打金枝》《西厢记》《白蛇传》这些传统剧目,她俩讲起来头头是道,余味悠长。

⑩六七十年代横八字巷的往事,没有多少让人兴奋的瞬间,是我那些兴高采烈的长辈和伙伴们,他们嬉笑怒骂皆成趣味的家常琐事,让我的童年记忆五彩缤纷。成年后,走过很多国家,结识过很多人,能够让我刻骨铭心的,深夜想起来心里发紧发疼的,真是没有,实实在在都是过眼云烟。

(原载于《新华日报》,有删改)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要在分析段落的表达方式和段落内容要点的基础上,从内容和形式(结构)上分别指出第①段与下文在表情达意和艺术构思上的关联和特点。

【答案】 ①内容上,指出那个时代横八字巷的人们生活贫穷却努力把日子过出动静的特点;②结构上,领起下文对横八字巷往事的叙写。(每点2分)

3.请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文中的画线句子是关于横八字巷的景物描写,赏析其表达特色,一般从描写的对象、角度、修辞、对表达主题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思考作答。

【答案】 选取典型景物,(1分)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注重细节描写,(1分)写出了横八字巷阴冷潮湿、萧条破败的特点,(1分)表现了横八字巷的人们生活的贫困艰难;(1分)运用叠词,富有音韵美。(1分)

★4.请分析第⑤段中“庄严排场”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丰富含义,要着重从语境、人物形象、主题表达等角度出发,不仅要理解其字面含义,更要把握其深层含义。

【答案】 ①生活态度:不苟且,不绝望;②生活方式:有板有眼,恪守传统。(每点2分)

5.联系全文,探究横八字巷的往事让“我”“刻骨铭心”的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题干要求探究横八字巷的往事让作者“刻骨铭心”的原因。解题时,需着眼全文,探究世事下的人情世态和人们的生活态度。

【答案】 ①那些充满趣味的家常琐事,使“我”童年的记忆色彩缤纷;②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让“我”感受到了人情的温暖;③人们在清贫中一丝不苟的生活态度,让“我”体悟到了生命的尊严;④人们在艰难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题 型 二  理 解 句 意

(对应学生用书第56页)

 (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比邻而居》),完成后面的问题。

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

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意蕴的理解。端午到了,生活状态、风格迥异的各家在这一天却都弥漫着相同的艾草味,在表明不同的生活状态也会有相同的生活内容的同时,也暗含着对以端午节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认同。在艾草香中,仿佛油垢也一点点消除,空气都被洇染成青色,艾草的熏烟将各种不同的生活状态都进行了升华,从而使各种生活状态互相交融,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一起,达到一种美好的平衡。

【答案】 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艾草的熏烟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与安静、绚烂与明净的平衡。(每点2分)

一、“套模板”“抓关键”理解句子含意

1.据类型,套模板

(1)含蓄句―→注意上下文与之相呼应的阐释句或关键词,揣摩语句的感情(主旨)因素,具体分析含蓄句的外在形式,如比喻、双关、象征手法的运用等。

(2)衔接句―→理解时必须搞清其在文本中的位置,明确其在文中的地位,如过渡、总领、总结等作用。

(3)修辞句―→把握修辞的特点,如比喻的相似性、反语的讽刺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等。

(4)主旨情感句―→根据文章内容的归纳,结合文章结构分析,联系写作背景和标题,整体把握句意。

(5)结构复杂句―→要分析句子结构,抓主干,理枝叶,特别注意修饰限制成分。

2.抓关键词

“抓住”关键词,揣摩句意。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主要有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或是定、状、补等修饰成分,它们常常是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理解句子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和目的。

二、“内析外联”理解句子含意

1.所谓“内析”,就是审视句子内部,一看句中关键词语是什么,要依词释句;二看句中表达有无特点,如是否用了修辞手法等,如有,则须用“还原法”写出其本意;三看句中结构,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单句就明确主谓宾是什么,是复句就了解层次、关系又是什么,看句子的结构,决定了句意有几层要点,答案语言组织的形式。

2.所谓“外联”,就是审视句子外部环境,一看相邻语句,有无邻句互解;二看所在的段落甚至主旨,句意是要结合段意、主旨来分析的;三看说话人,此句话是文中人物说的还是作者说的,无论是谁说的,都别忘了作者的表达意图。

(对应学生用书第56页)

[专 项 练]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76934072】

达古的春天

阿 来

①春天了,这些年的春天里总想回乡。如今城乡疏隔,即便很近,回乡也需要理由,高原的春天便是我回乡的好理由。

②高原的春天来得晚。在成都,繁花开过,眼看就是绿色深浓的夏天,家乡那边才传来春的消息。达古的朋友来信说,高山柳开花了,落叶松和桦树发芽了,你教我们认得的苣叶报春和龙胆都开了。所有这些消息,都在诱惑着我。

③大雪山的北麓山路上,遥遥可见达古那些依山而建的藏寨,红蓝多色,错落有致。在达古这个不受外人打扰的村庄,核桃树刚刚绽出新叶,像一团绿褐色的云雾,笼罩在村寨上面。浅浅的褐色,是树叶的新芽,一条条肥厚的花序,从枝头悬垂下来,那就是核桃树浅绿色的花。轻轻捋下嫩长的核桃花,焯了水拌好后,什么味道?是清新无比的洁净山野的味道!是苏醒的大地的味道!

④春到岷江正当时。峡谷公路两边槐树正密密地开着白花,河谷台地上,寨里的桃树丛丛翠绿,野樱桃也开花了,有风轻摇树梢时,薄雪般的花瓣便纷纷扬扬飘飞起来。而河谷两岸干旱的山坡上,灌木丛依然一派枯黄。但我知道,这些枯瘦的灌木丛里一定有早开的花朵。其中有一种开满细小黄花的带刺的灌木丛,叫作堆花小檗。米粒大的小黄花一簇簇拥挤在一起,抢在绿色叶片展开前怒放。还有耐旱耐瘠薄的带刺灌丛沙生槐也开出了密集的蓝色花。我一次次半蹲半趴地按着快门,累了,便坐在山坡上,翻看相机里的花朵,却突然弄不明白,大自然为什么要让植物开出这么多的花。这些花朵和这神秘的不明白,也许就是我这一天的收获。人们在世界上都力图明白,而我宁愿常常感受很多的不明白。

⑤这一天,我们还要去的便是这雪山群中两座从未被人逾越的雪山——有冰川群的雪山主峰和洛格斯神山。湖水映着碧蓝天空,阳光下融雪时的滋润气息带着松杉的芳香。走到雪野中,抬头远看,群山变成了波浪,在眼前奔涌,而洛格斯神山厚雪加身,冰清玉洁,莹光逼眼,如同一个戴着水晶冠冕的神者。峡谷尽头壁立而起的达古冰川群上的雪山主峰熠熠闪光,直插幽深蓝空,仿佛一个未知的庞然大物。山体上是深雪,雪下,才是冰川。这道冰川每年只有七、八月积雪融化时才可看见。但那冰川的力量却随时可以看见,它在这雪山之巅造就了地貌杰作:相互错落在云幕下金字塔一般的锥形峰顶、锋利峭薄的山脊、被冰川从对面山体上剥离又搬运到面前来的巨大岩石。我们脚底的深雪下,就是冰川挖掘出的巨大的冰斗,夏天时,是一湖碧水,湖水的上方,劲风猎猎,被阳光照耀,亮得晃眼的云团翻滚在天空,也翻涌在湖中,而现在冻成了一块坚硬的冰。

⑥我总觉得,达古冰川这样的地方,可以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学习体味自然之美的课堂。虽然时兴的国学热中,常有人说中国人如何有天人合一观,如何取法自然,但在实际情形中,却是自然界大面积的退缩与毁败,是中国人与大自然日甚一日的隔膜与疏远。

⑦大家散去的时候,有人问我,这个地方你觉得如何?我只想说一句话:它是最近的遥远。

(有删改)

1.请理解文章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理解文章句子的含意,首先要注意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表层含意和深层含意,还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在本句中,“明白”和“不明白”则是解读的关键,“明白”是指人们想要力图探知世界,而“不明白”则指作者想要感受大自然中的神秘。

【答案】 人们总是力图探清未知世界,(2分)而我更希望感受大自然的神秘,领略未知世界的独有魅力。(2分)(意思对即可)

[综 合 练]

二、(2017•南京盐城连云港二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5题。(20分)

骑一头蟋蟀夜行

宋长征

①蟋蟀是卑微的歌者,城市是傲娇者的天堂,你很难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听见蟋蟀的歌唱。只有在乡村,蟋蟀才肯抽出纤细的弓弦。背景是空旷的田野,清澈的月光是上帝设置的灯光,树叶是幕后的天使合唱团,拉开夜之帷幕,熟悉的乡村小夜曲开始奏响。

②我太熟悉这样轻柔的旋律,谷物的香甜在村庄弥漫,婴孩在睡梦中露出天真的笑容,一只狗尚未因为白昼的追逐而疲倦,深深陷入这美妙的旋律。也许,这样的夜色只有一次,即便只有一次,也因为秋虫的歌唱而缱绻。也许,这样的场景已经持续了千年,只是我们在今日的月光下才静下心来,听蟋蟀弹奏月光的琴弦。

③促织鸣,懒妇惊,说的是一种乡村状态。如果到了蟋蟀歌唱的时节,一个村庄里的妇人还未给丈夫和孩子预备御寒的衣物,那么她会心生慌乱,赶紧趁着明亮的月光,纺纱织布,缝补衣物。这是民谚的一种温暖,以虫为名,提醒季节的变迁。周作人在《知堂随笔》中说:“因了秋虫的鸣声引起来的感想,第一就是秋天来了,仿佛是一种警告。”

④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每逢入秋,就觉得时间一下子短了起来,白日里尚未做多少事情,夕阳就挂上了树梢。接下来是冷风吹,接下来是秋雨绵绵,接下来是雪花飘,好像一年的时光就这么恍惚一下过完了,让人不免悲叹。

⑤不知何时起,人们发明了斗蟋蟀。宋理宗时,丞相贾似道十分喜爱斗蟋蟀,将其位于杭州西湖葛岭的住所命名为“斗闲堂”,并撰写了《促织经》。不得不说这是一次旷古未闻的发明,一个丞相不研究如何治理国家,处理内忧外患,却以虫之名进行了另外一个行业的探索,到最后只留下“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的笑料。

⑥《聊斋志异》中的《促织》,说的是人世寒凉。为满足宫中斗蟋蟀之乐而“岁征民间”的任务摊派到了一个叫成名的人身上,成名不过是一个被官吏陷害的里正,面对征促织的任务,既不敢敛户口,又无力抵偿,形势所逼,只能自行捕捉。无所得,只有“转侧床头,惟思自尽”。故事以儿子化身为促织,成名献促织得厚赏而结束,得到了喜剧形式的大圆满。而我却很久不能从这曲折离奇的情节中走出来。

⑦最近有消息说:“每年7月中旬至8月底,来自全国各地的蟋蟀爱好者汇集在泰安泗店镇收购蟋蟀,木工、泥瓦工甚至周边的上班族,都会专门抽出时间到田间地头抓蟋蟀,外出务工的泗店人也会以各种理由丢下工作回乡抓蟋蟀。村民介绍说常年抓蟋蟀的抓上一个月至少收入在一万五以上。”这是一则如假包换的信息。当蟋蟀成为一种产业,疏忽的却是其巨大的乡村背景。于是,我在百度输入“斗蟋蟀赌博”,类似“上海破获斗蟋蟀赌博案,单场输赢高达5万元”“男子因斗蟋蟀赌博被赌友捅死”的条文达两万多条。

⑧我小时候就喜欢蟋蟀的歌唱。坐在门前的石墩上,听缥缈的夜色中传来轻柔的鸣唱,小心翼翼地走到叫声所在的地方,忽而又听它的声音在别处响起。再次走近,它却又在另一个地方逍遥起来。由此,我断定蟋蟀是用灵魂在歌唱,小小的身体能发出一种飘忽的声音,游走在乡村的夜色里。

⑨我到底是没有亲眼见过斗蟋蟀,我也不愿看见同类厮杀的场景。我所看见的蟋蟀,抛却被作为玩物的身份,应该是天籁中的音符之一,在流淌的月光下,从《诗经•蟋蟀》中弹跳而出,落在安静的书桌上。“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在苦行与享乐之间应该还有一条道路,就是要有作为人的起码的忧患意识。

⑩那么,我情愿骑一头蟋蟀夜行,走过多情的人间。

(选自《山东文学》2016年第4期,有删改)

2.赏析第①段中画线语句的表达特色。(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赏析局部语段的表达特色,一般从修辞、表达方式等逐层分析,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文本内容,指出艺术手法的作用或效果。

【答案】 ①采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摹出蟋蟀歌唱时的美妙形态;②运用烘托、映衬的写作手法,用田野、月光、树叶等背景突出蟋蟀歌唱时的自豪骄傲;③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营造宁静又热闹的独特的乡村氛围。(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3.本文第⑤段引用丞相贾似道的材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段落或引用的作用,要在准确把握段落内容要点的基础上,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其与上下文在行文和内容表达上的关联。解题的要点是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答案】 ①内容上,说明斗蟋蟀之风由来已久,表达了作者对不务正业的封建官吏的嘲讽;②结构上,自然地引出下文由斗蟋蟀引发的悲喜剧;③表达上,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联想。(每点2分)

★4.“当蟋蟀成为一种产业,疏忽的却是其巨大的乡村背景。”请解说这句话的含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理解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解题的关键是结合语境,转化句中关键词的具体指代内容,并点明作者的用意或情感态度。

【答案】 ①“蟋蟀成为一种产业”揭示了斗蟋蟀之风蔓延全国的现状;“疏忽的却是其巨大的乡村背景”预示着这种现象对乡村生活的严重危害;②此句表明了作者对当前利益至上的城乡生活有着深深的忧患意识。(每点2分)

5.请探究文题“骑一头蟋蟀夜行”的意蕴。(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标题既是文章内容的概括,也蕴含了文本的主题思想。因此,可以从标题中的形象、主题、艺术手法等角度,探究作者的观点、情感和写作意图。

【答案】 ①抒发作者愿与蟋蟀为伴,重返自然的心愿;②劝告人们不要玩物丧志,而应淡泊处世,享受宁静之美;③希望人类重情,热爱生灵,平等地对待生命;④提醒人们时光易逝,珍惜光阴。(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